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上画出的美

来源 :中国中小学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xi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博大精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古老的传统美术被人们渐渐遗忘,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如何让这些珍贵的乡土美术传承下去,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将“烙画葫芦”引入乡镇美术教学正是该领域的一次有益实践。
  一、激发学习兴趣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原为用烧热的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电烙画是现代发展出的一种用电笔代替烙铁的新方法。电烙画的绘画难度较高,绘画过程枯燥,要想炼就扎实的电烙画绘画本领,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电烙画,激发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电烙画的教学过程中应主要从以下几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注重课堂的导入环节设计。一个好的导入环节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形式有图片导入、视频导入、歌曲导入、故事式导入、情景剧导入、现场示范导入等。比如用图片导入《荷花》这一课的电烙画内容时,教师出示了张大千的画作。其中,《五色荷花》让学生们颇为震惊,引发了强烈的兴趣。随后,教师又出示了真实的荷花图片,与张大千老师的绘画作品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西游记》系列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视频导入的方法,播放动画片《大闹天宫》,让学生观察动画片中人物的绘画特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到不同的人物造型运用了不同的线条,引出柳叶描、行云流水描等线描知识。在人物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比如让学生表演《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三打白骨精》,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更加直观地观察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图1)
  其次,要重视评价环节。利用好评价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应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作品展,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评价的平台,让学生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掌握绘画难点
  电烙画是运用电烙笔在葫芦上进行绘画,要求精、准、稳。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实则很难,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呢?
  1.利用多媒体
  今天,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师教学最好的帮手之一。在电烙画教学中,葫芦绘画面积小,动作精细,在常规的课堂中进行展示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看清楚,教学效率低。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自学微课的制作方法,将课程内容在课前制作成微课的形式,课上用大屏幕播放。这样一来,所有学生都能够看清绘画过程,准确地掌握本课的绘画技法。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巩固所学,查缺补漏。
  在讲授《荷花》一课时,教师将荷花的上色过程制作成微课,在屏幕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体会电烙画慢、准、精等要求。同时把微课上传到教师个人的美术创意网站中,学生们回到家中也可以自行学习,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图2)
  2.深入浅出
  电烙画的绘画技法难度较高,如何化繁为简呢?电烙画起源于中国画,而中国画的基础又是毛笔字。因此,為了降低难度,为电烙画学习作好铺垫,教师在三、四、五年级开展了毛笔字的课程,辅导学生练习隶书和篆书,体会线条的魅力,同时增强腕力。有了隶书和篆书的学习基础,学生在学习电烙画的绘画线条时感觉轻松许多。
  电烙画的着色是教学难点。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教师指导学生欣赏大量中国画作品,学习素描知识,让学生感受物体的立体感,体会上色时过渡处理的必要性。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普遍绘画功底薄弱,教师在课上必须手把手地教,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3.因材施教
  电烙画的内容丰富,在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不同性格的学生适合画不同的画。比如有些学生性格开朗豪放,适合学习铁线描、折芦描等硬朗的线描方法;一些同学安静内向,可以选择柳叶描、行云流水描等柔和的线条进行学习。喜欢山水的学生画山水,喜欢人物的学生画人物。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甚至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图3)
  三、师生共同创新
  在学习与传承传统的同时,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学习传统艺术,不仅仅是为了传承过去,更是为了开创未来。因此,教师在教授电烙画时,要注重技法上的创新。比如,以往的电烙画葫芦都是突出主体物,主体物着重色,教师反其道而行之,将主体物着淡色,背景着深色。这样一来,主体物依旧突出,但视觉效果却焕然一新。再如,画兰花时,可以用电烙笔画出背景和兰叶,再用丙烯点出花瓣,美轮美奂。在教师的引导下,许多学生也开始在电烙画中融入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画老虎时,学生参照中国传统的月亮门绘制背景,效果非常突出。四、宣传电烙画葫芦
  要想更好地宣传电烙画葫芦这一民间艺术,光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上更多的人的帮助和支持。教师开拓思路,在网上申请工作坊,注册公众账号,上传教师和学生的作品,记录学生的成长。家长在公众号里可以欣赏到孩子们的作品,提高了家长对美术学习的关注度。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绘画技能不断提高,创作出了更加优秀的作品,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转发,电烙画葫芦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甚至投身其中,成为一名创作者。可见,学校美术教育影响的并不是一个班、一个年级的学生,而是以他们为中心辐射出的更广大的社会群体。学校美术教育不仅让诸如电烙画葫芦这样的传统艺术在民间扎根,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为提升全民美术素养做出了贡献。(图4)
其他文献
【摘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国家学校教育形式的一种,但它又不同于基础教育,此类学校学生入学时的学历大部分为初中毕业,是没有在普通高中院校接受传统基础教育的特殊群体:在年龄上他们处于青少年阶段;在生理上他们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然而在心理上却又处于一种“断乳”期其表现为:情绪易波动且极不稳定、自我约束力差、依赖性强但又充满好奇心、渴望与外界沟通但又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常感到困惑、迷茫甚至是消极、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卫生教育对中小学生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从学校心理卫生教育干预形式,结合家庭干预对小学五年级一个班52名学生和初中二年级一个班50名学生进行一个学期18课时的心理教育和4个学时的家长公开课相结合,以53名同校五年级和51名同校初二另两个班学生为对照,用SCL-90分别进行测查。结果:实验前五年级组的焦虑指标明显高于初二年级组P<0.01,实验后心身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其中强迫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资料。结果:全部病例行CT和MRI检查。38例非出血性挫伤灶中,位于胼胝体17例,脑干8例,小脑蚓部2例,,放射冠9例,内囊4例,额、颞叶20例。MRIT1WI呈均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手段,对临床正确诊断本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包装血制品在节约用血方面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2004年11月起上海市中心血站为我院提供红细胞悬液的分装,对新生儿和婴幼儿一律给予小包装的红细胞悬液输注。将2004年12月至2007年5月期间小包装红细胞悬液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这30个月中我院患儿共输注小包装的红细胞制品408.5单位,因输注小包装的红细胞制品而节约用血量达408.5单位。而我院患儿输注的所有的红细
期刊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防染工艺之一,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贵州特殊的地理和文化因素,使得这里的少数民族蜡染形成了较强的区域性和民族性等审美特性。在贵州,很多苗族地区世代传唱着《蜡染歌》,讲述着人类起源的故事。而苗族蜡染纹样也多取材于《苗族古歌》中的艺术形象,如“蝴蝶妈妈”“姜央射日”等。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蜡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蜡染除用于日常服饰穿着之外,在节庆祭典、婚育丧葬
期刊
【摘要】排尿性晕厥是指排尿前后或排尿过程中发生短暂性意识丧失,根据我院11例病例结合文献资料讨论其成因发病机理以及其治疗和预后,以预防和减少本病的发生。  【关键词】排尿性晕厥,临床观察    11 example urinations sex faint clinical observation  Zhao Xianyong1Chen Haote2  【Abstract】The urinatio
期刊
当孩子们还不能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内心世界时,绘画便成了他们表达自我的重要渠道。孩子的天性、意趣及强烈的表达欲,借由一个个天真稚拙的视觉形象跃然纸上,意境天成。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画出“能讲故事”的画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针对不同学龄段、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进行分层教学的方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4-6岁)  孩子们初来学画,通常是三种情况:一是被一厢情愿要培养“画家”的家
期刊
由于“教科书”承担着教材的大部分功能,“教材就是教科书”也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教材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与其他科目的教材相比,美术教材在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不仅是培养美术学科素养的过程,更是充分感知和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因此,美术教材不仅承载知识和技能,更蕴含着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
期刊
教材分析  《会动的线条》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线条这一基本美术语言和造型元素,深入挖掘线条的表现力,生动地表现生活中的事物。我国素有“以线造型”的艺术表现手法,用线条就能区别出不同的质感。本课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壁画中的线条因移动方向和速度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变化,引发不同的审美感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
期刊
在2017年11月至12月,笔者有幸参加“教师与学生发展指导的创新机制学习”广东省第二批高中名教师培养活动为期21天的美国康涅狄格州(以下简称“康州”)教育交流之旅。参访期间,笔者发现康州的高中都设有“AP美术课程”,学生需要提前参加为期一年的预科课程,通过考试选拔后才能进行正式的学习。笔者将这一模式与国内高校美术专业招生考试模式进行对比,发现“AP美术课程”对国内高中美术生的教学有很多借鉴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