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曲艺传承的知识路径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100年前,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初版本序言中称:“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以此呈现小说这类长期处于底层的文学类的尴尬地位,以及小说研究面临的巨大困境和重重禁忌。小說、戏曲如此,曲艺则尤甚。至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问世,曲艺始以若干具体门类的形态进入现代学术的视野,但在观念上仍纳入文学的范畴之中,对曲艺的独特性,尚缺乏重视和挖掘,论述也不够周详。
  独立的曲艺史著作,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逐渐蔚为大观,产生了厚重的学术积累。诸多通史或专门史著作,层出不穷,成绩斐然。如薛宝琨的《中国的曲艺》,倪锺之的《中国曲艺史》,蔡源莉、吴文科的《中国曲艺史》,姜昆、倪锺之主编的《中国曲艺通史》,包澄洁的《清代曲艺史》等(这里仅列举曲艺史,未包括曲艺概论)。对各类专门曲种的研究成果更是不胜枚举。相对而言,上述著作专家之学的色彩更为浓郁。普及之学的属性、知识路径的探索,则须依靠进入大学教育体系,以及由此伴生的教材性质的著作。
  现代学术制度的建立和研究对象的生成,实有赖于现代大学学制。一门学问能否进入大学课堂,与学科的确立、知识体系的形成有莫大关联。曲艺也如此。近年来,曲艺艺术家和理论家都认识到,曲艺的传承不仅要依靠技艺的传授,也要在现代大学制度指引下,实现知识的持续积累和衍生。曲艺的传承,不单单凭借传统意义上的口传心授,历史的总结、理论的探索,也往往起到重要作用。这样看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辽宁科技大学组织编写,鲍震培、高玉琮编著的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教材《中国曲艺发展简史》的出版,可谓正当其时。

  《中国曲艺发展简史》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国家级曲艺史本科教材,该书对在高等院校确立曲艺学科的教学体系,探索曲艺传承的知识路径,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做出了精彩的示范。
  首先,在纵向上,《中国曲艺发展简史》梳理了曲艺发展的历史脉络。曲艺在晚清民国渐成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自身的外延和内涵(晚清民国时期“什样杂耍”“十样杂耍”“曲艺”等概念并行,1949年以后则确定为“曲艺”这一称谓,这实为曲艺史上的大事,标志着其观念和品格的树立)。然而,曲艺绝非横空出世,而是有着绵延数千年的丰富历史。《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以唐前曲艺开篇,由唐至宋元、明清,进而述及民国,最终落脚于新中国,对中国曲艺发展史予以清晰的描述和深入的阐释。曲艺由此进入历史,也成为历史,并进而穿越时代,化为常识。同时,在梳理曲艺史的过程中,该书又注重曲艺与其他艺术门类之关联,兼及戏曲、小说及其他说唱艺术。众所周知,曲艺与戏曲、小说(白话)本自同源,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其“流”也难分泾渭。因此,《中国曲艺发展简史》避免从后设的历史观或某些既定概念出发,强行将曲艺从说唱艺术的历史中超拔出来,从而有效地还原了曲艺从古至今的源流和历史,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和阐释的分寸感。
  其次,在横向上,《中国曲艺发展简史》实现了对曲艺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阐释的均衡。一部史著,其历史观既体现于若干具体的学术论断之上,往往也蕴含于其述史的框架结构之中,而后者犹能彰显研究者的识见。《中国曲艺发展简史》共分为9章,前5章(唐前至明)的篇幅大体相当,从第六章《集成繁荣的清代曲艺》开始,篇幅有明显增加,第七章《民国时期的曲艺》与此相仿佛,第八、九章论述新中国曲艺的发展历程,内容则更为翔实厚重。表面上看,各章的篇幅不够均衡,但事实上,篇幅的不均衡恰恰体现出背后历史叙述的均衡。如前文所述,曲艺的发展历程,由最初从属于广义的说唱文学艺术范畴,到与戏曲和小说等逐渐分离,各自独立。经过几代曲艺艺术家和理论家的不懈努力,越趋于晚近,曲艺自身的独特品格越得以发扬和确立。曲艺自身的历史,也呈现出从最初与其他艺术门类合传,到独立成篇的过程。因此,《中国曲艺发展简史》尊重曲艺发展的事实,在全书的章节设计与结构安排上颇为用心,在论述的均衡与不均衡之间,呈现出真实的历史。
  再次,在深度上《中国曲艺发展简史》尤为注重人文内涵。作为一部史著和高等院校本科教材,该书在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的同时,也着力凸显曲艺的人文性。在第七章《民国时期的曲艺》中,专门讨论“曲艺的战斗传统”,叙述不同时期的曲艺人及其作品在宣扬民主、宣传抗战方面的贡献。第八章《新中国探索时期的曲艺》高度评价了以侯宝林、孙玉奎等为代表的相声改进小组在净化舞台、提升艺术品质方面的努力。第九章《新时期的曲艺》详细介绍了曲艺表演人才的薪火相传,并对曲艺面临的现实困境展开了深入思考。在平实稳健、客观公允的论述中,包含着对曲艺艺术优秀传统的总结和正确价值观的倡导。这些论述,使该书避免停留于知识的积累和传播,而是通过曲艺人和曲艺艺术自身具有的民族情怀和现实意识,呈现出曲艺史家的历史观念和价值立场,从而将曲艺由一种知识类型上升为一种情怀、一种修养。正如该书作者所言:“曲艺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知识,首先是增进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就是《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一书的深层意蕴吧。
  总之,《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作为第一部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教材,在学术性、普及性、人文性等方面都对曲艺传承的知识路径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呈现出曲艺人的人格风采和曲艺史的精神魅力。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邓科)
其他文献
范振鈺(1927—2008)天津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从班德贵,曾与高英培合作多年,是相声界不可多得的“黄金搭档”,1979年与高英培双双加入全总文工团(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简称全总文工团),成为全国知名的相声大家。还曾与众多演员合作,留下了大量音视频资料,晚年回天津定居。2004年,范振钰在天津收徒前夕,笔者在其寓所对他进行了一次访谈,范振钰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介绍了自己几十年的艺术经历、见
期刊
创建“中国曲艺之乡”是吴江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培根铸魂、担当时代责任的有力抓手,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也是获评当地曲艺发展的荣誉名片。曲艺之乡活动的开展,对繁荣发展传统文化,弘扬曲艺艺术发挥了交流窗口、展示平台、传承基地、人才摇篮的示范引领作用。  吴江是江苏的“南大门”,位于江浙沪交界,地处江南腹地,经济富庶,物产丰富,文化鼎盛,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悠
期刊
近期,上海评弹团在上海大剧院推出了评弹剧《医圣》,首演两场均大受欢迎,取得了预想中的效果。该作以一代名医张仲景临危受命出任长沙郡太守,带领全郡军民抗击瘟疫,继而功成身退撰就《伤寒杂病论》,终成一代医圣的传奇故事为主线,集中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医学“杏林妙手回春景,悬壶济世为苍生”的不懈追求,更与当前国内坚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不断取得胜利的现实相呼应,延展出更深邃广泛的意义。一、《医圣》是大制作  从
期刊
“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初扬州画家石涛的名言,继承石涛艺术的“扬州八怪”就以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出名。在扬州,“当随时代”不仅是书画界的追求,也是曲艺界的追求。  扬州曲艺,是摇曳在绿杨城郭里的清音雅韵,是荡漾在扬州人民心灵深处的集体记忆。不久前,“寻声·绿杨记忆”——扬州市曲艺研究所成立60周年专场演出在新落成的扬州戏曲园剧场上演,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广泛好评。这台扬州市曲艺研究所全体演员参演的“寻声·
期刊
江苏省扬州市是中国曲艺重镇,扬州曲艺人在人才培养、书目建设、书场推广、观众培养等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多年来,扬州市曲艺教学主要以中小学普及教育与中专实用教育为主,在曲艺高等教育方面尚是空白。时代呼唤具有新视野、新技艺、新高度的新曲艺工作者,呼唤培养与组建一支能够满足当今曲艺传承与发展需求的各类艺术人才、专业化人才队伍。  当前,虽然曲艺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尚未完全纳入国家整体教育体制
期刊
曲艺作为中华民族说唱艺术的总称,已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曲艺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尽管在1949年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都已经得到确认,但是由于曲艺艺术自身艺术特点和我国学科设置的历史局限等原因,曲艺学校教育和曲艺学科建设长期滞后。尽管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有识之士和几代富有远见的曲艺人已经进行过方方面面的不懈努力,这种被动和滞后局面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直到近些年来,在中国
期刊
青春年少时,曲艺就是我的心头好。人到中年,曲艺更成了我挚爱的事业。回顾一路的成长,所有荣誉和成果,点点滴滴都离不开曲协长期以来对我的悉心培养和重点扶持。曲协是我们曲艺人的娘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时光荏苒,似水流年。26年的工作实践与历练,已经让我从当年那个怀揣曲艺梦想的文艺青年成长为一名素质过硬的曲艺工作者。1994年,我从天津的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曲艺文学班毕业,分配到陕西省文化馆担任曲
期刊
9月25日,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结果揭晓,刚结束演出的肖向丽得知自己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那一刻,肖向丽的脑海里浮现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7个字。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全国性曲艺艺术专业奖项,是曲艺界的最高奖。能让南平南词这样的小曲种在国家级大赛中摘下一朵“牡丹”,对南平南词第八代传承人、南平南词非遗传承人肖向丽来说,她终于实现了为这项艺术发声的使命。长于梨园 情系戏曲渊源长 
期刊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曲艺》杂志社向广大读者送上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  回望极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
期刊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而用一种大多人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或者文艺形式去集中阐释人文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漫长的帝制时代,“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似乎成了共识,剥削阶级没有必要、更没有兴趣了解黔首群氓的精神世界。这反映在文字方面,就形成了“文言”与“白话”在一定程度上分隔并峙的现象。官方书面语掌握在精英阶层手中,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将底层群众异化为沉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