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理念全面落实在小学教育领域,对数学课堂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遵循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鼓励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逐步构建起完善的认知体系,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最终实现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目标。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一方面能够去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打消学生的认知顾虑,促使其阶段性成长任务得以优质完成,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少一些灌输指导,多一点自主学习,助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成功揭开当代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优化消化;有效策略;研究
引言:
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活动,非常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真正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盲目的参与活动,思维活跃度不足,自学热情普遍不高。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限制着学生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充分活跃,也导致数学教学质量越来越低,教学效果始终不尽人意。要想改善这一弊端现状,教师就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不断整合课程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环境,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高素质、全能型的优秀人才。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数学本质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通过信息技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即生活”意识,借此取得新课改成效的事半功倍[1]。数学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全局意识,善于寻找契合点,把抽象内容直观展示在学生眼前,动态教学效果越真实,学生的学习态度越积极,认知水平就越高。如在讲解“长度单位”时,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附带的电子书包中的工具制作课件,课上给学生出示几个物体的长度,并展示相关长度的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换算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操场上的旗杆、学生用的直尺、数学课本等图片,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出它们的大概长度或者宽度。通过多媒体展示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学生凭借生活阅历认识到生活中很多的物体是需要用不同的单位来度量的,从而使学生在直观的事物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进而直观揭示出了数学知识的奥秘。
二、拓展学生思维,优化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小学数学的学习很抽象,逻辑性也比较强,如果学生们的思维不够开阔,很难把数学知识掌握透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善,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愿意接受直观的知识,而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只有充分的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圆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首先利用网络中的制图软件画出圆形,然后再把圆形分割成不同的等分,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个步骤清楚的看到整个圆形不同等份变化的动态过程,让整个过程更加直观,同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活跃整个课堂气氛。最后通过同学们的相互讨论可以推导出圆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直接,让学生可以自己推导出圆形的面积,不仅开拓了他们的思维,还能加深他们的记忆,在以后的运用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优化教学模式,落到学生主体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传统的板书方式,只能将知识单调地呈现出来,方式较为枯燥乏味,学生们的接受程度较低,他们的主体作用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优化数学教学模式,化抽象为形象。而相比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的信息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将会更强。换言之,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手段,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在讲解“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利用了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感受方位。我利用课件给学生们播放了一首儿歌:早晨起来,面朝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也是相对的。接下来,我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们模拟了我们学校的示意图,让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示意图的观察,去回答“教学楼朝哪个方向”、“学校大门、食堂大门朝哪个方向”等等,由于信息技術为他们展示出了形象直观的情境,学生们很快就辨别了方位,对问题进行了解答。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我利用信息技术为他们模拟了不同的情境,组织了一次辨别方位的小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充分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活动中,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学习的效率。
四、突出实用价值,促使自主学习
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学习主题,调动学生思维,开发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2]。如在学习“组合图形”时,首先教师可以进行抛砖引玉,再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现不规则图形,然后将这些不规则图形分割成一个个规则的图形。当学生看到这些奇妙的变化时,会觉得很有趣,注意力也会集中起来。教师还可以进行图形拼接比赛,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组队,也可以个人。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也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这样的一种学习氛围,将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探究数学学科的特点,思考如何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地优化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霞.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学周刊,2016(33)115-116.
[2]张学君.优质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打造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8)47-4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优化消化;有效策略;研究
引言:
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活动,非常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真正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盲目的参与活动,思维活跃度不足,自学热情普遍不高。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限制着学生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充分活跃,也导致数学教学质量越来越低,教学效果始终不尽人意。要想改善这一弊端现状,教师就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不断整合课程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环境,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高素质、全能型的优秀人才。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数学本质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通过信息技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即生活”意识,借此取得新课改成效的事半功倍[1]。数学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全局意识,善于寻找契合点,把抽象内容直观展示在学生眼前,动态教学效果越真实,学生的学习态度越积极,认知水平就越高。如在讲解“长度单位”时,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附带的电子书包中的工具制作课件,课上给学生出示几个物体的长度,并展示相关长度的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换算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操场上的旗杆、学生用的直尺、数学课本等图片,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出它们的大概长度或者宽度。通过多媒体展示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学生凭借生活阅历认识到生活中很多的物体是需要用不同的单位来度量的,从而使学生在直观的事物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进而直观揭示出了数学知识的奥秘。
二、拓展学生思维,优化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小学数学的学习很抽象,逻辑性也比较强,如果学生们的思维不够开阔,很难把数学知识掌握透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善,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愿意接受直观的知识,而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只有充分的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圆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首先利用网络中的制图软件画出圆形,然后再把圆形分割成不同的等分,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个步骤清楚的看到整个圆形不同等份变化的动态过程,让整个过程更加直观,同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活跃整个课堂气氛。最后通过同学们的相互讨论可以推导出圆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直接,让学生可以自己推导出圆形的面积,不仅开拓了他们的思维,还能加深他们的记忆,在以后的运用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优化教学模式,落到学生主体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传统的板书方式,只能将知识单调地呈现出来,方式较为枯燥乏味,学生们的接受程度较低,他们的主体作用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优化数学教学模式,化抽象为形象。而相比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的信息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将会更强。换言之,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手段,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在讲解“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利用了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感受方位。我利用课件给学生们播放了一首儿歌:早晨起来,面朝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也是相对的。接下来,我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们模拟了我们学校的示意图,让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示意图的观察,去回答“教学楼朝哪个方向”、“学校大门、食堂大门朝哪个方向”等等,由于信息技術为他们展示出了形象直观的情境,学生们很快就辨别了方位,对问题进行了解答。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我利用信息技术为他们模拟了不同的情境,组织了一次辨别方位的小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充分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活动中,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学习的效率。
四、突出实用价值,促使自主学习
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学习主题,调动学生思维,开发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2]。如在学习“组合图形”时,首先教师可以进行抛砖引玉,再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现不规则图形,然后将这些不规则图形分割成一个个规则的图形。当学生看到这些奇妙的变化时,会觉得很有趣,注意力也会集中起来。教师还可以进行图形拼接比赛,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组队,也可以个人。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也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这样的一种学习氛围,将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探究数学学科的特点,思考如何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地优化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霞.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学周刊,2016(33)115-116.
[2]张学君.优质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打造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