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为何选择了贝币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k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中描绘了鲁国人进行商贸活动的场景:“鲁人买之,百两一布,以道之不通,先入币财。”
  鲁国是西周时期举足轻重的诸侯望国,其鼎盛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定陶,辖今山东济宁、临沂、泰安及菏泽部分地区。在近800年的国祚中,这里孕育出孔子、孟子、左丘明等至今仍妇孺皆知的人物。相比之下,由于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资料的匮乏,鲁国货币的使用情况却长期寂寂无名,趋于空白。以至于别称“齐鲁”的山东仿佛只有齐刀一位“形象大使”。长期以来学界对鲁国货币的讨论大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981年,考古部门在鲁国故都曲阜林前村发掘出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出土大量骨贝、石贝。其中一座春秋晚期墓葬中出土铜质仿磨背式海贝588枚,外碎片约200枚,专家最终将这类铜贝定性为鲁国青铜铸币。上世纪末我国知名钱币学家朱活先生又力排众议,提出鲁国货币体系并非从属于刀布、圜钱及蚁鼻钱等货币系统(以下简称“四大货币系统”),而是通行以贝币(鲁贝)为主的货币体系,随后这一观点逐渐为主流认知所接受。
  那么,为什么鲁国最终选择了贝币体系而不是更加先进的刀布钱寰呢?笔者认为应该从鲁国自身的政治体制、经济体系、地缘文化来探讨原因。
  内耗阻碍经济发展
  “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是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其在建国之初就坚定奉行周朝制度,以血缘为纽带运行国家机器,政治体制相对传统和保守。这一政体在和平年代固然具有安邦定国的积极作用,但伴随着周王室的衰微,“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使鲁国难以适应风云变幻的争霸形势。而任人唯亲的官僚体系也为国家的动荡带来巨大隐患。据《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记载,鲁武公后,鲁国渐为三桓所挟,悼公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其中季氏据封邑费、卞、东野,而孟孙、叔孙则以封邑成和邱为根据地,四分公室,俨然成为独立小国。三桓乱鲁导致国家权力中心的分散与转移,国君在权力斗争中频频更迭,甚至被迫流亡、客死他乡。直到鲁穆公元年(公元前415年),鲁君才凭借外部力量收回政权。但彼时的鲁国早已干疮百孔,大片土地被楚国、齐国攻陷,从宗室强藩退化为积弱小国,失去了春秋早期的繁盛。
  反观同时受封的近邻齐国,“举贤而尚功”率先起用管仲改革,实现“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霸业。步入战国后,列国更是起用李悝、吴起、商鞅等人变法图强,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适应日益残酷的兼并战争。在这种大背景下鲁国高层仍然忙于争权夺利的自相践踏,国君社稷朝尚不能保全,无心、更无力去主导经济领域内的货币体系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依托于政治体制所铺设的轨道,僵化的政体必然导致了鲁国货币经济的相对滞后,对货币经济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手工业者难以经营
  周族最早以善耕被载入史册,鲁国自然也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牛耕与铁农具的普及使得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后成为私有财产'从而导致统治阶级农业税收的大幅下滑。这一现象在屡遭兵戈、国力渐衰的鲁国尤为突出。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鲁国颁行初税亩制度,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该政策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从侧面反映了以土地为依托的农耕经济是鲁国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
  改革后的鲁国虽然进入了奴隶制的封建社会,但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始终难以有所作为。齐国在立国早期就已经实行了盐铁官营,大力发展工商业,形成“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的局面,为社会分工的更加明确和规模化经营指明了方向。但据朱活先生考证,鲁国商人阶级最早至春秋后期才出现,且商品经济赖以发展的手工业者地位低下。《左传·成公二年》载:“楚侵及阳桥,孟孙请往赂之以执斫(工匠)、执针(女工)、织红,皆百人,公衡为质,以请盟。楚人许平。”由此可见一斑。
  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货币经济政策的施行,货币经济的发展同时又需要工商业的有力支撑。与齐、楚等国家相比,鲁国社会分工发展过于缓慢,手工业者作为附庸长期寄身于贵族之下,所制作的纺织品等也主要用作供统治阶级享乐的奢侈品,供作商用的货物十分有限,难以升级为规模化的商业经营,也就难以带动货币经济体系的长足进步。
  传承周礼循规蹈矩
  贝币自商代就已广泛行用,甲骨文、金文中都曾多次记载,周朝起开始大量流通于黄河及江淮各诸侯国,其中以鲁国的行用最为久远。《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疆域“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行用贝币的诸侯国中很多受封于商朝故地,在屏蕃建国中继承了大量商朝遗民。部分封国采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拉拢政策,在货币制度的定制过程中也必然受到商朝遗留文化的影响,鲁国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周初封鲁,“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嗥之虚”(《左传》)。奄国是商朝的重要藩国,商王献庚、阳甲都曾建都于奄。鲁都曲阜原为奄国旧都,更是商民聚居之地。鲁国肇建得“殷民六族”,在没有相当发达商品交换的情况下,因地制宜,选择性继承和发展殷商货币制度便不足为奇。由此可见,鲁国货币文化形成过程中必然受到了故商的影响。
  从文化角度分析,战国“四大货币系统”崛起的过程也是对传统周文化改造升级的结果。齐国典故里的“老马识途”来自于对孤竹(山戎)的征伐,秦国则是在与西戎各部的拼杀不断壮大,晋文公重耳的母親出身戎狄部落,楚国本就是桀骜不驯的“南蛮”。这些国家由于统治的需要,在不断的扩张中有意无意地将征服地文化融入到传统的周文化当中,最终孕育出或耕织(布币、寰钱)或杀伐(刀币)的区域货币文化,从而达到解放生产力,稳固统治的政治目的。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鲁国显然走上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首先,鲁国在春秋中期便逐渐衰落,中间虽然吞并一些小国但不像上述国家一样大肆开疆拓土、兼收并蓄。其次,成王曾赋予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使得“周礼尽在鲁矣”。由此可见,鲁国很早就奠定了坚定的施政纲领和丰厚的周文化基础。而在后来“礼坏乐崩”的时代,鲁国则成为了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这些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鲁国货币的道路选择,在货币经济体制上更多受到传统制度的影响与掣肘,更有可能对货币形态进行循规蹈矩的改良。1997年2月曲阜春秋墓葬中348枚包金铜贝的出土便是有力的实物佐证。
  鲁享国近800年,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大争之世中没能培养出像吴起、乐毅这样的猛将,没能接纳到像管仲、百里奚这样的治世能臣,反而催生了大批像孔、孟、荀这样的大儒,这必然与鲁国政体与国情紧密相关。鲁国贝币体系的最终确立也必然是这一国情的产物。货币形态的革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的缩影,而鲁国保守的经济体制与狭小的本土市场使其难以像那些新兴国家一样催生货币体系重大变革。由此可见,鲁国最终选择贝币体系并非是历史的偶然。
其他文献
清代宫廷工艺的审美品格来自于帝王有意识地建构。尤其是在雍正、乾隆两朝,皇帝对于宫廷工艺的干预更是不遗余力。早在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皇帝就曾指出:“朕看从前造办处所造的活计,好的虽少,还是内廷恭造式样,近来虽其巧妙,大有外造之气。尔等再做时不要失其内廷恭造之式”。所谓“恭造式样”很难用几个词语来简单界定,也很难用几件作品全部代表;作为一个理想范式,它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在不同时期、不同工艺门
期刊
存在并不夺眼,但如果没有,便会感觉少了些什么……  器座恰恰就是这样一类。  从名称上就能感觉出来,所谓器座,器为主,座为辅。而合格辅助并不好当:既要不争不抢、不只顾独自美丽;又要能撑得住、容得下;还要会锦上添花。  然而,要求這般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人雅好和空间陈设的精神需求不断变化甚至割裂,相对于器物而言,现代人对于器座的认知,是很有距离感和误区的。  另外,尽管器座的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但
期刊
作为元代重要的物质文化载体,元代瓷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浮梁磁局的设立,是元代政治秩序作用于手工业生产的直接证据。龙泉窑青瓷、景德镇青花瓷、青白瓷及福建地区窑场产品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西亚乃至东非地区,与时人汪大渊《岛夷志略》中记载的贸易地点相吻合,是研究元代海外贸易史的重要佐证。对外交流。  对外交流  元朝与外部世界连接的通路有两条,一条是以古代丝绸之路为基础的陆路,一条是沿袭了宋代海外贸
期刊
香港苏富比:战力持久处处引领市场  7月11日下午4 时许,随着拍卖师手中槌声的响起,香港苏富比2020年春拍圆满结束。历经一周的拍卖,香港苏富比大刀阔斧地斩获总成交额32.2亿港元,这也是其连续第七季总成交额逾30亿港元。在业界看来,一连串表现强劲的数据,又一次坐实了这家引领亚洲市场的“风向标”企业的龙头地位。常玉《绿色背景四裸女》 成交价:2.58341亿港元  拿下“半壁江山”  统计数据显
期刊
近期,一场名为“故宫博物院院藏宫廷器座展”的展览,正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热展中。展览按照六大主要材质类型,展出了极具代表性的132件藏品,涵盖宫廷器座的各个类别,呈现了其多元化的样式设计和用法。  走进展厅,这些琳琅满目的器座无论是材质、造型还是工艺,都在一次次地打破观众对其的原有认知。而这样的主题,也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延伸出了文物一词的内涵。据悉,这也是故宫器座类藏品首次集体出宫展览,将持续至10月
期刊
作为北宋文人集团中的一员,文同的人生定位是经世济国。他在近500名进士中以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荣登进士榜,所以那时是不以经营书画为人生目标的。但是北宋文人集团中的厉害政治家太多了,同时代的像歐阳修、王安石、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真是群星璀璨,性格孤静的文同根本浮不出水面。  文同的光芒在书画,他的墨竹所达到的高度几乎前无古人,他的书法也独具特色,尤以草书和飞白见长。但他认为爱好书画是病,这个病不是身
期刊
惠农银行是抗日战争时期苏南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创办的一家银行,它发行的惠农银行纸币与日伪政府发行的伪币进行过艰苦卓绝的货币斗争,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由于惠农银行存在时间非常短,故发行的纸币弥足珍贵,据不完全统计,各种面值纸币总共存世量不到10张。中国钱币博物馆珍藏有面值分别为伍圆和拾圆的惠农银行纸币。围绕它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笔者试对惠农银行的成立及其发行的纸币进行
期刊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中,鼎这个字有着举足轻重的独特意义。这从常见且朗朗上口的一些成语中就能发现,比如一言九鼎、春秋鼎盛、大名鼎鼎、鼎力相助、拔山扛鼎……可以说,鼎,与生俱来就有一种霸气,令人徒增至高无上之感。  中国的青铜文化,可谓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技术娴熟、内容丰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至宝。而作为青铜文化的代表,也是诸多青铜重器中的扛鼎之作,鼎几千年来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诞生之初,尽管
期刊
(苏轼《江城子》  红色城墙、黄色琉璃瓦,提到故宫,这往往是人们最直观的“第一印象”。不过,故宫里的建筑有8000余间,徜徉在其中之时,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那些数不清的窗户?  也许,它们曾是你美美自拍时最佳的背景;你也曾通过它们努力地向室内张望,因为那是一个让你倍感神秘和好奇的世界。历经数百年,故宫的窗沐浴过数不清的朝阳和余晖,如今它们存在的意义已悄然发生了改变——从为人们构筑居住容身的空间,演变
期刊
本期的策划进行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器座,或多或少地已经产生了不一样认识。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走进器座的世界后,你会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实在是深不可测,与器物有关,更与人有关。那么关于器座,还有哪些知识点不容错过?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冲刷后,文物又是如何焕发新生?作为压轴篇,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木器文物修复专家、副研究员屈峰。也许很多人之前曾通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