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叙事写人的作文。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谈谈你自己的见解或者经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这是2005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这个作文题对“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技法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其实人们对此还有很多的解释。如:有人说,这指的是文章开头要俊秀、挺拔,笔墨要清晰、精练、奇俏;中间部分要充实饱满;结尾部分应简洁明快,富有余韵。“凤头、猪肚、豹尾”既是对文章结构方面的要求,也是对内容表达方面的要求。在叙事写人的作品中,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表现“凤头、猪肚、豹尾”写作技法的精彩范本。我们先来看它的开头部分: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第一自然段起笔陡峭,开门见山,直接抒情。既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又为全文定下感情的基调,同时鲜明地点出全文核心内容,突出了“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内含悬念,引人注目。
第二、三段宕开一笔,写家境。这一笔极为重要,它把“背影”的故事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对“背影”的故事起着非常有力的烘托作用——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里,父亲对“我”的爱是多么感人。
这样的开头简明朴素,笔下含情,内涵丰富,显出超拔气象,当得起“凤头”之说。
再看文中着力写“背影”的一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一段中的事件是全文的中心内容——“父亲买橘”。“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全文关键的一句,全文的焦点就是这个“背影”。作者层次分明、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地描写了父亲的背影。那布帽、布马褂、布棉袍,表现了父亲家庭败落、生活贫困的境遇;那蹒跚的步态,那探身、攀手、缩脚、倾身等一系列动作,形象地描绘了父亲的费劲吃力;那“心里很轻松似的”的动作,表现了父亲不想让儿子觉得自己劳累的细心;那叮嘱的话语,表现了父亲的关怀备至;那流泪、又流泪的叙述,则表现着作者内心非常复杂的情意。总之,这一段处处都表现了父亲深挚的爱,处处都表现了作者的感动之情。
中间这一部分,内容饱满、丰富、充实,符合“猪肚”之说。
最后让我们看看文章的结尾段: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表达作用。文中一方面继续表现“家境”的不好,强化感情,一方面表达“我”因父亲“忘却我的不好”而深沉的愧疚之情,深化感情。特别是父亲说自己“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所暗含的悲凉慨叹很有分量,迸发出极强的情感力量。文章虽然结束了,但文章中复杂强烈的情感,依然冲击着读者,父亲的“背影”清晰地定格在人们脑海里,令人回味。有专家评论说,这一段,是《背影》这篇文章的“收穴之处”,“隐藏着《背影》之所以‘好’的最大秘密”,是文中“不露真容”的“豹尾”。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谈谈你自己的见解或者经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这是2005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这个作文题对“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技法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其实人们对此还有很多的解释。如:有人说,这指的是文章开头要俊秀、挺拔,笔墨要清晰、精练、奇俏;中间部分要充实饱满;结尾部分应简洁明快,富有余韵。“凤头、猪肚、豹尾”既是对文章结构方面的要求,也是对内容表达方面的要求。在叙事写人的作品中,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表现“凤头、猪肚、豹尾”写作技法的精彩范本。我们先来看它的开头部分: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第一自然段起笔陡峭,开门见山,直接抒情。既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又为全文定下感情的基调,同时鲜明地点出全文核心内容,突出了“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内含悬念,引人注目。
第二、三段宕开一笔,写家境。这一笔极为重要,它把“背影”的故事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对“背影”的故事起着非常有力的烘托作用——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里,父亲对“我”的爱是多么感人。
这样的开头简明朴素,笔下含情,内涵丰富,显出超拔气象,当得起“凤头”之说。
再看文中着力写“背影”的一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一段中的事件是全文的中心内容——“父亲买橘”。“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全文关键的一句,全文的焦点就是这个“背影”。作者层次分明、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地描写了父亲的背影。那布帽、布马褂、布棉袍,表现了父亲家庭败落、生活贫困的境遇;那蹒跚的步态,那探身、攀手、缩脚、倾身等一系列动作,形象地描绘了父亲的费劲吃力;那“心里很轻松似的”的动作,表现了父亲不想让儿子觉得自己劳累的细心;那叮嘱的话语,表现了父亲的关怀备至;那流泪、又流泪的叙述,则表现着作者内心非常复杂的情意。总之,这一段处处都表现了父亲深挚的爱,处处都表现了作者的感动之情。
中间这一部分,内容饱满、丰富、充实,符合“猪肚”之说。
最后让我们看看文章的结尾段: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表达作用。文中一方面继续表现“家境”的不好,强化感情,一方面表达“我”因父亲“忘却我的不好”而深沉的愧疚之情,深化感情。特别是父亲说自己“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所暗含的悲凉慨叹很有分量,迸发出极强的情感力量。文章虽然结束了,但文章中复杂强烈的情感,依然冲击着读者,父亲的“背影”清晰地定格在人们脑海里,令人回味。有专家评论说,这一段,是《背影》这篇文章的“收穴之处”,“隐藏着《背影》之所以‘好’的最大秘密”,是文中“不露真容”的“豹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