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蚁赛跑”的故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u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教一年级,我将和刚入学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汉语拼音。面对枯燥、抽象的拼音字母,我的教学语言显得苍白无力,课堂上教学氛围平淡如水,我的心里总缺乏一种教学的激情。新课标如一缕阳光,拨开了我眼前的迷雾,新课标指出:“将多种活动融入拼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啊,为什么我不能将故事、游戏等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和拼音教学结合起来呢?
  复韵母“ui”和“iu”孩子们很容易混淆,于是上课时我问孩子们:“你们看这两个复韵母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一下说开了,有的说:“老师,它们都是由单韵母‘u’和‘i’组成的。”有的说:“‘ui’是‘u’在‘i’的前面,‘iu是‘i’在‘u’的前面。”孩子们说得真起劲,我话锋一转,轻轻地“嘘”了一声,故作玄虚地问:“谁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孩子们异口同声地都说听过了。“其实啊,‘u’和‘i’之间也有过一次赛跑,‘u’就是乌龟,‘i’就是蚂蚁,不信你听。”孩子们一下子被我吸引住了,个个看着我,迫不及待地等着我讲。“大家都知道,乌龟跑步虽然比兔子慢,可是比小蚂蚁要快多了。一次乌龟和蚂蚁比赛跑步,乌龟一下子就爬到蚂蚁前面,蚂蚁只好跟在乌龟后面,所以你们看‘i’跟‘u’的尾巴后就读‘ui’。”孩子们一下子就来劲了,我接着又说:“爬了一会儿,乌龟回头看,发现蚂蚁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它就和骄傲的兔子一样睡起觉来了。蚂蚁爬呀爬,终于超过了乌龟,你们说我们该不该给蚂蚁一个优星?”“应该!”孩子们情绪高涨,个个点头。“对,‘i’跑到‘u’的前面就该奖个优,所以‘i’前‘u’后就读‘iu’。”……在一个生动的故事中,我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相信我的孩子们在牢牢地记住“ui”和“iu”的同时,也懂得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其他文献
李朋(以下简称“李”):《老三》的故事情节是由一条狗串联起来的,为什么会考虑写这样一部题材的小说?  张保庆(以下简称“张”):我当时写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缘由,是我本身喜欢狗。我从1958年就开始养狗,那条狗可以说是小说中老三的原型。它通人性。我父亲也很喜欢它。这条狗聪明到什么程度呢?书中因为情节的需要,我没有多说。我放学回来,它会在村口等我;我去放羊,这条狗虽然不是牧羊犬,但是它跟在羊的后面,把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语言对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诗意人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要重视自身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和穿透力。    一、有声教学语言的策略    有声教学语言主要包括教师的提问语言、评价语言和讲述语言。  (一)提问语言——言简意赅,指向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课堂提问
信息技术集音、形、色、文于一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但是,如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不当,反而会在教学中起“画蛇添足”的反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使之为阅读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忌“画蛇添足”,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质    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作用毋庸置疑,然而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
伯明翰学派是当代西方美学和文化批评学派的代表之一,基本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为主线形成,早期的主要成员一般是中下层家庭和工人阶级。与以往普通学派的知识分子思想不同,伯明翰学派用有特点的方式和态度理解通俗文化,并研究其中的价值。《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源流与方法》一书由和磊教授所作,在201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通过对伯明翰学派文化的深刻解读,凭借自己的独特见解,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内容碎片化、理解浅表化,学习情境脱离社会生活,是长期以来被诟病的问题。改进方向是提高语文课程的整合性、学习深度和实践性,而单元教学被认为是落实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路径。  然而在实施单元教学中,我们又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比如怎样处理单元的整体性与单篇课文的独特价值的关系,如何平衡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与课堂上有教师引领的精读的关系,如何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不忽视必备知识的学习。这则设
每次听于老师讲课总会有很多感触和收获,这次也不例外,于老师讲授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番茄太阳”》,文章以“我”的见闻为主线,叙述了“我”在与盲童明明的相处中,深深体会到她是一个美丽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她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她那善良美好的童心深深感染了“我”,她是温暖我内心的“番茄太阳”。文章语言朴实生动,叙述条理感人。于老师的讲授,不仅仅是让我感受到了“番茄太阳”别样的美丽,更是让我懂得
课堂回放  最近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孙中山破陋习》,受到老师们的好评。其实,我很清楚我最终的课堂教学要得益于我的第一次失败和二次备课。在第二次的教学中,我努力要构建的就是生本课堂。  在引入新课后,我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想:(1)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姐姐缠足的痛苦?(2)面对姐姐缠足的痛苦,孙中山有什么样的表现?体会人物说话时内心的情感。(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  师: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了解蔬菜的一些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能围绕蔬菜这一话题,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3.纠正个别学生偏食的不良习惯。    活动资源  1.描写蔬菜的谜语、儿歌及相关故事等。  2.学生对有关蔬菜的内容已有一些了解:菜园、农贸市场上的蔬菜。   3.每个学生准备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蔬菜(实物或图片),并通过询问家长、访问菜农、查
习作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三》习作:选择一处秋景物,仔细观察,开展想象,把秋天的景物写下来,写出这处景物的特点。如果你们班已经组织了秋游活动,可以写出秋游活动中看到的景物。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最感人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这一理念,
《蒲公英》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则童话故事,通过拟人的手法讲述了蒲公英的种子们对太阳公公的嘱咐采取不同的态度与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飞向沙漠的种子干死了,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淹死了,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  学习本课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两颗“另类”蒲公英种子真正的死因。即他们为什么一颗要飞向沙漠,一颗要落在湖泊里?编者在文后的练习中也有明显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