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异常改变的作用。方法:选取92例2 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尿病病程分为三组:病程≦5 年为 A 组,共30例;病程5-10年为B组,共30例;病程> 10年组计为C组,共31例;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大小并计算体积,判断甲状腺异常情况,检测甲状腺的血液流变学信息。结果:A 、B、 C三组的甲状腺体积均明显大于D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甲状腺体积明显大于A、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 组以及C组间的甲状腺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 组相比于A 组、B 组、D组的甲状腺结构异常例数明显增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相比于A组、D组甲状腺结构异常比例明显增多,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结构异常的回声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回声。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声像图均出现甲状腺体积增大表现,其中左右径较为明显。彩超显示甲状腺异常患者表现为甲状腺体体内的血流信号丰富,明显大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结论:超声成像技术应用于2 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体积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可以起到很好的鉴别效果,其测量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糖尿病病程 5 至10年组最明显;应用超声技术可以为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糖尿病;甲状腺病变
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综合征。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动物模型都存在胰岛素以外的多种内分泌异常,在诸多内分泌异常中,垂体—甲状腺轴异常占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人群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是非糖尿病者的2~3倍[1]。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异常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糖尿病一旦合并甲状腺异常,又可反过来影响糖、脂肪、蛋白质代谢,进而促进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进展,因此糖尿病患者中应当重视甲状腺异常的筛查和早期预防。本文主要介绍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异常改变、其可能发生的机制以及超声评价,并对近几年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超声新技术作一回顾。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 92 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 2010 年 WHO制定的有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56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58.2±4.8)岁,根据患者的病程将其分为三组:糖尿病病程≦ 5 年为 A 组,共 31例: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27-78 岁,平均(52.3±12.6)岁;糖尿病病程5-10为 B 组,共 30 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 42-77岁,平均(52.6±9.5)岁;糖尿病病程>10年为C组,共31例:男性 14 例,女性17例,年龄 51-82 岁,平均(63.2±8.3)岁。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为D组,共30例,无糖尿病以及甲状腺疾病以及其它全身疾病: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8-78 岁,平均(51.5±12.1)岁。在糖尿病的92例患者中,根据有无甲状腺功能异常将92例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41例以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者51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甲状腺进行扫描,探头频率为 5.0-12.0Hz。方法:各组被检者均取肩高头低仰卧位,将颈前区域暴露,探查甲状腺峡部以及双侧的腺体,测量各径线,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再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甲状腺内部的血流分布情况后,重点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的血流参数Vs、Vd、R1的变化。对可疑病变进行弹性成像检查,调节可以区域为病变面积范围2倍以上,探头轻微加压,避开气管以及血管,压放力度以及频率需持续3~4 s为宜。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应用5级评分法(表1)对病变区域进行评价,≧3分为恶性肿瘤,≤2分为良性肿瘤。
1.3 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计算甲状腺体积,应用超声弹性现象技术观察甲状腺结构、测定其Vs(收缩期最大流速)、RI(阻力指数)以及Vd(舒张期最大流速)等血液流变学信息。正常甲状腺结构:甲状腺呈蝶形,境界清晰,甲状腺实质呈中等回声,分布均。根据 WHO 关于甲状腺肿大的定义,总甲状腺体积> 18cm3(女性)以及25cm3(男性)则判定为甲状腺增大[5]。4、甲状腺结构异常:甲状腺内可见强或低回声区、液性暗区及小结节。5、血液生化检查:抽取静脉血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中游离 T3( FT3)、游离 T4(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判断甲状腺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数据统一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甲状腺弹性成像评分标准
2 结果
2.1 各组甲状腺体积测量结果
A 、B、 C三组的甲状腺体积均明显大于D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甲状腺体积明显大于A、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 组以及C组间的甲状腺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甲状腺的体积检测结果( X±s)
2.2 各组甲状腺结构异常结果
C 组相比于A 组、B 组、D组的甲状腺结构异常例数明显增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相比于A组、D组甲状腺结构异常比例明显增多,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结构异常的回声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回声,见表2。 表2 各组甲状腺结构的异常结果
2.3 两组甲状腺体积以及动脉各参数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声像图均出现甲状腺体积增大表现,其中左右径较为明显。彩超显示甲状腺正常患者表现为甲状腺体体内的血流信号丰富,明显大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
表3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甲状腺体积以及甲状腺动脉血流动力学分析
3 讨论
超声弹性成像概念最早是由Ophir等[2]提出的,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实践,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是针对组织予施加外力时,应用超声对组织扭曲的程度进行测量而评估硬度的一种方法,无创且十分简便,目前主要应用于乳腺、甲状腺等器官的疾病诊断,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探头纵向对组织进行压迫,当组织被压缩时,组织内所有点均会出现一个纵向的压缩方向的应变,弹性系数大的区域应变较小,反之则相反。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各组的甲状腺体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甲状腺体积增加更为明显,其中病程为5-10 年组(18.78±5.50)增加的最明显,与病程小于 5 年组及大于 10 年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通过研究结果看出,2 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依据 WHO 定义的甲状腺异常的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结果指出[3],2 型糖尿病患者伴有甲状腺结构异常的比例大于正常组,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更为明显。王晓蕾研究显示[4],糖尿病患者中的甲状腺结构异常率达到了 31.72%(女性为 42.41%,男性为 11.73%),正常对照组仅为3.78%,说明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结构异常明显多于正常人(P<0.05),并且主要表现为低回声改变,这也被认为是甲状腺自身免疫的标志之一。
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很好地反映被测组织的弹性信息,但是组织硬度与其内部的病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甲状腺不同病变有着不同的超声弹性成像特点,尤其是囊性病灶以及良恶性肿瘤的弹性分级有着明显的差异[5]。随着甲状腺腺体的增大,腺体的血流量也随之加大,本研究中糖尿病伴甲状腺异常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但是其与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所不同的彩超表现是,其腺体内的血流较丰富,色彩明亮,可出现分布不均的情况,这是由于尽管TSH分泌增多,但是甲状腺腺体内的血管可以出现代偿性增生,甲状腺上动脉也不例外,此外我们发现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虽有所增高但增高但不显著,而RI并未与甲亢时一样,这也是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时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同于单纯甲亢的特点。
总之,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定量分析可以为糖尿病甲状腺病变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可以更为客观评价病灶的情况,相信随着病例的不断积累,该项技术将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 吕晓静,周慧敏.糖尿病与认知损害:病理生理学机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22(2):154-157.
[2] 杜婷婷,张建华,邵诗颖等.高血压人群中HbA1C诊断糖尿病的应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10):825-827.
[3] 吕颖钺,栗翠英,巩海燕等.高分辨率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比较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4):297-301.
[4] 张文翠,高晓丽,曹建滨等.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4,(4):437-441.
[5] 姜双全,姜丽丽,田家玮等.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5):422-425.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糖尿病;甲状腺病变
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综合征。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动物模型都存在胰岛素以外的多种内分泌异常,在诸多内分泌异常中,垂体—甲状腺轴异常占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人群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是非糖尿病者的2~3倍[1]。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异常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糖尿病一旦合并甲状腺异常,又可反过来影响糖、脂肪、蛋白质代谢,进而促进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进展,因此糖尿病患者中应当重视甲状腺异常的筛查和早期预防。本文主要介绍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异常改变、其可能发生的机制以及超声评价,并对近几年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超声新技术作一回顾。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 92 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 2010 年 WHO制定的有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56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58.2±4.8)岁,根据患者的病程将其分为三组:糖尿病病程≦ 5 年为 A 组,共 31例: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27-78 岁,平均(52.3±12.6)岁;糖尿病病程5-10为 B 组,共 30 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 42-77岁,平均(52.6±9.5)岁;糖尿病病程>10年为C组,共31例:男性 14 例,女性17例,年龄 51-82 岁,平均(63.2±8.3)岁。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为D组,共30例,无糖尿病以及甲状腺疾病以及其它全身疾病: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8-78 岁,平均(51.5±12.1)岁。在糖尿病的92例患者中,根据有无甲状腺功能异常将92例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41例以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者51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甲状腺进行扫描,探头频率为 5.0-12.0Hz。方法:各组被检者均取肩高头低仰卧位,将颈前区域暴露,探查甲状腺峡部以及双侧的腺体,测量各径线,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再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甲状腺内部的血流分布情况后,重点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的血流参数Vs、Vd、R1的变化。对可疑病变进行弹性成像检查,调节可以区域为病变面积范围2倍以上,探头轻微加压,避开气管以及血管,压放力度以及频率需持续3~4 s为宜。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应用5级评分法(表1)对病变区域进行评价,≧3分为恶性肿瘤,≤2分为良性肿瘤。
1.3 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计算甲状腺体积,应用超声弹性现象技术观察甲状腺结构、测定其Vs(收缩期最大流速)、RI(阻力指数)以及Vd(舒张期最大流速)等血液流变学信息。正常甲状腺结构:甲状腺呈蝶形,境界清晰,甲状腺实质呈中等回声,分布均。根据 WHO 关于甲状腺肿大的定义,总甲状腺体积> 18cm3(女性)以及25cm3(男性)则判定为甲状腺增大[5]。4、甲状腺结构异常:甲状腺内可见强或低回声区、液性暗区及小结节。5、血液生化检查:抽取静脉血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中游离 T3( FT3)、游离 T4(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判断甲状腺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数据统一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甲状腺弹性成像评分标准
2 结果
2.1 各组甲状腺体积测量结果
A 、B、 C三组的甲状腺体积均明显大于D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甲状腺体积明显大于A、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 组以及C组间的甲状腺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甲状腺的体积检测结果( X±s)
2.2 各组甲状腺结构异常结果
C 组相比于A 组、B 组、D组的甲状腺结构异常例数明显增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相比于A组、D组甲状腺结构异常比例明显增多,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结构异常的回声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回声,见表2。 表2 各组甲状腺结构的异常结果
2.3 两组甲状腺体积以及动脉各参数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声像图均出现甲状腺体积增大表现,其中左右径较为明显。彩超显示甲状腺正常患者表现为甲状腺体体内的血流信号丰富,明显大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
表3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甲状腺体积以及甲状腺动脉血流动力学分析
3 讨论
超声弹性成像概念最早是由Ophir等[2]提出的,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实践,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是针对组织予施加外力时,应用超声对组织扭曲的程度进行测量而评估硬度的一种方法,无创且十分简便,目前主要应用于乳腺、甲状腺等器官的疾病诊断,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探头纵向对组织进行压迫,当组织被压缩时,组织内所有点均会出现一个纵向的压缩方向的应变,弹性系数大的区域应变较小,反之则相反。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各组的甲状腺体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甲状腺体积增加更为明显,其中病程为5-10 年组(18.78±5.50)增加的最明显,与病程小于 5 年组及大于 10 年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通过研究结果看出,2 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依据 WHO 定义的甲状腺异常的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结果指出[3],2 型糖尿病患者伴有甲状腺结构异常的比例大于正常组,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更为明显。王晓蕾研究显示[4],糖尿病患者中的甲状腺结构异常率达到了 31.72%(女性为 42.41%,男性为 11.73%),正常对照组仅为3.78%,说明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结构异常明显多于正常人(P<0.05),并且主要表现为低回声改变,这也被认为是甲状腺自身免疫的标志之一。
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很好地反映被测组织的弹性信息,但是组织硬度与其内部的病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甲状腺不同病变有着不同的超声弹性成像特点,尤其是囊性病灶以及良恶性肿瘤的弹性分级有着明显的差异[5]。随着甲状腺腺体的增大,腺体的血流量也随之加大,本研究中糖尿病伴甲状腺异常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但是其与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所不同的彩超表现是,其腺体内的血流较丰富,色彩明亮,可出现分布不均的情况,这是由于尽管TSH分泌增多,但是甲状腺腺体内的血管可以出现代偿性增生,甲状腺上动脉也不例外,此外我们发现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虽有所增高但增高但不显著,而RI并未与甲亢时一样,这也是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时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同于单纯甲亢的特点。
总之,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定量分析可以为糖尿病甲状腺病变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可以更为客观评价病灶的情况,相信随着病例的不断积累,该项技术将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 吕晓静,周慧敏.糖尿病与认知损害:病理生理学机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22(2):154-157.
[2] 杜婷婷,张建华,邵诗颖等.高血压人群中HbA1C诊断糖尿病的应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10):825-827.
[3] 吕颖钺,栗翠英,巩海燕等.高分辨率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比较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4):297-301.
[4] 张文翠,高晓丽,曹建滨等.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4,(4):437-441.
[5] 姜双全,姜丽丽,田家玮等.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5):4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