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关于教学的精辟论述是他长期教学实践的结晶,也是他从事写作、编辑、理性思考成果的总结。综观叶老关于作文教学的精湛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他十分强调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作文是生活”是叶老作文教学思想的核心所在。
一、作文——生活的一部分
“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不论是愚者或文学家,不论是什么原料什么形式的文字,总之,都是由这两个心理才动手写作,才写作成篇的。”①这样看来,人们只要有生活经历,有思想感触,张开嘴巴就是说话,拿起笔来就是作文,那么,写作就犹如说话一样,变得一点也不神秘,一点也不特殊。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都反复证明了这点。但同时,叶老又强调,我们必须把写作当作一件极严正的事,犹如说话一样。因为,在叶老看来,作文犹如说话一样,是我们有所表白、有所兴感而作文的。所以,为了达到表白、兴感的目的,我们必须秉着“求诚”的态度,我们必须把每次作文的历练作为一次生活的历练、做人的历练,这里其实就是指出了“作文”与“做人”是统一的。他在《答章熊的信》中说“话与文都是不可以‘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话,写几分文,不会打折扣,不会超过增多。所以,说和写似技能而又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一封信如此,一部小说如此,一首诗如此。”②这段话极精辟地阐明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说明了在写作活动中人格因素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次历练。另外,叶老还指出,“在作文中我们对语言文字的追求,说得深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追求。”“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良,毛病不仅出在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良,也就是这个人的思想习惯不良,发表习惯不良。”③总之,我们必须把作文看作一件既寻常而又认真的事。他反复告诫我们,这并不是为作文才这样做的,我们要做个有用的人,要做一个健全的现代公民,就不得不这样做。可想而知,一个对待作文随便的人,对待生活也会随便,就谈不上是健全的公民。
二、生活——作文的源泉
关于作文教学,叶老在阐明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作文源于生活”。叶老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④这非常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在这里叶老所指的生活不是一般的庸俗虚伪的生活而是指充实的生活,他指出“惟有充实的生活是汩汩不尽的泉源,因为生活充实,除了不写,写出没有不真实,不恳切的,绝没有虚伪肤浅的弊病。”⑤所以,叶老一直认为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要有充实的生活,他明确地告诫我们:“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感来。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性情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⑥只有到这一步才不会再说虚妄不诚的话。这其实是说,只要我们有着充实的生活就可以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只要以充实的生活作为源头,学生才会不息地倾注真实的文字来。在叶老的作文教学思想中,诚实除了要求原料真实、深厚,态度严肃、诚恳外,另外还要求在那旁描述的文章里,观察得周至。要达到后一种诚实必须有较强的发现、观察能力,这也是充实生活的一个表现。在谈到创作时,叶老反复强调“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界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譬如孩子,他熟识了人的眨眼,这回又看见星的妙美的闪耀,便高兴地喊道:‘星在向我眨眼了。’他运用他的观察力、想象力,使生活向着充实的路,这时候自然要倾吐这么一句话,而倾吐出来的又恰好表达了他的想象和欢喜。大文学家写出他的每一篇名作,也无非是这样的情形。”⑦为求得充实的生活,叶老强调作文教学首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向着求生活充实的路走去,从生活中获取原料。怎样才能求得充实的生活呢?为此,叶老已经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途径。
一是训练思想。一切思想均来源于生活。杜威一派的见解以为思想的起点是实际上的困难,因为要解决这种困难,所以要思想。思想的结果,疑难解决了,实际上的活动照常进行。有了这一番思想作用,经验更丰富一些,以后应付疑难境地的本领就更增长一些。思想起于应用,终于应用;思想是运用从前的经验来帮助现在的生活,更预备将来的生活。叶圣陶完全同意杜威的见解,认为这种从生活经验中得来的思想必定会使生活的充实性无限地扩大开来。谈到经验,叶圣陶认为不只是零零碎碎地承受种种见闻接触的外物,而是认清楚它们,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我们所有的东西。各人的经验有深浅广狭的不同。所谓愚者,只有很浅很狭的一部分,仅足维持他们的勉强的生活,除此以外就没有什么了。这个原因当然在少接触,而接触的多少不在乎外物的来不来,乃在乎主观的有意与无意。无意应接外物,接触也就少了。所以,我们要经验丰富,应该有意地应接外物,常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写作须有经验,经验来自观察,要作文必须先做生活的有心人,先获取写作的原料,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工作。
二是培养感情。叶圣陶认为情感与思想是“互相联涉,分割不开的”,“有了真切的经验、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不特限于一己,对于他人也会兴起深厚的同情。这喜悦之情的享受与痛惜之后的奋发,都足以使生活愈加充实。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如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⑧叶老不但指出了情感在作文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且还强调了这种情感“不特限于一己”,还应波及“他人”,这实际上已经点明了作文应该受到高尚精神情感的导引和制约。
三、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学生作文难、怕作文,其中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作文时,不知该写些什么,其实究其底也就是没有找到作文的泉源——充实的生活,生活积累有限,不够丰富。作为写作的主体——学生,若能认真地体会叶老的作文教学思想,定能悟出真谛,受到教益,既有求诚的态度又明确了求诚的途径,努力从生活出发,透过观察和思考来训练思想,培养感情,那提起笔来就能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许多教学理念正体现了叶老的一些作文教学思想。
一是注重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应该注重积累,而且更强调生活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实则在宏观上为学生的生活积累指明了方向,注重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点”从方法上强调了观察、思考。“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这些论述与叶老所强调的“我们要经验丰富,应该有意地应接外物,持观察的态度。”“接触的多少不在乎外物的来不来,乃在乎主观的有意与无意”⑨是一脉相承的。
二是注重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有了充足的“源”自然有取之不尽的活水来。综合性学习就内容来看,不仅着眼于语文学科的知识,还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更多的是强调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这些理念与叶老所说的“要进一步给经验洗练,不仅是国文和各科的事,而是我们整个生活的事。”是相吻合的,要求把学生的视野投入整个生活。
综观叶老的作文教育思想,再体会一下《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理念,我们不难发现其间的许多继承性。可见我们的语文教学理念和实践是遵循老一辈教育家的思想一路走过来的,这正体现了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飞跃”的一大特点。
————————
参考文献:
①②④⑥⑦⑧⑨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
③⑤《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版。
[作者通联:湖南湘潭第三中学]
一、作文——生活的一部分
“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不论是愚者或文学家,不论是什么原料什么形式的文字,总之,都是由这两个心理才动手写作,才写作成篇的。”①这样看来,人们只要有生活经历,有思想感触,张开嘴巴就是说话,拿起笔来就是作文,那么,写作就犹如说话一样,变得一点也不神秘,一点也不特殊。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都反复证明了这点。但同时,叶老又强调,我们必须把写作当作一件极严正的事,犹如说话一样。因为,在叶老看来,作文犹如说话一样,是我们有所表白、有所兴感而作文的。所以,为了达到表白、兴感的目的,我们必须秉着“求诚”的态度,我们必须把每次作文的历练作为一次生活的历练、做人的历练,这里其实就是指出了“作文”与“做人”是统一的。他在《答章熊的信》中说“话与文都是不可以‘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话,写几分文,不会打折扣,不会超过增多。所以,说和写似技能而又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一封信如此,一部小说如此,一首诗如此。”②这段话极精辟地阐明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说明了在写作活动中人格因素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次历练。另外,叶老还指出,“在作文中我们对语言文字的追求,说得深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追求。”“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良,毛病不仅出在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良,也就是这个人的思想习惯不良,发表习惯不良。”③总之,我们必须把作文看作一件既寻常而又认真的事。他反复告诫我们,这并不是为作文才这样做的,我们要做个有用的人,要做一个健全的现代公民,就不得不这样做。可想而知,一个对待作文随便的人,对待生活也会随便,就谈不上是健全的公民。
二、生活——作文的源泉
关于作文教学,叶老在阐明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作文源于生活”。叶老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④这非常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在这里叶老所指的生活不是一般的庸俗虚伪的生活而是指充实的生活,他指出“惟有充实的生活是汩汩不尽的泉源,因为生活充实,除了不写,写出没有不真实,不恳切的,绝没有虚伪肤浅的弊病。”⑤所以,叶老一直认为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要有充实的生活,他明确地告诫我们:“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感来。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性情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⑥只有到这一步才不会再说虚妄不诚的话。这其实是说,只要我们有着充实的生活就可以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只要以充实的生活作为源头,学生才会不息地倾注真实的文字来。在叶老的作文教学思想中,诚实除了要求原料真实、深厚,态度严肃、诚恳外,另外还要求在那旁描述的文章里,观察得周至。要达到后一种诚实必须有较强的发现、观察能力,这也是充实生活的一个表现。在谈到创作时,叶老反复强调“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界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譬如孩子,他熟识了人的眨眼,这回又看见星的妙美的闪耀,便高兴地喊道:‘星在向我眨眼了。’他运用他的观察力、想象力,使生活向着充实的路,这时候自然要倾吐这么一句话,而倾吐出来的又恰好表达了他的想象和欢喜。大文学家写出他的每一篇名作,也无非是这样的情形。”⑦为求得充实的生活,叶老强调作文教学首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向着求生活充实的路走去,从生活中获取原料。怎样才能求得充实的生活呢?为此,叶老已经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途径。
一是训练思想。一切思想均来源于生活。杜威一派的见解以为思想的起点是实际上的困难,因为要解决这种困难,所以要思想。思想的结果,疑难解决了,实际上的活动照常进行。有了这一番思想作用,经验更丰富一些,以后应付疑难境地的本领就更增长一些。思想起于应用,终于应用;思想是运用从前的经验来帮助现在的生活,更预备将来的生活。叶圣陶完全同意杜威的见解,认为这种从生活经验中得来的思想必定会使生活的充实性无限地扩大开来。谈到经验,叶圣陶认为不只是零零碎碎地承受种种见闻接触的外物,而是认清楚它们,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我们所有的东西。各人的经验有深浅广狭的不同。所谓愚者,只有很浅很狭的一部分,仅足维持他们的勉强的生活,除此以外就没有什么了。这个原因当然在少接触,而接触的多少不在乎外物的来不来,乃在乎主观的有意与无意。无意应接外物,接触也就少了。所以,我们要经验丰富,应该有意地应接外物,常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写作须有经验,经验来自观察,要作文必须先做生活的有心人,先获取写作的原料,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工作。
二是培养感情。叶圣陶认为情感与思想是“互相联涉,分割不开的”,“有了真切的经验、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不特限于一己,对于他人也会兴起深厚的同情。这喜悦之情的享受与痛惜之后的奋发,都足以使生活愈加充实。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如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⑧叶老不但指出了情感在作文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且还强调了这种情感“不特限于一己”,还应波及“他人”,这实际上已经点明了作文应该受到高尚精神情感的导引和制约。
三、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学生作文难、怕作文,其中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作文时,不知该写些什么,其实究其底也就是没有找到作文的泉源——充实的生活,生活积累有限,不够丰富。作为写作的主体——学生,若能认真地体会叶老的作文教学思想,定能悟出真谛,受到教益,既有求诚的态度又明确了求诚的途径,努力从生活出发,透过观察和思考来训练思想,培养感情,那提起笔来就能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许多教学理念正体现了叶老的一些作文教学思想。
一是注重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应该注重积累,而且更强调生活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实则在宏观上为学生的生活积累指明了方向,注重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点”从方法上强调了观察、思考。“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这些论述与叶老所强调的“我们要经验丰富,应该有意地应接外物,持观察的态度。”“接触的多少不在乎外物的来不来,乃在乎主观的有意与无意”⑨是一脉相承的。
二是注重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有了充足的“源”自然有取之不尽的活水来。综合性学习就内容来看,不仅着眼于语文学科的知识,还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更多的是强调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这些理念与叶老所说的“要进一步给经验洗练,不仅是国文和各科的事,而是我们整个生活的事。”是相吻合的,要求把学生的视野投入整个生活。
综观叶老的作文教育思想,再体会一下《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理念,我们不难发现其间的许多继承性。可见我们的语文教学理念和实践是遵循老一辈教育家的思想一路走过来的,这正体现了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飞跃”的一大特点。
————————
参考文献:
①②④⑥⑦⑧⑨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
③⑤《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版。
[作者通联:湖南湘潭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