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与想法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hen113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一名曲艺教师,也是一名评书演员。在近几年的教学与演出工作中,我深深感觉到曲艺作品的版权问题给我造成的困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學中遇到的版权问题。哪些作品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哪些作品可以让同学们登台表演,哪些作品可以让同学们对外公开表演,这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有些作品的作者或版权所有者较为明晰,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联系到。说明情况后,那些老师都很支持我的工作,获得授权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有些作品,特别是一些很经典很适合教学的作品,或因为年代久远作者不可稽考,或因为版权所有结构不明晰,拿到授权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只能自己灵活掌握。所以,我们特别希望能够尽早建立曲艺作品版权数据库和曲艺作品版权流转动态机制,以及时了解哪些作品可以直接用于教学与演出,哪些可以免费使用,哪些需要进行交易。这不仅能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极大便利,更能为增强同学们的版权意识提供有力支撑。如在现阶段,凡是同学们自己的创作,我们都会组织他们签订正规的授权书,在明确相关方的责任与义务后,再把作品拿出来使用。这一方面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规范版权流转,一方面也能及时把版权意识灌输给同学们。
  2.个人表演中遇到的版权问题。在我个人看来,版权流转的根本在于“怎样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版权”和“如何能让自己的作品版权发挥更大的价值”两个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有效延伸。但理解是一回事,能做到可能又是另一回事。
  近几年来,我主要演出长篇评书《红楼梦》,在夯实实体演出质量的同时,我也在探索新的播讲形式。
  在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正式开通了《红楼梦》的每日直播,固定每晚直播半个小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日均点击量稳定在10万左右。我在欣喜于成果的同时,也有了新的困惑——不少直播平台都会留存有直播视频资料供受众反复欣赏,那此时的作品版权归属该如何界定呢?
  此外,部分媒体想录制我的作品,有出版社还和我商讨出版的相关事宜。但无一例外,版权问题解决得都不是特别理想。因为我不是很懂出版发行,所以推掉了一些好的建议,反而接纳了一些“糖衣炮弹”,损害了我个人的利益,也为日后的维权造成了一定困难。
  而在面对版权上游时,我的困惑也有不少。最近有媒体希望我录制评书版的《啼笑因缘》,但这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版权问题。《啼笑因缘》的作者张恨水先生已经去世多年,到2020年,第一版《啼笑因缘》也有了50年历史。在这种情况,我是需要获得作者家人的授权,还是找出版社直接购买。而在购买一些小说——比如《京华烟云》时,我应该和哪一方对接,出版公司还是找版权局?
  评书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我们在表演时,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引用借鉴甚至模仿其他艺术作品,那这又该如何界定“侵权”的边界呢?
  也许这些问题在法律界或者商界专业人士看来都是比较好解决的,但当前曲艺演出市场存在演出实体多、经营规模小、表演内容繁等诸多问题,相关方可能没有意识或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了解传统曲艺创演边界外的知识,这就会导致曲艺从业者注目版权时,会有种看筛子的感觉,四面漏风八方走气。有朋友建议我找一家经纪公司来帮我打理版权的相关事宜,但尝试之后,效果也不理想,因为曲艺是一门相对小众的艺术,市场上缺乏深谙其艺术规律的经纪公司,用对待影视作品的方式来理解和对待曲艺作品,是不科学的,也是行不通的。
  基于以上问题,我建议中国曲协可以尝试建立一个版权保护和交易的平台,方便曲艺从业者保护版权并对作品进行深度开发。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有效整合曲艺界相关力量,与其他领域进行攻坚战式的一体化对接。二是曲艺从业者可以在平台上获得更优秀的演出资源和法律支撑,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能逐步探索出真正适合曲艺界的版权流转方式,逐步激发曲艺作品的市场活力。
  (责任编辑/马瑜)
其他文献
江苏省扬州市是中国曲艺重镇,扬州曲艺人在人才培养、书目建设、书场推广、观众培养等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多年来,扬州市曲艺教学主要以中小学普及教育与中专实用教育为主,在曲艺高等教育方面尚是空白。时代呼唤具有新视野、新技艺、新高度的新曲艺工作者,呼唤培养与组建一支能够满足当今曲艺传承与发展需求的各类艺术人才、专业化人才队伍。  当前,虽然曲艺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尚未完全纳入国家整体教育体制
期刊
曲艺作为中华民族说唱艺术的总称,已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曲艺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尽管在1949年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都已经得到确认,但是由于曲艺艺术自身艺术特点和我国学科设置的历史局限等原因,曲艺学校教育和曲艺学科建设长期滞后。尽管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有识之士和几代富有远见的曲艺人已经进行过方方面面的不懈努力,这种被动和滞后局面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直到近些年来,在中国
期刊
青春年少时,曲艺就是我的心头好。人到中年,曲艺更成了我挚爱的事业。回顾一路的成长,所有荣誉和成果,点点滴滴都离不开曲协长期以来对我的悉心培养和重点扶持。曲协是我们曲艺人的娘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时光荏苒,似水流年。26年的工作实践与历练,已经让我从当年那个怀揣曲艺梦想的文艺青年成长为一名素质过硬的曲艺工作者。1994年,我从天津的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曲艺文学班毕业,分配到陕西省文化馆担任曲
期刊
9月25日,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结果揭晓,刚结束演出的肖向丽得知自己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那一刻,肖向丽的脑海里浮现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7个字。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全国性曲艺艺术专业奖项,是曲艺界的最高奖。能让南平南词这样的小曲种在国家级大赛中摘下一朵“牡丹”,对南平南词第八代传承人、南平南词非遗传承人肖向丽来说,她终于实现了为这项艺术发声的使命。长于梨园 情系戏曲渊源长 
期刊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曲艺》杂志社向广大读者送上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  回望极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
期刊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而用一种大多人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或者文艺形式去集中阐释人文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漫长的帝制时代,“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似乎成了共识,剥削阶级没有必要、更没有兴趣了解黔首群氓的精神世界。这反映在文字方面,就形成了“文言”与“白话”在一定程度上分隔并峙的现象。官方书面语掌握在精英阶层手中,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将底层群众异化为沉默的“
期刊
大约100年前,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初版本序言中称:“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以此呈现小说这类长期处于底层的文学类的尴尬地位,以及小说研究面临的巨大困境和重重禁忌。小說、戏曲如此,曲艺则尤甚。至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问世,曲艺始以若干具体门类的形态进入现代学术的视野,但在观念上仍纳入文学的范畴之中,对曲艺的独特性,尚缺乏重视和挖掘,论述也不够周详。  独立的曲艺史著作,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逐渐
期刊
曲艺,作为我国民间说唱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瑰宝。近年来,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无论是曲艺作品的创作、表演,还是曲艺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然而,当前曲艺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仍不容乐观,尤其是高层次曲艺表演人才培养这一难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众所周知,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高校大学生群体,是继承和发展包括曲艺在内的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有生力量,其在曲艺传承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每到正月十三的正日子,南北往来的曲艺人,就自发地汇聚到马街村应水河北岸的麦地上,随便找一块空地,把桌椅、乐器和简易音响一摆就开演。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闻声而来,在此起彼伏、韵味十足的说唱声中寻找着书会中的新老面孔。如果是书会的“老主顾”,还会彼此询问:“‘余仙儿’在哪?”  “仙儿”是对德高望重者的尊称,大家口中的“余仙儿”名叫余书习(又名:余成义),一位堪称马街书会“活化石”的平调三弦老艺人。如果以
期刊
现在曲艺作品不少,但可以奉为经典的曲艺作品不多,加快曲艺的创新与发展,就要在作品质量上狠下功夫。那么如何提升作品质量呢?曲艺文本的人文性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  所谓人文,简单来说,就是“人”与“文”(文化),其核心即人的精神生活或精神世界。要表现人文性,一方面要对文化及人的精神生活或精神世界做理性的呈现;另一方面,这种呈现同时也是对人的文化理想、生命理想和精神境界的表达与追求。人文性,或表现为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