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法律体系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经验表明腐败问题解决是否得到有效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的长期发展阶段,还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政治体制不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和法律制度不成熟等,这种复杂的状况表明我国惩治预防腐败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各项工作中,完善、改进我国的惩治预防腐败法律制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 腐败;惩治;预防;法律制度
  前言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腐败则是违背广大人民意志的行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的弊病,就必须保证国家权力按照人民的意志来行使,根本的路径就在于提高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水平,把《宪法》规定的公民各项民主权利,通过各种具体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证。当前,官本位问题、家长制、裙带关系、人身依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等封建残余思想和观念还在影响着我们的一些干部和群众,这是我国滋生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克服封建传统影响,必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这也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一、 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及其特点
  (一) 腐败的概念及内涵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腐败,腐败是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社会公共权力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国人平常所说的“以权谋私”。只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权”,指的是“公共权力”;这里的“私”,既指“私人、个人利益”,也指“小团体利益”、部门利益、单位利益、地方利益。从政治学角度讲,叫作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公共权力的滥用和异化。
  腐败的常常表现权力代理人的不适当行为,这种不适当行为影响了权力的正常运转,更影响了政府在社会成员中的形象和信任程度。是对我国政府形象的巨大损害。
  (二) 当前我国腐败的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经济蓬勃发展,政治文明不断进步,文化氛围日新月异,但是我们也是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权力腐败在社会生活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首先是侵犯国家财产。主要是腐败者利用权力,侵占公共资产为个人享用,包括贪污行为、挪用公款行为和侵占公共财物等行为。通常表现为官员不正当的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利权力,比如贪污,权力者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把国家财产侵吞,是一种对国家权力的滥用,离开了国家权力的正常运行方向。其次是贿赂,表现为通过贿赂使受贿者失去原则,从而达到利用国家权力的目的,行贿者则以较少的成本获得不正当的利益和地位。官员利用自己手中的国家权力谋取个人私利,行贿者因私己所需而向官员行贿,官员冒着法律制裁的风险收受贿赂,所以表现为行贿和受贿。
  二、 当前我国腐败滋生蔓延的法律制度原因分析
  (一) 我国惩治预防腐败法律的现状概述
  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中,除了《刑法》对贪污罪、受贿罪等一些与惩治预防腐败有关的犯罪有明确规定外,还有省级以上行政机关共制定惩治预防腐败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2000余项,其中,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监察部120余项,可以说我国已经建立了党的纪检和行政监察两个法规体系,并针对我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以及惩治预防腐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了一些反腐倡廉实践急需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我国己构建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 我国现行惩治预防腐败法律制度的问题分析
  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区所在地域经济增长的业绩往往是决定官员升迁的关键。既然腐败最本质的表现形式是权钱交易,官员只要有权力,自然就有和人交换的“筹码”,而只有当市场化的改革制造出交易的机会后,官员手中的权力才具有了市场里的价值。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法律制度设计的缺陷,滋生了一些腐败行为。由于体制缺陷、利益驱动等因素,导致行政审批领域大量公权被私用,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凡管钱、管物、管人,权力集中、资金集聚之地,都是滋生腐败的土壤。这是我国体制制度和实际情况的不符合之处的具体体现。
  三、 完善我国惩治预防腐败法律制度的理论思考
  (一) 惩治预防腐败法律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到2010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建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一个总体的目标。
  除了建立统一的惩治预防腐败法律《反腐败法》外,我们还要注意相关配套法律。完善公职人员行为管理与约束相关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健全和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包括公职人员的选任、招聘、雇用、留用、晋升和退休制度;制定公职人员行为规则和任职资格条件标准;制定公共财产管理的会计和审计监督以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和其在国外资产报告制度,制定《财产申报法》等。
  (二) 惩治腐败法律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对犯罪的处理本身是对犯罪的遏制和对社会的教育,但是我们的法规只注重制裁,却忽略了对犯罪所产生社会影响的消弥与处理。比如对腐败行为后果的消除,对不当取得利益者的处理,对在此事件过程中产生的非合法法律效果的取消,产生的各种文书的处理,以及设计的对其他民事利益的侵害,都需要在法律上有一个明确的法律程序上的设计,只有这样,才会把腐败的社会影响降到最低点,才是真正的法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结语:
  建立制度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制度的执行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十分容易,会遇到诸多的阻碍,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除了国务院,还要有省级、市级、县级等诸多公务部门,可谓数量巨大,我们还有自己的国情,以及自身在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状况,不可谓不复杂,所以我们要坚定决心,逐个问题入手,坚持不懈,只要有好的法律制度,国家就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伯海.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分析与构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胡鞍钢主. 国家制度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当今时代是互联网和手机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微信也被大家广泛的下载和应用。微信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新生媒体力量。微信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新兴媒体为载体,以更加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关键词】 微信;大学生;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一
期刊
【摘 要】 美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其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但是在当今的大学生中,出现了以丑为美、审美意识模糊的现象,审美逐渐的走向了审丑,并逐渐改变着大学校园的风气,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具有很多现实因素,本文力求寻找出其中最典型的几个根源。  【关键词】 西方文化输入;互联网伦理缺失;美育教育匮乏;大学生审丑
期刊
【摘 要】 现如今,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显得极其重要。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施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阐述,并提出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关优化策略。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重要性;优化策略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在小学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适应国家法治化进程的剧烈变革,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几年学生与高校之间纠纷案件时有发生。从依法治校内涵的基础上,阐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这一系统工程的内涵和重要意义,针对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提出对策。  【关键词】 学生;高校管理;法治化  一、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涵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中共
期刊
国家将城市社区居委会界定为居民自治的基本组织形式,力图使居委会成为国家治理基层社会的主体,从而实现强化国家政权基层治理基础的目的。在此种意图的作用下,城市社区居委会虽然法理上是社会性质的自治组织,但实际上却承担着种类繁多的行政任务,居委会在基层治理的实践过程中俨然变成了国家政权的末梢。可以说,作为自治组织的城市社区居委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行政组织,其工作重点同居委会的自治要求有所偏离。诺斯认为,推行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业余时间较为充裕,对校门外的世界也充满着好奇,好奇的心理就会转化为活跃的行动。结伴出行、户外探险、长途旅行等都是大学生们最喜爱的活动,而非循规蹈矩地游览常规线路,于是乘车出行成为必然选择。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日益显露,校外乘车安全的话题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  【关键词】 大学生;乘车安全;人身安全  一、 关于大学生乘车安全问题的背景研究及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
期刊
【摘 要】 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四个全面”的重大的战略思想。“四个全面”分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明确了党和国家当前及今后的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认真贯彻和学习“四个全面”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宪法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和“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大法。但在我国,基本大法之“大”主要体现为一种原则规定而非可以运用的法律武器,以至有人质疑:宪法是不是法。中西方宪法及宪政的生成、演进历史已经表明:宪法的权威来自宪法的实效,宪政的实现离不开宪法实施的制度建设。所以,构建一个宪法实在化的现实进程便成为我国宪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宪法解释方面的探讨在我国
期刊
【摘 要】 随着网络在高校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大学生休闲娱乐中不可或缺的网络平台,它不仅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使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模式发生改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为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带来负面影响,致使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由此导致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以此构建和谐的校园环
期刊
【摘 要】 利用艺术审美途径提升我国思政教育实效性,可以说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人员全力支持认可的引导模式,如此一来,原本单调乏味的思政课程就会瞬间被赋予全新的趣味和综合教育特性,顺势将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主体适应地位有机凸显出来,令其快速感知该类课程的核心理念,为学生今后健全化社会民族信仰树立,奠定基础。因此,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针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艺术审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加以系统化验证解析,希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