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教育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yuanq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在郑大听过石家庄42中学田丽霞老师的教育讲座,令我很受触动,感受最深的是她的教育理念——无痕教育。“无痕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与教育者的接触、交流、体验,与教育者的意志产生共鸣,在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不留痕迹地接受了教育的一种思想教育方式。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运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效果很不错。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让学生记生字,背词语解释,背诗句意思,经常硬性的去要求他们去死记硬背一些书上的东西,却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语文素养的养成”。而语文素养的养成,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去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听课和课外阅读,看电视、听广播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在学语文。山东人把学语文比作腌咸菜,在母语环境中学语文,如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环境有耳濡目染的作用。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我们的实践中认为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是因生活需要而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能力的综合。只有在生活中一点一滴、一举一动的去感染他们,养成一种自身的内在的一种素质。
  语文教学中的无痕教育,应该从四个方面去着手:
  一、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关注语境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即对语言文字所具备的敏锐感觉,这同样也是一种学习能力。语感不仅局限于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且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的。当一个人在听话时,能通过快速的感知体验,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主旨要点,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这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语感;阅读一篇文章,能准确捕捉到文章的意旨,也说明有着很强的语感。一个人如有很强的语感,说话时方能做到得体自然,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准确达意。就组成要素来说,语感由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用感等构成。语感在整个语文能力结构中是处于基础地位的。所以我们把培养语感作为培养语文素养的基础工作,因为语感是言语活动的必备前提条件。
  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任何言语实践活动都必须围绕语汇、语法、语义和语用进行,其中的语用是最直接的实践活动,是个体言语实践和群体言语实践的对接。言语实践在语感培养方面的具体操作就包括了这样方法:
  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学生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
  2.诵读体味,形成语感。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现在语言学习普遍缺乏充分的朗读训练,造成学生语感能力较弱。
  3.强化训练,锻炼语感。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要在严格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才能得到锻炼,得到发展。在语感训练中做到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由易到难,要求逐步提高才会产生理想的训练效果。
  4.掌握规律,强化语感。语感能力培养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感性经验层面上,还要在学习分析语文知识中取得理性认识和经验,并在新的言语活动中广泛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语感的质量。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理性知识,在练习中取得理性经验,要并举传授理法知识与训练语感能力。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知识是语感要素之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必要条件,它为语感培养提供了理性经验,使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进入到更深的层次。这样,语感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是效率和目标统一的快乐活动,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厌倦乏味的苦役。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让语文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注意感情的培养,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挖掘审美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避免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等等。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方法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持久而强烈,语文教学自然就会轻松起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
  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主要采用这样一些有效的做法:建立教学常规,在教学之初用一段时间,重点建立教学常规,为学生规定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规矩,如语文课上怎样预习,怎样读书,怎样提问,怎样回答……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为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做好组织保障。教给学习方法,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先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再加以强化训练,例如,培养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指导预习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达到自动的程度,这样,预习的习惯就养成了。严格要求,坚持不懈,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不良的语文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因此需要时间严格要求,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四、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早已提出:“虽有佳肴,弗知其味;虽有至道,弗知真善。”无论何种版本的教材,无不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课堂的内涵和外延扩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和空前受到学生欢迎的程度占据了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小半江山。读书报告会是一种读讲结合内化阅读体验的实践活动,办手抄报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媒介的能力,调查访问则可以实地演练学生语言表达学会交流,不一而足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只要不是作秀,就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有益。
其他文献
经过几年的高中数学课改实践,我感觉高中数学教师的角色和教学策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它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呼之而出,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许
期刊
滚滚铃声渐逝去,音符淘尽语言,是非成败转头空,教学依旧在,难寻语和文……不知何时,远去了丰富的词汇,逝去了诗意的文字,磨去了芳菲的语句,我们的语文教学评价语越来越苍白,让评价语字字如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语文教学评价语包括课堂评价语和课下评价语,它们虽然不是高屋建瓴的教学环节,但是却能让一堂课不仅做到连贯自然,更能带来拍案叫绝,甚至课下还能语音袅袅,它们就像是细嫩的花蕊,鲜艳欲滴的花朵,没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的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本文从培养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做了简要阐述,希望以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英语的学习主要侧重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我们应该通过这四个方面注重培养学
期刊
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启蒙阶段,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和思考我们周围的世界,进而形成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展现给学生的是一种亲和力和感召力,不但是良师还要是益友。为了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有勇气、有信
期刊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一个由头。话题作文相对于其它作文样式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自由。它的要求宽泛,没有审题障碍,它只给学生规定了一个宽泛的写作范围,学生在这个宽泛的范围内,可以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文题、自择文体。这无疑给学生作文带来了极大的自主性,更加能够考查出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  那么,话题作文应如何构思呢?  一、围绕话题,选取材料  话题只是给了写作者一个宽泛的写作范围,在这
期刊
新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等不同资源、渠道,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进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首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正确引导学生走进新教材,挖掘新教材,领悟新教材,研读新教材,让学生在自主地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使这些成为学生受益终身的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策略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积极主动快乐学习呢?在新课改形势下,转变学生的
期刊
目前,全国各地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探索,通过近些年的教学研究实践发现,大部分老师喜欢使用的软件是word和powerpoint,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简单易学,二是使用方便。可以在一般的媒体教室上课,不需要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室。网络的发展已经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从同行们的探索实践以及自己的摸索情况看,我觉得以下几个模式还是比较可行的:  一、独立篇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期刊
学生做错题并非都是不会做,很多错题都是由疏忽大意造成的。这当中除了看错、算错这些常见的低级错误之外,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由于某种题型以前见的太多了,做的太熟了,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学生往往就会不加思索地套用以前的思路和方法,想当然地进行思考和解答,因此就常常掉进命题人设好的陷阱,最终造成不该有的失误。下面就此举出几例,以期引起注意。  例1:已知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都是如图1所示的直
期刊
知识有形,题型无限。若就题论题,面对题海,单打独斗,只能疲于奔命,难以应付,并使习题教学进入无序无效状态的死胡同!那么只有立足于创新教育这个主题,在观念上,  使习题课由主教型转变为主学型,由知识型转变为能力型,由结论型转变为探索型,由封闭型教学转变为开放型教学。在操作上。要做到“就题论理”:即“理”出教法,“理”出主题,“理”出思路,“理”出背景!  一、“理”出教法  教师每堂习题课都要讲评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