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协助警队伍管理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ao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部分基层检察机关聘用了大量人员,和检察机关司法警察一起完成艰巨的办案安全、机关安全保卫工作,极大缓解了目前司法警察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协助警队伍有效补充了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力量,但也给基层检察机关警务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怎样合理调配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和协助警力量,共同提高整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已成为基层检察机关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目前协助警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性过高,队伍成员不稳定。虽然个别经济较发达地区通过改革工资、加大奖励力度,改善住宿生活条件等措施,来稳定队伍,但结果显示:协警人员流失率仍然偏高,队伍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协助警工资待遇不高,导致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偏少。
  (二)文化程度偏低,人员成份复杂。由于在征招协助警时,考虑属于临时警力,没有编制.待遇非常低,对文化程度没有作具体要求,他们大多文化程度相对偏低。从征招的协助警的成份来看,有退伍的战士,有做生意的,有在家待业的,有刚毕业的学生,有正在不同行业上岗的等等,来自不同的行业,起点不一样,社会阅历不一样,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也不一样。
  (三)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标准不高。协助警毕竟是临时聘用人员,与正式司法警察在各方面待遇上差距很大,部分青年加入协助警队伍后,超负荷工作让他们感觉自己付出的和实际得到的报酬不成正比,心理明显失衡,以致部分人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不稳定。经了解,有少数协助警存在一定的惰性,除完成本职工作外,不太情愿干其它工作,即使干了,也是消极应付,出工不出力,工作缺少主动性,主人翁意识不强;个别协助警摆位不正,认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存在“多个朋友多条路”的思想,热衷于应酬,有事无事、请假不请假都要往外跑,明知故犯,更有甚者屡教不改,整天心里想的不是如何干好工作而是怎样才不被领导发现等。
  
  二、加强协助警管理的对策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任务决定了对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和检察机关协助警的管理必须抓住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通过有效的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业务学习、专业训练、体能提高、职能履行的秩序,为检察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二是通过有效的警务工作组织协调,不断增强协助警为检察工作服务的意识,努力提高警务保障能力,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协助警的管理工作应始终坚持以检察工作为中心,以把为检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警务保障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努力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管理知识,逐步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紧紧围绕检察工作开展管理工作,夯实基础,才能使协助警知管、服管,才能增强管理工作服务检察的力度。
  (一)做好教育引导。协助警队伍的性质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那样安心检察机关的生活。大部分协助警认为我到检察机关是来上班拿工钱的,不是尽义务的,不能把我们同司法警察一样来管理,管理我们的制度不能那么“死板”。这种想法就导致他们在受到检察机关严格管理的同时,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不能安心检察机关的生活。这时,管理者就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他们的斗志,阐明他们的工作价值和他们所从事工作的光荣,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虽然同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有所不同,但从事着同样光荣的工作,同样得到人们的肯定,同样实现着人生价值,从而安心检察机关的生活,与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打成一片。
  (二)抓好日常管理。管理不能理解为用权力、制度“压”人,制度规章是管理的标准和依据,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要倾注我们的感情,使被管理者认识到我们的管理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能摆出依据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管理是人性化的。管理要从日常抓起,从点滴抓起,从细微处抓起,简单地说就是规范好言行举止,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反映这个人的品行。抓好协助警的言行举止,不但是树立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形象,而且也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自觉遵守管理,积极投身工作。同时要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协助警管理的制度,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三)把好思想动态。协助警的家庭大都离所在单位不远,受家庭、社会、个人事务的影响,他们常会出现思想波动,影响工作热情,比如:家庭琐事、个人婚恋等等。因此,我们要把好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问题。一要深入了解,分析原因。我们要坚持谈心制度,加强同他们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并分析导致这些困难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二要以兄长的身份,以真诚的态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帮助他们从困难中走出来,这样也是我们管理者树立威信的好途径,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四)激励发挥特长优势。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且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往往能激发更大的热情,并能有所创新和突破。我们要重视协助警的特长和自身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力,他们有多少才干,我们就要给他们提供多大的施展空间,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闪光点,这样可以促进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激励他们更大的工作干劲,为检察机关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警务部门负责人要以自己真诚爱警之心去关心、体贴协助警,妥善用各种民主形式从协助警中吸取现代知识养料,尤其对协助警思想上出现波动、生活中发泄牢骚要加以分析,善于发现意见的不合理成分中的合理内容。还要从协助警的需要出发,从检察机关的实际出发,多为协助警办些事,多为协助警创造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这样协助警才会感到亲人般的情谊、大家庭的温暖。只有爱警,警务部门负责人与协助警的感情才能越发深厚,相互之间的关系才会越融洽,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我国法律在制定过程当中,越来越注重保障人權的规定,这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思想,保障人权,注重公民私权,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的权利保障体系,在权利的构建当中,有这么一对权利引起司法理论和实务界很大关注,就是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的设定,当前我国法律过多的注重被告人享有的权利,而赋予被害人不对等的待遇,这与我国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思想不太适应,所以,对于刑事被害人也应当保障其相对应的权利。 
期刊
我国现实司法实践证明,对于那些罪行较轻,确有悔改诚意,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判处缓刑,放在社会上,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下,不仅有利于教育和改造罪犯,而且有利于犯人家属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还可以减轻监所的压力,对于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群防群治的意识和机制,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试从司法实践的角度,论述我国缓刑适用的前提条件、实质条件和限制条件,分析缓刑适用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三农”投入的大幅增加,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涉农职务犯罪也呈增多之势,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最高人民检察院及时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有效保障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在查办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检察机关对该类案件的查办。现以甘肃省永登县检察院2
期刊
摘 要: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愈加多样化,各种利益冲突将不断出现,检察机关依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将随之多样化和复杂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检察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检察官队伍整体素质迫在眉睫。  关键词:检察官;专业化;现实困境;进路    随着检察院监督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型案件层出不穷,检察任务与队伍素质不适应的矛盾不断加剧,检察信誉与检察权威在更大范围内经受着严
期刊
摘 要:虚假诉讼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法律空子实施的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在经济发达省市法院都相继出现了不少虚假诉讼案件。虚假诉讼不仅侵害了被诉一方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审判秩序,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还严重影响了司法裁判的公信力,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虚假诉讼的调研已刻不容缓。笔者拟从了解虚假诉讼的概念、现状、特点入手,找出防范虚假诉讼发生的措施,从法律制
期刊
贿赂犯罪作为社会腐败的一大恶源,严重侵犯了国家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因此,对于贿赂罪,无论是受贿罪还是行贿罪都应当受到严厉打击。但司法实践对行贿犯罪存在明显的轻视,以及刑法设置的问题,是行贿犯罪数量猛增。为了从根本上遏制贿赂犯罪,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对行贿犯罪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从行贿受贿罪既遂形态的性质而言,行贿罪不依赖受贿罪而存在    根据刑法分则对各种直接故意犯罪构成要件的不同
期刊
摘 要: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社会,民主法治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法律监督则是民主法治实现的重要保证。检察监督作为狭义的法律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现实的路径构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法律监督;民主法治;检察监督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1]。其中 ,民主法治被认为是社
期刊
摘 要:目前学界对于受贿罪犯罪对象的范围界定上,主要有三种观点:一、认为受贿的对象应该严格限定在“财物”;二、认为受贿的对象还应该包括“物质性利益”;三、认为受贿的对象不但包括“财物”、“物质性利益”,还包括“非物质性利益”。文章分别对上述三种观点进行了剖析,并认为不能简单地判断是否将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作为受贿罪对象,而应该结合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并且对于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几种新型行受贿行为进行了界
期刊
摘 要:行政强制执行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所确定的义务时,采取法定的手段和措施,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为或者制度。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管理领域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是行政强制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保证行政决定义务内容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释了行政强制执行研究的逻辑起点,理性反思了我国现行行政强制
期刊
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推进,使新类型的农村相邻关系纠纷层出不穷,加之处理纠纷时需要法官自由裁量但同时缺乏相对具体的参照标准,容易造成尺度不一,裁判结果也就难以使当事人心服口服,行政行为不规范性导致相邻关系纠纷中民事权益保护的缺失,使传统相邻关系纠纷日益复杂化。由此造成当事人向检察机关民行检察部门提出申诉的案件也逐年增多。笔者就如何民行检察部门如何办理相邻关系纠纷案件进行相关思考: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