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创呼吸机因使用简便、无需气管插管或切开、并发症少、可间歇使用等优点,已成为治疗早期和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2002年10月至2008年5月我科应用美国伟康公司的BiPAP S/T-30无创呼吸机治疗1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技巧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48例中男113例,女35例,年龄59~82岁,平均65.7岁,均为COPD伴Ⅱ型早中期呼吸衰竭。将S/T-30型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呼吸机及一次性管道正确连接,患者取卧位或半卧位,选择适合病人脸型的鼻(面)罩,在吸氧状态下用头带固定,再连接呼吸机,按照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节通气模式和参数。通常呼吸频率16~18次/min,吸气相压力从6~8cmH2O,逐渐增至16~20cmH2O,以使患者耐受的压力为宜;呼气相压力从2~3cmH2O开始,逐渐调至4~6cmH2O,氧流量3~6升/min。观察5~20min。无创通气2~15d,每天4~15h,间断时使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升/min。白天应用102例,夜间睡眠时应用46例。通气前和撤机后复查血气分析,统计学采用t检验。
2结果
本组病例中,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降至16~24次/min,心率减慢,血气分析较前明显改善 (见表1)。治疗开始不耐受、不舒适,要求中途停止20例;不积极接受治疗的病人35例,其中产生疑惑、恐惧情绪23例;由于护士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最终均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3护理
病人对无创呼吸机的性能、作用认识水平以及耐受程度,操作者对机器操作的熟练程度,操作程序是否正确,解释是否到位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无创通气的效果。
3.1病人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心理因素
由于治疗前病人对无创呼吸机的性能、作用及目的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产生异常紧张及恐惧心理;对自己病情缺乏足够的认识,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病情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因而产生心理压力和悲观情绪。应用鼻(面)罩后,不能与医护人员及家属交流,出现沟通障碍,而产生焦虑、急躁或挫折等反应。
3.1.2不耐受及不舒适
在刚开始治疗时,因病人个体差异,对属于正常范围内的面罩压迫感和刚开始的轻度憋气症状耐受程度不同,而拒绝继续使用;因固定鼻(面)罩的头带拉力过大或过紧,使病人感到面部压迫。长时间吸入没有湿化或湿化不充分的气体而感到口咽干燥。同时因卧床时间较长,病人常感腰酸背痛,翻身、二便不能自理等而产生不适。
3.2护理措施
3.2.1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
参与操作的医生与护士需要接受无创通气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掌握使用的适应证、操作程序、监测指标和疗效判断等。对比较严重的病人,开始的4~8h需要有专人负责治疗和监护,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当病人已适应或者病情改善后,可以无需专人监护,但需 15~30min 巡回1次,注意湿化器内的水量及病情变化等。一旦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时,应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准备好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的用物。
3.2.2心理护理
在使用无创通气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让其了解自己的病情,使其认识到使用无创通气的必要性,可让其观察其他病人的成功应用。同时要向病人和家属讲述无创通气的原理及作用,以取得理解和合作,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本组护士对13例有情绪反应的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向患者讲述连接和拆除的方法,以便咳痰或呕吐时能够紧急拆除。对治疗中出现的不适,如压迫明显、气憋、漏气等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护士可帮助病人学习一些应对方法,例如教会病人想象,让病人听音乐分散注意力,指导病人有规律地放松呼吸等,以利于人机配合。
3.2.3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不适
准备多种面罩,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上机后若面部出现明显的压迫症状,护士应重新选用适合病人脸型的气垫面罩或调节固定带的拉力来减轻罩的压迫感。掌握正确的操作次序,在吸氧状态下连接好罩,再连接呼吸机,千万不能将呼吸机与罩连接好后再接病人,使病人在连接过程中由于漏气感到明显的不适而被拒绝[1]。目前最常用的模式是PSV+PEEP,通气的参数按照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节。辅助通气的压力必须从低水平开始,经过5~10min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治疗水平。
3.2.4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护士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停用呼吸机的大概时间,病情好转的结果等。②可规定统一的手势语;可提供一支笔、纸及一块画板,让病人把自己的要求或不适等用简单的几个字表达出来,如大便、小便、吐痰或胸闷等。③要留心观察,分析眼神、表情以及手势所表达的信息。
3.2.5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这是无创通气取得成功的关键。上机前或治疗间隙予雾化吸入,让病人用力咳嗽、咯痰,并给予拍背,促使痰液排出;上机后可间歇将呼吸机与面罩的连接处暂时断开,让病人主动咳嗽、咯痰。必要时给予吸痰。
3.2.6加強舒适性护理
上机后若口咽部不适,可通过间歇断开呼吸机喝水来减轻,必要时可调节湿化器温度、增加雾量来改善。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非语言行为的表示,及时变换体位以利舒适。要协助病人活动肢体,被动按摩或协助半卧位、坐位等[2],必要时可使用气垫床来改善病人因卧床过久而致的不适。
3.2.7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呼吸机管道应选用一次性,做到专人专用。②每天用75%酒精消毒面罩两次,每两天更换管道一次。③及时清除呼吸机管道积水,保持管道通畅。④病房每天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30分钟。⑤每天清洗过滤网。
总之,无创呼吸机操作简便,见效快,并发症少,能有效的改善通气及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无创通气成功的实施依赖于病人的积极配合及医务人员的熟练技术操作。
参考文献
[1] 刘晓联、韩春红、戴秀娟.非典型肺炎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技巧.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901.
[2] 学兰、刘化侠.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17~18.
作者简介:
任冬梅女(1974-),护师,大专,呼吸科护士长。
1临床资料
148例中男113例,女35例,年龄59~82岁,平均65.7岁,均为COPD伴Ⅱ型早中期呼吸衰竭。将S/T-30型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呼吸机及一次性管道正确连接,患者取卧位或半卧位,选择适合病人脸型的鼻(面)罩,在吸氧状态下用头带固定,再连接呼吸机,按照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节通气模式和参数。通常呼吸频率16~18次/min,吸气相压力从6~8cmH2O,逐渐增至16~20cmH2O,以使患者耐受的压力为宜;呼气相压力从2~3cmH2O开始,逐渐调至4~6cmH2O,氧流量3~6升/min。观察5~20min。无创通气2~15d,每天4~15h,间断时使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升/min。白天应用102例,夜间睡眠时应用46例。通气前和撤机后复查血气分析,统计学采用t检验。
2结果
本组病例中,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降至16~24次/min,心率减慢,血气分析较前明显改善 (见表1)。治疗开始不耐受、不舒适,要求中途停止20例;不积极接受治疗的病人35例,其中产生疑惑、恐惧情绪23例;由于护士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最终均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3护理
病人对无创呼吸机的性能、作用认识水平以及耐受程度,操作者对机器操作的熟练程度,操作程序是否正确,解释是否到位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无创通气的效果。
3.1病人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心理因素
由于治疗前病人对无创呼吸机的性能、作用及目的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产生异常紧张及恐惧心理;对自己病情缺乏足够的认识,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病情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因而产生心理压力和悲观情绪。应用鼻(面)罩后,不能与医护人员及家属交流,出现沟通障碍,而产生焦虑、急躁或挫折等反应。
3.1.2不耐受及不舒适
在刚开始治疗时,因病人个体差异,对属于正常范围内的面罩压迫感和刚开始的轻度憋气症状耐受程度不同,而拒绝继续使用;因固定鼻(面)罩的头带拉力过大或过紧,使病人感到面部压迫。长时间吸入没有湿化或湿化不充分的气体而感到口咽干燥。同时因卧床时间较长,病人常感腰酸背痛,翻身、二便不能自理等而产生不适。
3.2护理措施
3.2.1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
参与操作的医生与护士需要接受无创通气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掌握使用的适应证、操作程序、监测指标和疗效判断等。对比较严重的病人,开始的4~8h需要有专人负责治疗和监护,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当病人已适应或者病情改善后,可以无需专人监护,但需 15~30min 巡回1次,注意湿化器内的水量及病情变化等。一旦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时,应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准备好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的用物。
3.2.2心理护理
在使用无创通气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让其了解自己的病情,使其认识到使用无创通气的必要性,可让其观察其他病人的成功应用。同时要向病人和家属讲述无创通气的原理及作用,以取得理解和合作,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本组护士对13例有情绪反应的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向患者讲述连接和拆除的方法,以便咳痰或呕吐时能够紧急拆除。对治疗中出现的不适,如压迫明显、气憋、漏气等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护士可帮助病人学习一些应对方法,例如教会病人想象,让病人听音乐分散注意力,指导病人有规律地放松呼吸等,以利于人机配合。
3.2.3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不适
准备多种面罩,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上机后若面部出现明显的压迫症状,护士应重新选用适合病人脸型的气垫面罩或调节固定带的拉力来减轻罩的压迫感。掌握正确的操作次序,在吸氧状态下连接好罩,再连接呼吸机,千万不能将呼吸机与罩连接好后再接病人,使病人在连接过程中由于漏气感到明显的不适而被拒绝[1]。目前最常用的模式是PSV+PEEP,通气的参数按照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节。辅助通气的压力必须从低水平开始,经过5~10min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治疗水平。
3.2.4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护士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停用呼吸机的大概时间,病情好转的结果等。②可规定统一的手势语;可提供一支笔、纸及一块画板,让病人把自己的要求或不适等用简单的几个字表达出来,如大便、小便、吐痰或胸闷等。③要留心观察,分析眼神、表情以及手势所表达的信息。
3.2.5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这是无创通气取得成功的关键。上机前或治疗间隙予雾化吸入,让病人用力咳嗽、咯痰,并给予拍背,促使痰液排出;上机后可间歇将呼吸机与面罩的连接处暂时断开,让病人主动咳嗽、咯痰。必要时给予吸痰。
3.2.6加強舒适性护理
上机后若口咽部不适,可通过间歇断开呼吸机喝水来减轻,必要时可调节湿化器温度、增加雾量来改善。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非语言行为的表示,及时变换体位以利舒适。要协助病人活动肢体,被动按摩或协助半卧位、坐位等[2],必要时可使用气垫床来改善病人因卧床过久而致的不适。
3.2.7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呼吸机管道应选用一次性,做到专人专用。②每天用75%酒精消毒面罩两次,每两天更换管道一次。③及时清除呼吸机管道积水,保持管道通畅。④病房每天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30分钟。⑤每天清洗过滤网。
总之,无创呼吸机操作简便,见效快,并发症少,能有效的改善通气及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无创通气成功的实施依赖于病人的积极配合及医务人员的熟练技术操作。
参考文献
[1] 刘晓联、韩春红、戴秀娟.非典型肺炎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技巧.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901.
[2] 学兰、刘化侠.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17~18.
作者简介:
任冬梅女(1974-),护师,大专,呼吸科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