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词泛化现象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y3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方言词中存在着泛化现象,方言词泛化是指方言词超出原有的使用范畴,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各地人们所运用,体现出全民性。以东北方言词“忽悠”“嘚瑟”“老铁”为例,从历时来看,语义不断引申、发展;从共时来看,泛化后的这几个词使用范围扩大,语义内涵更丰富,用法更灵活。东北方言词的泛化存在内部外部双重原因,内部原因是自身方言的口语化、风趣的特点以及对词汇表达空位的填补作用。外部原因是东北喜剧小品和影视剧的流行,网络平台的推动以及求新求异、追求娱乐化的社会心理。
  关键词:东北方言词 泛化 语义 演变
  学界对泛化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现有研究主要都是针对称呼语、术语、行业语和网络语进行的。事实上,方言词中也存在泛化现象,目前尚未有学者提出方言词泛化的概念。因此笔者结合既往相关研究和词典解释,对方言词泛化概念加以界定,再在此基礎上以东北方言词为例,具体分析方言词是如何泛化的,泛化原因是什么以及对未来东北方言词泛化趋势进行一个预测。
  一、方言词泛化概念的界定
  方言词不仅仅是简单的区域文化集成,更是蕴含着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需要,从而以自身独有的魅力丰富着中华民族的语言。受惠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词语发展愈加迅速,方言词出现泛化倾向。方言词泛化是指方言词突破了原有使用的范畴,随社会发展使词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近年来,东北方言词的泛化十分明显,本文就以“忽悠”“嘚瑟”“老铁”这几个词为例,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全面剖析东北方言词的泛化现象。
  二、历时角度:“忽悠”“嘚瑟”“老铁”的语义源流
  (一)“忽悠”的语义源流
  “忽悠”一词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诗人皎然的 《杂寓兴》中,出现了“忽悠悠”一词,“三山果不见,九仙忽悠悠”,意为“飘忽不定”。到了清代,形式有所变化,出现了“忽悠忽悠”“忽忽悠悠”,为“晃动”意。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收录了三个义项:①〈动〉晃动。又有两种方言之别:一、东北官话;二、晋语。②〈动〉恭维。东北官话。③〈形〉迷迷糊糊。东北官话。《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版中只收录了一个义项:〈方〉晃动:渔船上的灯火忽悠忽悠的。第6版中新增了“用谎话哄骗”这一义项。
  (二)“嘚瑟”的语义源流
  江蓝生(2011)认为“蹀躞”是“嘚瑟”词义的源头,再使用“相因生义”的方法推导,“嘚瑟”和“抖”有相同的义项“颤动”,通过类推而获得“抖”的其他意义。而赵志强(2019)不同意江蓝生的说法,他认为“蹀躞”表“行走”义,而后在元代词义发生变异,产生了“颤动、颤抖”义,“颤动、颤抖”非核心意义。“蹀躞”的“行走”义和“颤抖”义,两个义项关联不大。因此,“抖擞”为“嘚瑟”的词义来源,依据词语语音之间的相似性,“抖擞”语转为“哆嗦”,再变为“嘚瑟”,这样的说法更为可靠。但他们都认同,先是“哆嗦”音变为第一音节读作阴平的“嘚瑟”,表“发抖”义,再由此引申出第一音节读作去声的“嘚瑟”,和东北方言中另一个词“抖擞”相近,具有“显摆”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了“嘚瑟”这一词条,包含两个义项:“〈方〉1.因得意而向人显示;炫耀。2.胡乱花费(钱财)。
  (三)“老铁”的语义源流
  明代《隋唐野史》中出现过“老铁”一词:“孤松挺柏皆为栋,老铁坚钢不作钩。”我们可以发现,本诗中的“老铁”仅代表字面意思,指金属物质“铁”,而并不是今天的社会称谓语。“老铁”广泛流传于东北,相传由于北方冬天非常寒冷,调皮的孩子们在外面用湿的手触摸或者是用舌头舔铁制品,手或舌头非常容易粘在铁器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身边的朋友可帮助化解危机。由此,“老铁”常常用于好朋友之间相互指代,与“铁哥们”同义,意指关系十分亲密。“老铁”是一个合成词,由词根“铁”加前缀“老”构成,“铁”单独来讲也是东北方言词:“铁”〈形〉友好。有两种方言之别,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①东北官话,如魏顺田《爱的鼓噪》:“你说吧,我们仨关系这么铁。”“老”则没有实际意义。“老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未收录。
  三、共时角度:“忽悠”“嘚瑟”“老铁”的使用现状
  泛化后的东北方言词如“忽悠”“嘚瑟”“老铁”,都有使用范围扩大、语义内涵更丰富、用法更灵活的趋势。
  (一)“忽悠”的泛化
  前文提到“忽悠”在东北方言中有:晃动、恭维、迷迷糊糊三个义项。而在泛化为大范围流行语后,“忽悠”的词义发生了改变:
  1.哄骗,糊弄。这类语义用来指一种欺诈行为。
  例1 有的玩起套路直播、靠演技忽悠消费者,有的不惜下血本造假、靠虚假数据忽悠投资人……(2020年11月24日 人民网)
  2.吹嘘,劝诱。这类语义多用来指产品的虚假宣传。
  例2 只需将一张金属贴片贴在手机背部的“有效位置”,信号就能从1格变成3格,让玩游戏、刷视频不延迟……近期一位杭州消费者程先生向记者反映,自己被“手机信号增强贴”给忽悠了。(2020年11月04日 《北京青年报》)
  3.敷衍,应付
  例3 避重就轻、敷衍塞责既忽悠不了公众,更解决不了问题。(2015年11月23日 《经济日报》)
  (二)“嘚瑟”的泛化
  “嘚瑟”常规来讲是用来评价别人行为的,带有明显的贬义,训斥或贬斥别人不安分、不低调的行为。而随着该词在全国大范围的传播,“嘚瑟”的内涵有所扩展,有时候并不具贬义,而是带有一些调侃色彩,指称用法也从他指扩展为他指和自指兼有。
  1.得意,张扬
  例4 “徐导总是教导我们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取得成绩时,徐导会‘打击我’,他不想我被捧得高、摔得狠,他嘱咐我们要客观理性地对待外界的褒奖。”“不要嘚瑟”是徐国义对赛后的徐嘉余说得最多的话。(2020年07月31日《中国体育报》)   例5 《周游记》首期节目里,在新加坡森林广场,周杰伦和林俊杰让一位美国小哥听《双截棍》,还以为是五年前的歌,此时周杰伦露出了招牌的嘚瑟脸。(2020年03月24日《北京日报》)
  例4中的“嘚瑟”显然是个贬义评价,指张扬、骄傲的行为。而例5中的“嘚瑟”是对周杰伦的一种调侃,并没有批评意味。
  2.显摆,炫耀
  例6 东北的3月初,冰雪还未消融,春天迟迟不到,无须去“伺候”葡萄的乐乐一时无聊,在群里发了几张去年秋天收获时的照片“嘚瑟”一下。(2020年03月12日 《中国知识产权报》)
  同样是显摆、炫耀,例(6)中的“嘚瑟”是自指用法,不具备贬义色彩。
  3.不安分,做不该做的事
  例7 少数地方和企业整改不到位、不彻底,甚至“假装整改”,面对环保督察组就“哆嗦”背过脸便“嘚瑟”,如此种种,严重影响环境污染治理,也削弱了人民群众获得感。(2020年09月14日 人民网)
  4.胡乱花费(钱财)
  例8 这些干部都来自群众,也都曾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当万千普通群众的生活还远远说不上富裕的时候,他们却在群众眼皮子底下嘚瑟奢侈享受,像话吗?(2015年07月29日 人民网)
  (三)“老铁”的泛化
  老铁的核心语义是关系极好的朋友,而泛化后不仅指朋友,甚至可以指陌生人,不仅可以用来指人,也可以用来指物。
  1.指人
  例9 佳节难得见面,回老家和许久不见的朋友道一声“老铁,好久不见”,男子汉话不多,只会用实际行动表示,不管是有困难的时候搭把手,还是把酒忆当年,总有那么几个人,让你瞬间变回少年!(2020年09月28日 东方网)
  这里的“老铁”指的是好友。
  例10 她是快手上坐拥千万粉丝的美食领域创作者——“刘妈妈的日常生活”。因本名姓刘,所记录的生活常以朴实可亲的妈妈形象出现,所以快手老铁们习惯叫她“刘妈妈”。(2020年12月02日 未来网)
  这里的“老铁”指的是捧人气的粉丝。
  例11 关于“雪”,有很多南方老铁很关心、北方老铁不清楚的“冷知识”:1立方米新雪通常包含60亿到80亿朵雪花。(2020年11月24日 中国新闻网)
  这里的“老铁”指的是看这篇新闻的读者。
  2.指物
  例12 “老铁”就这么给力! 江苏5条铁路极速复工。(2020年02月20日 《扬子晚报》)
  这里的“老铁”指的是江苏复工了的铁路。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老铁”根据具体语境存在有非常灵活的用法,原有的[+人][+关系亲近]的核心语义被淡化。
  四、东北方言词泛化原因及发展趋势
  时代发展催生着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思想的多元化体现在对事物价值的判断以及文化的交流发展中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东北方言词在保持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中立异求同,是东北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碰撞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在文化发展中被人们所接受和包容,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之所以东北方言词泛化流行,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
  (一)内部原因
  首先,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历史与时空不断变化的产物,因而具有独特的自身魅力。以东北方言词为例,其在东北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经过了历史的沉淀与民族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自身特色。东北人民直率、热情和诙谐幽默的性格在方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而东北方言以形象生动、直白夸张、富于表现力与亲和力以及日常生活气息浓厚等特点广受喜爱。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变迁,东北方言以独特的自身魅力不仅走出了方言的地域限制,而且在更大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其次,方言泛化与使用群体的认知心理密切联系。就客观的言语交际需求心理来说,方言的泛化符合语言的“互补原则”,语言本身具有交际的不足性,因此在思想不断解放,人们认知方式以及思维异常敏锐的现代化生活中,人们逐渐在精神生活中寻求满足,这就使方言的泛化成为可能。
  (二)外部原因
  开放的社会形态和现代媒体的普及是东北方言泛化的重要外部因素。
  一方面,东北方言以独特的语言感染力逐渐走向全国离不开社会时代的发展,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使得人们的审美趋于多元化,这在语言的反映上尤为突出,人们更愿意用轻松、宽容的心态享受语言艺术的魅力。因此,东北方言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这也是使其范围扩展形成泛化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是现代社交媒体以及网络平台空前活跃,这对方言文化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方言接触”成为网络生活的重要特点,互联网更是加速了语言的传播速度,可能某部电视剧、某个小品,或者是某句台词即时热搜,火爆大江南北,成为人们效仿对象。这在客观上为方言发展提供了传播条件,加快了泛化的速度。
  (三)发展趋势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清东北方言词“忽悠”“嘚瑟”“老铁”的语义发展脉络,它们的语义随着不断地引申而得以丰富,在实际使用中的语义内涵受语境的影响程度较高,泛化后逐步进入共同语。《现代汉语词典》可以说是共同语的权威,虽然在泛化后的日常表达中存在多种义项,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义项的收录态度十分审慎,并不是全盘接受,生命力和使用率最强的义项会保留下来。我们可以预测,未来还会有一些东北方言词泛化后进入共同语之中。
  参考文献:
  [1] 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增补版.
  [3] 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江蓝生.说“蹀躞”与“嘚瑟”[J].方言,2011(1).
  [5] 赵志强.论“蹀躞”的词义变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3).
  作 者: 朱玉莹,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词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秋》是詹姆斯·兰斯顿·休斯的小说,本文将以该小说为主要论述对象,详细分析詹姆斯小说作品的文学艺术价值。具体而言,是以小说的叙事性、自然主义展现、文学节奏韵律为主要方向,论述其文学价值。  关键词:詹姆斯 《初秋》 叙事 自然主义 音乐  詹姆斯·兰斯顿·休斯(1902—1967)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之一。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密苏里州生活为他日后
期刊
摘 要: 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真实地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山东农村,展现了传统农民的民俗心理与多样的民俗事象,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同时民俗又与现实相结合,为作家表现农村现实与农民苦难所服务。本文试图将《山雨》中的民俗事象与作家创作意图结合,发掘其蕴含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王统照 《山雨》 民俗心理 民俗事象  长篇小说《山雨》出版于1933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
期刊
摘 要: 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小说《荆棘鸟》自1977年问世以来,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本文尝试从悲剧命运色彩、死亡美学色彩、悲剧美学功效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所呈现的悲剧美学特征,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体会小说深层的悲剧美学意蕴及价值。  关键词: 《荆棘鸟》 自我寻求 女性命运 悲剧美学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
期刊
摘 要: 《大海,大海》是一部哲学性与文学性并存的奇书。这本书以查尔斯的生命历程与精神追求为核心建构了一个神秘主义的奇幻王国。他对自我的追寻中有着他者的影子;在自我与他者的碰撞中糅杂着个人的私欲;在这凌乱而争夺的困境之中,大海的未知性与包容性将这一切淹没与包裹,它如生命的镜像般影射着复杂的世界与人心。  关键词:《大海,大海》 他者 自我 隐喻  《大海,大海》以主人公查尔斯的口吻叙述了他的“逐爱
期刊
摘 要:自外而来的现代性神话动摇了云中村中的原生非物质文化要素,村民在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失掉了传统的习俗、观念和语言,进一步断绝了与自然神之间的精神关联,并在灾变发生后集体背离“家园”。曾任云中村祭师的阿巴试图通过自己的“返乡”重建“家园”,但从他“返乡”“祭神”“安魂”的一波三折和云中村的“陨灭”结局来看,已经流散他处的人只有在精神上重建“家园”的可能。  关键词:《云中记》 阿来 家园
期刊
摘 要: 张炜《古船》中神秘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得益于大量独特意象的建构。而很多意象的象征义并不是单一特指的,一般都具有多重象征性。城墙、老庙、老磨、古船、《共产党宣言》等意象具有多重象征义的同时,还有着哲理性、反讽性、多维性、对立性、升华性的象征意蕴。这正是作者意象书写的独特与高妙之处。由此,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主旨也更为深刻。  关键词:《古船》 意象 多重象征 象征意蕴  《古船》是张
期刊
摘 要: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女儿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情节设计。本文对《西游记》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故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性别批评的角度,指出这两个女儿国依旧是男权社会,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依旧根深蒂固。  关键词:《西游记》 《镜花缘》 女儿国 性别批评  “女儿国”,顾名思义,即女子占据生产生活主导地位、男子彻底消失或相对缺位的国度。从历史学意义上讲,女儿国的原型极有可能是远古时期的母系社会
期刊
摘 要:波德莱尔笔下的“浪荡子”是现代都市中的边缘者与人群中的孤独者。浪荡子试图摆脱建立在冰冷生产方式上的恋物症与异化,成为现代性的“他者”与“反抗者”。通过对现代性都市中浪荡子形象的书写,波德莱尔塑造出了一种反讽式的英雄形象。浪荡子隐含着对社会异化事实的英雄式反抗,是波德莱尔现代性反思的表征。  关键词:波德莱尔 浪荡子 英雄 反讽式的英雄  浪荡子(法语Flaneur的意译)原指生活艺术中的漫
期刊
摘 要: 地域作家汪曾祺具有独立的文学创作观,语言风格自成一派,但作品中某些表达方式,在文本中体现为可被量化的语言单位,从统计语言学角度看,蕴涵着作家潜意识的语言编码方式。因而通过统计分析语言特征项,可以成为探究作家、作品风格的有效视角。汪曾祺散文素以典雅简洁而又平实质朴的特点著称,本文采用分析综合法和数量统计法对《端午的鸭蛋》的语言风格的重要构成要素——句长,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并融合流水句和标
期刊
摘 要:张艺谋拍摄的文艺片电影《一秒钟》上映以来引起各路影评家的讨论,对于《一秒钟》的评价褒贬不一。为了对电影进行有效性评价,如何解读电影文本成为关键,对于电影内涵的探讨更是应有之义。对《一秒钟》的解读可以从隐喻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潜藏在电影文本之后的内蕴。从时代和人物、场景和意象、导演本人等角度,细致开掘背后的隐喻结构,解读电影想要表达的个人的时代创伤的情感。  关键词:张艺谋 《一秒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