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7年教改项目“《保险学》试卷库建设中的精益管理和质量控制经验总结”(编号:2017JGYB6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红艳(1979-),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财政金融研究。
摘要: 我国高校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成为时代主题。本文介绍了精益思想在试卷库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 试卷库;精益思想;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160-02
一、精益思想介绍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精益生产即“Lean Production”。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詹姆斯·P·沃麦克教授(J.Womack)、丹尼尔·鲁斯、[英]丹尼尔·T·琼斯等人出版了《精益思想》一书,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归纳了精益生产中所包含的新的管理思维,并将精益方式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所有领域,尤其是第三产业,把精益生产方式外延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从而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1]精益管理思想的核心在于通过全面、系统、持续的规划和管理最大限度实现经营目标、减少浪费。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特别是精益管理模式被大量引入高等教育,提出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并迅速发展成一种国际化的行动。[2]近年来,“精益管理”[3]也在我国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等机构也开始引入精益管理的理念。
二、精益思想在学科建设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学科建设质量的提高呼唤新的管理思想。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学科建设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學科建设可以分解为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具体项目。学科建设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其参与人员数量多,并且动态变化。为了持续不断地推进学科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并与各种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对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至关重要。借鉴现代管理思想和理念,尤其是精益管理思想是学科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需要。
(二)为高校教师减负需要有精益管理理念。
近年来,教师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统计数据表明,一半以上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原因大多为工作压力大而导致体力和精力出现透支,进而产生不良情绪和身体健康问题。[4]教师压力大的原因与经济社会宏观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更直接的原因则与教育体系和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有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为了实现这些要求,教育体系内就自上而下推行各种标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或脱颖而出,各个高校会将上级的要求落实给老师。由于对教育理念实施方式缺乏深刻认识,不合理的管理方式、考核评价方式已经影响到了教师的日常授课和科研工作。机械执行上级分配的任务,在形式上疲于应对各种日常管理和考评要求,已经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是,教师无暇专注于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表面上满足了考核的最低要求,其实际是以丧失教师教学兴趣和动力与教师身心健康、丧失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为代价的。因此,为了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是为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包括学科建设管理在内的高校教师管理各环节都需要引入精益管理的理念。
三、精益思想在学科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一)精益管理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实施精益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数据化原则、操作性原则、精益适度原则和交点原则。数据化原则强调的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要求、用数据检验;操作性原则强调规则的制定仅仅是第一步,后面更要制定规则实施细则和实施检查细则,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规则;管理的精益化并不是越细越好,而要掌握一定的度:一是可不可以再细分;二是需不需要再细分;交点原则强调管理中的交点很多时候成了管理中的盲点,精益管理要关注管理中的交叉点,而岗位与岗位、部门与部门、上下级、组织内外等之间的交叉点,就是管理的交点。[5]
将精益管理的原则应用于实践中形成了八种方法:细化(大功见于精细)、量化(科学见于计量)、流程化(管理始于流程)、标准化(绩效起于标准)、协同化(高效来于协作)、严格化(控制在于严格)、实证化(真相见于实证)和精益化(优势源于求精)。[6]
(二)精益思想在试卷库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016年,本人作为主持人申报了《保险学》试卷库建设项目并获批,在建设周期短、人力资源不足的前提下,如何优质高效地完成这一项目,是摆在我和团队成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借鉴精益思想的基础上,我实施了有效管理,最终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下面将本人的管理要点做简单介绍,以供同行交流。
1. 确立目标。
精益管理是围绕目标展开的。为此,在发扬民主的前提下,团队对目标进行了梳理与细化。其中的刚性目标是满足学校制定的试卷库实施办法中关于命题、录入、验收、审批、使用、管理等环节的硬性要求。其中,关于命题的要求是建设过程的重点环节。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我们又加入了其他目标:第一,试卷易于随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第二,便于人员流动带来的前后工作衔接;第三,便于分清责任,提高个人工作积极性并有利于量化考核;第四,围绕课堂教学重点出题,规范个人行为,避免出题过程个人天马行空;第五,便于考试向计算机考试形式迁移,从出题类型上进行规范。第六,将无效重复工作量将到最低,节省老师的工作时间。
2. 确定实施流程、分工和责任。
试卷库建设的基本流程是:第一,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出题范围、重点、题型和分工;第二,将统一的格式规范模板下发给团队成员;第三,按照格式规范出题;第四,集体组卷;第五,分工检查、审核试卷;第六,打印上交试卷。其中管理要点如下: (1)根据教学大纲和个人特长确定分工。
依据教学大纲,在全体任课老师协商后确定出题的章节范围、重点章节、考点、出题类型与各类题型的大致数量。首先,在确定出题章节范围、重点章节和出题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每个老师的特长将不同章节的出题任务下达给对应老师,并由对应老师罗列对应的考点及适合出的题型,然后汇总后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审核,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下达各章各类题型出题数量的大概控制数。并全面记录上述决定。这种分工打破了传统的分工方式:以往的分工多是将每套试卷的出题任务整体分包给个人。传统分工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事前很难有效控制教师的行为,个人根据自己的阅历和主观认知出题,难免出偏题,这为后期的试题动态管理、更新和教学工作带来麻烦;第二,每个出题人需要针对全课程的知识点出题,难以发挥分工带来的效率提升,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占用了教师更多的时间。我们的分工方式一开始就让出题教师的行为处于有效的控制下,使得出题的质量有了较高的保证,并且使得后续的动态管理、日后更新都有章可循,教学工作有了正确导向,教师的个人责任得到了确切的落实,教师考评也有了客观依据。
(2)标准化出题规范并确保成员理解无误。
标准化便于协调统一个人行为,降低工作中的无效反复劳动发生。管理工作中常见的现象就是事先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或者大家对标准没有达成共识,于是,在行动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导致工作标准因领导而异,因人而异,反反复复修改,增加了工作中的浪费,损害个人积极性。为了避免上面的问题,教师出题之前,就由负责人给出了具体明确的模板,并做了详细细致的解释,直到每个团队成员充分理解为止。
(3)确保成员依流程按进度完成任务。
将工作流程及对应的时间进度形成文档并明确告知。为了保证工作的进度,防止拖延,将各阶段工作按照时间进度进行排列,并形成文档,放到公共信息交流平台上供大家随时查阅,同时在各阶段工作到期前几天进行督促。
(4)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
为了便于工作过程的沟通协调,开通了微信群进行随时随地沟通和传递资料。团队负责人作好信息服务工作,对成员的疑问随时解答,对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及时传递,对工作进程及时督促。
(5)明确划分责任。
事先明确告知各成员在出题、组卷、审核、打印、保管中的责任,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重点排查实施过程中管理中的交叉点,这些交叉点体现在负责人和团队成员之间下达和上传的环节,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接环节,以及团队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接环节。交叉点的责任划分存在难度,为此,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尽量减少这样的交叉点,在不能减少的情况下,严格精确划分责任,并且让交叉点的上下游个体互相监督。
(6)过程可追溯。
为了方便试卷库的日后更新与事后的追责,我们将试卷库建设过程中的分工等信息都形成了电子文档进行保存,并以每套试卷为信息集合点,将出题人、出题章节、题型、乃至出题数量均进行了全方位映射。让整个出题过程和组卷过程一目了然,日后对相应部分更新的话按图索骥即可找到准确的位置。
(7)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借助于互联网信息化工具,我们建立了微信沟通平台,随时随地沟通协同,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快速完成文档的复制功能;借助于excel等办公自动化软件,高效管理信息和数据。
参考文献
[1]吴玉萍.精益管理的四重维度[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7(10):114-115.
[2]李志慧.我国地方高校精益教学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周亚.管理创新:精益化管理[J].企业经济,2002.4,79-80.
[4]温光华.学校管理应借鉴精益理论[J].基础教育参考,2011(21):48-49.
[5]汪中求,吴宏彪,劉兴旺.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5,31-33、110-115.
[6]温德诚.精细化管理Ⅱ[M].新华出版社,2005.5.
作者简介:李红艳(1979-),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财政金融研究。
摘要: 我国高校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成为时代主题。本文介绍了精益思想在试卷库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 试卷库;精益思想;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160-02
一、精益思想介绍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精益生产即“Lean Production”。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詹姆斯·P·沃麦克教授(J.Womack)、丹尼尔·鲁斯、[英]丹尼尔·T·琼斯等人出版了《精益思想》一书,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归纳了精益生产中所包含的新的管理思维,并将精益方式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所有领域,尤其是第三产业,把精益生产方式外延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从而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1]精益管理思想的核心在于通过全面、系统、持续的规划和管理最大限度实现经营目标、减少浪费。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特别是精益管理模式被大量引入高等教育,提出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并迅速发展成一种国际化的行动。[2]近年来,“精益管理”[3]也在我国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等机构也开始引入精益管理的理念。
二、精益思想在学科建设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学科建设质量的提高呼唤新的管理思想。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学科建设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學科建设可以分解为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具体项目。学科建设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其参与人员数量多,并且动态变化。为了持续不断地推进学科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并与各种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对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至关重要。借鉴现代管理思想和理念,尤其是精益管理思想是学科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需要。
(二)为高校教师减负需要有精益管理理念。
近年来,教师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统计数据表明,一半以上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原因大多为工作压力大而导致体力和精力出现透支,进而产生不良情绪和身体健康问题。[4]教师压力大的原因与经济社会宏观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更直接的原因则与教育体系和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有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为了实现这些要求,教育体系内就自上而下推行各种标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或脱颖而出,各个高校会将上级的要求落实给老师。由于对教育理念实施方式缺乏深刻认识,不合理的管理方式、考核评价方式已经影响到了教师的日常授课和科研工作。机械执行上级分配的任务,在形式上疲于应对各种日常管理和考评要求,已经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是,教师无暇专注于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表面上满足了考核的最低要求,其实际是以丧失教师教学兴趣和动力与教师身心健康、丧失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为代价的。因此,为了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是为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包括学科建设管理在内的高校教师管理各环节都需要引入精益管理的理念。
三、精益思想在学科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一)精益管理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实施精益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数据化原则、操作性原则、精益适度原则和交点原则。数据化原则强调的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要求、用数据检验;操作性原则强调规则的制定仅仅是第一步,后面更要制定规则实施细则和实施检查细则,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规则;管理的精益化并不是越细越好,而要掌握一定的度:一是可不可以再细分;二是需不需要再细分;交点原则强调管理中的交点很多时候成了管理中的盲点,精益管理要关注管理中的交叉点,而岗位与岗位、部门与部门、上下级、组织内外等之间的交叉点,就是管理的交点。[5]
将精益管理的原则应用于实践中形成了八种方法:细化(大功见于精细)、量化(科学见于计量)、流程化(管理始于流程)、标准化(绩效起于标准)、协同化(高效来于协作)、严格化(控制在于严格)、实证化(真相见于实证)和精益化(优势源于求精)。[6]
(二)精益思想在试卷库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016年,本人作为主持人申报了《保险学》试卷库建设项目并获批,在建设周期短、人力资源不足的前提下,如何优质高效地完成这一项目,是摆在我和团队成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借鉴精益思想的基础上,我实施了有效管理,最终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下面将本人的管理要点做简单介绍,以供同行交流。
1. 确立目标。
精益管理是围绕目标展开的。为此,在发扬民主的前提下,团队对目标进行了梳理与细化。其中的刚性目标是满足学校制定的试卷库实施办法中关于命题、录入、验收、审批、使用、管理等环节的硬性要求。其中,关于命题的要求是建设过程的重点环节。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我们又加入了其他目标:第一,试卷易于随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第二,便于人员流动带来的前后工作衔接;第三,便于分清责任,提高个人工作积极性并有利于量化考核;第四,围绕课堂教学重点出题,规范个人行为,避免出题过程个人天马行空;第五,便于考试向计算机考试形式迁移,从出题类型上进行规范。第六,将无效重复工作量将到最低,节省老师的工作时间。
2. 确定实施流程、分工和责任。
试卷库建设的基本流程是:第一,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出题范围、重点、题型和分工;第二,将统一的格式规范模板下发给团队成员;第三,按照格式规范出题;第四,集体组卷;第五,分工检查、审核试卷;第六,打印上交试卷。其中管理要点如下: (1)根据教学大纲和个人特长确定分工。
依据教学大纲,在全体任课老师协商后确定出题的章节范围、重点章节、考点、出题类型与各类题型的大致数量。首先,在确定出题章节范围、重点章节和出题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每个老师的特长将不同章节的出题任务下达给对应老师,并由对应老师罗列对应的考点及适合出的题型,然后汇总后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审核,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下达各章各类题型出题数量的大概控制数。并全面记录上述决定。这种分工打破了传统的分工方式:以往的分工多是将每套试卷的出题任务整体分包给个人。传统分工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事前很难有效控制教师的行为,个人根据自己的阅历和主观认知出题,难免出偏题,这为后期的试题动态管理、更新和教学工作带来麻烦;第二,每个出题人需要针对全课程的知识点出题,难以发挥分工带来的效率提升,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占用了教师更多的时间。我们的分工方式一开始就让出题教师的行为处于有效的控制下,使得出题的质量有了较高的保证,并且使得后续的动态管理、日后更新都有章可循,教学工作有了正确导向,教师的个人责任得到了确切的落实,教师考评也有了客观依据。
(2)标准化出题规范并确保成员理解无误。
标准化便于协调统一个人行为,降低工作中的无效反复劳动发生。管理工作中常见的现象就是事先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或者大家对标准没有达成共识,于是,在行动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导致工作标准因领导而异,因人而异,反反复复修改,增加了工作中的浪费,损害个人积极性。为了避免上面的问题,教师出题之前,就由负责人给出了具体明确的模板,并做了详细细致的解释,直到每个团队成员充分理解为止。
(3)确保成员依流程按进度完成任务。
将工作流程及对应的时间进度形成文档并明确告知。为了保证工作的进度,防止拖延,将各阶段工作按照时间进度进行排列,并形成文档,放到公共信息交流平台上供大家随时查阅,同时在各阶段工作到期前几天进行督促。
(4)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
为了便于工作过程的沟通协调,开通了微信群进行随时随地沟通和传递资料。团队负责人作好信息服务工作,对成员的疑问随时解答,对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及时传递,对工作进程及时督促。
(5)明确划分责任。
事先明确告知各成员在出题、组卷、审核、打印、保管中的责任,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重点排查实施过程中管理中的交叉点,这些交叉点体现在负责人和团队成员之间下达和上传的环节,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接环节,以及团队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接环节。交叉点的责任划分存在难度,为此,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尽量减少这样的交叉点,在不能减少的情况下,严格精确划分责任,并且让交叉点的上下游个体互相监督。
(6)过程可追溯。
为了方便试卷库的日后更新与事后的追责,我们将试卷库建设过程中的分工等信息都形成了电子文档进行保存,并以每套试卷为信息集合点,将出题人、出题章节、题型、乃至出题数量均进行了全方位映射。让整个出题过程和组卷过程一目了然,日后对相应部分更新的话按图索骥即可找到准确的位置。
(7)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借助于互联网信息化工具,我们建立了微信沟通平台,随时随地沟通协同,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快速完成文档的复制功能;借助于excel等办公自动化软件,高效管理信息和数据。
参考文献
[1]吴玉萍.精益管理的四重维度[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7(10):114-115.
[2]李志慧.我国地方高校精益教学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周亚.管理创新:精益化管理[J].企业经济,2002.4,79-80.
[4]温光华.学校管理应借鉴精益理论[J].基础教育参考,2011(21):48-49.
[5]汪中求,吴宏彪,劉兴旺.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5,31-33、110-115.
[6]温德诚.精细化管理Ⅱ[M].新华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