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验在《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虚拟实验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其在《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优势。
  【关键词】虚拟实验  生物工程专业  实验教学
  【基金项目】荆楚理工学院2018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X2018-072)。
  【中图分类号】G652.4;Q-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49-01
  生物学是一门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新型学科,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都是我国高校新兴起的高新技术专业,实验性和应用性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其中《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实验》就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通过专业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高。但是当前的《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中,由于扩招、实验经费有限、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进行实验。虚拟实验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实验模式,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具有可视、形象、高效等优势。
  一、虚拟实验技术概述
  (一)虚拟实验技术概念
  虚拟实验技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威廉·沃尔夫提出的,它指的是根据实验教学的要求,利用计算机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各种各样的虚拟实验环境,学生置身其中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各种实验项目,是一种以软代硬、以虚带实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虚拟实验是建立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的,通过对实验仪器设备、元器件等的模拟,使实验者可以通过鼠标、键盘等媒介,对虚拟的设备进行操作,进而完成实验过程。
  (二)虛拟实验在《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优势
  虚拟实验技术主要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多种手段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演绎,其优越性只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弥补传统教学条件的不足。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实验经费等原因,很多教学实验无法有效开展。通过虚拟实验系统,学生可以足不出户的进行各种实验,丰富其感性认识,弥补传统教学条件的不足。另外,虚拟实验技术可以实现实验组数的无限扩展,具有极高的利用率。
  其二,降低成本,保证实验安全。生物类实验中涉及很多昂贵仪器、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导尿管,因此以往在试验中需要十分小心。但是在虚拟实验中,学生不需要担心仪器损耗问题、药品毒性危害等问题,可以放胆尝试,在降低实验成本的同时,促进实验安全性的提高。另外,可以减少实验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对患者的危害。
  其三,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实验效率。虚拟技术可以冲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的进行实验,直观的观察一些实验过程,避免传统实验由于微观性、抽象性而导致的对实验理解的困难。学生可以随时的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并且可以反复进行,以巩固所学知识。对于没有接触的实验,可以根据提示对实验过程进行摸索,进而再次实验时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二、虚拟实验在《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虚拟实验技术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对传统的实物实验进行有益的补充。在《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实验》课程教学中,进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操作,学习相关计算,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进行虚拟实验,进而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虚拟实验与实物实验不同,操作者无法获得操作实验的真实感受,不能满足操作者对实验材料、实验药品等感性认识。另外,在虚拟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条件设置的过于理想化,但是在真实的实验过程中往往可能出现很多的异常情况。举例来说,在进行灭菌消毒样品消化时,如果进行虚拟实验,则只需要点击鼠标,则就可以完成相关的操作,但是如果进行实物实验,试剂的配制、消化的温度、消化的时间等因素均有可能造成实验失败。因此,在进行《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考虑实验对象以及实验特征,对实物实验以及虚拟实验的比例进行合理的调整安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虚拟实验室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其在教育科研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是实验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它将会很大程度的促进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观念的变革,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虚拟实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时,应当将其与实物实验结合起来,做到虚实结合,相辅相成,进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黎明.虚拟实验室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8).
  [2]林凤屏,黄飞,陈必链.虚拟实验室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 2016(2):152-154.
  作者简介:
  徐艳(1981.4.13-),女,汉族,湖北天门人,研究生,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独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形成的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本科独立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及主要特点。  【关键词】独
期刊
【摘要】“环境”这个词语时时刻刻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现在很关心的问题就是怎样减少环境破坏,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这足以证明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以上所述的环境是指我们的大自然大环境,但是还有一个“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幼儿园的环境。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教育资源,在良好的环境的创设下,能够让幼儿更加主动的和环境进行互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思考与操
期刊
【摘要】对苏州市中高职专业设置与布局做了统计分析,包括:专业布局总体特征、与产业的相关性、与区域的相关性、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情况等,并对优化布局、新专业设置、五年制高职错位发展、中高职专业衔接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专业布局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45-02  一、苏州市中高职专业布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20-02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经常这样问自己:什么是一节好课?通过今天的听课评课和自我反思,我坚信一节好课不会具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会有一种统一的思想:那就是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尊重孩子的学习规律,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身心充分投入,思维自然而然地流淌,决不是单纯的配合老师、被老师的思维束缚的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就中职数学引入文化课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其后阐述了基于综合素养的中职数学文化课程的设计标准,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中职数学文化课程的构建要注重教育模式的设计优化。  【关键词】综合素质 中职 数学 文化课程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28-01  一、中职数学引入文化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一)当前中职数学教
期刊
【摘要】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立意上既注意考查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又要考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的高考成绩中,政治学科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其中,解题能力不强是学生不能得高分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三一轮测试中,我们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考试大纲 一
期刊
【摘要】分组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基于对分组实验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在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反思总结、实验报告撰写中学生的多元智能构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积极地阅读、操作、观察、记录和思考,既能巩固知识,又可促进科学素养的养成,可使化学实验教学的多维目标得以达成。  【关键词】分组实验 多元智能 构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数学是教育计划中的重要组成学科,而中小学阶段正是数学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提高中小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开展。本文将以数学课堂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意义为基础,对设置合理情境、发掘生活实际数学问题、寻找合理提问方式、营造良好提问氛围等有效培养策略进行分析,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 数学课堂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实践性愈发凸显,其培养人才的方式相对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院校依托专业教育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就业的一种道路,更是国家发展对实践性人才的要求。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以及创业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人生发展具有积极导向作用。本文对高职院校依托专业教育实施学生创业教育的情况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近三次课程改革的简单解读,厘清了从“双基”“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三者的关系,在发展历史和内容方面,为更好地理解我国学生所应发展的“核心素养”做了充分的准备,并最终落实到“如何发展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现实的任务上来!  【关键词】双基 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