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发展探析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an1986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的历史研究,阐述体育的发展过程:体育的由来、体育一词的出现、体育概念的演化、体育的发展动向分析。体育的主体是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体育具有动态发展性和阶段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生命所处阶段的不同,而呈现出相应的活动方式及意识形态。体育首先是人自身的发展,之后为人与社会活动的适应,最终回归人自身发展的曲折过程。体育的发展方向有两个:自己强健身心的需求及满足过程;人的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过程。
  关键词:体育;阶段;形态;
  
  体育是一个文化沉淀和凝聚的史实,它反应在一定社会阶段中的社会形态和追求。对体育的产生和变化有所认识,我们才能领会和把握体育的底蕴和内涵,充分发挥体育所特有的社会功能及满足个人的健康追求。
  一、体育的由来
  体育的起源有游戏说、巫术说、战争说、模仿说、心理需要说、劳动说等。本人赞同劳动说,其比较符合体育的起源,但仍需进一步论证。
  原始社会阶段的体育处于萌芽阶段:原始的身体活动练习,主要是从生存需要的劳动过程中抽象而来。在节日中,以考验生活技能的掌握,而出现竞技。此时人们的活动通常是在祭礼和巫术的外衣下开展,并与当时的生活意识形态息息相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者思维的发展;劳动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大化,而与“生存劳动”相脱离,成为真正为人“生活”服务的身体活动。萌芽的体育是对生存过程中的动作进行认识、有效提取演化、分解与组合、提升与实践。此阶段的体育活动属于寄存阶段。
  奴隶社会阶段的体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强力健身,养生之术的萌芽。体育进入“以节度制其生”的知其然阶段,具有一定的体育意识。尚武的社会风气,军事体育的勃兴,学校体育的形成(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孟子》说:“夏日校”,而夏朝已有的“庠”和“序”是学校的前身)。此阶段的体育被广泛的运用到祭祀、军事、学校教育与宴乐等方面,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但体育活动之间缺乏内在的社会联系,因而未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的统一体或理论与方法的体系。此阶段体育在孕育的过程中。
  封建社会阶段的体育,随着人类自我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其进入“愈降于后而愈明”的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体育的理性认识逐渐显现,并对体育经验进行初步的总结,出现了不少养生及理疗著作。军事、教育、节日庆典和民间体育,具有鲜明的宗教性和功利性。此阶段体育感性认识清晰,但现实解释不足。
  古代虽无体育一词及概念,却出现了运动养生的思想和实践,这可以说为原始形态和萌芽态的体育。在古代中国体育发端于生产工具与技能。在原始的军事活动,原始的教育(生产活动的一部分)的发展背景下,中国的强身健体活动,如:导引,养生,消肿舞,八段锦,易筋经,气功等的出现,实际上类似于今天的体育活动。
  二、体育的出现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一词最先出现在法国。1760年法国报刊首次出现“体育”一词,还有一种说法即“肉体教育”。1762年卢梭出版了《爱弥尔》一书,大量使用了体育一词。该书强烈的批判了当时的教会教育,描述了对爱弥尔的身体教育,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凡响。至此,体育一词也走向了世界。继教育学“体育”出现之后,欧洲又出现了physical culture,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广义的“体育”概念。
  19世纪初,许多国家政府,把“体育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由特定资格的体育教师来实施,从此,世界上才出现了“体育”这个社会行业。日本在1868年使用“体操”一词,它来自欧洲的Gymnastics译成“体术”、“体学”、“锻炼法”,1873年统一命名为“体操”。学校中的课程命名为“体操科”,后来传入中国。1876年日本学者近藤镇三在《独逸教育论抄》中将“身体教育”译成“体育”,从此正式使用“体育”一词,日本在教育领域中使用的体育名词是比较清晰的,但在社会上使用的情况有些混乱。
  近代中国体育概念的引进有“体操”和“体育”两个概念,主要通过西方教会学校以及回国留学生两种途径传播。20世纪初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体操”一词更为常用;“五四”运动后,我国“体操课”逐渐改为“体育课”,才开始普及“体育”的概念。我国体育是直接从日本引进的。“体育”一词是洋务运动后期传入中国,并开始应用的。严复1879年归国任职,在天津《直报》发表《原强》等文章,提倡向西方学习,反对顽固保守,其认为培养民力、民智、民德,为中国富强的根本办法。
  体育的本义为“身体的教育”或“身体教育”。中国人最早认识体育的,是上海的南洋公学,1897年设立了小学堂,体育为学习科目之一,并由陈懋治等三名师范生编写小学教科书《蒙学读本》的教育篇,给出了体育概念的定义:“体育者,卫生之事也”,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个体育定义。1903年,清政府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确定各级学堂必须设体操课,并对体操课的宗旨、内容和方法作了明确规定,从此我国才有了由政府组织管理的,以体育课为标志的体育行业。同一年,在引进西方教育体制的情况下,颁定了《癸卯学制》,体操正式进入课程,这才出现了现代体育。在1923年《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改“体操科”为“体育课”,此后体育一词才普遍使用起来。
  蔡锷通过对世界历史的思考、研究,发现“灵魂贵文明,而体魄贵野蛮”; 梁启超的“论尚武”三四十年代,体育的概念没什么混淆之处,非常明确,都说体育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方式的教育,没什么大小的体育之分,没有体育含义上的模糊,也没有随意使用的造词。
  体育一词引入我国经历了体操;运动;游戏;健康;教育的阶段。在我国“体育的本质是教育”这一认识形成于 20 世纪 30 年代。
  三、体育的演化
  资本主义阶段的体育进入了理性认识阶段:主要通过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力学的角度解释体育的功效。“抑其过而救其所不及”对体育进行预见与计划,并形成了近代体育思想,主要围绕体质,机体机能、技能和技巧的发挥。
  文艺复兴(14—16世纪)是近代体育的奠基石:“向生命索取他所能提供的一切”,体现了个性解放和实现人的价值两个方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体育思想的更新。民间体育也为近代体育提供了支持。启蒙运动后,近代体育思想开始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在部分学校初步实施。19世纪初期和中期从少数学校扩展到社会,特别是军队从而形成民族主义和军事色彩。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通过律法的形式,使学校体育最终确立下来。
  现代的体育进入了科学的阶段。体育科学是科学在体育上应用的产物,以体育为研究对象而自成体系,包括:内容、形式、措施、机械设备、检查方法等。
  体育真正被认可或广泛认同,是在19世纪中叶的古希腊。其称为“体操”,较现代体操含义广泛,包括拳击、跳跃、奔跑、投掷、角力等。到了20世纪40年代,在武力、侵略、劳作等社会环境变革下,不同的社会角色开始了其特色的体育认识。50年代的体育概念是明确的,但翻译上出现了分歧。60年代的体育理论,没有明确论述体育概念问题。这个时期强调“社会主义体育是为增强人民体制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生产劳动和国防建设服务的”,所以体育竞技化色彩不浓,但有抬头的倾向,此时认为体育运动的显著特点是竞赛,但对体育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论述有所偏颇。至80年代已有不少人认为“学校体育是基础,竞技体育是提高”这一认识。70年代末及80年代的体育概念基本上是混乱的,说体育是多维的、多目标的、多功能的身体运动和社会活动,模糊了体育的本质——增强体质的教育,出现了两种体育即广义的体育和狭义的体育。
  体育主要是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概念,存在一定的混乱状态。认识的多角度,翻译的多样化。30年代的“体育教育”一词被80年代滥用,导致体育思想的混乱。以词语进入语言、言语领域后,由于位置、立场和角度的不同,所认识或掌握到的只能是体育属性的某个侧面。“体”可以理解为身体、肢体、形体、体质和体能等;“育”可以理解为养育、保育、培育、训育、锻炼和教育等,而引起体育的扩大、缩小、引申、借代和转化等现象。
  体育在此时期处在教育本义的衍化发展和语词语义阶段,并产生了诸多语义演变。指称对象范围的扩大;体育课的标准形式扩大为一切形式的身体活动(生产劳动除外),这就使“体育”变成一种独立的范围无限的社会活动。 最初的体育是以学校的体操课为代表,体操是列入课程表的正式课程,代表着本义体育,而各种西方竞技运动、游戏,只是学生的课外活动,两者是有区别的,但由于两者的关系复杂,在以后的发展中,出现了种种变化。
  目前对我国体育的概念界定大都使用了“手段+目的 +属概念”或“种差+属概念”的形式来表述。“体育手段”多种多样,如:“以身体活动为媒介”、“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通过身体练习”、“通过专门设计的身体运动和游戏”、“体育就是为更好地实现运动价值,而不断提高或展现运动水平的文化活动”。“体育目的”内涵非常丰富,如:“增强体质、提高竞技水平和丰富社会生活”、“改造自我身心”、“改造自身身体,挑战身体极限”、“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等。体育种差,如:“身体活动”、“非生产性”和“增强体质”等。
  此阶段体育学术积累缺失,质与量失衡、理论解释乏力,没有统一的概念,没有体育非体育的界限。此时需要专业人士的交流与沟通,求同存异,达成规范。
  四、体育的发展趋势分析
  体育具有两重性:社会性,社会而异化的生物性[3]。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本人得出以下体育认识:第一、体育的发展具有动态化性并与当时的社会形态及意识密切相关;第二、体育概念认识角度多元化、表述多样化;第三、体育属于上层建筑,其概念外延不断扩大。体育最初就是指身体活动,随着体育外延的扩大,体育才有了教育之义,后来人们发现教育也不是体育的全部,于是人们把体育看作是一种文化,体育概念的内涵是一个不断扩大的一个过程。
  本人归纳现阶段体育的种类如下图:
  


  
  在人类社会中,学校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在学校中所有的学科都是发展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知识,而体育更多的是通过身体把知识展现出来,它具有更强的身心互动性。学校主要任务应该有:卫生学的教授,体格检查,锻炼的习惯养成,促进社会活动,体育活动形式展现,自我保护及其安全措施的习得。此时学校应注重课程设置;教材的改革(选择与优化并符合实际生活或社会的需求、优秀传统活动的秉承);外部器材的完善与挖掘器材的功效;教学策略的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提升。评价方法要多样,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人和人的积极性两个方面。
  按人的生长过程划分:家庭阶段是初始生活能力,学校阶段则发展生活能力和展现丰富的生活姿态,进入社会阶段后则为体育爱好的延续及自我实现的探索。体育的阶段性表现在社会发展和人的生长两个方面。
  体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成为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体育的对象是人,而人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体育的发展会按着社会的发展及个人的需求两个方向不断演变与延伸。
  
  参考文献;
  [1]韩丹 .对我国体育认识和概念演变之起源的探讨[J].体育科学,2012 ,(33)1.
  [2]陈咏生.体育概论[M].商务印书馆,1933.
  [3]陆作生. 我国体育概念的界定[J],2010, (17)20.
  [4]翟葆奎.体育[C].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5]李季芳,周西宽,徐永昌等.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 [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6]谭华,聂啸虎,韩磊,熊晓正.体育史[M].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1985.
  
  作者简介:王云超(1987.6.15),男,宁夏银川,宁夏大学体育学院10级硕士研究生,体育教学论。
  
其他文献
摘要 :近年来社会对人责任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其责任感强弱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兴衰荣辱,但现在大学生的责任感普遍偏低,因此应重视对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并通过小组讨论、心理剧和角色扮演以及针对性辅导等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入责任感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感;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的品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校教学团队的特点入手进行分析,从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和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两个方面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校 ; 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以及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如何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斌业己成为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界迫切需要研究的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教学团队的特点
期刊
摘要: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有重要意义。依托校园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传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改进,有助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化、自动化、具体化、过程化,有助于提升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成效,突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校园信息化建设
期刊
摘要:新时期,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难教”、“难管”现象,中职教育研究者们都在努力探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作为一名班主任,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方法、措施等角度谈谈学生管理中的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 : 班主任工作;工作态度;方法; 措施 ; 学生管理;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整体不高,且有逐年下滑的趋势,中职学校学生“难教”、“难管”的
期刊
摘要:英语课堂中有效性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本文分析了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根源并提出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 英语课堂;有效性;高中;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学习时间也非常紧凑。英语作为一门主课,学生学得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从中得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和多元化思潮的日益涌现,高校学生思想活跃,问题凸显,教育难度加大,高校辅导员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如何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改变教育管理方式,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创造性思维,梳理、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学生问题,切合实际,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完成辅导员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成为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现状,多角度分析其存在原因,尝试寻找辅导员工作创新的路
期刊
摘要 : 音乐鉴赏是高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学生和高校教学的实际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就是针对高校音乐鉴赏的问题现状,提出的教学策略研究是重要和迫切的。  关键词 : 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音乐鉴赏课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有效实施途径之一,也是实现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素质教育的关
期刊
摘要 : 阳光班级学院基层党建工作把创先争优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的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谋划和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是争先创优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 阳光班级;创先争优;党建;    一、阳光班级成立的背景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的重要部署,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
期刊
摘要 :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主要教学手段,是老师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效课堂教学的建立,对于学生掌握教育知识内容,快速成长都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本文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展开论述,并提出了有关开展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 ; 高效课堂教学;意义;措施;    课堂教学,是老师进行文化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是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重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高中政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以及正确把握政治学科的特点。本文还介绍了作者本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如怎样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等。   关键词 : 政治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材 ;     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