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流行音乐充斥文艺舞台的今天,戏曲这种完美的艺术,仅仅与很少一部分人结缘,大多数人对待它的态度,要么不闻不问,要么敬而远之,使得这种高雅艺术“曲高和寡”。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深化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戏曲艺术,由陌生到理解,逐步感受到热爱我国的戏曲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因此,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手法吸引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关注和了解,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情境,调动想象,鼓励参与,在快乐的情境中,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感知、体验、联想、理解和评论音乐的氛围,最终使教学升华为情感的渗透,并根植在学生心中。
关键词:戏曲艺术兴趣情境传统文化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依照新课标的新理念,音乐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完善个性的人。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民族的传统音乐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尤其是戏曲音乐,是在民歌、歌舞、曲艺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表演等艺术门类为一体,是上千年的艺术实践所形成的意象和形象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音乐的文化观念一直未能在我國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材中得到体现。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所见甚少。有些学生对西方音乐卓有兴趣,对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了解掌握较多,而对中国音乐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如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田汉、夏衍等知之甚少;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西厢记》、《窦娥冤》、《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极不吻合。我认为这种状况的改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原因如下:
一、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戏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在艺术教育中开展戏曲教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正积极推广素质教育,这既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象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与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养的音乐、美术相比,戏曲对人不但有类似的潜在影响还能更直接的改善、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音乐、美术的学习和训练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主要是提供一个基础,使之将来能进行个体的单项艺术欣赏和艺术活动,而戏曲是综合的艺术,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布景、道具等诸多表演技能、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严格训练;甩发、拍须、抬袖、台步等都有一定格规学生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的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校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三、利用现代化手段,丰富戏曲艺术教学增强艺术感染力
在戏曲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戏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就能增强戏曲的感染力,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很多戏曲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能从形象和色彩、音乐旋律等方面来感受戏曲的韵味,从而切实的感受戏曲的魅力,使心灵深处受美的洗礼和熏陶。例如:在现代京剧《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中,在播放画面的同时,介绍了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学生也明白了青衣、花旦、刀马旦、花脸、黑头、小生等角色,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听,心旷神怡,观,赏心悦目,想,回味无穷。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兴趣,也提高了赏析音乐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蕴明著.当代戏剧审美论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12.31.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
[3]杨世祥著.中国戏曲简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4]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4.
[5]苏国荣著.戏曲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5.
[6]刘吉典著.京剧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2.
关键词:戏曲艺术兴趣情境传统文化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依照新课标的新理念,音乐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完善个性的人。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民族的传统音乐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尤其是戏曲音乐,是在民歌、歌舞、曲艺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表演等艺术门类为一体,是上千年的艺术实践所形成的意象和形象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音乐的文化观念一直未能在我國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材中得到体现。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所见甚少。有些学生对西方音乐卓有兴趣,对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了解掌握较多,而对中国音乐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如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田汉、夏衍等知之甚少;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西厢记》、《窦娥冤》、《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极不吻合。我认为这种状况的改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原因如下:
一、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戏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在艺术教育中开展戏曲教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正积极推广素质教育,这既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象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与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养的音乐、美术相比,戏曲对人不但有类似的潜在影响还能更直接的改善、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音乐、美术的学习和训练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主要是提供一个基础,使之将来能进行个体的单项艺术欣赏和艺术活动,而戏曲是综合的艺术,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布景、道具等诸多表演技能、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严格训练;甩发、拍须、抬袖、台步等都有一定格规学生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的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校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三、利用现代化手段,丰富戏曲艺术教学增强艺术感染力
在戏曲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戏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就能增强戏曲的感染力,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很多戏曲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能从形象和色彩、音乐旋律等方面来感受戏曲的韵味,从而切实的感受戏曲的魅力,使心灵深处受美的洗礼和熏陶。例如:在现代京剧《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中,在播放画面的同时,介绍了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学生也明白了青衣、花旦、刀马旦、花脸、黑头、小生等角色,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听,心旷神怡,观,赏心悦目,想,回味无穷。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兴趣,也提高了赏析音乐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蕴明著.当代戏剧审美论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12.31.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
[3]杨世祥著.中国戏曲简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4]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4.
[5]苏国荣著.戏曲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5.
[6]刘吉典著.京剧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