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用一词 意味深长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in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冒”这个词在文中常用到。同用“冒”一词,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1、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老舍《济南的冬天》)
  水上有绿萍,“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里生长着绿色的水藻,这是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色。作者用“冒”这个词,写济南的冬天河水上热气浮泛、升腾的动态美,描绘冬天济南的景象美。
  2、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老舍《趵突泉的欣赏》)
  在这里,作者连用三个动词“冒”,描写出趵突泉的泉水不断涌出的动态美,突出了趵突泉的泉水十分丰富的特点。
  3、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杏林子《生命生命》)
  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冒”字写香瓜子不选择条件而顽强生长,正如文中赞美的那样,它有“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4、目下,这里,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真是寸步难行!但是,最近这里工作很紧张,到处都是冒着风雪劳动的人。
  (杜鹏程《夜走灵官峡》)
  风雪交加的日子,铁路建设工人仍然在紧张地劳动。一个“冒”字表现了铁路建设工人大战风雪、不怕困难、忘我劳动的可贵精神。
  5、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
  (郭超人《登上地球之巅》)
  作者用“冒”这个词写登山队员刘连满眼前的“金花”忽闪忽现,表明他的身体已经不适应,出现了严重的高山反应,颂扬了他勇攀顶峰、不怕牺牲的可歌可泣精神。
  6、当他看不见他们的时候,他就沉入水底:但是当他再冒到水面上来的时候,却感到非常空虚。
  (安徒生《丑小鸭》)
  丑小鸭从水面“沉入水底”,又从水底“冒到水面上来”,它“冒”得自由自在,“冒”得活泼可爱。
  7、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爬悬崖时,吓得“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一个“冒”字写“我”十分胆小和害怕的心理。
  8、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松骨峰战斗中,敌人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志愿军战士的身上烧着了火。用“冒”这个词写这次战斗非常激烈,表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
  9、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刹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王愿坚《七根火柴》)
  草地的天气,瞬息万变。一个“冒”字写浓云密布、低沉、迅疾。描绘草地天气的突然变化,渲染十分恶劣的环境。
  10、接着又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睡在这儿,梦见身子坐在船上,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果然冒出股泉水,这就是“梦赶泉”的来历。
  (杨朔《香山红叶》)
  “一挖脚下”,一股泉水就“冒”了出来。一个“冒”字写泉水涌出,表明香山有丰富的地下水,突出香山更加迷人。
其他文献
2008年11月2日20时,茅盾的故乡乌镇迎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评委牛玉秋女士郑重宣布,黑龙江籍女作家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奖。颁奖辞中说:迟子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情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与鄂温克族人的坦诚对话,在对话中她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等被
“始乎诵经,终乎读礼”、“书须成诵”,传统诵读法历来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特别倚重的教法,是千百年来学习实践所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学法。遗憾的是在当今新教法、新学法迭出的语文教改大潮中,许多人却忽视甚至否定了传统诵读法,竟认为这种“旧时学院式的东西”应抛弃,主张与其让学生“读”,不如多“讲”一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未对传统诵读法的科学性进行认真研究和探索的表面化、形式化的看法。作为从教多年的一线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但在前进的过程中,不少老师认为,语文课堂还没有做到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也没有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还远远没有落实到位。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呢?  一、教师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就要“蹲下来看学生”,
传统的教育体系基本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注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没有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主体。
文言文教学普遍重视"句句翻译,字字训练",虽然教师颇为用心,但学生却不大"动心"。文言文课堂教学,如何让训练生动而有效,怎样让教学生动而丰满,值得思考。
一问三不知 “三不知”指的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也指对事情采取概不过问的态度。  三从四德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元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三余读书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
微波辅助下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合成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MPEG-b-PCL)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
人们常说:细节描写是文章当中最美的花朵,一篇好的记叙文也离不开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我们怎样才能写好细节描写,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竭。”(《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老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要让学生的作文有丰富的内容,有独特的个性,有灵性,有一颗智慧的童心,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写作首先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做生活灵动的记录人。   一、
阅读的过程,是人们对文字信息进行接收和加工的过程,其中涉及到阅读者的视觉、感觉和心理的变化。也就是说阅读的过程是动态的多元化的知识接收和加工过程。这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有较高的要求的,如果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强,那就无法从阅读中获取丰富多彩的知识,就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语文知识素养。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必然要进行阅读,阅读是学生接触语文的一个主要途径。这就使得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要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