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学科教学资源 打造精彩英语课堂

来源 :校园英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h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促进学科教学的最基本形式,长期以来,不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只流于形式,而实效性较差。“同课异构”是学科教学的软资源,是传统的听课、评课意义的精髓。在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同课异构 校本教研 实效性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师群体的教学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关键,一个学校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不容忽视。十几年来,本人先后执教于几所不同的农村中学,参加了不少市县级会课活动和英语教学研讨,总觉得校本教研活动在形式和质量上匹配度还不够,同行们讨论起来,都会不谋而合地谈到“同课异构”这一话题,我们认为:“同课异构”对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同课异构”的建构体系
  
  何为“同课异构”?“同课异构”中的“课”是指教学内容,“构”是指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安排,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教师对课程改革思想的不同理解,它反映了教师的课程定位。它能使教师各显风采,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不仅对教者,对教师群体、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显著的作用。
  “同课异构”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广泛占有各种资源,进行各种教学构想,并将构想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认识——实践——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学认知建构过程。
  
  二、“同课异构”的实施原则
  
  首先,同一主题是“同课异构”实施的前提。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确定这一主题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使教师在比较的过程中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达共同发展,没有了“同课”,比较就失去了基础,“同课异构”就失去了价值,课堂教学的改进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其次,比较研究是“同课异构”实施的方法。“同课异构”的基本研究方法应该是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同”中之“异”,侧重点是在研究“异”。“比较研究法”是常用的教育教学研究法,在“同课异构”中,我们要充分地应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明确比较的主题,关注同课之中的异构在何处,各种异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表现又有什么不同,取得了什么效果,存在着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拿到一手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再次,教师的自主展示是“同课异构”实施的基础。教师的专业成长关键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实践和展示,“同课异构”这种教研形态正是基于上述教师的特征。既能使教师展现出自己的教学水平,又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形式,观看别人的教学,带着思考的眼光去体会执教者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定位,对于个人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效果。“同课异构”可以反映出教师不同的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以及课程观。
  还有,相互研讨及深度反思是“同课异构”实施的关键。“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课异构”将个人的才智与团队的集体智慧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个人成长与团队进步相辅相承的学习共同体,既能促进教师个体在专业能力、知识、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又能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三、“同课异构”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强调实践环节,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同一教学内容即是一个确定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基于“有效教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收集各种资源,学习相关理论,拿出教学设计,并将这个设计付诸教学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总是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再次进行反思,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考虑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实践,如此周而复始,直至问题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同课异构”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对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深入理解课程目标,领会课程设计理念,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们认为,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同课异构”让不同的老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相互听课观摩、说长道短,研讨得失的基础上共同提高。既能让上课者发现自我设计和实践的缺憾,又能发现他人设计和实践的优缺点,“同课异构”能真正发挥出校本教研的实效,真正延伸和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的英语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生活化的角度对初中英语作文教学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为英语教学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生活化 初中 英语 作文    一、生活化在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将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作为英语作文的灵魂,生活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起着至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体验参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调控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那什么是追问呢?《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回答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指导学生能正确回答为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追问则是指在学生解答了教师预
期刊
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英语课程的一个总目标。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因此学生皮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学习策略,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良好的预习策略是有效听课的前提,培养孩子正确的预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孩子的终身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英语预习习惯呢?    一、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这正是英语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注重的方面,也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和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课程。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新课程改革 学习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外语课程的基本功能是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切实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小学升初中考试制度的改革,英语已经成为了小升初的考试科目之一,而且写作也在试题中占有相当比例,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也就成了老师们当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了。但由于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四会能力得不到协调发展。我们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课程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的“说”就是指英语口语交际。但从笔者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目前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很欠佳,本文从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出发,就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学习氛围和创设教学情境三方面阐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融洽关系 营造环境 创设情境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
期刊
Abstract:Study and research in language,society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field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Knowing the diversity of different culture we could get to know people from different c
期刊
完美的一节课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而导入就是优美乐曲前的引子,在英语课堂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得体、贴切、灵活的导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极大地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期刊
一、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语言运用能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帮助初中生找到一条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采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几点初浅体会,供同行们参考和尝试。  关键词:课堂 教具 语言 游戏    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多角度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交际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