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的紫貂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有三宝,耿猛虎老汉年过四十,三宝中他有两宝最拿手,那就是人参和貂皮。
  耿猛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无论野山参躲得多么隐秘,长在多么险峻的地方,都能被他找到。每一年,他都能挖到几株六十年以上的野山参,让长白山的参客们眼馋不已。他还有一手呼唤紫貂的绝活儿,只要站在山上,手指含在嘴里,发出紫貂的叫声,紫貂都会乖乖地跑出来。但是耿猛虎却从来不捉貂杀貂,任你许诺金山银山,他也不动心。
  转眼又到了秋天,采挖野山参的季节到了,耿猛虎打点行装,将一条小紫貂往脖子上一放,就出发了。这条小紫貂是他豢养的,雄貂,五六岁了,就是不长个儿,故此取了个“紫微”的名字,“微”就是“小”的意思。每年采挖野山参的时候,耿猛虎都要带着它。
  耿猛虎的儿子耿天鹰十八岁了,也是一条壮汉,前两年父亲带着他一起上过长白山,传授采挖野山参的经验。今年夏天驯马时,耿天鹰不小心把小腿摔折了,虽然痊愈了,但是不宜下力,所以就没跟着父亲上山。临别时,耿天鹰叮嘱父亲一路要小心,然后把手腕上的一串珠子摘下来戴在父亲的手腕上。
  转眼初冬来临,寒气笼罩着大地,可是耿猛虎却不见回来。要是在往年,耿猛虎早就踩着秋天的尾巴满载而归了。耿天鹰的母亲喃喃自语,莫非路上耽搁了?山野老林里采挖野山参,常常会伴随着各种意外和危险,耿天鹰也很担心父亲的安危。一个月后,耿天鹰再也等不下去了,就顶着寒风出去寻找父亲。
  走一路打听一路,耿天鹰一直走到黑风口,天上飘起了雪花。过了黑风口,山势越发陡峭,下起雪来,到处白茫茫一片,根本找不到路,弄不好就会葬身山崖,耿天鹰只得含泪往回走。
  母子俩整天吊着一颗心,春节也过得寡淡无味。
  到了开春时节,雪刚刚开始融化,耿天鹰就迫不及待地打点行装,要出去寻找父亲。临走时,他来到屋后的貂屋,对着一只母紫貂喊道:“紫大婶,跟我走吧,去找你的娃。”紫微是紫大婶的孩子。
  貂屋里养着大大小小十几只紫貂,除了紫大婶和紫老爹外,剩下的都是它们的后代。说起来,紫大婶和紫老爹还是耿猛虎的恩人。早在十年前,耿猛虎采挖悬崖上的一颗百年野山参,不慎踩翻石块,摔落崖底,昏死过去。等到他半夜醒来的时候,感到身上暖洋洋的,原来是两只紫貂偎在胸前。山里寒气会夺人命,要不是这两只紫貂,他恐怕要冻成半身不遂了。耿猛虎很是感动,就把这两只紫貂带回家里养了起来,时间长了,耿家父子学会了紫貂的叫声,并懂得了叫声的含意。这就是耿猛虎不捕猎紫貂的原因,做人要懂得感恩。
  耿天鹰带着紫大婶,过了黑风口,就放慢了速度。采挖野山参的山路一共有三条,耿猛虎每年采挖野山参,走的都是不同的路线,三条路线轮流走。东边和中间的路线,耿天鹰跟着耿猛虎走过,去年耿猛虎出发时,就对耿天鹰说过,会走西边的路线,这条路线耿天鹰一点儿也不熟。
  沿着西边的路线一路走来,每到有人家的地方,耿天鹰都会停下来打听。这些住户,散落在山路边,都有可能是耿猛虎上山或者回程的落脚点。每到一个地方,耿天鹰打听完消息,都会到附近的山林里,含着手指发出紫貂的叫声。有时候,会跑出来一两只紫貂,紫大婶站着不动,说明没有它的孩儿紫微。因为要到住户附近山里转悠,耽搁时间,所以每天的行程都很短。每到晚上,耿天鹰就借宿在附近的人家,这些山里人很热情,也对陌生人借宿习以为常,因为每一年的秋天,他们都会接待一些老参客。当然,按照惯例,临走时,耿天鹰会留下几枚铜板。
  这一天,耿天鹰到了老鹰嘴的脚下,老鹰嘴附近,散落着三户打猎的人家。进了老鹰嘴,就是茫茫林海,如果这里找不到耿猛虎的踪迹,就只能进到林海里去寻找了。可是林海那么大,犹如大海捞针一般难,而且雪还没有化完,希望非常渺茫。
  耿天鹰心情沉重地挨家挨户地询问,三家都摇头说,下山借宿的参客很多,就是没有姓耿的。耿天鹰开始在林子里呼唤紫貂,从第三家屋后的林子里,闻声跑出一只紫貂来,紫大婶冲上前去,与紫貂用头相互摩擦。是紫微!
  这就是耿天鹰的用意,要是父亲遭遇不测,紫微肯定会逗留在附近,只要找到紫微,就能寻觅到耿猛虎的踪迹。因为紫貂的模样几乎是一样的,耿天鹰难以分辨出来,所以,他就带上了紫大婶。当母亲的,是不会认错自己孩子的。
  耿天鹰拍着紫大婶的头,说道:“紫大婶,你带着紫微躲起来,等着我。”紫大婶带着紫微,隐没在树林里。耿天鹰转身下山,连夜举着火把赶路,到县衙里报了案。
  县太爷派了三名捕快,跟着耿天鹰进山。到了老鹰嘴,耿天鹰发出叫声,紫大婶带着紫微跑出来。捕快们发一声喊,冲进第三家屋里,将屋主锁拿起来。屋主叫吴亮福,他大叫冤枉,好好的,凭什么抓他?耿天鹰说:“你别喊,我会让你心服口服的。”说着蹲下来,拍着紫微的头说道:“快去寻找老主人。”紫微转身出门,耿天鹰带着锄头,捕快们押着屋主,跟在紫微的后面。
  到了屋后山上一处隐秘处,有一个小土包,紫微蹲在那里发出叫声。耿天鹰急忙挖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挖出一具腐烂的尸体,正是耿猛虎!捕快们一声断喝:“吴亮福,你还有什么话说?”吴亮福喊道:“这里住着三户人家,就算埋在我家屋后的山上,也不能证明就是我杀的呀。”耿天鹰说:“吴亮福,你不用狡辩,我有办法让你认罪伏法。”
  一行人到了屋里,耿天鹰拿出一颗珠子,对众人说道:“临出门时,我把我的串珠戴在了父亲的手腕上。这颗珠子,是我特地从串珠上事先摘下的一颗。”耿天鹰心眼多,担心父亲的安危,在父亲临走的前一晚,从串珠上特地取下一颗,就是为了以防不测。
  耿天鹰拿着珠子放到紫微的鼻子前,让它闻了闻,然后拍拍它的头。紫微转身就在屋里搜寻起来。不一会儿,它从吴亮福卧室的柜子里翻出串珠,上面的珠子和耿天鹰手上的一模一样。
  吴亮福脸色煞白,长叹一声,老实交代起来。去年秋末的一天,耿猛虎下山,寄宿在他家里。因为耿猛虎早几年在他家里寄宿过,两人相熟,吴亮福晚上特地吩咐老婆整治了几盘野味,和耿猛虎喝起酒来。面红耳热之际,耿猛虎掩饰不住兴奋,拿出背篓,向吴亮福显摆,今年运气好,挖了三株百年老参。吴亮福见财起意,将耿猛虎灌得酩酊大醉,半夜里杀了他。因为串珠好看,他就撸了下来,随手扔进柜子里,想不到最终就败在串珠上。
  吴亮福哀号着说:“你们也真是的,挖参就挖参吧,干吗带着一只紫貂?当初它跑得快,我认为一只畜生,跑就跑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哪知道埋下了祸根!”
  耿天鹰说:“你知道我爹是怎么找到百年老参的?靠的就是紫微。”當初紫微出生的时候,身体虚弱,耿猛虎就用野山参给它补身子。可能是野山参吃得太多,紫微虽然长不大,嗅觉却变得特别灵,最擅长的就是寻找野山参。
其他文献
在我们南门村,最喜欢种南瓜的是南门酉。  “南门”是个复姓,相传其先祖是京城看守南门的官,也就有了这个姓。南门酉常说的一句话是:“先人守南城门,我守南瓜地,不算辱没老祖宗。”他之所以名“酉”,因为他是酉时出生的。不过,他对酉字有另外的解释,“酉”与“酒”同义,所以他此生酷爱杯中之物。  南门酉年近花甲了。大脸盘、大眼睛、大嘴巴,矮墩墩的,结实粗壮,像一个老南瓜。他姓里有个“南”,又喜种、会种南瓜,
期刊
一  这一天,副官艾思杰正与皇协军大队长吴顺时说话,电话响了,藤田大佐命令他马上去一趟。艾思杰忐忑不安地来到藤田大佐门外,喊了声“报告”,门里传出藤田硬邦邦的声音,“进来。”  艾思杰进门,不觉一呆:藤田大佐笔直地坐着,面前的小方桌上放着棋枰,两头各摆着一盒棋子。藤田大佐翻了艾思杰一眼,手朝对面一指:“你的,坐下。我们的较量!你的输棋,砍断一指!”言毕,拿起背后的东洋刀,“啪”地放在方桌上,刀尖正
期刊
宋徽宗赵佶年轻时能诗善画,尤其擅长工笔花鸟。那时,他还不是皇帝,听说盐城的海滩边有大片的芦苇丛,那里鸟类繁多,就连被人们称作吉祥鸟的丹顶鹤也会来此越冬。  于是,赵佶带上侍卫王喜骑着马一路游山玩水,等他们走到盐城,已是初春了。  海滩边哪儿有丹顶鹤的影子。赵佶翻身下马,一屁股坐在沙滩上,叹息道:“看来这次是白来了!”王喜摸摸脑壳说:“王爷,会不会时候尚早?要等到天黑了丹顶鹤才出现。”经王喜这么一提
期刊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生了一件清朝建立以来最大的贪污案。自封疆大吏到州牧县令,被判处死刑的多达100多人,其中56名被砍掉了脑袋。这就是轰动朝野的甘肃全省官员谎报灾赈、贪污捐监粮之案。这场特大贪污案件的首犯,就是乾隆皇帝曾十分倚重的封疆大吏王亶望。王亶望,山西临汾人,自举人捐纳知县,累任知县、知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调任甘肃布政使,受命专门办理收捐监粮。  甘肃地瘠民贫,是当时最
期刊
秧状元是一个淳朴的农夫,他祖上世代都是耕田的,祖祖辈辈都是种庄稼的妙手。而秧状元呢,更比他的先辈做得精彩,特别是插秧,又快又好。远近几百里的庄稼人都赶不上他,所以大家送他一个绰号叫“秧状元”。一传十,十传百,秧状元的名气越来越大,越传越远,他的真名字叫什么,反而没有人知道了。  有一年,新來了一个州官,秧状元的名气很快就传到他耳朵里去了。谁知道这位州官大人一上任就心中有气,因为那时的广德州十分富庶
期刊
公元816年,柳公绰被任命为京兆尹。上任那天,仪仗甚是隆重威风。正行进间,意外发生了,一名神策军军兵纵马横冲直撞,整齐的仪仗队立刻被冲乱了。肇事者很快被擒下,大家都回头看这位新上任的京兆尹如何处置。柳公绰面色严肃,说:“依照律法,擅闯京兆尹仪仗的人处以杖击。”大约是对平时作威作福的神策军早就看不惯了,衙役们一阵棍棒落下,刚才还威风不可一世的神策军兵,顷刻间便气绝身亡。  这个祸可惹得不小,毕竟当时
期刊
行之有效  于天放,黑龙江人,和张甲洲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一对好搭档。两人在齐齐哈尔省立高级工业学校时就是同学。而后,一起闹学潮,一起南下北平。与张甲洲不同,于天放没有先北大后清华的辗转经历,他是1929年直接考上清华的,成绩是黑龙江考生中的第一名。在清华,于天放经张甲洲介绍入党,回东北前,担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  他和张甲洲共同创建了红三十六军,担任该军情报处长;该军战败瓦解,他又和张甲
期刊
三爷是个老实巴交的会点儿木匠活儿的农民。他年轻的时候就不好务农,一心想学点儿手艺,可是,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心窍不通的人,能把地侍弄明白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去学手艺呢。  结果呢?他还是去了,学木匠,一学就是三年。三年了,师兄弟们都出徒走了,可以自己走乡串县打橱柜了,只有他,依然对木匠的精细技艺似是而非,手里的家伙什儿长偏了心眼儿一样,不是左三寸歪,就是右四寸斜,气得师父哭笑不得,点着脑门儿骂他:“
期刊
清朝嘉庆年间,郎溪县境内的杨柳村里,有位姓周的老汉,活到八十多岁时,仍腿脚灵便、耳聪目明。周老汉不愿意与儿子一家住在一起,独自一人住在自家的老宅里,图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杨柳村一向很安静,这天,村里却忽然热闹了起来,周老汉连忙出了家门,想瞧瞧稀罕。周老汉稍一打听便得知:长丰县的林知县回杨柳村来了,他雇了些工匠,要拆掉自家的旧宅,建一座新宅。  原来,林知县是杨柳村人,四年前,他考中了进士,就
期刊
清朝乾隆年间,云南人刘焕在某地做官任期已满,就来到京师,等候吏部重新选派。他随身带着一个仆人,住在城东某寓所,囊中财物也颇丰裕。同寓所有个客人,自称姓张,名春堂,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故意与刘焕的仆人称兄道弟,交了朋友;对刘焕更是恭恭敬敬,殷勤异常。有时候刘仆偶然外出,张春堂就时刻侍候于刘焕左右,端茶送水,洒扫揩抹,比刘仆服侍得还要周到谨慎,刘焕大为感激。不到一年,刘焕被分派至河南某县担任县丞。张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