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乐派天才灵魂的交融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肖邦和李斯特同属于浪漫乐派的音乐天才,在李斯特从事音乐活动的初期便与肖邦有着密切的往来,李斯特一直视肖邦为其音乐道路上的挚友,在肖邦去世后不久李斯特便写下这一著作。本文将全书分为“创作部分”和“生活部分”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并总结该书具有真实性强、叙述详细、文字细致等特点,旨在感受李斯特笔下浪漫时代的肖邦音乐风格特点,体会浪漫乐派两位天才灵魂的交融。
  【关键词】李斯特;肖邦;钢琴作品
  【中图分类号】J612.3                          【文献标识码】A
  肖邦,这个卓越而响亮的名字,在音乐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撰写肖邦生平或是描述相关肖邦生活的文献浩如烟海,李斯特所著的《李斯特论肖邦》便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与肖邦生活在同时期的李斯特最初从事音乐活动时就与肖邦有着密切的往来并结下了深厚友谊,在肖邦去世后不久,李斯特便写下了这一著作。由于李斯特与肖邦有着异于他人的密切关系,他对肖邦的了解也就比他人更深刻、更具体、更全面,因此,对肖邦的生活、个性、创作特点及对待艺术的态度、民族精神等方面也就有着更加独到的见解。这不仅有助我们认识一个更真实的肖邦,也有助于我们领略浪漫主义时期的波兰风情。
  《李斯特论肖邦》一书法文版出版于1848年,1965年出版的中译版根据1956年出版的俄译版译成,1978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重印出版发行。该书共八个章节,分别为:1.肖邦的创作的一般性质;2.波罗涅兹舞曲;3.玛祖卡舞曲;4肖邦的卓越技巧;5.肖邦的个性;6.肖邦的青年时代;7.列里亚;8.最后几年,最后几天。全书可总的概括为“创作部分”和“生活部分”两大部分。在该书中,李斯特采用第一和第三人称交替叙述的写作方式,先分析肖邦创作一般性质,再分析有波兰特色的钢琴作品及技巧,进而转向肖邦个人生活。从读者熟悉的肖邦创作和作品入手,层次分明。现对具体章节进行概述,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书特色,更好地了解肖邦本人及其作品。
  “创作部分”共包含四个章节,分别为:1.肖邦的创作的一般性质;2.波罗涅兹舞曲;3.玛祖卡舞曲;4肖邦的卓越技巧。在第一章“肖邦的创作一般性质”中作者对肖邦的作品不同时期的特色进行了总结,李斯特在最开始的这一一般性质总结中大胆而又准确地从一位挚友的角度概括了肖邦的一些特征。在肖邦不同年纪、不同时代背景、不同身体境况下,其作品所反映的心境及表现的技巧特点均不同,对我们分析肖邦不同时期的作品均有着很好的创作背景参考作用;第二、三章,作者主要阐述了两种波兰特色的钢琴作品波罗涅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书中详细介绍了舞蹈动机、舞蹈特点、舞者衣饰及特点,在为钢琴弹奏者弹奏这两类作品提供参考的同时,也为研究波兰民族舞蹈的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史实资料;第四章主要总结了肖邦在不同时代结合不同的环境的创作技巧,如肖邦擅长采用比较宽广的形式(同时共鸣的或分解的,琶音的和弦)安排和弦,半音进行、等音进行、小装饰音群的大胆应用,而其中后期作品中常带有多愁善感的性质。从这些创作特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肖邦非凡的想象力和独到的创作天赋。
  “生活部分”共包含四个章节,分别为:5.肖邦的个性;6.肖邦的青年时代;7.列里亚;8.最后几年,最后几天。通过作者的描述在第五章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有着火的想象力、优越的智慧和创作天赋但肉体羸弱、心灵拘谨的肖邦不为人知的一面;第六章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肖邦从童年开始的成长历程;第七章题为“列里亚”,这是在肖邦生命中占据重要位置之一的人——乔治.桑所写的一首长诗,在这一章中主要讲述了肖邦和乔治.桑的爱情。1838年秋天,肖邦生了一场大病,在梅诺卡岛疗养的半年时间里,与乔治.桑相处的时光是他短暂一生中最快乐、最难忘的一段幸福时光,在肖邦的眼里,正是乔治.桑的出现,带给他许多创作的灵感。第八章中肖邦在最后的时期经历了爱情的破碎、居所的变化、身体的每况日下,众多负面条件像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通过作者的描述隔着文字仿佛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晚期心死且孤僻的肖邦,伴着莫扎特的安魂曲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一、该书所具备具的特点
  (一)真实性强,属一手资料
  只有岁月才有时揭示出新灵感和新形式的全部的美和一切意义。李斯特与肖邦生活在同时期,二人所处的社会大背景相同,因此对于肖邦的描述和感悟都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演奏者可根据书中所描述的时代背景,在演奏过程中尽量贴合时代气息。且二人友谊牢固,李斯特所写下的关于肖邦的文字属一手材料,不仅对音乐方面有着很强的参考意义,同时也为研究“波罗涅兹舞蹈”和“玛祖卡舞蹈”的研究者在舞步、舞蹈場景、民族服饰等方面提供了真实的参考。
  (二)叙述详细具体,对于肖邦的作品和生活进行主、客观点交叉描述
  李斯特在肖邦的那一段岁月中既扮演旁观者同时也是参与者,他了解肖邦的身体、肖邦的生活、肖邦的创作理念,甚至是肖邦的爱情。书中李斯特多次称赞肖邦是难得的天才,他在书里写到:“肖邦的天才是相当深刻的,崇高的,然而主要的是—他的天才的丰富程度足以使他马上在管弦乐的广大领域内占据一个应有的地位,他的乐思的伟大,完美,丰富的程度足以填满豪华的管弦乐法的一切环节。”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意味,但他也通过肖邦生活中的一些场景给予肖邦很客观的评价。从李斯特描述肖邦作品及生活中均能感受到肖邦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肖邦热爱自己的祖国波兰,肖邦像真正的民族诗人一样,他歌唱了他的丰富的想象的一切,没有被成见蒙蔽住眼睛,只是用心歌唱,用自己独特的音乐去谱写一首首爱国的史诗。
  (三)文字描述细致,有利于增强演奏者的演奏画面感
  本书中所剖析的波罗涅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为波兰特有民族舞曲形式,在第二章中李斯特用近四页的超长篇幅描述了从古波罗涅兹舞直到当时的跳舞步态、衣着及舞蹈方式,甚至还特殊细节性地描绘了衣服上的小装饰,让读者一目了然。李斯特还对于“波罗涅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这两种波兰特有舞曲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波罗涅兹舞曲都带有尚武精神,富有平静的自觉的力量,坚定的感情,并且男性占主导地位;而玛祖卡舞不只是一种舞蹈,它是一种民族的史诗,在玛祖卡舞曲稍微有点神秘的一片朦胧中,女性温柔的因素分明占首要地位”。在演奏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带有强烈民族性质的舞曲时,根据旋律的不同特质,同时回忆书中关于这两种舞曲的细节描述,画面感跃然“指”上。
  二、结论
  总之,在《李斯特论肖邦》中,作者站在一个挚友的角度和世人分享他接触到的肖邦,让读者看到肖邦像真正的民族诗人一样,他歌唱了他的丰富的想象所提示的一切,没有确定的目标,也没有被成见蒙蔽住眼睛,只是用心歌唱,用自己独特的音乐去谱写一首首爱国的史诗。翔实的叙述使本书内容极具画面感和真实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到真实的肖邦,在接触肖邦作品时能真正地领会肖邦的意图,更完美地演奏肖邦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原著(匈)李斯特,张法民.李斯特论肖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7):1-205.
  作者简介:可沛玉,女,助教,研究方向:钢琴演奏、钢琴教学法。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育界日渐重视“小三门”的今天,如何将“减负增效”运用到音乐课堂中,一直是笔者很头疼的问题。想要学生愿意学、学得好,我们总想给学生最多的、最好的,但是这些烦琐手段的科学性、实效性往往被我们忽视了。结果是,老师心力交瘁,学生兴趣恹恹。通过日常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笔者渐渐摸索出小学音乐课上“减负增效”的门道。  【关键词】减负增效;学科整合;教学环节;教学语言;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抽取浙江音乐学院25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分析讨论影响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因素。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情绪智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际关系的建立
期刊
【摘要】核心音高材料的发展与运用在整个音乐作品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提到奏鸣曲我们都会先想到贝多芬,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传世经典之作,本文将以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通过对其进行结构分析、主题分析、核心音高材料的分析,来探究核心音高材料在这一作品结构中的结构力作用。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献研究法为主,通过查阅各类书籍、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核心音
期刊
【摘要】与传统的师范院校相比,在地方综合性大学中创办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如何充分发挥优势,妥善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切入点之一就是要探索既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要求,又符合各自办学实际与服务定位的、富有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高校;音乐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
期刊
【摘要】钢琴演奏教学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因此,对学生演奏能力的培养值得钢琴教育者不断地探讨与研究。在高校钢琴教学实践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教学中所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促进与提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改革,从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钢琴教学;识谱能力;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文化养老的社会大背景下,老年合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但作为一名老年合唱团指挥,在平时排练与活动中却发现当前老年合唱仍存在较多显性与隐性问题。本文通过对老年合唱发展较早、团队数量相对较多的杭州市西湖区内老年合唱团进行调研,初探老年合唱团的发展路径,以期老年合唱把握时代机遇,健康有序发展,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合唱中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身心愉悦。  【关键词】老年合唱;文化养老;路径
期刊
媽妈的眼睛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通过对西域借助古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胡笳的历史、声音以及其他特点的介绍,论证了古丝绸之路对于丝绸之路周边各国的音乐的许多积极影响,并阐述了通过这些影响给我们现代音乐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胡笳 ;古丝绸之路; 影响 ;启示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从初中的历史课本中我们便得知在遥远的西汉,张骞出西域,开辟了一条
期刊
【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它与地方方言紧密结合,表现出极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貌。民歌渗透在劳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一定的语言表现方式来表情达意,唱出内心情感。因此,民歌中存在较多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情感。文章通过对经典民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以探究民歌音乐与语言之间的高度结合。  【关键词】民歌;修辞手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梅娘曲》是话剧《回春之曲》的插曲,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词既保留了我国古典歌词创作的传统,又紧密联系时代的特定情境,同时注意到音乐旋律与个性化节奏的紧密结合,将主人公的自然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①如泣如诉地抒发了无限哀伤。三段开头不断重复“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声声泪下。前两段歌词主要诉说难忘的旧日时光;最后一段“但是,但是,你已经不认得我了,你的可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