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完成阅读过程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促进各种数学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数学阅读、创设、培养、能力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的,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自学潜力,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成了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当务之急。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逐渐认识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制约提高各种能力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数学阅读”谈谈几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对数学教育的误解导致对数学阅读意识的淡薄与
能力的缺失
一直以来,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听讲、做题”,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普遍差,其主要表现在:预习提不出问题、复习联想不到问题、审题理解不透问题、缺少主动创新意识等等,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解题的效率,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与新一轮课改精神极不相符。尤其是当他们面对数学阅读题时,产生心理恐惧、缺乏耐心,面对大量的信息材料,无法进行必要的取舍,按照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条件进行有序的排列,从而无法去抽象出其所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来建构数学模型,最终导致解题的失败。
例1:一项工作,甲单独做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6小时完成,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比是( ):( )。
本题看似简单,但全班得分率才35.6%,从中可看出阅读能力缺失之严重。
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仅注重竖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诛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教学的各个基本环节中去,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的作用,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
二、课改要求: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新课改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扩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动和能动作用;要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为学生体验过程创设适合的情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能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增长经验和智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些课改精神,在很多习题中都有所体现,现在阅读理解型问题已经成了一种新的命题格式。
例2:某商店卖出甲、乙两种商品,售价都是1200元,甲商品获利20%,乙商品亏损20%。那么这个商店在这次买卖中是赚了还是赔了?赚或赔了多少?本题把学生带进了生活,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对题目的意思不易理解。其中的“获利20%”和“亏损20%”是针对两种商品的进价而言,但题目中没出现“进价”,故必须找出单位“l”,判断单位“l”是已知还是未知,并阅读理解题中各种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求出甲、乙各自的进价即可。
三、解决办法:让阅读走进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数学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课外读物等)获取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语言,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而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完成阅读过程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数学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阅读教学的开展必须以学生的参与为前提,而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更需要建立在学生心智、情感的高度投入上。
l、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
2、关注每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明,法在读中练,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角色,认真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性操作,在课内外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整体感知教学内容,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学生的阅读活动可分为:课前的预习性阅读和课后的复习性阅读,局部的针对性阅读和整体的系统性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我有计划、分步骤地指导学生:
(1)全体学生都要做好课前的预习性阅读和课后的复习性阅读,并要求做好笔记。预习笔记由刚开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逐渐过渡到能提出自己在预习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和不了解的问题;复习笔记则侧重要求能对课本复读,归纳梳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重温疑难问题的解题思路,以检查自己听课的效果。
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学生阅读后,提出了“什么是圆”、“什么叫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等五花八门的问题;在课后复习阅读时能梳理出本节知识点,并能与前面的“半径”、“直径”等知识点融会贯通,结合运用,这就是很大的提高了。
(2)在完成章节教学后,要求全体学生都要通读全章内容,做系统性阅读,将零星、分散的知识点归纳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记忆理解,达到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在章节测试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缺漏,分层要求他们做不同的针对性阅读,再次阅读相关部分,直至弄懂为止。
(3)总复习时,帮助学生对阅读理解题进行分类,对解题步骤的归纳总结,可促使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类题贴近实际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数学宜用意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主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并获得持续性的发展,令体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之,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技能,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键词】数学阅读、创设、培养、能力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的,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自学潜力,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成了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当务之急。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逐渐认识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制约提高各种能力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数学阅读”谈谈几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对数学教育的误解导致对数学阅读意识的淡薄与
能力的缺失
一直以来,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听讲、做题”,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普遍差,其主要表现在:预习提不出问题、复习联想不到问题、审题理解不透问题、缺少主动创新意识等等,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解题的效率,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与新一轮课改精神极不相符。尤其是当他们面对数学阅读题时,产生心理恐惧、缺乏耐心,面对大量的信息材料,无法进行必要的取舍,按照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条件进行有序的排列,从而无法去抽象出其所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来建构数学模型,最终导致解题的失败。
例1:一项工作,甲单独做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6小时完成,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比是( ):( )。
本题看似简单,但全班得分率才35.6%,从中可看出阅读能力缺失之严重。
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仅注重竖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诛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教学的各个基本环节中去,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的作用,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
二、课改要求: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新课改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扩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动和能动作用;要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为学生体验过程创设适合的情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能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增长经验和智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些课改精神,在很多习题中都有所体现,现在阅读理解型问题已经成了一种新的命题格式。
例2:某商店卖出甲、乙两种商品,售价都是1200元,甲商品获利20%,乙商品亏损20%。那么这个商店在这次买卖中是赚了还是赔了?赚或赔了多少?本题把学生带进了生活,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对题目的意思不易理解。其中的“获利20%”和“亏损20%”是针对两种商品的进价而言,但题目中没出现“进价”,故必须找出单位“l”,判断单位“l”是已知还是未知,并阅读理解题中各种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求出甲、乙各自的进价即可。
三、解决办法:让阅读走进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数学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课外读物等)获取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语言,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而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完成阅读过程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数学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阅读教学的开展必须以学生的参与为前提,而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更需要建立在学生心智、情感的高度投入上。
l、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
2、关注每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明,法在读中练,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角色,认真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性操作,在课内外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整体感知教学内容,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学生的阅读活动可分为:课前的预习性阅读和课后的复习性阅读,局部的针对性阅读和整体的系统性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我有计划、分步骤地指导学生:
(1)全体学生都要做好课前的预习性阅读和课后的复习性阅读,并要求做好笔记。预习笔记由刚开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逐渐过渡到能提出自己在预习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和不了解的问题;复习笔记则侧重要求能对课本复读,归纳梳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重温疑难问题的解题思路,以检查自己听课的效果。
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学生阅读后,提出了“什么是圆”、“什么叫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等五花八门的问题;在课后复习阅读时能梳理出本节知识点,并能与前面的“半径”、“直径”等知识点融会贯通,结合运用,这就是很大的提高了。
(2)在完成章节教学后,要求全体学生都要通读全章内容,做系统性阅读,将零星、分散的知识点归纳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记忆理解,达到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在章节测试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缺漏,分层要求他们做不同的针对性阅读,再次阅读相关部分,直至弄懂为止。
(3)总复习时,帮助学生对阅读理解题进行分类,对解题步骤的归纳总结,可促使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类题贴近实际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数学宜用意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主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并获得持续性的发展,令体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之,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技能,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