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有误区智慧家长请规避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r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挫折教育的过程是,家长引领、指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挫折,调节心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固化为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常看到有关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的新闻:某大学大二学生时某,因为在补考中被老师发现作弊,心结难解,离开考场不久后便坠楼身亡;江苏某市一名小学生因为作文被老师批“负能量”而轻生……撇开具体事件中当事人的方法、态度另说,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值得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反思:我们的教育还缺什么?那就是人生的必修课——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和防范挫折的心理综合能力的塑造,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抗压能力教育。通过挫折教育,最大程度减少挫折对受教育者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长应该高度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因为这关乎孩子的生命安全、心理健康和长远发展。家长还需要学习挫折教育的正确方法,规避误区,不要把挫折教育当成了提前吃苦教育、羞辱教育等。
  挫折教育不是超前教育
  切莫让孩子提前“吃苦”
  挫折教育应尊重儿童生长的客观规律,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而不应操之过急,拔苗助长,让孩子提前去吃不适合他年龄的“苦”,否则真的会苦了孩子,给孩子留下心理伤痕。
  比如,有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过早要求孩子单独在一个房间睡觉,这样的做法欠妥。孩子需要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尤其在婴幼儿期,孩子的各种需求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及时回应。如果合理需求不能被及时满足,孩子的安全感会受到影响。在《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一书中,作者就对幼儿期孩子对黑暗、独立卧室的恐惧进行了描述。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生理、心理百科书,结合黛安娜·帕帕拉、萨莉·奥尔兹、露丝·费尔德曼三位科学家的母亲育儿经验,印证了0~18岁儿童的大脑、身体、听觉、语言、视觉、思维、道德、行为、情绪、信任等方面的特征,深入揭示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内在规律。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孩子需要与父母建立亲密感和安全的依恋感的时期,父母一厢情愿地让孩子独立睡觉的做法是有害的。这样的挫折教育就是犯了让孩子提前“吃苦”的错误。等孩子长大几岁之后,独立睡觉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家长不必操之过急。
  还有一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早早就让孩子去参加半个月的夏令营,远离父母,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去,还美其名曰是挫折教育。其实,这样的做法也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刚刚过去的暑假,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奶奶带着她的两个孙子来咨询我。大孙子10岁,小孙子7岁。奶奶向我描述,暑假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和锻炼其意志,不惜重金也不惜“小别离”,把两个孙子送去了一个军事化的郊野夏令营,时长半个月。当时孩子们都适应得不错,没想到回家后小孙子频频做噩梦,梦里一直喊:“我要回家!”奶奶还特意强调,当时夏令营的老师反馈的情况是小孙子适应很快,也不和老师提什么要求,非常乖。我和这位奶奶说,7岁的小男孩,平时都没有离开爸爸媽妈,突然要去陌生的环境住两周,而且是军事化管理,他的恐惧足以大到让他三缄其口,不敢提任何要求啊!他只有以假装很乖来取悦老师,获得一点可怜的安全感啊!我和这位7岁的小男孩聊了一个小时,他向我哭诉了当时不肯去夏令营,但是家人非要让他和哥哥一起去接受锻炼;在夏令营里他也不敢多说话,怕被教官当众取笑或惩罚……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去经受不适合他年龄的挫折,结果适得其反。奶奶疑惑地问我,为什么大孙子的反应就好很多,才差3岁嘛!我告诉她,对孩子而言,差3个月都差不少呢,何况3岁!
  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技能,早早把孩子送进培训班,还认为提早学可以更加磨炼孩子。殊不知,太早了反而有害无益。我的一位表弟至今还对他当年跟着姐姐去学游泳的事耿耿于怀:他6岁,本身很怕水,家长非要让他跟着11岁的姐姐在暑假一起去学游泳。教练的方法也很简单粗暴,直接把孩子扔进水里,看你想不想浮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表弟在6岁就“成功”地学会了游泳,他家长也非常得意:“我的做法很英明吧,不逼你一把,你怎么可能早成才?”表弟私下里对我说:“英明个啥啊?三十年过去了,我的心理阴影挥之不去,一提到游泳就恐惧!”
  挫折教育不是羞辱教育
  切莫伤害孩子的尊严
  我经常在商场、游乐场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闹着要买玩具或玩游戏,家长不同意,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孩子进行辱骂,甚至对孩子说:“我们不要你了,你留在这儿吧!”孩子听了很害怕,大哭着扑向家长,却被家长狠心地甩开。每次看到这样的画面我心里就很难受,有时候还会多管闲事地上前对家长低声劝说。大多数家长听我说这样做会伤害孩子尊严时,一般会停止辱骂,带着孩子离开现场。但有小部分家长却继续骂孩子,还说:“我就要磨炼他,让他受受挫折,不然他不知道人生哪能事事都满意的道理!”
  这样的家长实在是误解了挫折教育的真谛。我们知道,挫折教育是要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在挫折面前适时地进行心理调节,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不是让孩子在众人面前丢脸,尤其是丢掉尊严。如果挫折教育以伤害、侮辱孩子的尊严为代价,那真是得不偿失。经常被父母羞辱的孩子,其自我价值感和尊严感很低,容易自卑甚至自闭,或自暴自弃做出反社会行为。
  面对孩子闹着要买玩具或玩游戏的事情,其实家长应该提前在家里就和孩子定好规则。比如,每次去游乐场可以玩几个游戏,金额不超过多少钱。这些具体内容可以和孩子商量着来定,定好了就严格遵照执行。到了游乐场,孩子看到这个游戏很刺激,那个游戏也好玩,但是根据规则他必须做出选择。这其实就是一种挫折体验了:挫折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体验。让孩子真切地去体验“不是商场的所有东西都能买回家”和“不是游乐场的所有游戏都能一次性玩遍”,孩子就学会了做出取舍和选择。这个过程已经是在进行心理调适了。
  挫折教育的过程是,家长引领、指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挫折,调节心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固化为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不是拔苗助长让孩子提前吃苦,或反其道而行之对孩子进行羞辱。只有真正尊重、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有强大的内心去迎接外界的风雨。挫折教育,说到底还是爱的教育。只有怀着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与爱,挫折教育才会有真正的力量。
  (责编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即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明确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体现了协商民主在统一战线中的突出位置;强调形成统一战线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体现了更高政治战略定位;提出统一战线的政治使命即“人心”,明确了实现共识的目标指向;正视统一战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工作方法。
去年清明节的时候,我领着4岁的女儿一起去扫墓,她好奇地问我:“人怎么会死呢?人死了到哪里去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女儿童言无忌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为此,我专门对一些孩子进行了问询:看看清明节在他们的小脑瓜中到底是什么节日?  有的说“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有的说“应该是吃粽子的日子”,也有孩子说“是给死人烧香的”。而问起他们父母有没有跟自己谈起“死亡”这个话题时,他们说,爸爸妈妈不让说“死”这样的字
期刊
健康的思维能力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作文是学生思维世界的主观表现,正确的价值观是作文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表现。  “文章自古无凭据,惟要朱衣暗点头。”意思是考试作文的评价没有一定标准,关键是要得到主考官的认可。作文要让读者回味无穷,而且要有深度、有广度、有意趣,这样的作文就能达到“朱衣暗点头”的效果。  笔者在一所中职学校任教,拿所教学生的作文来说,积极健康的作文思想是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表现,如果作文思想
期刊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师问生答的对话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考的时间和表达的机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数学课堂,能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协同学习和整体学习。  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学生积极培养主体性,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不断重建已有的学习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构建学
期刊
吃早饭的时候,我睡眼惺忪地抱怨:“怎么每次我回来,都有人在拔草,吵死人了!”早上五六点钟,甚至更早,我就被房前屋后的说笑声吵醒。正好尿憋得急,起床撒尿,伸头看看窗外,原来是一群妇女,罩着花布做的遮阳帽,戴着各色护袖、手套,在小区里拔草。  上完卫生间重新上床,再也睡不着,窗外,她们的喧闹声时高时低,似有似无,听得清又听不清,越是这样,我越是支棱着耳朵,想听清楚她们到底在说什么,哪来这么多话。  “
期刊
父子关系也好,母女关系也罢,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父母相爱是对孩子最好的家教。  进入青春期的女儿,身形如初春的柳叶一夜萌生,亦如雨后的夏笋拔地而起,但女儿的几种表现不由得让我产生忧虑。首先,女儿不再如从前那样黏着父母,她仿佛多了一层薄如蝉翼的屏障,虽薄却无法穿越;其次,遇到困难时,她不再向父母寻求帮助,转而求助于身边的闺蜜;再者,女儿不再主动分享她的内心想法,仿佛躲进鸡蛋壳,把自己包裹起来。我思
期刊
[摘 要]在现如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将挖掘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作为教学的关键,以此使得学生的审美心理正向影响学生音乐学习效果,并启导学生深化个性情感。因此,音乐教师要想科学、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对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音乐教学方案,将审美心理培养实效渗透,进而让学生在良性教学氛围中体会音乐之美,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关键
本文是以2018年3月最新出版的一首双钢琴作品《霓裳羽衣幻想曲》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通过这首作品的音乐学式分析即对音乐文化与音乐作品两者合一的分析.追溯《霓裳羽衣曲》
期刊
挫折教育从来不是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要和他一起面对挫折。  暑假里,朋友吐槽儿子棒棒上了三年级突然就成熟了,但也不爱说话了。  棒棒活泼阳光,是全家的开心果,我直觉不是所谓的“成熟”。了解后方知,爷爷奶奶太宠孙子,朋友担心儿子以后可能经受不了挫折,于是有意对儿子进行了“挫折教育”。  她不再像之前那样夸儿子:钢琴比赛得了二等奖,她表示还可以更好;和同学闹矛盾回来哭诉,她说没有肚量;吃完饭主动收拾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