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生性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思想意识形态发生转变,高校本科生性的开放程度已有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本科生缺乏正确的性知识、性观念,导致大学生怀孕、性暴力、性骚扰不断增加,因此加强高校本科生性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仙林大学城高校本科生性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剖析本科生性教育缺失的成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性教育;本科生;调查;对策;仙林大学城高校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本科生群体中本科生面临性骚扰、未婚先孕、恋爱期间流产以及患艾滋病的趋势不断上升,种种事迹不仅危害了高校本科生的身心健康,而且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研究对我国高校本科生性教育的“知”和“行”失调进行深层的探讨,并对我国的高校性教育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更好地从思想上引导高校本科生对“性”有着更加合理和科学的认识,最终养成正确的性行为。
  一、高校本科生性教育现状
   调查以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学城高校本科生为样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计发放问卷372份,收回有效问卷347份,有效率为93.28%,其中男性占46.11%,女性占53.89%;学科专业分布于理科、工科、医学、文科等学科;样本主要来自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及少部分大四学生,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高校本科生性教育状况呈如下特点。
   一是性教育课程开展状况欠佳。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仅有32.85%的学生表示自己所在高校开设过有关性教育课程,而67.15%的学生则表示其所在高校从未开设过性教育课程。而多数高校即使开设性教育课程,但是其开课次数极少,56.14%的学生表示其所在高校偶尔才开展一次性教育课堂,且多流于形式,效果并不好,并不能为学生解决性困惑。
   二是高校获取性知识的途径较少。本科生获取性教育相关知识的主要信息来源,前五种依次为网络电视等多媒体设备、同学朋友、报刊杂志等书籍资料、影像资料、学校。学校不仅没有成为本科生获取性教育相关知识的首要来源,反而在多种来源中排在了偏后的位置,可见高校所存储的性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性知识获取的途径较少。
   三是本科生重视性教育,性态度开放。87.90%的学生认为性教育很重要,且91.65%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性教育课堂。本科生对“性”持有积极的态度,渴望获得性知识。在听到他人谈论与性相关的“敏感话题”时,大多数(77.81%)学生能以正常、自然的态度面对。可见本科生的性观念开放,能正确对待性话题。
   四是本科生性教育需求多元。大学生对性教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性生理知识的教育,更需要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规范等知识。新时代大学生对性需求的多元化是大学生性观念不断觉醒的表现,高校要不断更新教育,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性教育需求。
  二、高校本科生性教育欠缺的成因剖析
  1.本科生层面
   一是本科生对性健康自我教育的忽视。没有认识到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忽视自我教育,导致其对性知识了解缺乏,性道德薄弱,出现性心理困扰。随着性享乐意识增加,性生理需求与性心理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二是本科生自我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由于社会、家庭在性教育问题上认识不足,本科生缺乏系统科学的性教育,造成了本科生对“性”的错误认知。随着各网站上淫秽色情内容以及社交软件的兴起,使得许多大学生往往难以抵制诱惑,在他人诱导下发生高危性行为,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2.学校层面
   一是性教育内容陈旧。规范的性教育教材应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社会道德、性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现实中,很多高校的性健康教育内容都有窄化的倾向。高校常常把性健康教育简化为对大学生进行生理发育和性卫生知识的教育,普及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
   二是性教育方式呆板。高校在进行性教育教学模式时,教育形式呆板,内容陈旧单一。教学采用传统的教授方式,以单向的知识灌输为主,使学生被动的接受性教育课程。传统生硬的性教育不但无法引起兴趣,甚至容易造成反感。大部分学校将性健康教育融合进思想政治课堂,所占比重极其小,多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三是专业师资力量的缺失。多数高校采用相关专业的教师替代或非相关专业的教师顺便辅导,这些缺乏专业知识的教师,其自身对于“性”也是一知半解或者羞于讲解的,他们无法理解学生的性困扰,也无法解答学生性问题,学生无法从这门课中获得实际的帮助,从而使其丧失了对这门课的兴趣。
  3.社会层面
   一是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与束缚。受到儒家克己复礼思想的影响,对性的克制被认为是一种修养,而公开讨论则是一种道德禁忌,不合乎礼法。以《孟子·里娄上》的“男女授受不亲”为开端,我国便有了性禁锢和性压抑的历史。朱熹讲“存天理,灭人欲”。这里对欲望的克制就包括了对性欲的隐忍与克制。
   二是性道德秩序的紊乱。性道德是社会道德在性方面的具体体现,是由社会物质生产资料方式决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急剧变化。由于旧的传统道德规范受到冲击,而新的道德规范还尚未建立,就出现了我国社会性道德秩序紊乱、性越轨行为不断增加的现象。
   三是传媒信息的负面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得到了更为大面积的普遍性应用。但是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库的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随着陌生人社交软件的興起,网络色情文化甚嚣尘上。不少学生因为好奇、探秘或者单纯对性不了解,渴望通过移动社交这种隐秘方式了解“性”,从而卷入了网络色情聊天模式。在这种虚拟聊天软件的错误引导下,大学生的性观念产生了认知偏差,并且由于缺乏科学的防护措施,这些人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几率更大。   三、完善高校本科生性教育的对策探讨
  1.发挥本科生主观能动性
   一是注重性生理知识与性心理知识的均衡发展。应开始于以生理学为基础的性生理知识的传授,让大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生理、发育、生育、性卫生等基础知识,性生理知识教育的关键在于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性心理知识的教育要注意两点:一是关系的处理,即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善于与人沟通,关心、理解他人,与他人良性合作,培养两性关系的鉴别能力和处理力度。二是合理的拒绝他人,不接受他人不合理的性要求,杜绝不健康的性行为的发生。
   二是发挥本科生主观能动性调节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对待性问题应持科学的态度,学会主动调节性心理问题。首先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对一切恋爱关系、性行为承担责任。同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建立良好的恋爱关系,及时地自我调节,并处理好情感和学习生活的矛盾。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调节性心理问题,保持自身健康的性心理。
   三是调整性观念与加强性道德自我修养并重。大学生首先要摒弃封建性观念,建立新时期的性文化,用科学的性观念取代愚昧的性观念。还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照搬国外的性观念,发扬可取的性文化。依据新时期的现实特点,以包容、正确的性观念给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对性道德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性行为的社会要求和规范。准确定位自我,明确自身性道德修养的不足,注重性道德的培养。
  2.完善高校性教育工作
   一是开发系统的性教育教材。系统的、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包含以下九个方面:性科学简史,中西方性文化,性生理卫生中的性发育和生殖,性心理健康中的健康和异常,性传播疾病与防治,性吸引与性形象,性与爱情、婚姻、家庭,性道德,性法律。
   二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具,系统的向学生讲授关于性的知识。课堂上应尽可能的增加师生互动,通过问答环节,引导探索,深入地理解某些特殊的性问题。针对大学生存在的普遍困惑和知识误区,举办专题讲座,发放知识宣传手册,使其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微博、微信平台使大家在网上自由交流。建立性知识网页,开通网上性心理知识咨询栏目,利用网上信箱进行答疑等。
   三是建立专业的性教育师资队伍。教师坚持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摆脱传统的束缚,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性”,使性教育课程真正成为一门教育性学科.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要转变教学手段,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原则,坚持正面疏导,以人为本,因性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可以坦然地面对和接受“性”。
  3.完善社会综合治理
   一是净化网络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对性教育的宣传,弘扬主旋律,摒弃封建性观念,进行科学的性知识、性观念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性风尚,使大学生明白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明确性道德、性伦理的重要性,了解性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对于改革开放后不断涌入的西方性文化也要辩证的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必须占主导地位。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营造和谐、向上的大环境。
   二是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首要任务是对网络环境的净化。要利用网络媒体的优点,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的方式宣传文明性行为、科学性观念、主流性文化。最重要的是利用网络正面引导,为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资源,设立性问题咨询室、设置性困惑交流群,开展性安全知识演讲等,将科学的性知识快速传播到大学生之间。
   三是加强政府管理。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同时要加强法制宣传,净化网络环境和大众传媒,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国家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部要规范高校性教育课程的课程标准。同时,还要与国际性教育接轨,学习国际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结合国内实情,不断进行更新完善。
  参考文献:
  [1]韩孟孟.当代大学生性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2]万爱军,宗林,曹毅.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及思考[J].学周刊,2017(26).
  [3]江小国.性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缺失与获得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18(03).
  作者简介:
  吴茜(1999-),女,江苏苏州人,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杨悦(1999-),女,江苏南京人,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吴平先(1999-),女,贵州毕节人,南京邮电大学社會与人口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 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本科生高校性教育状况调查研究——以仙林大学城高校为调查对象”(项目编号:XYB2019458)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会有较强的逆反情绪,以及对学习的排斥心理。那么面对难度更高的数学学习而言,很容易因为一些思路的堵塞,题型的复杂或者其他原因而遭受挫折,从而打击到自己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那么这时教师就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能够真正地以更高的耐心和包容度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舒缓这种叛逆和烦闷的情绪,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真正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意识,加强思维逻辑能力,培养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灵活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应用相关科技硬件设备,创设学生团队合作教学以及开展实践操作数学课堂等形式,构建有机的数学教学课堂。良好的指导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学习的趣味,深化课本中的重点概念和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为载体,结合教师的亲身实践,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策略这一论题进行详细的个人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故事教学法以其显著的教学优势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脱颖而出,“讲故事”成为每个教师的必备能力。而历史故事作为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因素,合理应用历史故事,对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的历史素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此,笔者将从“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探究过程、开展故事活动”三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探究过程        
期刊
摘 要: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兴趣是维持他们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长达45分钟的课堂,加上枯燥的数学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十分难熬的,在此情形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效果堪忧。只有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采用趣味教学法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着重就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法以提升教学效果进
期刊
摘 要:劳动有很多种,这两首诗描写的是体力劳动中的农事,农事劳动本身是累的,是苦的,但为什么这两首诗传达出的劳动却是快乐的?认真读诗歌会发现诗歌中描写的劳动是有明确的收获的,不管是“采采芣苢,薄言襭之”的满载而归,还是“欲收新麦继陈谷”的丰收景象,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者内心的满足感。也许获得感、满足感才是劳动快乐的真实原因。而劳动带给劳动者的快乐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美,也借由这种美好让学生明白
期刊
摘 要: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道德示范、素质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红色文化被许多高校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在特殊教育院校里,听障大学生由于听觉的缺陷導致其认知、思维、沟通等方式存在鲜明的独特性和一些困难,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感偏弱。作为特殊教育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立足听障大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索“直观形象式”“
期刊
摘 要:现如今,已经进入到了新课改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我们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从多方面着手,努力探寻更多更有效的措施来构建更有效、更精彩的初中数学课堂,成为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艰巨而神圣的使命。鉴于此,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就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更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参考策略,并辅以案例佐证,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促进作
期刊
摘 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课堂中的学习效果成了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数学学科所占的比重本身就比较大,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关联性比较大。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本身就比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复杂得多,而且知识的组成上也比较复杂和琐碎,导致学生总是出现一些问题。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就更加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培养“工匠型”专业师资队伍成为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自身的从教经历,从目前职业院校工匠型师资队伍的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指出职业院校应打破传统的师资培养模式,创新师资培养方式,加强“工匠型”师资队伍建议,真正培养一批符合时代需求的具有高技术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工匠精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几何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假如运用传统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不仅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严重削弱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构建数学知识和学生认知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搭建几何学习与学生认知之间的桥梁,提升学生对几何知识学习的认知、理解和消化能力,增强几何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