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宪 不高尚亦不悲壮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120900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自我介绍时,喜欢说,“我是编《读库》的老六”。
  “老六”是朋友对他的称号,『做像书的书』是他给自己的快乐。
  7月21日,北京暴雨,强降雨持续近16小时。这场“61年来最强暴雨”让读库在房山的库房损失惨重,约有八成的库存被冲走,其余两成被泥水浸泡也成了废纸。
  读库主编张立宪,江湖人称“老六”,在知道消息后,说了一句话,“我现在不想去想这件事,想起来简直肝肠寸断。”
  大雨
  读库在微博上最先透露库房遭损一事时,写道:“读库库房有二,其一就在昨日 雨情最重的房山区。从昨晚开始,陆续听到积水、断电、毁路消息,到子夜时分,俺
  已彻底听天由命,只求人员平安。今晨得到损报,库房垮毁,库存仅余两成泡在水里 ,其余被冲走。此时上海阳光明媚,惟有重头再来。”
  消息迅速传播开来,读库的关注者开始为张立宪打气,除 了鼓励,最直接的方式是开始自发地为读库捐款。台湾导演吴念真给张立宪发了 私信,担心财务困扰会影响到读库的正常运作。张立宪一一谢绝,“谢绝捐款, 已收到的会一一退给各位,大家也无需为支持我们而突击购物,来日方长;谢绝媒体采访,不喜欢把我们的损失归结为一个冰冷的钱数。”因为另一个库房无恙,暂不影响经营。在老六看来,这样的情形离山穷水尽还距离遥远,而一旦接受捐款,读库的性质就变了。
  2005年开始做读库,今年是读库的第七个年头。房山库房被冲事件无疑是一次绝好的宣传契机。从一开始就拒绝文化包装,到现在,张立宪仍不喜欢给自己或是读库贴上文化担当、文化责任的标签,“它就是商业,我们做这个事情就是为了挣钱,所以一定要把公益和经营分开,从我内心来说,这是个行为准则。即使无路可走,我贷款,问朋友借,还是不会接受捐款。这是我内心的体面。”初秋北京,接受本刊采访时,张立宪仍未统计过房山库房具体损失,“当时我们判断是不会垮,因为另一个库房还在,有了这个基本认知,我坦然了,无非是给老天爷再多打两年的工。”这足以让张立宪对“天灾”风轻云淡几语带过。
  读库
  2006年初春,第一本《读库》诞生了,这时距张立宪辞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过去了大半年。第一辑《读库0601》总共印刷了12000册,张立宪拎着十来本书,一大早去邮局寄给读者,日复一日,到2010年,《读库》就这样走过了五年,从《读库0601》到《读库1006》,每两月一本,共出版了三十辑,单本销量也升至了3万册。读库的本意是“大型阅读仓”。做《读库》之前的两年,老六在现代出版社任副总编辑,从《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事关江湖》到《家卫森林》,策划过这些文艺类图书的出版。与此同时,他还在琢磨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快乐起来。张立宪给自己列了一张“不快乐”的Top10表格,然后发现自己不快乐的第一位原因是工作。
  张立宪一直把自己定义成一名编辑。“2005年,我辞职做编辑,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能做的也就这一个,我只能说在那个合适的时间里我合适做的就是这个,让我成为 马云或是其他任何一个财富英雄,我也想,但我做不来,我只能选择做我擅长且正好 喜欢的事,这个过程我很享受,它又能让我赚到钱,又能享受到职业快感,既不高尚 也不悲壮。”
  七年后再回头来望,读库并没有让张立宪和“成功”这样的标签相贴合,但读库以独具文化性格的“私房书”模样,聚集起了一个精英化的阅读群体。“作为一名编辑,我得编出符合自己理想的书。”张立宪说。
  《读库》依然为小规模“作坊”式经营。从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到发行各个环节,张立宪从头至尾,全程负责。每一本书为何出版,张立宪都了如之指。2011年10月,张立宪编撰了近两年的《共和国教科书》终于出炉,全套11册线装,6册平装,净重九斤。这套由叶圣陶编著、丰子恺作画的“民国老课本”被张立宪用来“修复我们曾有的质朴和优美”。张立宪手头马上即将出版的新书是另一本丰子恺的漫画本,像《共和国教科书》一样,这本书他已经打磨了两年,不疾不徐地,现在总算到了适合出版的时候。
  张立宪现在每天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串门子,从一个出版社溜到另外一个,和同行聊书,和作者打电话或是上门拜访,商量着怎么写稿……书的一切碎事都是正事,张立宪乐此不疲。用他的话说,“忙得没有时间上微博的日子里,心情真好。”
  神探
  与张立宪谈出版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轻松感。对张立宪来说,一本书如果没有判断失 误,基本上都能维持一定的销售额和利润水平。而一本书到底能挣几千块还是几万块,这种衡量方式太过粗暴。把书划分为畅销书和不畅销书,张立宪同样不喜。“我把我想做的书一本一本编出来,市场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它不是唯一因素,一本书可能会很赚钱,但它不是我所擅长和喜欢的我就不会去做。”
  在读库,张立宪贯穿着听似非常简单的行为准则。“出版业有自己的技术标准,产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我先要踏踏实实符合这个标准。一本书应该有的品质,不论是编辑水平,还是设计水平,甚至是包装推广和宣传水平,都在其发展的四百年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的规律,我首先要去了解和尊重这个规律。很多图书达不到这个标准,追求创新,有时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将此放在整个出版的历史角度,根本不值一提。能让我做出来的书符合这些规律,我只能做到这一步。”
  张立宪给读库立下“三不原则”,不计篇幅、不留遗憾、不计成本。“不留遗憾是首先要判断一本书是什么样子,一本书应该有样子,再努力去填充它。准确的判断是很重要。”不计成本,是张立宪作为出版人最随性的一点,成本并不指金钱成本,张立宪愿意花大把的时间去“煲”一本书,除了《读库》两月出一本,其他的书都是等它自然成熟,种下一颗种子,不施压力,让它自然成长。
  读库背后的作者很多,有许多好说话的对稿费只字不提,或者干脆让张立宪把稿费换成书。2009年,财务状况开始好转,张立宪决定每期出版后的六天让作者拿到稿费。有一位老先生给张立宪写信,现在出版很难做,不容易,之前商议的10%的版税就改为8%。张立宪回信,就是因为出版难做,书又卖得少,更不能把版税降低,10%就是10%,还是按照之前的标准来。“这个事情要做起来了,它就是一个商品,既然是商业行为,不能说利润都是我的。我不愿意利用别人的感情,不能对方喜欢我,不愿意和我讨价还价,不愿意跟我谈报酬,我就不付。我这样做并不是多高尚,只是心安理得,说白了,这么做我最舒服。”   张立宪并不把读书看作一件伟大的事。它关乎个体,关乎时段,关乎某个侧面,具体读不读,怎么读,读什么,要看看个人的需求,没有谁有权利判定读什么书才是阅读。“我不认为阅读有种族主义。读书不是一个人的义务,像谁一生下来,就欠了多少本书要读一样,对于个体来说是这样。但对于整体来说,一个人不读书没有关系。“没有一本书可以让13亿中国人都喜欢,都爱读。每一本书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小众的。
  7月份,高群书导演的《神探亨特张》中,张立宪成为男主角。电影中,张立宪饰演的神探,平凡、琐碎、无聊,抓些小毛贼。上映前举行的上海电影节,张立宪和王小山、宁财神、鹦鹉史航等三十多位文化红人黑衣亮相。“老六”两个字贴在张立宪背部,一跃还被封为非官方“非主流影帝”。出演男一号的张立宪同时负责电影字幕校对。对于他来说,前者是“第一个也绝对是最后一个角色“,后者是他的本职。
  【记者手记】
  不致敬也可以
  北京美术街上的雕刻时光三联店,来来往往全是文化名人。王全安刚举办过电影《白鹿原》的分享会。分享正当热闹时,陈丹青突然冒了进来。看着熙熙闹闹的人群,勉强坐了小半个钟,然后皱着眉离开了。早晨的店里,这些平日里热闹的痕迹被静谧覆住。走廊的尽头,一块白板上写着“真实上海百年”,主讲人周兵(知名纪录片导演)、张立宪。
  张立宪走进来时,这块牌子正好立在他正对面。他斜挎着一个用时已久的背包,刚办完读库的一些公事。采访准备中,试图打开他的话匣子,让他谈些曲折的故事和理想的概率,毕竟,北京大雨中冲垮的房山读库库房一度成为前不久的热门话题。而真正聊起来,才发现,眼前的“老六”称得上用“乏味”来形容。他不愿谈大题、用大词,甚至听他讲到“理想”二字,已经是最华丽不过的道白。
  做了七年的《读库》、《共和国教科书》以及其他数十本出版物,张立宪经手的全是一些并不会“畅销”的经典读物。作为一名强调“赚钱首要”的商业主编,张立宪甚至不愿意谈读库的社会影响力。以至于对他来说,所有的碎事都是分内,所有的利益都为了更好地生活。既然如此,谈何高尚与悲壮,谈何理想与伟大,又谈何欢喜与厌倦。一切形而上的东西让他莫名地抵抗。但反过来讲,为了一本书,首尾相顾做完所有事,花耐心去抚育,又不愿谈功论过,这本身就是熨帖不过的喜爱。
  陈丹青长身翩翩的风姿还在眼前闪晃。张立宪却低敛得像个初来乍到的新手。张立宪在《我的一天》中这样描写自己:“白天去了邮局,给南京、武汉、上海、广州等地二十多位读者寄去最新一辑《读库》。下午跟某兄弟聊天,他说《读库》把我的贱劲儿充分挑逗出来了,乐呵呵地做一件挺不容易的事。傍晚跟某某催稿,他还是拖拉机,逼得我连发6条短信,‘再不交稿,就拿弹弓子崩你们家窗玻璃’,再加叹号6个。深夜摸回家,先收邮件,又有6条读者反馈,有老读者,有第一次写来的,我幸福地哼哼了一下。 编完一篇长稿,选定一帧藏书票,在心里拍拍自己肩膀:小张,干得不错。’哦,天哪天哪,这一天多么美好!洗洗睡了。”
  做读库,像从书海里捞宝针。《瓦尔登湖》(梭罗名著插图,大自然中的湖、树、人)、《傲慢与偏见》(奥斯丁小说插图,古典英伦画风)、《带阁楼的房子》(契诃夫小说插图,俄罗斯风格)、《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190周年特制)、《老舍小说插图》(丁聪先生代表作)、《没有字的故事》(久远的木刻版画)……不难预见,出版这些书到底能给读库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张立宪却愿意为这些老书件们补遗理单。
  或者,他梳理的也根本不是关于时光、前人和书的记忆碎片,而是他自己的读书碎片。“满世界都是路,不致敬也是可以的。曾经有一些书摆在我的面前,不学有术。我们的八十年代,幸福的感觉涌遍全身。爱情的另外一种译法,不读书主义。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读书是世界上最不坏的事情。”
  这是张立宪的“记忆碎片”。他说“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这或者是他最直接而且高喊出的口号。柴静这样看待他:“老六以一人之力,在自己的行业做成这样,还享受得直哼哼,同一个时代的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赶紧把自己手头上的事做好点吧。”
其他文献
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开始从“高调炫富”缓慢地步入“低调适应”的阶段。从前,炫耀地消费奢侈品,说明存在一个普遍的、需要被尊重的人群,而现在,低调适应的消费心态出现,说明这个人群现在要做的,是找到奢侈品的精神价值,从而演化成一种生活态度。  十年前,拎着具有显眼LV字母或者GUCCI双G标识的包包招摇过市,是富起来的中国人炫耀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方式之一。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财富急剧膨胀,越来越多
期刊
“南极,我们飞越千山万水,历经百转千回,终于,来到了你的净土。我们虔诚地期待能遇到你,遇见你所爱的一切生命,并接受你的洗礼。”  2012年,刘润真的给自己买了一张船票。出发前,身边的朋友都对他的“末日之旅”感兴趣,大约有二十多人口头上答应一同登船。然而,最后出发名单上只剩下两个人的名字,刘润和他的另一朋友Y。  因为这艘船,驶向南极。“等到最终真正要把去南极放入日程表,拨付20天的生命给梦想的时
期刊
“蓝色巨人”IBM因使用猎头而重焕生机、Google使用猎头成功挖角李开复而令IT业界震动……猎头依靠猎取社会所需各类高级人才而生存,见识与人情,专业与势利,构成猎头圈普遍的生存景象。  1995年,北外毕业的自费生高勇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的人才市场反复穿梭,不断投简历,又不断被拒绝。终于获得了一个面试机会,在西四北大街某条胡同的一个半地下室里,一家刚成立的小猎头公司老板热烈欢迎他的到来。相谈甚欢
期刊
在中国,玩马术的一般有两类人。一种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懂马,技术好,但是欠缺一定的经济能力去买更好的马、接受更好的训练;还有一种就是新贵群体,他们有经济实力去拥有几千万一匹的好马,这时,兴趣和坚持才是最重要的。  马术:现代马术运动始于欧洲。古代为了使战车所用的马匹在战场上移动精确,常对马匹进行各种技巧和协调性的训练,后来就发展成为马术比赛。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分为盛装舞步赛、障碍赛和三日赛。奥运会之
期刊
货币学派大师佛利民曾说:“世上没有免费午餐是我的经济理论的全部,其余只是枝节!”这世上到底有没有“免费午餐”?邓飞说有,但事实是让别人买单。在香港有一个八个人的团队,四十八小时筹得2700万元捐款,这些是从天而降的“馅饼”吗?  在香港有一条长一百公里,横跨香港二十多座山的著名徒步线路叫做麦理浩径。这条路上,每年都会有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四人团队以四十八小时时限穿越这条徒步路线。  “自己坚信着道理
期刊
移民成了一个中心话题,那年那月那天,然后就是每天每夜每时,在我们家,在你熟悉的那个客厅,阳台,移民的想象满面春风,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漂过来美利坚合众国海水的腥咸味。  那是多么庄严的问题,而且,趣味不俗,我们从来没有想到移民美国对我们突然变得容易了,儿子,你后天又要去纽约了,爸爸却忍不住地开始回忆:那个夏天很美好,我们每天都在听着约翰·丹佛的歌曲,呵,高高的洛基山,乡村道路,爸爸忍不住地回忆20
期刊
开国总理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中说,  印度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要么就销声匿迹。在印度面临从金砖国家中销声匿迹的危急时刻,  慕克吉-辛格-索尼娅这三驾马车的表现,  将决定印度能否继续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7月25日,印度议会院中央大厅,印度独立以来第13任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宣誓就职。按照印度宪法,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只具有象征性,不拥有实际
期刊
『企业家的本质就是财富积累』。  企业家搞好公司,财富积累,反哺社会,这才是最本职的。  如果他们天天谈民主,谈改革的困境和路径,  那就表明这个社会还需要改造。  中国历史从来都是人才配置的“单轨制”,体制通过科举、通过战争等形式吸纳人才,进入体制。1992年前后大面积的“新士大夫下海”则意味着人才配置出现“双轨制”,企业家人才罕见地由政府配置给市场。张维迎教授在著作《产权变革、企业家兴起和中国
期刊
从学者到商人,从体制内到体制外,  陈东升以自己的人生转型轨迹,  昭示了一种『中国梦』—过好自己想过的好生活。  他认为『创新就是率先模仿』是一个企业崛起的后发力量。  许多年前,陈东升的理想是做一名学者,而不是商人。如今,鬓发斑白的他自称 “嘉泰先生”,可见早年创办的嘉德拍卖和泰康人寿在其生命中的地位。  在陈东升的回忆里,1992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政府允许成立股份公司。
期刊
阅读进入电子时代。过去的一年是全球出版业遭受 iPad 和其它形式的电子书冲击的一年。各大欧美出版社,马上整装迎战。其中一个方式,是出版电子声音书。  阅读是不是正在衰落中?今天识字的人虽然多了很多,但有人忧虑,计算机影像的泛滥,阅读的人愈来愈少,文明将遭到威胁。这不是杞人忧天,因为阅读是人类抵抗愚昧无知的权利,自动放弃阅读,书写也将停滞,最黑暗的时代就会降临,到时候,所有的人只能读一本书,这种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