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穗明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中有行業 奉獻一份力
  建築行業是柯穗明先生自二十歲左右便選擇的行業,在這個行業中,他完成了自己的事業理想,他感到滿足。他說:“這個行業讓很多人受惠,因為人人都需要一個居住的地方,我們能夠用自己的能力去建造香港,讓人們住得安心,這於我們而言就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如果能夠在協會中,凝聚更多入朝着這個方向去做,則更有意義。”
  憶及三、四十年年前,那時的人大多不懼苦累,任何一份能夠解决生計的工作,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不願錯過的機會,於是很多人選擇了辛苦的建築行業。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可選擇的多了,導致越來越少人選擇做建築工人,曾有報道顯示,在香港的二十多萬建築工人中,其中有一半人年龄超過五十歲,老一批建築工人即將退休,新一批年輕人不願加入,在人工銜接上有脱節的趨勢,導致行業斷層。因此,人工缺乏問題成為了困擾香港建築業發展的首要因素,尤其是基建工程中的泥水、混凝土和扎鐵等工種更是工人緊缺。解决工人短缺難的問題,成為建築業發展急需解决之事。
  五年前,柯穗明先生加入泥水商協會,現為協會主席,解决行業人工短缺問題成為了他的頭等大事,培養行業接班人亦是泥水商協會的重點之一。他和協會同仁一方面大力支持以各種渠道引入年輕人加入建築業隊伍,以建築行業的前景吸引年輕人,增加宣傳力度,改善建築業工作環境,設立衣帽間,便於工人收工後换洗等。每一年他們都會拿出一部分經費,用於建造業培訓學校的獎學金,令年輕人赢得更多發展空間,幫助其在建築業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此外,與香港發展局聯合向社會公開招聘,所聘人員將通過與職業訓練局展開培訓,通過這種方法,讓年輕人掌握一技之長,在工作中發揮出作用。一系列的舉措之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柯穗明先生為泥水商協會付出了許多時間,他努力團結行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積極與其他建築公司合作,解决問題,為整個行業提升發展的空間。
  2003年7月8日,香港建造業分包商聯會成立,柯穗明先生所在的泥水商協會,與香港雲石商會、香港建築扎鐵商會、香港棚業商會成為聯會創會成員,後來,香港建造業雜項商會、香港吊床協會、香港吊床專業聯會、竹棚業香港聯會、香港油漆業商會、香港塔吊工程聯會、香港專業吊運聯會、香港模板商會等相繼加入其中,由最初的四家發展至十二家,既對建築業進行了行業細分,並代表着整個行業。2009年,香港建造業分包商聯會加入“建造業關懷基金”,成為其創會成員,建造業關懷基金的成立的目的是照顧於工地内身故的工友家屬,每次發生事故,都會向身故工友家屬提供十萬元港幣的經濟援助,每一次援助都極速審批,務求善款能於二十四小時内送到家屬手中,以解燃眉之急。
  柯穗明先生自加入泥水商協會之後,也開始服務於香港建造業分包商聯會,現為聯會理事。香港建造業分包商聯會的成立旨在團結業界力量,以增强其代表性及認受性,致力成為建造業内各界别的溝通橋樑,為業界接收訊息,發佈各商會會員,代表業界對香港特區政府實行或計劃實行的政策提交意見,將業界訴求向政府反映,起到一個上傳下達的作用。柯穗明先生以理性、務實、持平的態度,參與建造業内各項工作,與業内各界共同努力,為業界做出貢獻。加入其中,柯穗明先生亦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心力,促進業界持續、健康的發展。
  歷經苦與累 成就一番業
  建築,之於城市是一種標誌性存在,標誌着一個城市的發展進程,映射着城市的經濟水平。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香港經濟迅速發展的時期,建築業也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柯穗明先生認定這是一個發展很好的行業,加上這個行業的收入高於其他許多行業,於是他進入了這個行業。
  眾所周知,建築行業的工作是很辛苦的,然而對於當時的他和所有從事這一行業的人來說,“髒”和“累”這兩個字並不能影響他們,在幾十度的高温下仍然堅持在工地上辛苦地工作,勤奮是支撑他們謀求生計,打下扎實物質基礎的支柱。因此,在工地上做建築平水以及其他建築工種的那些年,柯穗明先生的概念中只有“勤勤懇懇”和“做好工作”這兩件事。
  柯穗明先生從低做起,一步步積累經驗,並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進入美時有限公司,現為公司董事,公司主要從事泥水、室内裝修、外墙裝飾工程、平水測量等工作。現在的他較少直接下工地工作,主要從事一些統籌工作,如員工的工作安排,工地事項的處理。
  美時有限公司現有固定員工七八十人,每期工程會按照需求增加員工人數,對於員工管理,柯穗明先生着重於提升員工的歸屬感,他時常與大家溝通,知曉他們對公司發展的看法,及時了解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在工地上發生問題時,配合他們妥善解决,為了能保障工人安全,他特别注重文明施工、安全第一,他說:“他們是我的夥伴,更是我的朋友,我必須要保證他們能順心工作,安全回家。”他給予他們發展的空間和機會,讓他們各展其能,各盡其職,凝聚大家的力量,推動公司的發展。
  對於整個行業的未來,柯穗明先生持着樂觀心態,他說:“建築行業屬於剛需,如同穿衣、吃飯、工作一樣,是人們的基本需求,而民生問題最關注的就是住的地方,所以這個行業的發展也會不錯。”傾注建築行業三十多年,因為牽掛整個行業,所以對於行業的未來更多了一份關注;因為執著於這個行業,所以他特别用心。
  談及未來發展方向,柯穗明先生說:“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所有行業都進入了技術發展的時期,對於建築行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接下來的計劃中,我們打算朝着外墙上發展。”技術的發展促進行業創新,他們也會與時俱進,在大浪淘沙中,繼續謀得一席之地,穩立於行業之中。柯穗明先生亦繼續奮鬥在建築行業中。
  閒暇之餘,他喜歡做義工,為青年進行為人處事態度的培訓,助力青年成長。柯穗明先生追求的是一種安安穩穩的生活,盡心盡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自由,且肩擔責任;澹然,卻也心生滿足。
其他文献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吴克儉2016年1月14日表示,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香港帶來的機遇,特區政府建議把握機遇在中、小學及專上院校推動一系列措施,希望提升香港青年向外發展的機會。當天,吴克儉舉行記者會介紹2016年《施政報告》中的教育措施。他說,現届政府十分重視香港的長遠發展,今年在《施政報告》提出了多項有助香港把握機遇、促進香港人才發展的長遠措施。  談到2017至2018學年起落實免費
期刊
半个多世纪的社团工作  是陈劲先生人生中浓粧重彩的一笔  他见证了香港社团的演变  並伴随其中,参与社团文化的不断发展  一生与社团生活紧密相连  他开明、公正、团结、奉献、承上启下  辅佐会长,提携後辈  心繫家国,眼观全局  认真履行“服务”二字,不负众望  如今的他,尽心尽责、受人敬重  近六年来,他担任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秘书长  为发展会务兢兢业业  推动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呈现新面貌  一
期刊
他擅文字,懂篆刻  善金石,喜书画与摄影  有着一份追求艺术的谦卑、崇敬、虔诚与纯粹  是当今艺术家身上不可多得的优良品质  他与大批南北艺术大师长年来往  博採众长,破旧立新  既承家学,又不断突破、变法  是一名艺术大成者  蛰伏?厚积薄发  马达为先生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马国权先生是一位傑出的学者、古文字学者及书法家,其曾得以亲炙古文字学宗师容庚先生门下,得希白先生真传,一生为学问呕心劬劳,承
期刊
從香港一路北上,聚集在深圳灣周邊的“前海松山湖地帶”被譽為“中國硅谷”,逭襄走出了華為、騰訊這樣的科技和互聯網巨頭,聚集了數百個國家和省市級實驗室等創新載體,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專利申請量數倍於沿海發達城市。  散落在深圳、廣州、東莞的電子元器件、模具工廠構成了最成熟的產業鏈配套。“樓下跑一圈就可以買到所需的全部零部件”——這令人難以想象卻每天發生着的事情,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創業者來這襄把想法變
期刊
关永生先生醉心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  进而成为致力於推动中华武术发展的有心人  他把不变的热情日复一日地倾注其中  更因为混元太极拳神奇的功效  得到了健康的体魄、平和的心态,以及坚定的信念  他要让这项集合两派所长的武术能夠承前启後,绵延不息  二十年的情怀  “我练太极至今二十年!”带着些自豪、带着些快乐,关永生先生由衷地表达出自己对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长久的喜爱。点滴的情怀,执著的追求,都在他
期刊
1月16日,歷經836天的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這艘巨輪終於正式起航,駛向了全球基礎設施投融資的“藍海”。金立群任亞投行首任行長。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投行開業儀式上致辭說,亞投行應該結合國際發展領域新趨勢和發展中成員國多樣化需求,創新業務模式和融資工具,幫助成員國開發更多高質量、低成本的基礎設施項目,成為推進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橋樑和紐帶。  金立群1月17日在首場記者會上
期刊
日前,美國化學會旗下機構統計了自2005年以來所有化學類期刊文章的引用情况,其中引用率排名最靠前的兩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美國柏克萊加大華裔教授楊培束、洛杉磯加大華裔教授楊陽,二人均出自華人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團隊。近年來,海外華人科研工作者屢獲殊榮。他們在科研的“田壟地畝”問數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成果頻出,激勵同儕。  海外華人科研工作領域“不拘一格”,各個方向不斷取得新進展。楊培束團隊所發論文
期刊
阔别家乡  他翻开人生精彩的另一页  不惧生活的磨砺  他以知识改变命运  他热爱物理  成为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开荒牛”  20多年呕心沥血  他锐意进取,勇攀高峰  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做出了努力  从南开才子到港大博士生拼搏是他证明自己的途径  四十年代,萧季驹先生出生在上海,高中毕业後考入南开大学。“六十年代,我考入内地的高校南开大学物理系。这是一所众所周知的名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期刊
為了家人,從零開始  上世紀八十年代,陳志育先生與家人從福建移民香港,並在此接受教育。進入九十年代,隨着内地房地產市場的升温,不少香港地產商入駐内地發展業務,由於當時會普通話和了解内地文化的香港人並不多,因而從内地遷往香港的新移民,成為香港地產商派駐内地的最佳人選。抓住此機遇,年輕有為的陳志育先生成為其中的一位幸運兒。  受聘於香港某知名地產商,陳志育先生赴上海、北京等地負責地產開發項目,因此前有
期刊
1月5日,一年一度的“三王節”彩車遊行又一次在馬德里上演,作為慶祝“三王節”最重要的一項傳統活動,有150年歷史的彩車遊行今年也吸引了數萬馬德里市民與遊人前往觀看。  與往年的彩車遊行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今年彩車遊行隊伍襄第一次出現了華人的身影。旅西華僑華人完成了從“三王節”遊行的普通觀眾向主角的一次完美身份轉换,同時這也是中國紅第一次成功點亮了“三王節”這一西班牙傳統節日。彩車遊行隊伍中的那一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