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金融需求变化与农村金融服务供给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是农业省份,60%以上为农村人口,2009年末达4000多万,农户是农村生产经营和消费的基本单位,为了帮助农户扩大生产和消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机构责任重大。为了弄清当前县域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服务情况,2010年3月我们对湖南省834户农户(其中:种养户466户、经商户145户、经营户143户、打工者74户、其它6户)和56位县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县域农村金融服务情况及特征
  问卷调查表明,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户金融需求迅速增长,对传统的柜台存取款业务需求发展到刷卡存取和消费,对银行一些中间业务也有需求,随着农村城镇化加快,农户的金融需求进一步增长,给农村金融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以原有农村金融网点保持稳定为主,但出现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虽然一些商业银行在农村的网点和业务逐步收缩,有的商业银行根本就不涉足农村,但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网点基本保持了稳定,据调查2007-2009年,上述三家机构在湖南县域的网点达5511个、5384个、5334个,满足了农村居民基本的金融需求,其中农村信用社网点减少了166家,农行网点基本稳定。2007年3月邮储银行成立,凭借其近70%的汇兑网点在农村,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截止2009年末,全省邮储银行的基层网点达到227家,为城乡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同时有6家村镇银行和6家小额贷款公司先后设立,扩大了“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2、以传统的存取款和汇兑基础服务为主,但农户金融需求呈现多样化。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消费能力不仅增强,同时对金融的需求也日趋增大,近90%的样本农户消费能力较前几年获得明显或一定提高,70%以上农户消费意愿获得明显或一定增强,同时农户的金融消费行为增加,有34%的样本农户希望增加刷卡消费商户,67.6%的农户希望增加ATM机取代原有的柜台存取款,据调查,从2007-2009年金融机构累计向全省县域发放银行卡5414万张,其中信用卡170万张,农户非现金支付增加,还有30%以上农户希望通过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由银行代缴电费、话费等日常生活费用,甚至有2.5%的农户希望参与农产品期货交易。
  农户对保险的需求也日趋增加,有80%以上农户购买了医疗保险,健康意识增强,35.6%的农户购买了人寿险,16.9%的农户购买了农业险,9%的购买了财产险,愿意参保的农户逐年增加。据调查统计,截止2009年,保险机构在全省县域的保费收入达130多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近70%,理赔支出36.2亿元,下降36%,其中农业保险费收入11.8亿元,理赔支出5.6亿元。
  3、以小额信用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但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新的信贷产品。据调查,农户借款需求较强,2009年末,有77.6%的样本农户需要银行贷款,到2010年该比例将上升10个百分点,目前银行针对农户融资主要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一般金额在1万元以下,最高不超过2万元),在申请借款的农户中,33.5%的农户贷款需求得到全额满足,48.2%的农户得到部分满足,基本确保了从事各种生产经营的农户资金需要,有30%的农户认为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农户融资难有所改善。
  由于农户生产经营逐步转向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有13.7%的农户从事订单生产,小额信用农贷已不能较好满足农户融资需要,银行推出了凭订单申请贷款,有34.2%的农户提出申请,满足率为19.3%,29%的农户有打算申请该贷款,但不打算申请的农户也达20%以上,银行应推出更加适合农户需要的信贷产品。
  4、以金额小、期限短为主要贷款品种,但满足农业生产特点要求向大额中长期转变。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生产经营周期长,只有当农产品收获并出售后才能归还贷款,小额农贷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资金需要,有60%以上农户认为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偏小、期限过短”,13.5%的农户认为“额度偏小”,10.9%的认为“期限过短”,说明小额信用贷款已不能满足大部分农户的融资需要。从农户贷款需求看,80%以上农户资金需求量在1-10万以上不等,其中1-3万元需求的农户有20.4%,3-5万、5-10万、10万以上等需求的农户均有19%以上,说明农户资金需求水平普遍在万元以上,而10万元以上需求者主要是创业经营户比例达38.5%,其次是近30%的规模种养户资金需求大。
  5、以满足生产经营为主要借款需求,但用于住房消费的农户有所增加。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户借款目的发生新变化,从以前借款主要用于生活领域转向农业生产经营、扩大发展规模等现代农业生产领域。调查发现,近80%农户借款是为了生产经营,其中70%以上的规模种养户和创业经营户借款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有66.3%的农户认为打工后回家创业的情况增加,加大了对资金需求。在生活消费领域,农户看重的是改善住房这一基本生活需要,有20%以上农户贷款用于住房消费,比2008年大幅上升,这可能与近一两年来房价上涨过快有关,其中有45.9%的打工农户比较在意改善住房。
  二、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金融服务不到位,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要求,集中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适应农户金融需求变化,具体反映在服务网点少,信贷投入少,金融品种少,农户贷款难等“三少一难”。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随着银行改制上市,4家大型商业银行网点陆续从县域撤并,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本不涉足农村,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也将信贷业务转向城市,致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白,农户获得的金融服务不足。据银监会统计,到2009年6月末,湖南金融机构空白乡镇达138个,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承担机构2009年末全省网点为3086个,比2007年减少166个,本次调查中,有10%以上农户反映“机构网点少、离家远”,在向农户征求改善金融服务意见时,有44.8%的农户提出需要增加机构网点,调查56位县长,在问及“对金融服务诸多不满”的选项中(最多选2项),仍有2位选择“网点太少”,且有5位县长认为“迫切需要增加金融机构种类”以补充机构不足,尽管县长一般居住在县城,而居住在乡村的农户获得最基础的金融服务较为困难。
  二是农村信贷投入少。据统计2009年末,全省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仅占全部行业贷款余额的8.5%,增量占比也不足10%,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村信贷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但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仍显不足,在全省940多亿元农业贷款余额中,对农户的贷款(221亿元)仅占20%左右,信贷供给严重不足;问及样本县长“对金融投入是否满意”时,有30%的县长表示不满意,认为投入力度不夠,在调查“制约本县经济发展诸多因素”时,占比最高达60%以上(35位)县长认为是信贷投入不足,其中特色产业资源大县的县长90%认为金融投入不足,说明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障碍。
  三是农村金融品种少。目前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问题依然突出,在向农户了解金融服务品种时,90%的农户知道存取款业务,70%以上知道汇兑业务,除此之外的金融服务较少向农户提供,因此有近70%的农户表示银行没有提供ATM机服务,80%的农户表示没有刷卡商店,样本县长也同感,有5位县长认为金融服务种类和范围太窄,26位认为金融产品不适应县域特色。至于农户急需的信贷服务,有20%以上农户认为贷款品种过于单一,同时有10位县长认为政策性贷款品种少,信贷服务具体存在“三个”不适应:即贷款期限短不适应农业生产需要。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生产经营周期长,只有当农产品收获卖掉后才能归还贷款。贷款条件不适应农户提供的抵押品。有50%以上农户认为银行过分强调抵押担保,近70%的农户因不能提供相应的抵押担保而得不到贷款。贷款审批时间长不适应农业资金需求的时效性。有50%以上农户认为贷款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也有37位县长认为贷款手续繁琐,23位认为贷款额度小。
  保险服务对“三农”作用重大,但目前除了开办农业保险的机构少之外,险种也太少,限于水稻、棉花、牲猪等传统农业品种保险,而且政府保险的理赔额较低,难以有效覆盖风险。加上农业保险回报率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依据,保险公司并不愿意办理农业保险,已有的农业保险业务也出现萎缩。
  四是农户贷款难依然存在。本次调查有60%以上样本农户回答“贷款比较难和很难”,不到30%的农户回答贷款容易,而农户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这部分农户占68.8%,农户除了自身房屋、农具及农产品外,基本没有能用作抵押的有效物品,况且上述物品价值较低且在风险处置时很难落实,而担保机构也难助力,我们调查到2009年末全省县域担保机构为52家,担保贷款总额42.9亿元,基本是为企业提供担保,很少为农户担保。贷款难的第二原因是有26.2%的农户认为“贷款审查太严”,25.6%的农户因“没有熟人关系”而未获贷款,18.3%的农户因信用问题未获贷款,22%的农户是因银行方面问题而未获贷款。
  三、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政策建议
  金融危机之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对国家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金融如何适应和满足农户金融需求,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责任重大,农户希望金融机构从增加服务网点、扩大抵押品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和上门服务与农户沟通等方面改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应合理满足农户需求,努力缓解农户融资难矛盾。
  1、合理布局机构网点,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最优布局是在满足农户需求的同时,实现网点的可存活、可持续发展,而满足农户最基本的金融服务应成为金融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金融部门首先应解决服务盲区的农户金融需求问题,可以通过新设或恢复的办法解决,也可以争设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解决。对于处于保本点以下、生存环境恶劣的农村金融网点,政府财政应有相关补贴补偿和激励机制。对于处于盈亏临界点边缘、经营困难的农村网点,在争取政策扶持的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整合资源,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此外,农村金融网点布局要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推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以及ATM机的运用,替代有形服务网点。
  2、合理加大信贷投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国家要出台针对“三农”信贷投入的扶持政策,有50%以上县长认为财政要给予贴息、奖励等优惠政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业大省或粮食主产区的信贷投入,呼声最多有25位县长认为改善金融服务迫切希望多增加政策性贷款,金融机构要把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作为信贷工作重点,明显提高农业信贷比重,允许农村信用社贷款规划与资金相互调剂使用,增强信贷能力;同时国家要发挥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三农”的作用,29位县长认为解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首先靠银行贷款,贷款需求较大,其次有21位县长认为还要招商引资,而认为靠财政拨款的只有5位县长。在问及采取什么措施增加信贷投入时,几乎所有的被访问县长认为应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60%以上县长认为要以项目拉动贷款;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有6位县长认为可以积极上市融资。
  3、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金融部门要加快产品创新以适应农户需求变化,除了传统的存取汇兑服务外,农户还希望发展代收代付、投资理财、技术咨询、金融委托等中间业务,甚至有的需要农产品期货交易,可以通过试点设立期货投资基金,研究引入期货市场的QFII制度,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而县长对增加投入考虑较多,有30%以上县长提出要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创新信贷产品,满足县域经济发展需要。金融部门要根据农户投资和消费特点创新金融产品,使城市已有的金融产品同样覆盖农村。保险方面,要发展以农业订单为依据的农业保险,对参保信用保证保险的农户,在其保险额度内可按照信用贷款进行管理,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拓农村保险市场。
  4、发展和规范抵押担保,缓解农户贷款难。调查表明,农户贷款难,难就难在抵押担保,金融部门要进一步扩大抵押品范围,增加新的抵押担保形式,凡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价值评估合理的各类资产都可允许其作为贷款的抵(质)押物。对应收账款、仓单、林权、渔权等权利抵(质)押方式,要加大推广力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开展与订单农业相结合的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特别对于土地流转和投资分红等的质押方式需要继续探索。要突出农村住房、承包土地抵押贷款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将农村住房、承包土地视为动产作为留置权,对暂时无法取得抵押登记的农村住房,采取由乡镇政府、村组织备案登记方式,替代产权登记,突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灵活性。对借款人以承包地方式抵押的,要研究估价方式,减少农民负担。探索开展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使一些如机器、果树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规范程度很高的“仓单”、农作物收获权等作抵押、质押,还可探索开展由当地商会或协会组织的联保贷款,提高農户获贷能力。推行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社、财政、担保公司等多方参与的信贷联保模式,积极推广“集中担保,分散使用”和“限额担保,周转使用”等灵活有效的担保方式。
  同时,要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放宽农村信用担保公司准入条件,降低资本金起点要求,加快农村信用担保公司市场化经营步伐,改变目前过度依赖地方政府出资组建担保公司而不承担担保风险的现状,推动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鼓励民间资本介入担保业,并建立担保公司风险评价办法,以增强担保公司经营的透明度。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农村担保业务,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建立担保基金。进一步疏通信贷过程中的评估、担保、登记、过户、收费、保管等各个中转环节,为信贷投放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缓解信贷需求之间的矛盾。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
其他文献
摘要:汽车合格证质押贷款业务发展迅速,意义重大,但也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是法律效力风险,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加以防范和控制。   关键词:汽车合格证;质押贷款;风险;操作     一、汽车合格证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城乡道路交通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汽车工业与汽车市场发展势头良好。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1300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进程中,有一项举措是最近几年时常被提及的——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但值得关注的是土地流转总得有个流转的程度。本文即根据务工和务农的收入相等这一原则,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构建了简单数学模型,用来测定这一流转程度。通过这一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一个地区的务农农户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上最有效率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分别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调研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现状及融资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下的运营情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最适合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和融资下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天津滨海新区     引言   天津滨海新区的最初经济模式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13个主要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定量化评价和排序,并进一步总结黑龙江主要城市的发展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多元统计分析;综合实力评价     一、引言   关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评价,国内学者魏永林和林燕华(1996)提出通过构建由33个指标组成的指标群进行具体反映。这种方法雖然能全面、具体地衡量城市
期刊
摘要:研究民营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对推动湖北民营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北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工作本身、工作心态、工作氛围、管理风格、人际关系、职位报酬、公平性等因素影响员工满意度,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改进建议,希望为其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民营
期刊
摘要:通过对农村地区保险与信贷互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农业保险能分但农业信贷风险、促进信贷增长,但总体上保险与银行机构之间协作创新金融产品的力度不足,农业保险+信贷业务中险种少、相应贷款覆盖面窄,部分产品中各参与主体的风险收益匹配不对称,建议积极开发农业保险+信贷产品并加强监督管理、财政方面加大支持促进农业保险发展。  关键词:农村银保互动;实践;发展对策    当前金融支农中存在农业生产和信贷
期刊
摘要:小额信贷合理利率的确定,需要同时从供给方与需求方考虑。对农户的调查显示,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是高度利率敏感的。小额信贷的需求弹性与当地的劳动力成本和流动性情况密切相关,考虑劳动力成本后农户能够承受的利率水平不高,而高利率的小额信贷项目往往指向高风险。  关键词:小额信贷 利率 劳动力成本    在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过程中,关于合理利率的确定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者关心的中心议题。由于小额信贷操作成
期刊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和市场化配置行为,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其规模在扩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日趋加深。但对中小企业而言,其资金面并没有因为民间借贷日趋活跃而得到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  一、湘西州民间借贷特点分析  (一)层次多样,特点分明。通过监测发现,湘西州民间借贷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安全型”:主要用于亲友之间、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互助,
期刊
摘要: 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抑制问题被认为是制约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探讨农村金融抑制的成因与农村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量的学者对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基于我国存在的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对各位学者就农村金融抑制产生的原因及解除农村金融抑制现象的政策建议等理论研究成果,从不同研究角度作一综述,并对已有研究作简要评价。  关键词: 农村金融;金融
期刊
始自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放开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直接调整利率的水平、结构到尝试转变利率形成机制,经历了一条渐进的、可控的变革路径。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角度而言,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是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調控手段从数量型向价格型逐步转变的过程,而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健全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利率市场化的先决条件,也是畅通货币政策利率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