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 生成 综合 递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36973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活动化教学的理念与要求,因此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活动来开展教学,并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实际教学需要,从提高“活动化”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对活动教学设计进行思考。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注重活动内容的实用性
  
  品德课是以学生直接参与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因此所设计的活动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能力范围,不易过高或过低,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智力等特点,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一寸光阴一寸金》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懂得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我将素材制作成课件,想让学生在古人的谆谆教诲中感悟时间的可贵。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堂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这样高难度的理解,显然是行不通的。于是,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我把课件作为拓展欣赏,增添“比一比”的活动。课堂上准备了一本日历,让学生分别说说昨天、今天、明天,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看似相似的每一天,其实都在不停地向前飞逝,永远不可能重复、倒流。这一活动形式简单,教学成本低,活动的可行性强,效果好于前者。其次,活动内容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应从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需要、问题、困惑出发,紧紧围绕教学的基本任务进行设计和教学。活动内容要求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再次,应提倡人人参与。只有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激发,预设的教学目标才更易达成。要尽量避免活动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应该让所有(至少是大多数)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认识,逐渐形成道德行为。
  
  二、突出活动过程的生成性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实际参与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而非只依靠听讲来学习。学生参与活动,并且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从而获得逐步的发展。品德课重在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体验,感悟其中的道德观点。如果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降低了质量。因此,生成性是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没有生成的活动,只能算是盲目的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我有一双小巧手》一课时,事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些材料,如萝卜、土豆、橡皮泥、小刀、树叶、瓦棱纸、香纸片等。在课上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当场展示自己学会的技能,并表演给同学们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谈参与活动的体会。活动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成意义,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多项技能,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和羡慕。而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他们心里强烈地想拥有一双巧手的愿望油然而生,会促使他们由羡慕的心理转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在课后延伸中布置让学生协助家长当一天的家,学生们肯定也能体会到其中不同的乐趣。以上教学活动安排,既体现活动内容的实用性,又结合课外与课堂活动,学生亲历了活动过程,必然在内心有所触动,自然也能有不同程度的生成。
  
  三、凸现活动目标的综合性
  
  品德课的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活动的设计应全面、综合地把握目标。通过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例如《一寸光阴一寸金》一课“学习珍惜时间的格言、谚语”的教学中,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惜时名言,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句名言制作成惜时卡,并将卡片送给在珍惜时间方面值得自己学习的同学或需要提醒的同学。最后展示学生的卡片,并围绕“你把卡片送给了谁”、“请你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说为什么把卡片送给他(她)”等话题,即兴采访几组互送卡片的同学。
  这一活动,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以“惜时卡的制作”为中心进行延伸辐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进行语言的积累、运用,提高了道德认识,而且陶冶审美情趣,提升了道德情感,培养了学生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对珍惜时间的学生进行鼓励,树立榜样;对于存在浪费时间现象的学生提出改正建议,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欣赏他人的态度。整个活动体现了课程目标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目标。活动还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不仅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突破学科界限,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追求活动层次的递进性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由此可见,品德活动不仅仅是同一层面的单纯重复、延续,而是不断深化的层次递进。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内在螺旋式上升的逻辑结构。那么,所设计的活动不但要体现连续性,还要体现层次的递进性,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升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例如,“假如我有20元”是活动主题《我长大了》一课中的一个板块活动。教学中,为达成“教育学生合理消费,勤俭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以下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活动一:课堂上先发给学生20元玩具纸钱,并准备玩具、零食、书本、洗漱用品等物品,标上价格作为出售商品,让学生用20元购买物品,并总结买卖商品的数量和总类。活动二:让学生汇报课前小调查——父母一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活动三:让学生根据节俭原则,选择所必需的商品。
  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把认知目标转化为能力目标,不断提升态度、情感、价值观。从学生几次活动的行为表现中,反映出通过本堂课学习,他们的确明白“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就是“我长大了”的体现,落实了“长大真好”的单元主题,从而使学生在连续中联系,在递进中深化。
  乐于活动是学生的天性,实用、新颖、有趣、生成、综合、递进的活动能使学生兴趣倍增,给课堂带来了欢乐和笑声。
其他文献
据说,风铃起源于中国古代占卜,也有人用它判断风向。据记载,唐朝时,唐睿宗的儿子歧王在所住的宫中竹林里挂了很多玉片,岐王听玉片的碰撞声来判断风的方向,古称占风铎。  后来,这样的风铃被到大唐留学的日本僧人带回国。起初作为辟邪物悬挂于房前屋后。因其声音清雅悠扬,深受日本人喜爱。如今,在日本,每到夏天来临,不论是乡村还是都市,人们大多喜欢在自家门檐下或通风的走廊里悬挂一个小风铃。普通的风铃像倒扣着的茶杯
活动目标  1. 欣赏吴冠中的水墨作品,感受作品中点、线、面的奇妙之处。  2. 尝试使用多元的低结构材料,自由大胆地创作水墨画。  3. 体验创新式水墨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水墨动画》教学PPT课件一套,幼儿寻找绘画材料的视频。  2. 各类低结构材料(树枝、纽扣、瓶盖、毛线、布料、KT板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介绍大画家吴冠中  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看看里面有什么
俄语中“面包”既是指“食品”,又是指“好客”。俄罗斯人将面包和盐作为迎接客人的最高礼仪,表示自己的善良慷慨。每当有外国首脑来访,俄罗斯姑娘便会端着新出炉的面包和盐款款走上前,将面包和盐放在餐桌最显著的位置上,请客人品尝,以此作为迎客的象征,表示对来客的欢迎。这种传统待客的风俗已经作为俄罗斯国家的迎宾礼。  俄罗斯面包造型独特,长的、扁的、方的、圆的各式各样,大小不一。俄罗斯面包颜色也是千差万别,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有东西可写。另一方面能尽情释放思维的活力,尽情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下面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我国教育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操作、图形拼割、数据统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课堂教学与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在引领教师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编写《操作手册》,引领教师立足课堂;制定《操作方案》,引导教师注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多种材料拓印,并用手形轮廓的方法作画。  2. 尝试用红、黄、绿相间的色彩搭配,表现出秋天树林色彩的变化。  活动准备  1.《秋天的树林》PPT、背景音乐《秋日私语》。  2. 各种绘画材料(牛皮纸,马克笔,水粉颜料等),拓印材料(切割泡沫板、报纸、布团)、半成品范画、手型轮廓绘制树林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玩“变手型”游戏,探索手型的变化  师:咕噜咕噜锤,咕噜咕噜
2001年秋,我们开始了课改实验。现在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五年来,我们千万名辛勤的园丁,在课改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洒下了晶莹的汗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见证了我们默默的耕耘,也见证了我们无悔的求索。我们在这里不断开垦新壤,不断地培育未来。    一、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我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专家的理论讲座和对课改理念的解读、教研员
儿童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五彩缤纷的世界给孩子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生活中的每种事物都可以成为孩子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孩子童真的世界中,绘画是对自然奇妙的遐想。
柳 娟 朱苏伟 饶小燕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已被广大教师所理解、接受。目前。我县低年级已开始使用新教材,但其他年级用的仍是旧教材。面对新理念,手执旧教材,如何让新理念不失时机地贯穿于旧教材教学之中?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或创设一些具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和转化而实现的,即儿童在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过程中,通过同化功能,将探索的新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通过顺化功能,不断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乐高教育在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论的理念基础上,根据儿童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效果而设计了“4C”教学模式,即:联系(connect)、建构(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