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道德原点”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棵会说话的橡树被一个木匠砍伐并做成了木偶人。木偶人为了报复人类破坏森林的肆意而为,决定用魔法控制整个动物群,企图将人类赶出城市……儿童化的故事情节、唯美的矛盾冲突使本该水乳交融的“人与自然”弥散着阵阵欲语还休的美丽忧伤。
  《木偶的森林》是一部荡气回肠、直抵人性光芒的力作。勤劳质朴的白黑黑一家三口、关心动物胜过关心自己的铁路工程师阿汤、忠贞执着的兔子阿德、美丽善良的阿灿,用各自的爱与责任共同构筑了一架撼人心魄的道德天平。
  在对待野心勃勃、想用魔法控制动物的罗里时,一直以动物至上的阿汤又是苦口婆心地与罗里正面交锋,又是执著忘我地翻遍整个图书馆,为的是让白黑黑恢复记忆,结束火中取栗的冒险生活。可这些努力并没能让心如坚冰的罗里感动。
  心灵的道德高度决定着一个人看待问题的宽度。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效度自然也就截然不同。就在阿汤和卷毛一直都想着木偶人的神秘和可怕时,阿灿——这位温柔善良的姑娘,却想到了木偶人可怜的一面(木偶人曾经也是一个受害者)。不必做作,无需苛求。这是阿灿发自心底的召唤,这是阿灿慨由心生的德善。
  善良可以消融心灵的坚冰,让一颗仇恨的心灵随风飘散。当我们用滚烫的善良之光去照耀一颗布满怨恨的灵魂时,人之初的性灵之美将熠熠生辉。
  阿灿俨若一位不折不扣的心理学家。她非常清楚罗里心里的所想、所需,于是她巧借“心灵之巅”的善光直逼罗里黯淡、怒愤的心理防线——一袭久违的绿衫足以让罗里涕泪交加,心中的“坚冰”不攻自破。阿灿的绿衣裳换来了罗里的第一次微笑,她就像那盛开的蒲公英,纯洁动人;她更如一位心灵使者,温柔地守望罗里那硬如坚冰的心灵。与其说是精诚所至的点石成金,不如说是阿灿用那至朴至纯的善良之匙开启了罗里冰冻已久的心门,为罗里铺展了一条温暖的回家之路。
  作为道德内涵的核心构件:同情心、爱、正义,在这部童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回到“道德原点”,我们浸润在善良的氤氲之中——
  白太太是老子“大小多少,抱怨以德”思想的践行者。当她听着罗里的遭遇时非但没有怨恨,反而心生怜悯之情;当白先生抱怨都怪阿汤修铁路惹了事端时,她却从孩子的发展、成长磨砺角度来正视大是大非。这需要何等的胸襟!这是她恩怨分明,大爱无疆的心地使然。
  工程师阿汤一直认为白黑黑的境遇是他所为,他视恢复白黑黑记忆为己任,这又承载着多么厚重的爱与责任……
  
  回到“道德原点”,我们编织着厚重的阅读之花——
  当一本普通的儿童读本进入我们的视界,成为我们师生共滋共长的精神食粮时,我们到底该从它的字里行间习得什么,作为教者的我们又该怎样开发它特殊的“例子”功能,实现其教育教学资源的深度开发,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
  挖掘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依文而教:有的儿童文学以语言见长,我们可以将重心放在欣赏、品味、积累语言上;有的儿童文学构思精巧,行文匠心,我们可以重点吸纳其语言表达,文学样式;有的儿童文学人物形象鲜明,洋溢着浓浓的人性情怀。
  像《木偶的森林》这类映射着道德灵光的著作,教者在引领学生品味故事的内容时,应想方设法、多管齐下地为学生营造温馨、朴实的善良之场,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回味、交互碰撞中拾级而上,漫步登临道德之巅,领略人性灵动之光。
  当学生在邂逅这些人物时,定会受到温情的唤起,情爱的洗礼和正义的启迪。这也是每一位儿童文学点灯人所应秉承的鲜明旗帜,因为这是儿童阅读价值提升的底线坚守。
  
  回到“道德原点”,我们普照着人性的德善之光——
  教育是一方神圣的净土,教人求真,使人向善是其终极旨归。
  引人向善,教人行善理应成为教育的行动诉求。善良作为道德核心元素,是一种阳光的、美好的、纯净的境界。教育者应用全部的心智善意面对一切,引导儿童求索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引导他们向往人类光辉、追问人生意义。唯有引领学生坚定不移地行走在“向善”之光下、“行善”之路上,那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个体才会登顶“人性之巅”,实现道德自觉自为。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善良、无私欲在任何社会应该说都是需要的,它们应成为普遍的社会道德规范,深深扎根于每个个体的心中,畅流于每个个体的血液,落实到每个个体的行动之中。
  
  (作者单位:常州市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026)
  责任编辑余志全
其他文献
去年冬天,我参加山东省数学年会,收获良多,但让我触动最深的是两件小事。  到会的当天早晨,当我们匆匆吃完早饭,急急赶往会场时,看到会场门口等待着准备上课的小朋友整齐地站立着,不停地向我们这些急着进门寻找“有利地形”的老师们敬礼,问好,而老师们脚步匆匆,面对孩子们的敬礼,更多的是“置之不理”,当然也有极少数的老师点头颔首表示应答。大会开始,开幕仪式、领导发言后,也有大半个小时了,那群孩子才上场。这段
同学们:  今天,在国旗下我想和大家谈谈关于“赞美”的话题。  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多活两个月。”赞美是对对方优良品质、出色能力和良好行为的一种肯定;赞美不仅是语言的钻石,也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赞美是我们乐观面对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是我们自强、自信、自我肯定的力量源泉;赞美是我们与人快乐交往所不可或缺的,是建立、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我们每个人都
一、活动目的    1.懂得改变想法,才能改变心情,知道如何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二、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三、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并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四、活动形式     情境短剧、角色扮演、情境模拟
[案例]    小朱,四年级学生,原来成绩不错,但这学期以来数学成绩下降明显,上数学课感觉很烦,不想听课,喜欢随意地画画;回家写数学作业速度也比较慢,有时要到11:30才能睡觉,以致第二天上课和写作业时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拖拉,周末布置的作业,一般都要拖到星期天晚上10点多才完成。“十一”假期,家长告诉他做完作业一家人出去旅游。可家长天天催,他天天磨蹭,边玩边做,结果假期的最后一天作业才完成,出游
执教:王晓成点评:王云广     教学目标    能寻找到异性同学身上的闪光点,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认识男女同学之间存在差异,学会与异性同学和谐相处;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之间团结友爱给双方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异性同学,男女生之间能和谐相处、团结友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好,非常高兴认识大家。咱班同学给老师的第一印象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认知、情感和体验互动交流、彼此相长的动态过程,摈弃封闭的单线灌输,期待精彩的课堂生成,是品德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这并不表示可以摈弃“预设”。尤其是品德与社会这种集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于一体的新课程,如果教师缺乏对教材内容的精心解读,只是一味强调“生成”,结果只能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各科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的课堂互动氛围会更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聆听和交流来开拓思维,并有所进步。  【关键词】教学应用;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钟荣斌,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变化,对学生的能力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不
一、设置“知心姐姐”信箱的背景    学校近年来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在学生群体心理卫生保健教育,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优化学习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卓有成效。但在学生个体辅导方面却收效不尽如人意。我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当你有烦恼时会找谁倾诉?或当你有心理困惑时会找谁帮忙解决?结果发现,找老师的占12%,找父母的只占21%(小学低年级的较多),找同学或好朋友的占23%(小学
杨乃虹等:透析德育历史价值始点回归家庭伦理本位    道德教育的研究应从价值始点入手。回溯道德生活和人的德性的历史和现实的源头,家庭遵循人伦的“情”与价值的“义”,是伦理的实体。德性以伦理为前提,是伦理的人格体现,伦理以爱为根本规定,因此,家庭即是德性的最初诞生地。  在社会转型期间,市场和法制这一新的时代主题与一切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家庭伦理产生了冲突与矛盾,家庭伦理的合理性遭受质疑。但是,经济、
文化的烙印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对人的影响深刻而长远。少先队中队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是中队的灵魂所在,是中队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具有鲜明的导向、规范、激励等功能。为此,在多年的中队辅导员实践中,笔者积极探索现代中队文化建设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装扮温馨的中队之家,散发文化气息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优美、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