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低下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使中学文言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笔者力倡语感教学。通过以语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断巩固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培养整体感悟能力,完善语感心理结构,达到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 文言文教学 探讨
  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转换语境,建立语感基础
  学生要学好文言文,必须转换语境,从现代汉语语境转换到古代汉语语境,在新的语境中系统学习文言文。语感教学就是从这里起步,逐步完成语感的心理准备,建立语感基础。
  1.建立词感。词语是形成语感能力的基础,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古今词语对照,学会用文言构词和造句,学会用文言思维,使学生思维真正转换到文言语境中。
  2.建立句感。句子是介于词语与段落篇章之间的重要环节,只有培养了句感,语感才能真正实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不同的语段中感受各种句式的结构与用法,基本把握常式句与变式句的使用规律,重点掌握与现代汉语句法差别较大的特殊句法。
  3.熟悉语境。在把握了古汉语的词法、句法之后,形成了一定的词感、句感基础,就要强化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感悟。可以选择几篇体裁、题材不同的文言文进行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真切感受文言文的语境,突破语言思维定势,完成从现代汉语到古代汉语两个不同语境的转化,学会用文言文进行思维、认读、理解、阅读。
  语境的转换依赖于语感基础的形成,没有一定的语感基础,语境转换就不可能实现。语感基础的加强又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成。语感基础与语境转换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又要注意语感基础的教学与训练必须区别于传统的孤立的字、词、句串讲与分析,它采用的是整体感受方式。
  二、强调诵读,加强语感实践
  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关键在实践。不通过一定的语感实践,中学生的文言语感是无法形成的。语感实践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诵读。但是解放以来我国的文言文教学却放弃了这种以强调诵读、重视感悟为特征的教学传统,严重忽视了语感实践,陷人了对文章与知识的装卸拆解的教学误区。从语感的形成过程看,诵读实际上是语感实践的核心,通过诵读理解内容,掌握语言规律,把握语言特点,逐步形成语言一心理积淀,最终形成稳定的语感。
  1.示范诵读,强化诵读意识。教师作示范或放诵读录音,明确基本知识与步骤,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诵读的要领,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清句读、读出感情。教师示范文本要精心选择确定,每单元可以选择一篇难易适中,篇幅不长的课文作示范重点,通过多层次诵读,真正把握内涵,悟出感情、悟出特色,使学生逐步掌握诵读的要义和真谛。
  2.实践诵读要领,体会言语形式。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可以初步把握诵读要领,但要真正掌握要领、形成技能,必须反复历练。语感主要是通过对言语形式而不是言语内容的实践活动来完成的,不同的言语形式会培养出不同层次的语感。因此作为语感实践重要途径的诵读教学,必须以体会言语形式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具体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品味不同体裁不同言语形式的不同韵味,基本巩固对诗词、散文等体裁形式的感悟规律,认真体会文言文的一般写作格式与写作特色,从而检验、巩固与加深自己的语感基础,形成语感诵读的良性循环。
  3.形成诵读模式,提高语感素质。在语感教学中,学生经过一系列实践,基本掌握诵读要领后,就要着手建立模式。模式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要把课堂教学中诵读课文的步骤固定下来,形成诵读常规。以诵读为中心的语感教学可以归纳为“五读”:一读巩固基础,二读体会思路,三读品味语言,四读领悟中心,五读欣赏特色。
  三、举一反三,实现语感迁移
  文言语感的培养,光靠教材中的几篇文言文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训练材料。这就要求妥善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精读与略读的关系。课内的精读是语感训练的主阵地,但语感训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语感迁移能力的形成,因此要不断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将课堂上形成的语感素质充分应用到课外略读中去,实现语感迁移,完成语感形成的稳定发展与提高。
  1.精选略读材料是实现语感迁移的基础。由于现实生活中不用文言文,文言文材料几乎没有,需要教师从我国古代文言作品中挑选。挑选的标准应该视教材本级训练程度而定,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迁移能力的发展。
  2.举一反三训练是实现语感迁移的关键。积极指导学生把精读课文所学的知识、所获的语感及时迁移到同级略读材料中,增强独立感悟能力,通过比较培养语感的灵动性与发散性,进而提高综合语感素质。
  3.及时总结是实现语感迁移的动力。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语感训练可以大力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但我们要认识到,语感迁移能力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它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因此,当一个单元语感训练结束后,要指导学生认真对照检查,既要看到进步,更要找出差距,在今后的训练中进一步巩固已有素质,纠正所犯错误,不断提高语感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留车中学)
  编辑/杨帆
其他文献
【摘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服务,发挥其最佳效益,使广大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必须从语文多媒体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活”起来。本文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值得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运用天地,营造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增强语言文字所展现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性情,化解课文的难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实践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探究的方法,探究的能力呢?根据不同的内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 引导 学生探究  一、创设情境诱导教学法  创设情境诱导教学法,即:以学生
科学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可能有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发生。最近,美国科学家柯兹威尔,在他新出版的一本书中又大胆预测:未来的电脑将进一步与人脑直接结合,本世纪的“新新人类
Objective: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ies of vinorelbine plus cisplatin(NP) regimen with that of vinorelbine plus capecitabine(
【摘要】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低年级正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契机。我们应该从阅读、写字、创新思维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的保证。  【关键词】低年级 语文 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终生在研究习惯教育,他认为: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但是习惯不是一样
摘 要: 有机混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是有机化学中常考的一种题型。认真分析其分子式、最简式或通式,一般就会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隐含信息,最后得到答案。這类题目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本文对常见的有机混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技巧作分析,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摘要】绿色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新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绿色化学实验不仅能使实验者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中工作和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预防化学污染的思想和学习消除或尽可能减少毒气污染的实验技术。对绿色化学实验的研究,将为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污染 绿色 化学实验  为了减少化学实验环境污染
【摘要】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以及学习高效的境界。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那么如何才能较好的去创建中学体育的高效课堂呢?本文总结了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并且进行反思,提出认为打造体育高效课堂应该着手做好的几个方面,旨在寻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学体育 高效课堂 实践与
一、背景分析  《尚书》中有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我认为一线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教材,读懂读透教材,敢于质疑教材,准确到位地理解,创造性地加工,才方可在教学中对教材应用自如,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真正让新课改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在古典概型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改节内容一直存在一些共性的疑问及困惑。我经过深入调查,详细分析,深感古典概型在教材的编排和思考的设计存在一些不妥之处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的主要贡献,纽马克指出不同的文本类型应该用不同的方法翻译。他提出的语义翻译以原文作者为主,而交际翻译关注译语读者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