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r34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标教材打破了原来的分科安排(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在安排知识顺序上处理好了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在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在长期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对于“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得到初步体验,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经过对高一、高二、高三学生长期的调查了解,目前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还是比较欠缺的,而这一现象既与教师有关,又与学生有关。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础知识教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做题。
  从认识论看,对于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较少甚至根本没有提出问题,只是忙于做练习题。一堂课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很少有学生讨论思考、提出问题的时间。有时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则无动于衷。究其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导作用发挥主体作用,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诱导,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可是教师没有提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而学生则习惯于接受式学习,把解题看成一种任务,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谈不上提出并解决问题。从能力上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有很多学生不善于对问题做具体分析,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也是因为不能对问题思考,当然也就不能提出和解决问题了。另外,意志力薄弱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根据以上状况,笔者谈一下解决此问题的策略:
  
  一、深入研究课本,挖掘教材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在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应用题,这些题分别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问题等各个方面,题目情境新颖,融知识性、趣味性、自主实践性于一体,而这些复杂的知识将要求学生会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这些将促使学生不断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正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进而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大胆创新、勇于置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质疑,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而在教学中,除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外,还要重视习题的教学,适当地补充例题,引导学生复习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解题方法,要求学生弄清课本的每一个知识点,牢记课本中应记忆的内容,熟悉课本后,再去完成一定量的练习。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进度,组织实施复习活动,并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制订的计划。
  
  三、利用某一主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等发散思维的练习,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概念质疑法,在映射的概念的教学中,可以提问什么是映射,对A中元素有什么要求,对B中元素有什么要求,唯一如何理解,能否将A与B换位,还可以进行公式的逆用,比较等。
  
  四、引导学生建立错题归纳本
  
  把自己犯的有价值的错误,收集、整理并定期回顾,引导学生通过滚雪球式的积累,系统地理解数学知识。可以利用早读或课后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点与常用方法的填空,教师事先提纲挈领地把知识梳理清晰。然后给学生印发的知识点复习卷,其中一面是填空,另一面是完整的知识体系。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互相辅导,教师可以先对一些组织表达能力好、数学程度高的学生进行辅导,然后再由他们利用零碎的时间给其他同学进行答疑。在作业卷上给学生写数学评语时,要指出他们个体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向,并恰当地给予鞭策或激励,从而刺激学生保持高涨的数学学习情绪,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总之,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只有这样,他们的学习动力才会强大。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以计算机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形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由于其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为理想的教学环境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技术在某些方面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课堂气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就英语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期刊
在教学中,后进生出现的问题往往令教师们头疼而无可奈何。他们往往只充当观众的角色,处于消极接受的被动地位。一般表现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善于分析、观察和思考,学习不主动,学习方法不科学,难以体会到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的乐趣,久而久之,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思维能力弱、缺乏自我控制意识、厌学情绪
期刊
英语教学中判断一堂课的优劣往往是看这一堂课是否能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否能够得以激发,教学手段是否能够做到与时具进。如果“是”则往往被点评为达到预期效果,否则反之。笔者以为多年沿袭的这种评判标准并无可厚非,然而随着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学中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关注英语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拓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
期刊
摘要:颜色词在英汉文化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通过对颜色词的了解及在英汉文化中的比较,可以使我们拓宽中英文化的视野,学习英汉颜色词的内涵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  关键词:颜色 内涵 象征意义 比较    表示绚丽色彩的颜色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应用是司空见惯的,它们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加之所处的特定环境,会产生一定的现实
期刊
听力理解已经纳入了高考英语的正式考试项目(占试卷总分的30%),这部分的成绩对学生的英语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师生均把听力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虽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措施,花费了时间,收效却不很明显。尤其是在农村中学,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尤为困难。除了一些客观的原因之外,师生都未能掌握科学的方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听的能
期刊
语文试题的答案最难把握,难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尤其是阅读部分,语言表达的多元化导致学生答题时难以切入,抓不住要点;古典诗歌又以其隐晦的语言和深奥的内涵加大了答题的难度。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也认为不好把握。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数学课的公式化、步骤化解题给解答古典诗歌题带来了启发。纵观历年古典诗歌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归结起来高考题型无外乎这样几种类型:鉴赏文学作品的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
期刊
英语是一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语言学科。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于听力的失误很多,这大致是由心理因素和语言知识因素两个原因造成的,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对此有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影响听力效果的一大重要原因。人的心理通常指的是注意力、记忆力、兴趣与情绪等这些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介入具体的学习过程,但又大大影响着学习效果。  1. 注意力:教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就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言,化学实验对他们又新鲜又奇异,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性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开放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 探究性 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实验不仅能提供认识事物的感性认识和材料,而且还最具备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
期刊
摘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前提,也是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的英语教师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各种教学方式,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口语能力 课堂 兴趣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前提,也是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清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