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对漯玉336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weiji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适宜的密度对实现玉米品种高产稳产至关重要。在密度为6.75万株/hm2时漯玉336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逐渐变短,行粒数逐渐减少,百粒重逐渐下降,秃尖逐渐加长,穗粗和穗行数变化不大;抽雄、吐丝和成熟期逐渐推后,生育期延长;株高和穗位高增加,茎粗减小,抗倒伏能力下降。
  关键词:玉米;漯玉336;密度;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513.04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5-0043-03
  Influence of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Maize Cultivar Luoyu 336
  Yan Haixia1, Wu Weihua1, Zhu Ergang2, Fu Jiafeng1, Liu Jiayou1
  (1. Luoh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uohe 462300, China;
  2. Garden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Bureau, Yancheng District of Luohe City, Luohe 462300, China)
  AbstractSuitable dens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maize varieties to achieve high and stable yield. At the density of 67 500 plants per hectare, Luoyu 336 had the highest yiel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 the ear length became short, the grain number per row and 100-grain weight decreased, but the bald tip lengthened gradually;the ear diameter and row number per ear had little change;the time tasseling, silking and mature gradually postponed, and the growth period prolonged;the plant height and ear height increased, while the stem diameter decreased, and the lodging resistance ability decreased.
  Key wordsMaize; Luoyu 336; Density; Yield;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饲料作物,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品种的改良可致种植密度大幅增加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增加种植密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单株的生产能力是玉米高产超高产的关键。漯玉33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育成并于201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玉米品种,研究其耐密性、分析密度对其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最终明确其高产稳产的适宜密度,为该品种及同类型夏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玉米新品种漯玉336。
  1.2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试验于2014年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8个不同的密度处理,分别为5.25、6.0、6.75、7.5、8.25、9.0、9.75、10.5万株/hm2,重复3次。小区为4行区,行长5 m,行距0.67 m。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麦,每公顷产量6 750.0 kg,肥力均匀,地势平坦。6月10日人工点播,6月28日定苗。一次基施氮磷钾复合肥750 kg/hm2,7月15日追施尿素450 kg/hm2。7月16日喷“小禾上”除草剂,10月1日收获。
  1.3调查测定项目
  玉米生育时期记载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吐丝期、抽雄期、散粉期和成熟期。生育后期调查记载主要病害,测量株高、穗位高和茎粗。成熟时每小区收中间两行计产。每小区取10穗考种,项目有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和百粒重。
  1.4统计方法
  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DPS 7.05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密度对漯玉336产量的影响
  2.1.1产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区组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各不同密度间产量存在真实的差异,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在5.25万~10.5万株/hm2之间,随密度增加,漯玉336的产量先增加后减少,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各个密度处理,居第1位;其次是密度6.0万株/hm2处理,小区产量为6.14 kg,与密度7.5万株/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5个密度;排在第3位的是密度7.5万株/hm2处理,显著高于9.0万株/hm2的产量,极显著高于9.75、10.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处理的产量。公顷密度为5.25万株时,漯玉336产量最低。
  2.1.2密度对漯玉336主要穗部性状的影响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穗长逐渐变短、行粒数逐渐减少、百粒重逐渐下降趋势,穗粗和穗行数随密度变化不大;秃尖长在密度为5.25万~7.5万株/hm2时基本为零,此后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逐渐加长。   2.2密度对漯玉336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2.1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从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密度增加,漯玉336抽雄、吐丝和成熟期有所推后,生育期有所延长。
  2.2.2密度对株高、穗位高和茎粗的影响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增加。图2 显示,密度在5.25万~8.25万株/hm2时,穗位高变化不大,基本在100 cm左右;密度超过8.25万株/hm2以后,穗位逐渐增加,当密度达到10.5万株/hm2时穗位高为122.7 cm,增加了20%。图3显示,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粗呈减小趋势,密度在5.25万~6.75万株/hm2时,茎粗稳定在2.3 cm左右,当密度超过7.5万株/hm2时,茎粗下降到2.15 cm左右。
  2.2.3密度对抗倒性的影响从表5中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漯玉336倒伏倒折率呈明显增加趋势,抗倒性下降。
  3结论与讨论
  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影响较大,前人做了大量研究。丰光等研究表明,随着密度增加,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茎粗下降,秃尖、株高和穗位高增加。本试验结果表明:①随着密度的增加,漯玉336的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在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并且极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居第1位。②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穗长逐渐变短、行粒数逐渐减少、百粒重逐渐下降、秃尖逐渐加长趋势,穗粗和穗行数变化不大。③随着密度增加,漯玉336抽雄、吐丝和成熟期有所推后,生育期有所延长。④随密度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增加,茎粗减小,抗倒伏能力下降。
  参考文献:
  [1]
  郭玉秋,董树亭,王空军,等. 玉米不同穗型品种粒、叶内源生理特性的群体调节研究[J].作物学报,2003,2(4):626-636.
  [2]周旭梅,高旭东,何晶.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2,20(3):107-110.
  [3]谢志涛,高洪敏. 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种子,2014(6):69-72.
  [4]谢志涛. 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种子,2014(10):70-73.
  [5]吴伟华,柳家友,张宏生,等. 优质饲用玉米新品种漯玉336[J]. 中国种业,2010(8):92-93.
  [6]丰光,李妍妍,景希强,等.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1,19(1):109-111.
  [7]王亮,京希强,陈增齐,等. 2个密度水平下辽东地区10个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J]. 种子,2014(10):67-69.
  [8]白志英. 种植密度对先玉335和郑单958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0,25(增刊):166-169.
  [9]张洪生,盖伟玲,李玲燕,等.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09(6):34-35.
  [10]常程,张书萍,刘晶,等.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2008(2):27-2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Emergy Ecological Footprint,EEF)对日照市单位面积耕地的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日照市单位面积耕地的能值生态承载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变化不大;能值生态足迹总体增长;生态赤字总体增大,但近两年有下降趋势;对可持续发展指数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日照市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先降低,近年来又有所升高。为了实现日照市耕地可持续发
期刊
摘要:以金乡4号大蒜青蒜苗为试材,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源,以白光为对照,研究红、蓝、黄、红/蓝/黄(7/2/1)、红/蓝(7/2)5种不同光质对青蒜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光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地上部生长,红光有利于色素形成,蓝光抑制干物质积累与色素形成;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形成,黄光及蓝光有利于含氮化合物形成。  关键词:LED光源;青蒜苗;光质;生长;品质  中图分类号:S
期刊
摘要:以日本白菜品种“绿半白”和韩国抗根肿病品种“白菜王”为试材, 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DH自交不亲和系,经5代回交获得BC5代抗根肿病萝卜胞质不育系CCR11239,DH系经6代自交育成CCR11239的保持系CCR11240。以韩国品种“白菜王”与鲁春白1号(83-1)杂交,经5代自交获得自交亲合系CCR11241,经CCR11240×CCR11241,获得新品种CCR11242。该品种经品比试
期刊
摘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黄瓜基因组中鉴定出3个NRT2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基因组分布、结构、遗传进化和顺式元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黄瓜的NRT2基因分别位于1号、1号和5号染色体,具有2个或3个外显子,分别与拟南芥的NRT2.4或者NRT2.5直系同源;它们都具有数个植物激素和逆境应答元件,暗示它们不仅在氮素吸收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而且与植物逆境应答有关。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黄瓜NR
期刊
摘要:以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寿光试验站收集的46份白蜡为试验材料,对白蜡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的构建进行探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对白蜡试材进行区分,从150对引物中筛选出11对SSR引物对选定白蜡试材进行扩增,每个引物可以检测到3~5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52条带和2.09条多态性带,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2.93%。将11对引物及其检测出的等位基因依次赋值,构建了供试白蜡种质资源的分子身
期刊
摘要:以澳洲青苹、富士和黄元帅为研究对象,对果实发育中后期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进行连续测定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单果重呈上升趋势,果形指数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可滴定酸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降低趋势,澳洲青苹和黄元帅酸度降低速度较快,是富士酸度降低速度的3倍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增加趋势,且三个品种间的增加速率差异不大;固酸比呈增加
期刊
摘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选取中国对沿岸22个国家的2007-2014年农产品出口相关面板数据,建立贸易便利化水平指标体系,并以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视角,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结果得出,“一路”沿岸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量上升0.3351%。设计了三种贸易便利化水平模拟方案,比较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同溢出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21世
期刊
摘要:  以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转基因抗病虫早熟棉品种邯686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设置6个不同处理,研究每穴单株和每穴双株在不同密度下的种植效果。结果表明:666.7m2每穴单株种植5 000株籽棉产量最高,每穴双株种植6 000株处理产量第二,两者差异不显著,后者更加省工 。  关键词:麦后移栽; 早熟棉; 种植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2.04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
期刊
摘要:为研究鲁西地区高产玉米(>9 0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及其产量潜力,探索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2012、2013年分别在茌平县韩屯镇和阳谷县七级镇高产玉米区,以中单909为试材,以1.5万株/hm2为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0万株/hm2 12个密度处理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年共24个处理,最低和最高单产分别为3 424.5、12 676.5 kg/hm2
期刊
摘要:  用NaCl模拟盐环境,分析不同浓度盐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渗透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moL·L-1 NaCl对郑单958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对鲁单661的种子萌发和苗高、苗重有显著促进作用;200 mmoL·L-1和更高浓度的NaCl对两个玉米品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200 mmoL·L-1或 250 mmoL·L-1 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