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

来源 :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地球 。地球离太阳的距离150000000千米,赤道直径12756千米,它是太阳系中的一员,它是一颗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它也是我们唯一的生存家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环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日益突出。目前环境保护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学开展环保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背景下,三维目标更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学校是对广大中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适应时代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已成为物理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那么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地渗透环保教育呢?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关键词】环境保护; 高中物理新课程; 节约用水; 温室效应; 新能源; 废物回收利用; 核污染
  1 提高教师环保素养是环保教育的关键
  教师的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途径, 教师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本人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保技能和环境教育能力等环保素养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学生环境认识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一是要刻苦学习有关环保的知识,了解当前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之一是保护环境,了解当前对环境保护的几大问题:如保护水源、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平衡、净化空气……努力钻研教材中与环保的切合点, 有机地与日常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是用环保的法律法规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做知法守法、保护环境的模范,这样才有可能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环境保护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讲授,充分地将教学知识中的环保教育因素挖掘出来,并能联系实际生活,从而把环保教育真正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 与高中物理学科整合,渗透环保意识
  2.1 节约用水。 在讲解第五章第三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时会讲这样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水往低处流,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下降的高度越多少,减少的重力势能越多,增加的动能就越多,水速就越快。由此教师可提出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生命从水中走来,一代代生息繁衍,而可以使用的水资源有限。中国拥有世界22%的人口,却只有6-7%的水资源占有量。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重视防止水污染,保护水源;另一方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节约用水。节水并不是限制用水或不让用水,而是让人合理地用水,高效率地用水,不浪费,减少水污染。
  2.2 大气污染,温室效应。 在讲解第五章第一讲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也就是热机的效率时会讲到汽油机的效率大约为百分之三十,柴油机的效率大约为百分之四十。继续讲解汽油或柴油的燃烧会产生化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碳,加剧了温室效应,使得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异常。并且内燃机工作时高温使空气中和燃料中的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中受到紫外线的照射,产生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这些物质有毒,能引起人的多种疾病,燃烧时产生的浮尘也是重要的污染物。防止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排放(不同的污染要控制不同的污染源)。
  2.3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物理课第十章第六节讲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能量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源泉,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是可再生资源,煤碳,石油等是不可再生资源,进而讲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追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平衡: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需求。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资源和环境保护。另外开发新能源,一种是光伏电池,也叫太阳能电池。我国青海省已经推广了数万套太阳能发电系统,建成了多个村庄电站。西藏自治区的安多太阳电站,总装机容量100KW。我国计划在2020年以前建成五座兆瓦级的“阳光站”。另一种是生物质能,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生物体内的太阳能,储存形式是生物分子的化学能。例如庄稼秸秆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能用做生活燃料。
  2.4 废物回收利用。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光的全反射,课堂上有一个演示实验,将朔料瓶子下侧开一个小孔,瓶中灌入清水,水就从小孔流出。用激光水平射向朔料瓶小孔,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讲完实验后告诉学生这个朔料瓶子就是喝水用的矿泉水瓶,不过喝完水以后我并没有随意丢掉,而是用来做实验,那么生活中有很多废物,对环境造成很坏的影响,我们对这些东西要进行分类,把可回收的拿来再利用,变废为宝.
  2.5 防止核污染。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第六、七节讲到重核的裂变、核聚变的过程中会放巨大的能量。1945年7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荒漠上爆炸成功,其爆炸力相当于1.8万吨TNT炸药。爆炸时安放原子弹的钢塔全部熔化,在半径400米范围内,沙石都被烧成玻璃状的物质,半径1600米范围内所有动植物全部死亡。二战时美国使用了原子弹做为武器。还有一个用处是用来发电,核燃料裂变的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推冷却。在核电站中,只要“烧”掉一枝铅笔那么多的核燃料,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1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但建造核电站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放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以避免射线对人体的伤寒和放射性物质对水源、空气、和工作场所造成放射性污染。去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造成9万灾民需要长期避难。
  3 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力保障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直观性、高效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保障环保教育的实施效果。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一般有如下几种:观看收听教学片即播放包含环保教育内容的电影、录像、幻灯片、光盘或者收听相关录音带等物理学资料;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系列环境教育讲座光盘,启发学生能为环境保护做哪些实质性的工作;带领学生到我市环保局史料馆观看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图片、数据、图表使学生确实感受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环保教育也需要全民参与,通过环保、新闻媒介、居民社区及执法等各单位有关环保的组织、宣传和执法活动,才能全面提高社会全员的环保意识,并有实际行动。如现在环保部门、居民社区及新闻媒介等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全国植树周”等特殊活动日开展集中宣传、组织活动及对违法行为的暴光和严格执法等。随着全民环保素质的提高,全社会有了重视环保、积极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才能更好地感染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以上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环保教育,不仅是从思想上增进学生对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认识,给学生传授环保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把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意识变为自觉的行为,形成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良好习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中物理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2,选修3-3,3-4,3-5
  [2] 《环境保护法》.
  [3] 《高中物理新课程》.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程价值更倾向于追求科学素养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丰富多彩的深刻内涵。情景教学就是利用某一情景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及情感冲突,引导学生注意新知识、关注所学内容。情景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陶冶功能,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二是暗示功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景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并非现在才有,在我国和西方教育史上都有
期刊
学科备课组是组织开展教学教研,检验评估教学质量,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的工作机构。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客观上要求备课组成员团结协作,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发挥群体优势,探索出适合教情学情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本文就我们如何发挥备课组作用,谈一点粗浅做法,与大家交流。  1 “四定”即定主讲人、定时间、定主题、定责任人  备课组长按照学校和教研组的安排,提前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
期刊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师应时刻注意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学习动力的手段。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份。只有当学生对其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才会集中,求知欲才会强烈。兴趣的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力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它能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
期刊
【摘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朗读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必用教学手段;第一、朗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第二、通过朗读去领会文章神韵,陶冶情操;第三、通过朗读提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第四、朗读也是高中阶段记忆,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第五、朗读可帮助字斟句酌,修改文章;第六、朗读可创造情境,激发兴趣;重视朗读。  【关键词】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激发兴趣;妙用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必用教学手
期刊
在语文课教学中应用现代多媒体,可以打破传统媒体僵化、固定的模式,具有信息量大,能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以其丰富、生动的优势给语文课教学注人青春与活力,从而推动语文课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1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过分追求形式,为用而用,忽视课程本身的优化。一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管是什么课,也不考虑课程本身的具体知识点和内容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在作文教学上积极改变观念,一改传统的作文教学套路“写-批-评”,采用学生自主作文。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用真情实感写作,以“我手写我心”,同时巧施“连环计”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就不是难事了。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自主学习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最头痛的事。新课程标准下,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
期刊
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要想上好课关键是备好课,要让学生“听得懂”,教师要“讲得清”;教师要“讲得清”,备课就要“备得明”。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基础,而做到“三多”、“三要”又对备好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备课中的“三多”  一是多学习。为了备好课、讲好课,教师应该多读书,钻研教材,多翻阅资料,整合现代教学资源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至关重要。我们的课题组也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要我承担,并完成这项任务,深感责任重大。这是新时代赋予我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创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学使命。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的实施。责无贷待,潜心探究。  1 确定目标培养兴趣  优质高效的学习,往往与学习的浓厚兴趣和良好的习
期刊
《语文课程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又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小课题研究”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推进深化课改具有现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写作目标中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换言之,这句话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写出富有创意的个性化作文。现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  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写作氛围,能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