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书法教育中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36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具有形音义结合的综合美感,在书法的传承教育中,书法的点画、结构、意境、风格、装帧美等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它的教育实际上是学生感受、领悟、探索和表现美的能动构建过程,历来就被作为陶冶性情、美化心灵,塑造高尚人格的途径之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美育的一条独特之路。
  关键词:书法教育?美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是的,书法的传承教育被赋予了教育、训练、艺术和审美的使命。它的教育实际上是学生感受美、探索美、领悟美和表现美的能动构建过程,历来就被作为陶冶性情、美化心灵,塑造高尚人格的途径之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美育的一条独特之路。
  那么,书法教育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点画形态美
  欧阳询《八诀》中说“丶(点)如高峰之坠石。乛(横勾)似长空之初月。一(横)若千里之阵云。丨(竖)如万岁之枯藤。亅(竖勾)劲松倒折,落挂石崖。卩(折)如万钧之弩发。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乀(捺)一波常三过笔。”书家的这些比喻、想象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生机、美轮美奂的自然界画图。
  这里面包含了书法点画美的本质特征,首先是点画具有力量感,“高峰坠石”、“屋漏痕”等均为力感的体现。其次是节奏感,“千里阵云”、“一波三折”,书法点画由于在运笔过程中力的大小与速度快慢产生了轻重、长短、粗细、大小等不同形态有规律的变化,就产生了节奏。再次是笔画的立体感。“万岁枯藤”、“锥划沙”等笔画,笔力千钧,立体丰厚。宗白华说:“用中锋写的字,背阳光一照,正中有道黑线,周围是淡墨,这叫绵裹铁,圆滚滚的,产生了立体感觉。”
  二、结构造型美
  积点画而成字,每个字都浑然一体,生机勃勃,千变万化,展现出书法结构的变幻美,符合“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相济”的美学特征。蔡邕有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书法造型,奇妙无穷。如“森”字,三个“木”,绝不相同,各有变化,彼此谦让,平稳生动,给人以层层叠叠的立体和郁郁葱葱的形象感。
  三、章法意境美
  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意境与形质不可偏废,点画、结构、章法等形质可感可视。而意境则层次较高,体会起来有点难度,但可以通过联想,呈现一种富有情趣的隐约的艺术境界,从而感悟书法的意境美。比如,王羲之书法的“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返直。”王献之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欣赏《祭侄文稿》则使我们能体会到颜真卿书写时的痛苦、悲伤和愤怒。而弘一法师晚年的书法,带给我们的是平静清淡,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彻大悟之禅意……。书法的意境美是可寻可赏可悟的,它净化、陶冶了我们的心灵,变化、升华了我们的气质。
  四、个性风格美
  纵观中国书法史,在历史上能站得住的书法家无不是个性强烈、风格明显、勇于创新的异于别人的无法替代的“这一个”。比如初唐的欧阳询,兼容南北,势态奇险,用笔斩截,运笔流畅婉丽。又如八大山人,在学习钟繇、二王、欧阳询、李北海等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审美和追求,创造了纵逸洒脱、奇异壮伟的书法风格,给现代书法家许多创造性启发。
  书家个人有个人的风貌,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时代审美取向,所谓“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态、现代尚趣”,不同时代的书家有他们集体崇尚的审美情趣,使每个时代的书法风格鲜明,呈现百花齐放的多样格局。
  五、材质装帧美
  自甲骨文诞生起,书法的载体经历了诸如骨、玉、金属、石、竹木简、帛、纸等,它们决定了书法线条美的效果。书法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黑与白两大类——墨迹与拓片,其中,纸的渗化与不渗化,使线条疾、徐、枯、湿、浓、淡、轻、重、粗、细的瞬间转换产生无穷的魅力,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欣赏空间。在纸帛书这一单纯的书法形式背后,人们也在形式上作出了许多努力:中堂、手卷、册页、团扇、折扇、横额、立轴、对联、斗方等符合审美的书写格式出现了。同时,不同格式的书法作品要有不同的装帧相配套,在装帧过程中,和谐地选用不同色彩的辅助材料,衬托单纯的黑白书法作品,在欣赏时,这些选择搭配都会给我们带来美感。
  书法进入到今天的展厅时代,它的装帧设计、色彩运用决定着作品的入展获奖与否,形式至上在书法人的心目中占有极高的位置,书法作品因此就更具有了观赏性。
  六、环境渲染美
  上街购物、旅游观光、参观访问等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在这些场所,往往有书法家的题匾、题词、题联,或悬挂在厅堂门楣、或镌刻在石柱摩崖,与山水风光、古迹胜景一同映入学生的眼帘,或清秀或壮美,潜移默化滋润、涵养着学生。教室、书房中的书法作品或激励或感悟,催化着学生。学写书法时,环绕梁间的古典音乐感染者学生的古典情结,醇厚着学生。进社区义写春联、到街头义卖书法赈灾救人,处处闪耀着书法美之外的人性美,净化、慈化、文化着学生幼小的心灵。
  七、书写状态美
  智永、虞世南、文徵明、齐白石以及近现代许多书法家高寿的秘诀之一是练字如练功,身正似练武。张旭观公孙娘舞剑,悟出书理。公孙娘舞剑美是阴阳协调的结果;是女子身段和舞剑动作的双重美,是动态美;是上个动作和下个动作协调的美;是有行有止的美;是有疾有缓的美。怀素和尚“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他跪在那里,张口大叫,身体前倾,全力以赴,对壁直书,笔下墨汁淋漓,这是宣泄,带来精神的愉悦美。挥毫是一个脑、眼、手的完美协调,是运动。在此过程中,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爱美求美之心,在点滴的亲身体验中感受美的存在,感受美的可亲近和可把握。
  八、人格魅力美
  “书者,心画也。”书法表现了人的精神世界,“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爆未免流露楮外。”本来,就书法水平而言,宋四家中的“蔡”是蔡京而不是蔡襄,但后人厌恶蔡京的人品,硬生生的把他从“宋四家”中拽出,强调人们看重书品与人品的关系。这对世界观逐渐形成中的学生来说是极具教育意义的。
  历史上,许多书家的故事都能洗涤人的心灵,感染学生的品行。柳公权对皇上的暴政心存不满,抓住皇帝向他询问用笔诀窍的机会,冒死用“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法焉。”而力谏,这个行为与他清劲刚健的柳体风格完全吻合,一个铮铮铁骨、心忧百姓福祉的朝廷大臣形象在我们眼前丰满起来。
  “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总之如其人也。”如字迹潦草模糊,其人往往缺乏耐心,做事粗糙;笔画随意,往往出事马虎浮躁;字形拘谨,往往过于谨慎,缺乏创造,引导学生有意改之,在书写过程中磨砺品性意志,在态度情感习惯等心理素质方面加以培养,追求“真善美”的高大阳光的人格魅力。
  在书法教育中贯穿审美教育,不仅拓宽了美育的途径,多渠道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在美的情怀中获得写字的内驱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他们成为具有本土文化感受力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2]陈振濂?《书法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绍兴县实验小学?浙江绍兴)
其他文献
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其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民间。作为一种最普通不过的工艺品,它无不显示着人们欣赏美的情趣和想像力。现行“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偏向适合于城市学校适用,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的教师仅凭一本教材,一张嘴,几支粉笔,是很难达到《美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因此,怎样巧妙地整合贴画教学与学科教学资源,使农村学校遵循学校现代教育规律,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创造性地建构新型办
期刊
一、教学内容  使农村课堂本土化,结合佛堂民间手工木活字,开展以木活字为主题的课堂。  二、教学理念  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美育教育也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进,美术资源也在不断的补充和改进。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我们的生活中获得,知识来自生活,也用于生活,利用本土特色资源,开展本土化的课堂教学迫在眉目。各地学校开展特
期刊
摘?要:如何让学生画出精彩的作品?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只要多一些生活的情趣,多一些灵动的创意,多一些贴心的赏识,学生会在情感的支配下,到多彩的生活中去细致地观察,积极地构思,个性地表现,学生的创作就会不断得到新生,他们的绘画作品就会创意无限。  关键词:小学生?绘画?创意  一、描绘生活百态,丰富情感体验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
期刊
摘?要:设计与应用领域在初中美术教材内容编排上占有很大比重。体现了美术与生活、社会、自然的紧密关联。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作业普遍没有创意,思路狭窄,动手欲望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中不重视作业的设计,过于注重学生的结果性作业,忽视学生的体验过程。因此,笔者尝试运用递进式作业设计的形式,用以改进教学现状。  关键词:初中美术?递进式?作业设计  初中美术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与
期刊
指导老师:潘殷群?王小叶?余斐 过仲英?杨清妹
期刊
张利安 又名子安、遇贤,字雨农、愚农,1974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现居河南郑州。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罗峰艺社成员,著有《张利安书法作品选》(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  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  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  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一
期刊
摘?要:科幻画是培养少年儿童创造才能的好形式,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平台。本文针对当前少儿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个大问题,运用 “应时性”原理,通过寻找新的内容、角度、方法、思路,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指导学生 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创作科学幻想画。  关键词:儿童?科幻画?创作  少儿科幻画,是真实反映孩子童心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孩子从未来的角度对周围世界作出最直接,最朴素,也最深刻的一种艺术表现。在许
期刊
摘?要: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各个年龄段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不同的。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只注重生硬地强调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年代、社会意义、作者的创作动机等等内容是不适合小学教学的。应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结合各校各地区现有的资源,寻找欣赏教材中的共性,小学美术欣赏课更应该注重对他们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材?取舍  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总是问题多多,困难重重。它主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陶艺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陶艺逐步列入了美术教学课程。陶艺学习在锻炼孩子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极大的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我国的陶艺教学才刚刚起步,在陶艺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培养良好的制陶习惯,掌握基本技能,对夯实学生的成长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陶艺课?教学?培养习惯  美术课中陶泥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但因为美术课时间较短,美术工具袋中的陶泥也比较少
期刊
俞?旭?非我,本名俞旭,斋名不二,又号憩墨。自由职业者。生于苏州,幼年随“右派”父母下放苏北农村。其时物质贫乏,亦无娱乐,父亲赠粗纸劣笔以为墨戏,竟一发不可收拾,四十余年乐此不疲。埋头读书,一无师承。稍有心得,未入法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