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的光辉让课堂充满成长的气息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ngel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它的工具性,还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和尊重,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审美的、人文的,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
  一、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让课堂充满人文的阳光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做最好的自己。课堂上,老师要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平等的对话者、学生的欣赏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并赞扬学生的闪光点,可以是独到的见解,可以是精彩的表现,甚至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用智慧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比如开学第一课,可以用热情洋溢的新学期寄语把他们从假日的记忆中拉回到学习的快车道;“珍惜亲情”“感恩自然”等主题阅读以后及时指导学生同步写作,让其认识提高,思想升华。教师要用宽容赢得学生们快乐的成长,善待犯错的学生,甚至给他一个美丽的借口,让他在不断地修正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用心呵护他们的天真烂漫,蹲下身子细心聆听成长拔节的声响。始终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我们的欣赏、智慧和宽容,就像一缕阳光,为他们成长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供不竭的动力。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将受到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将受到鼓励,他们将始终被看作是一个大写的“人”。
  二、 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人文内涵极为丰富,鲜活生动的形象、精辟的道理、丰富高尚的情感……无不闪烁着我们民族的聪明才干和人文精髓。在智慧的语文教师眼中有太多的教育契机,如学生在玩字谜游戏的过程中,不留痕迹地被教育了。比如,何为“聪”?用耳朵倾听,用双眼观察,用心思考,用口表达,这就是聪明人;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撇和捺互相支撑,这个“人”字似乎在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这样才能站得更直,走得更远;经常清扫心灵垃圾的人就能取得双份的丰收,这就是“智慧”。成语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以其言近旨远、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教师精心挑选适当的成语故事讲给学生们听,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丰富、充实、增长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蕴藏着深厚的道理。“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给予学生一定的啟示;“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等历史故事让同生们明白勤奋的重要;“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则托起了学生们想象的翅膀……从听成语故事到读成语故事再到讲成语故事,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中华文化智慧的巧妙而简捷的方式,让学生沐浴着书香成长。
  三、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备课时,我们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想想以下一些问题: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我能用什么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今天要教的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有哪些?多一些类似的思考,可以让课堂洒满人文的阳光。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第一步,从我们和学生见面那一刻起,就应该学会用整个心灵去爱学生,不断地暗示他们,自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有极高的学习天赋,哪怕是最后一名,我们也要带着放大镜寻找他的优点,想方设法让他融入到班集体中来。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感觉,在老师心目中我是最棒的。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灵气被激发,个性进一步得到张扬与完善。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都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在课堂上让你的眼神充满鼓励,尤其在提出问题或讲解重点难点的时候,让学生感觉你对他的回答有所期待,或者你很在意他是否能够理解。
  只要我们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让课堂充满人文的阳光,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取向,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升,人文素养会有质的飞跃,这一切,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人文光辉的力量。
  (作者单位:盐城市滨海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生活中,大多数人的聪明才智水平都是相似的,但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个中的差别原因之一在于个人努力时的专注与否,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定力”。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较好的成就,都离不开定力。    一、 教学中定力培养意识的弱化现象    语文教学往往以讲读、问答交流等教学活动贯穿始末,有些教师特别青睐于书声琅琅、热闹非凡的课堂效果,并以此作为教学追求的境界。为此,教师们八仙过海,煞费苦心。  【案例1】
期刊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情节十分简单,文字间蕴含的“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信念情感,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理解上也不成问题。仔细地审视全文,似乎很难找到较好的语言训练点。那么,面对这类学生一读就懂的课文,我们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呢?  一、 抓住课文主线,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课上的语言学习是凭借课文进行的,如果没有以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言语内化行为,那么语文教学的有效训练将是一句
期刊
随文练笔是训练学生言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形式,在教学历练中,教师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应对对指导学生随文练笔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到底怎么应对,才算是实施了有效指导呢?    一、 善于倾听,及时鼓励    【案例】《半截蜡烛》教学片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品读完课文后,屏幕上出示以下小练笔:  《半截蜡烛》一文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用自己的机智和聪慧保护了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情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期刊
随着语文课堂的返璞归真,随着阅读教学走向本真,“让课堂多一点语文的味道”的呼唤愈加强烈,这让我们仍然可以在常态课堂中享受到阵阵的语文味。    一、 语文味,漫溯在品词析字中    字词是构成一篇课文的基本单位。因此,品词析字是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阅读的语文味就可以在品词析字中体现。笔者在执教《特殊的葬礼》一文时,是这样进行揭题导入的:  师:(上课伊始,即板书生字“葬”)今天
期刊
一、 回顾文本,设疑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黄河的主人》。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河的主人就是艄公。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近艄公,去解开我们心中的谜团。  [评析:教学伊始,教者紧紧抓住课后练习中的思考问题设疑发问,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本节课预期的目标,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 感受黄河的惊涛骇浪    
期刊
2008年年底,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校本研修观摩研讨会”。会上,来自镇江的特级教师张学伟执教的《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给我印象最深。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三点收获。    一、 让学生带着阅读的兴趣走进《三国演义》    随着中央电视台“易中天品三国”节目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阅读《三国演义》,也希望这部经典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重要元素。但是,《三国演义》内容纷繁、结构宏伟,怎样让孩子能亲
期刊
[编者按]本刊今年推出的“课题研究培训”专题,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欢迎和好评。从《谈谈课题研究的选题》,到《浅谈课题的管理》,到《课题研究,为教师成长注入“生命活水”》,再到《课题研究与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老师们对课题的认识更清晰、操作更明确了,对课题研究也更喜爱了。本期培训,我们推出“专题式校本教研”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案例研究,它们提醒您,“教学即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只有与平时的教学紧
期刊
2009年2月27日,由张瑾颖、王晓春两位校长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在太仓沪太外国语小学进行结题。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太仓市教育局尤培亚副局长、教育科郁利平副科长出席结题论证。此外,王晓春名师工作室学员和全市近30所小学的骨干教师观摩了结题活动。    开发与利用,共生共荣    课题组准备了丰厚的结题材料:科研报告、教学专著、学生习作集、习
期刊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借鉴到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追寻形式简约而内蕴丰盈的语文课堂。  一、 目标的简明,体现人性的尊重与关怀  简明的目标就是指教学目标要简单、适用,有针对性、目的性、可行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的。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少些单纯些,才能使学生学必有得。  目标的简明每个人也许的思考不同,但应服从语文学科的特点,以提高语文能力为
期刊
在进入文章主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宕开一笔,扫描一下当今语文课堂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推陈出新”的公开课。我们冷眼观察一下现在的公开课,同样的一篇课文在不同的教师上来,能上出不同的内容,美其名曰“上出特色”“推陈出新”。而同一篇文本,在不同的阶段,又上的同样的内容,因为大家觉得教的内容也不变,这叫“以不变应万变”。  【镜头二】“包罗万象”的家常课。有些教师在上语文课时,往往将文本中所蕴含的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