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你的读者?

来源 :大学·课外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il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说服读者。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这种目的性更明显:说服特定的对象。我们先来看某市两所高中在2020年高考结束后发布的“喜报”,看看他们想要说服的对象是谁,强调的内容是什么。
  甲校:
  2020届高三纯文化类参考人数581人,本一达线438人,达线率75.4%,超奋斗目标115人。400分以上5人,最高分413分,390分以上46人。全体同学高考成绩在我市排名较中考均有大幅提升。
  乙校:
  2020届高三参加高考人数563人,理科最高分431分,400分及以上147人(还有66名同学通过综合评价折算总分可达400分及以上,合计213人)。本一达线542人,达级率96.3%。
  两所学校都公布了参加考试的人数(甲校581人,乙校563人)、本一达线人数及达线率(甲校438人、75.4%,乙校542人、96.3%),还公布了高分段人数(甲校400分以上5人,乙校400分以上213人)和最高分(甲校413分,乙校431分)。一般读者马上会得出乙校学生成绩更好的结论。但善于思考的读者可能会问:两所学校三年前的中考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分?
  原来,甲校三年前的中考录取分数线是570分,而乙校的中考录取分数线是647分。所以,甲校的“喜报”特别强调两点:本一录取人数超奋斗目标115人;在全市排名较“中考”有大幅提升。这是甲校最想让公众(“说服对象”)明白的信息:我们在不高的起点上跑得很快、跑得很远。而乙校原本就是该市一流高中,它要向社会公众(“说服对象”)强调的就不单是一本率了,更要突出高分段的考生人数。
  通过对两份“喜报”的简单分析,同学们对于用文字说服读者应该有了大致的概念。那么,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要怎样有逻辑地说服别人呢?这就要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阅读案例及分析
  对于阅读文本,我们看到任何信息都不要简单下结论,而应该多追问背景,多思考造成结论的其他因素,这样才有可能让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很多同学在写议论文时所犯的逻辑错误,自己是意识不到的。但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发现那些不严谨的推理论证,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自然会在自己的写作中避免类似的问题。
  案例一
  一种治疗失眠的偏方——薰衣草,现在被证明是有效的。在最近的一次实验中,有20名患有慢性失眠的志愿者,在测试的三周内,在一个受监视的控制室内休息,每晚都睡在由薰衣草填充的枕头上。在第一周,志愿者继续服用常用的安眠药,他们睡得很沉,但醒来时很累。在第二周,他们没有服用安眠药,结果与上一周相比,他们睡得不那么沉,而且感觉更累。在第三周,他们睡得比前两周时间长,而且睡眠效果很好。这表明薰衣草在短时间里治愈了失眠。


  分析
  上面这段文字看起来“有理有据”,但是深入追问下去,就会发现这里面的逻辑漏洞。
  第一,案例说,有20名患慢性失眠的志愿者参加测试,但未说明这些患者测试前的睡眠状况。我们无法比较这些患者在睡觉时枕与不枕薰衣草枕头之间的差别,无法判定实验结果是否有效。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部分或全部患者在测试之前失眠情况就已经有所改善,并不是薰衣草的“功劳”。
  第二,慢性失眠患者第一周比第二周睡眠效果好,是因为第一周服用了一直用的安眠药,在第二周却没有服用,这一差别只能证明药物的疗效,而不能证明薰衣草的功效。
  第三,慢性失眠患者在第三周比前两周睡得更长、更香,实验者的意思是说患者没服用药物,其睡眠效果应该是薫衣草枕头起了作用。这个推理也不严谨,有可能人们换了新地方睡觉,前两周睡得不是很好,适应两周后便习惯了,未必和薰衣草枕头有关系。没有排除其他可能影响第三周睡眠效果的因素,就确认是薰衣草枕头起作用,这种推理是不可靠的。
  要证实薫衣草在短时间里对治疗失眠的作用,必须证明在参加实验之前,实验对象的失眠症要比实验之后严重得多,否则实验前后的结果无法进行有效比对。另外,实验过程中除了薫衣草和安眠药外,其他影响睡眠的因素应保持不变,如果造成结果的原因不唯一,我们就无法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案例二
  某高三班主任在班会上讲了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在山间打猎,遇到一只凶猛的老虎。其中一个人扔下行囊,撒腿就跑,另一人朝着他喊:“跑有什么用,你跑得过老虎吗?”第一个人边跑边说:“我不需要跑赢老虎,我只要跑赢你就够了!”
  班主任接着说:“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高三了,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战胜竞争对手,因为高校不是选择你,就是选择你的竞争者,所以你必须比竞争者快一点,你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分析
  這个故事确实有激励作用,也有不少同学容易接受这个“小故事”中的“大道理”,甚至这个案例中的“说理方式”正是很多同学写作议论文的常态。但是,稍微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里面有逻辑漏洞。
  第一,在故事中,老虎不是抓住第一个人,就是抓住第二个人。但高校在选择人才时,可能存在三种情况:甲同学赢了乙同学,但两人都不合格,都不被录取;甲同学赢了乙同学,两人都合格,都被录取;甲同学赢了乙同学,被录取。激励大家竞争没错,但没有必要用这种“你死我活”的寓言来暗示同学们,这种人为制造的紧张气氛,既不符合事实,又窄化了学生的心灵,矮化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第二,在故事中,只要其中一个人跑得比另一个人快,就能从虎口脱险,这是唯一的求生条件。可是,同学们在学校里的成长是全方位的,以吃掉一方而使另一方得以幸存的方式说理,强调的是战胜和消灭对手,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更多时候追求的是双赢。所以,教师不应该用寓言强化这种“你死我活”的心理。   班主任对寓言故事中“你死我活”的竞争与学生成长中的合作竞争缺乏细致的分析,这个类比论证用于激励学生是不妥当的。我们面对任何新的、需要我们审视和判断的材料时,思维都要保持适度的紧张,要用挑剔的、怀疑的眼光去发现有意隐藏的信息和被无意忽略的信息。同样,在写作时也要细致分析素材,多想一想这则素材是否真的能用来说明这个道理?努力避免思维粗糙的毛病。
  二、写作题目分析
  作文题目
  (202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分析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很多同学面对这一主题的心理是:这有什么需要说的吗?我同意啊!——这正是写作的死穴。
  材料给出的主题并不复杂,但要将其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要让读者乐于接受,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了。你有演讲的冲动吗?你有诉说的热情吗?你有“说”的情感动力与逻辑支持吗?……让我们把这个“简单”的题目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思考如何写出好文章。
  ①何谓“携手”?首先必须对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准确定义。《汉语大词典》对“携手”的解释有:手拉着手;形容齐心;指共同奋斗,联合;指聚首,聚会。——我们发现,如何界定“携手”是展开作文话题的基础。如果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那么携手也就不是不问来者的携手,而是在彼此理解、相互包容、尊重人类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携手”。
  ②与谁携手?因为什么而与什么人携手?
  ③携手的目的是“共创未来”,你如何定义“未来”?青年又如何在你构拟的未来世界里携手共进?
  ④怎样选择一个小一点的、合适的切入口开始你的演讲?
  ⑤怎样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请注意,演讲不是面向你的同学,而是面向与你同龄的“世界青年”。他们的价值观不一定与你一致,他们所受的教育、成长的环境可能与你有很大差异,他们每个人的思想也各不相同,所以,你要选择大家都能认同的价值观、都感兴趣的话题。
  ⑥既要尊重对方,也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卑不亢,宽容、中立、冷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对自己的观点抱有持久的热情,但是不固执,不拘泥,不自以为是;因为在真实的演讲中,演讲人须时刻注意观众的反映,所以在写演讲稿时要考虑观点的周全,考虑会不会引起他人的抵触,会不会让人觉得很狭隘,会不会观点正确但平实无趣,会不会“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
  从各个角度多想一想,不要急于下断语。在使用素材时,要确保素材与自己的观点契合,能很好地支撑自己的论点。在进行推理论证时,要确保推论的过程严谨、有逻辑。此外,还要考虑到对方可能会进行哪些反驳,通过设想“虚拟论敌”,主动堵住逻辑漏洞,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同学为了在考试中应对自己不擅长的作文,把精力放在猜题押宝上。其实,与其猜测考试中会出现什么题目,不如好好提升自己的思维素养。自己猜题并准备好的材料与真实的试题相比,即使有较强的相似性,也需要仔细甄别、巧妙勾连,而不能简单沿用,一旦被阅卷老师判为套题或偏题、离题,反而得不偿失。我们来看下面两道作文题。
  题目一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2020年上海卷作文题)
  题目二 带伞时不下雨,不带伞时偏偏下雨,生活中难免遇到与此类似的事。你对这类遭遇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2020年上海某区模拟卷作文题)
  这两道作文题有相似点,都涉及人对外界变化的态度。但是差别明显:题目一强调的是“重要转折”,题目二设置的外部环境变化仅限于“是否下雨”,并非“重要转折”;题目一要求回答对这种转折是否无能为力,题目二仅要求思考与此类似的遭遇,不涉及是否无能为力这一层面。
  有些同学思维简单粗糙,觉得可以将模拟卷的作文搬到高考卷上,很明显,这是极其危险的事。举此例旨在奉劝同学们,写作的核心能力是思维能力,不要迷恋猜题,要将更多的精力用在真正提高能力上。比如,议论文写作训练就要注意分析材料与主旨的关系,思考如何选择和运用材料证实自己的观点,学会设置虚拟论敌、自我挑战、堵住逻辑漏洞……这才是正经之路。
  三、延伸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0年前,滨海市育才中学的毕业生只有一半考上大学;现在有3/4的毕业生考上了大学。政府认为,在过去的20年里,育才中学提高了教学质量。除去通货膨胀的影响,市政府对育才中学的财政拨款与20年前大致相同,这并没有影响该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市政府认为,目前没有必要大幅度增加对育才中学的财政拨款。
  如果你是育才中学的校长,希望市政府增加对育才中学的财政拨款,你会怎样表达自己的看法?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第一中学实施了一项教学改革措施,鼓励学生为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估打分。教师为了获得学生的好评,开始给予学生较高的分数,结果,学生平时成绩平均上升了30%。但是在区域统一考试中,第一中学的学生并未取得更好的成绩,甚至总体成绩有所降低。于是有人建议,为了让第一中学的学生真正提高成绩,学校应立即取消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估打分的政策。
  这则材料的结论有问题吗?如果有,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①育才中学的升学率确实提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质量没有上升空间了。从一半畢业生考上大学到有3/4的毕业生考上大学,确有较大进步,但这只是育才中学自身的纵向比较;如果横向比较,比如与育才中学起点相似、近年来政府加大投入的A中学的毕业生考上大学的比例已达九成。②政府不能仅根据升学率来判断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体能、心理健康水平等,这些需要综合评估,而这一切都与学校的基础投入有关系。③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公众受教育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提高面临更大的挑战,实验室、多功能教室、电子资源库的建设、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等,都需要资金投入,都要有远景规划。如果仅仅纵向比较上升的升学率就觉得学校万事大吉,很有可能错失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
  2.材料的结论有问题。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措施本身没错;这一改革措施旨在激励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果因为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废止政策,这是因噎废食的懒政行为。校方应该考虑如何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不能为了取悦学生而放弃基本的教学和评价准则。在政策制定上,要细化评分要求,要有适当的措施保障学生不以个人好恶评价教师的教学,如:倡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看法,提出对教师批评或表扬的意见,要有具体翔实的案例支撑;校方尊重学生的评估意见,但不以学生的意见作为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参考,教师同行评议可以矫正部分学生有失偏颇的评价。
其他文献
一画一话  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也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和花朵,美丽的景色和可爱的女人。雷诺阿把从他们那里得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表达在画布上,然后立刻把观看者吸引住。  《莎玛丽夫人像》中所画的是一位当时在巴黎沙龙(集体艺术展览)中经常露脸的著名女演员,也是上流社会的名媛,名叫珍妮·莎玛丽,她左手托腮,正面对着观众。雷诺阿用一种真挚的观察者的情感去探索新的塑造形式,
期刊
作家档案  金庸(1924-2018)  原名:查良镛  曾用笔名:姚馥兰、林欢  出生地:浙江海宁  毕业院校: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  职业:編辑、评论家、作家  主要成就: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期刊
新一年的《阅读独唱团》又和大家见面了。在过去互相陪伴的日子里,我们一直在和读者朋友一起阅读——读大师,读名著,读电影,读小说,读传统文化,读精彩时文这也是我们的口号:陪伴你学会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同学们确立了更明确的目标,学习任务群则对同学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发现,阅读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能力。因此,《阅读独唱团》也在思考,如何陪伴我们的读者进行更有效的阅读?  20
期刊
1955年,金庸开写《书剑恩仇录》,从此,开启了他的江湖世界。  金庸的武侠小说,让中国现代大众通俗小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金庸对“武侠”的理解、解构和超越,让他的作品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  “侠”的现代想象  武侠小说,其灵魂必定是侠。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所叙述的故事,让侠这一形象走到世人眼前。司马迁认为侠是这样的人:“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
期刊
一画一话  阿尔勒是法国南部城市,梵高在阿尔勒旅居期间,是其创作力最饱满的一年。“在阿尔勒的卧室"是这位艺术家最有名的作品之一,画中描绘了梵高居住在阿尔勒时的卧室,一间充满明亮阳光的暖色调小屋,它十分简朴,却能给人难忘的亲切之感。  梵高在阿尔勒画了五次他的卧室,留下了三幅油画和两幅草图。1888年10月,梵高开始绘制第一版《在阿尔勒的卧室》,还在给弟弟提奥的书信里勾勒出草图。梵高这么描述它:“颜
期刊
每一个地方,都是一种留存记忆的载体。旅行的意義不仅仅在于地理上的亲近,更在于我们的内心与那个地方是否有共鸣。如果你曾经在旅途中错过了倾听故事的机会,那么这次就让我们跟着名家的脚步,看看他们的地方记忆吧。
期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般美好的生活大概每个人都向往。但生活琐碎,与家人拌嘴、和朋友闹别扭,还有堆积如山的学业令人烦忧。不過,有的人却能在平淡的生活中从容,将凡俗的日子变得有趣和富有诗意。一起来看看作家笔下美好生;舌的模样吧,他们的写作叉能给带我们什么启发?
期刊
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一般含有人物、事件和环境,可分为常规场景与空镜头。所谓空镜头,是指所描写的画面没有人物出现。又可分为静态性场景(犹如照片)和动态性场景(犹如视频)。还可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前者往往带有寓情于景的味道,后者则更多的带有象征意义。不同的场景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其主要作用是给全篇“定调”,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导引人物出场,揭示人物性格,作为象征,等等。本期我们依然通过
期刊
“儒侠”郭靖  出自小说:  “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江湖地位:  郭大侠、新五绝之“北侠”  人生信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出现在“射雕三部曲”里的郭靖无疑是金庸描写最多、塑造得最完善的人物之一。从头到尾,郭靖给人最深的印象恐怕是“愚”。可以说,郭靖是大智若愚,而这种愚的本质,其实是以儒家的“仁”为核心的道德约束。  忠恕之道,以爱己之心爱人,以恕人之心恕己。
期刊
自小博览群书,八岁对武侠着迷  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镛的金庸,在浙江海宁袁花镇出生,是海宁查氏的第二十二代孙。据《袁花镇志》记载,海宁查氏是当地的大族,且科甲鼎盛,举人有76人,登进士第者20人。查氏宗祠还有康熙的亲笔题字:“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到了金庸的时代。查氏仍然人才辈出——金庸的表兄是徐志摩,同族兄弟有穆旦(查良铮),姑父是蒋百里,表姐夫是钱学森,表外甥女是琼瑶。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