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李斯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李斯。他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凭空消失了。
  李斯跟我是同村,是一起玩泥巴长大的发小。我们从小学到初中毕业,一直都是同学。初中毕业后,我们又一起从苏北来到苏南打工,也在同一个电子厂里。
  从小到大,我们关系一直很好,好到可以穿同一条内裤,直到进了电子厂之后,我们才把形影不离这个词语劈开。
  那一次,车间缺一个组长,本来我有希望顶上去的,哪知道李斯这家伙动了点手脚,请车间主任在厂门口饭店吃了个饭,就捷足先登了。李斯是我兄弟,我自然不会说什么,我还为他高兴。有时候我感觉,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半年后,车间主任生病回家休养,位置空了下来,李斯送了厂长两条烟,顺利补了车间主任。在高兴之余,我劝李斯不要急功近利,这才进厂大半年时间,就当了车间主任,车间里的好多老工人都议论纷纷。也只有我关心李斯,才跟李斯说。
  李斯非但没有领情,还说我羡慕嫉妒恨。我說我没有,我们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兄弟,我是真心希望你好。
  李斯当了车间主任后,车间里不少小姑娘都找机会接近他。我能感觉到这些女人接近李斯是有目的,想把加班工时记多一点,把产量多写一点,那样她们的工资也就多一些,但李斯完全没有察觉,还觉得自己英俊潇洒,有女人缘。后来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如果李斯真的找到媳妇带回苏北老家,我也会为他高兴的。
  一个月后,李斯出事了。他和车间一个叫小惠的女孩好上了,小惠是有夫之妇。他们的丑闻很快传遍整个车间整个电子厂,小惠的老公提着一把菜刀找到厂里,把他砍伤了。
  在医院,李斯孤孤单单的,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个人来看望李斯。李斯说,还是你这个兄弟好。李斯坐在病床上暗暗发狠,说,等我伤养好了,一定去把小惠老公给砍死。我就使劲劝阻,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况是你先勾搭人家老婆。李斯回了我一句,是小惠那个死女人先勾引我的!
  几个月后,李斯伤愈出院。他回到厂里,发现车间的格局变了。在李斯住院期间,以前的那个车间主任休养痊愈回来了,小组长的岗位也早被其他人填满了。要回厂继续上班,除非李斯愿意从车间的操作工重新干起。
  一气之下,李斯离开了电子厂。李斯说要自己创业,要开厂,开的也是电子厂。作为好兄弟,我当然支持他,我也辞职追随李斯创业。
  李斯这人脑子灵活,做事会耍手段,做什么都能成功。他租了两间民房,从电子厂里接点小活碎活,招了两三个年纪大工资低的工人,开始了小老板的生涯。电子厂的活也不是那么好接的,但李斯还是用同样的套路,联系上了电子厂的厂长,请厂长吃饭,送高档香烟,还带厂长们去娱乐场所消费,只两次,就把好几位厂长拿下了。
  几年后,李斯把一个手工小作坊做起来了,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租赁了更大的厂房,工人已经招了好几十个。李斯没有忘记当年的屈辱,花重金把小惠等几个老电子厂的工人挖过来,继续和小惠勾搭在一起。小惠在公司里宛如老板娘,甚至凌驾于我之上,而小惠的老公很奇怪,竟然从此没再出现过。
  我又发挥着我的良药功能,劝说李斯,不要和有夫之妇纠缠,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现在虽然公司初具规模,但毕竟是事业上升阶段,不能胡搞瞎搞。
  李斯说,不要以为你不告诉我真相,我就不知道。当初小惠主动引诱我,就是老车间主任一手策划的,他是为了抢班夺权,并唆使小惠老公砍伤我……其实这个事情我一直没有告诉李斯,就是怕他知道真相,怕他惹出更大的事情来。
  李斯继续说,我公司发展壮大,上了规模,我也买车买房,我成了大老板,我故意把小惠请到厂里,就是为了报复她……你知道小惠老公明知我和他老婆的事为什么不敢吭声了呢……因为我给了他很多钱……哈哈……说到最后,李斯竟然露出狰狞的样子,他已经不是我原来认识的李斯了。
  后来公司渐渐变大,李斯也越来越有钱,车变豪车,房变别墅,小惠早已被他辞退,又招了一些新的小姑娘进来……而我也和李斯渐行渐远……
  直到有一天,快要过年了,我才想起李斯。以前我俩总是一起回苏北老家过年,这次我又准备邀他一起。结果,我发现李斯不见了。
  我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李斯,他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彻底消失了。
  我只好一个人回到了苏北农村的老家。刚到村口,我就遇到了一个熟人。他热情地跟我打着招呼:哟,李斯,你回来过年啦!
  责任编辑   婧   婷
其他文献
一出手  就是打擊乐  轻重缓急,捶到哪里  哪里就是生活的音符  那些被揍的铁皮  开始放下脸面,一次次  咬紧牙关,弯成理想的弧度  撑起坚定的棱角  我忽然觉得  这些养家糊口的人啊  就像老子打儿子,恨铁不成钢  等揍得,有模有样  才算是一件称心的产品
期刊
城市的夜晚是有味道的。那些味道就来自于霓虹之下、烟火之间。  夜纳溪,夜夜纳溪。当夜色暗淡下来的时候,川南长江边上的小城纳溪,那些味道就从夜色中袅袅升起。小城彰显出几分厚重与浓烈。  永宁河从川滇黔乌蒙大山里九弯十八沱顺风顺水顺着那些深沟高壑茂林修竹之间一路奔流而出,与长江交汇,孕育了纳溪八百多年的历史。古有“云贵少数民族向朝廷纳贡而出此溪”之说,便得了“纳溪”这个名字。有史记载,纳溪建寨筑城于南
期刊
串门子,在我们当地人的口语里又叫串门,也有的地方称串门儿,最后面一个字是儿化音还是为了凑足音节,不得而知,反正就这么叫了,也没人考究。  串门子这个概念无法定义,说白了,就是有目的或者无意识地到邻居、亲友家去坐坐,随便几个人凑在一块拉呱儿、闲聊,东北人叫“唠嗑”。拉家常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固定的话题,方式简易,时间无限,内容随意,南无天,北无地,想到哪扯到哪,哪说哪了。除非有重要事,那才是真正的主题,
期刊
世界上有种树,叫外婆树。  第一棵外婆树是山茱萸,在我外婆家房后东北角的缓坡上,树龄三十多年了。在故乡,人们把山茱萸叫山萸肉,简称枣儿。  外婆家位于伏牛山腹地,山茱萸是当地盛产的一种药材。外婆挑出四棵山萸肉,分给我们表兄妹几个,让我们自己管理,所得为我们的零花钱。初春的一天,忽然刮起了大风,外婆担心我的山茱萸花被风吹落影响秋季收成,就紧赶着催促妗子,让她拿个大床单去遮盖。风很大,妗子遮住了这边,
期刊
作者生于国难忧患之年,却缘新中国建立之幸,幼小成长的记忆中,文艺的幸福种子播撒在他的心田,深深影响了他一生,至耄耋之年还在不断生长。  那个年代的人们,物质上的匮乏,似乎永远是可以战胜的。因为刚从苦难屈辱中走出来的人们,满足温饱的需求似乎永远是最低的,有时明明是忍饥挨饿,也还那么的激情满满,昂扬向上。那个时代大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建设新中国的激情,成为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源泉。  他出身于贫苦山区,那方
期刊
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过年“宅”在家中,无走亲串友之劳形,远离了喧嚣,静静感受家的温情,倘再有好书相伴,不也是人生一件小确幸?  大年夜,伴着孩子恬然入梦的鼻息声,我静心捧读起一本讲述家史家事的新书《清夜无尘》(河南文艺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这是好友贾海修所著的纪实散文。散文是有温度的文字,它的能量足以温暖人心,战胜惶恐。我在洛阳城的楼房里,读着邙山地坑院的故事,恍若自己也回到农村老家的庭院,
期刊
經常听人说,“新闻比小说更精彩”。一般人说说也就罢了,很多写小说的人也跟着这么说。我想,他们或许是进入了一个误区。二者其实没有可比性。如果一定要比,“精彩”这个词换成“刺激”可能更准确。刺激是外在的,更偏重于感官层面的东西,会让你瞠目结舌,大惊小怪。而精彩是内在的散发,能让你深度地体察和回味。  在这个信息时代,新闻确实更吸睛。随便打开一个网页,就是进了一家故事超市,货架上摆着层层叠叠的故事:城管
期刊
徐彩娥,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青海湖》《唐山文学》《千高原》《西部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黄河口文学》等。  一  母亲拉着风箱,在灶上烧煮食物。火光明明灭灭,映红了她的脸。金黄的麦秸草散乱地堆在她的身边,“芦花”“鼓鼓头”“大花”“二翎”“黑妹”,不知什么时候溜了进来,“咕咕咕”叫着,飞脚刨草,颈子一伸一缩啄食。“食不饱的东西!”母亲笑骂,一边抄起火棍哄赶。鸡们跳脚扑翅飞
期刊
范 章,1942年生,洛阳嵩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洛阳古都学会理事,曾任嵩县作协名誉主席,《嵩县志》主编。  去北京看戏是我多年的愿望。  小的时候,俺村就有一个戏班子,逢年过节经常有戏。戏看多了,就琢磨戏是咋唱出来的,就悄悄地跟着去看排戏。排戏可是个苦活儿,寒冬腊月,大队部三间瓦房里,生出一大堆火。文武场坐定,演员按着剧本要求依次出场。该哭的哭,该笑的笑,动作做得不到位,导演还得训斥一番
期刊
苏子,本名吴会平。小说发表于《西部》《朔方》《黄河文学》等报刊,小说曾获《人民文学》征文奖。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査布大草甸子上的鹰》。长篇小说《泪雨苍山》和中篇小说集《城市边缘》分别被列为2018年、2019年宁夏石嘴山市重点文艺扶持项目。  一  那天的日头,从早上开始就莫名的比以往燥热。腊牡丹从乡里归来,已是晌午时分,自然日头更加暴烈,晒得草丛里的虫子都哑了口。她腋下挎着一只布包,里面盛着从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