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盲人播音员的人生追求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大林是黑龙江省残联副主席、省盲人协会主席,他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医院工作,是位按摩主治医师。1997年被评为哈尔滨市首届十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全省自强模范”称号。
  已经50岁的柏大林见到过绚丽的大千世界。只是那灿烂的日子太短暂,在他还不谙世事时就转瞬即逝,世间的模样没有存储在他的记忆里。
  1961年9月19日出生,据母亲说,呱呱坠地时的柏大林一双明亮的眸子会追逐着光而转动。几个月大的时候他的眼球开始出现颤动,经医生诊治是眼底瘤。不久,母亲发现他对光的反应消失了,去了全国很多医院都没有治好。
  知识点燃生活的希望
  1972年3月,柏大林进了哈尔滨盲人学校,盲校离他家就一街之隔,他本可以走读,但父亲主张,别的孩子可以住校,咱们的孩子也应该经受锻炼。
  上学的收获首先是学会了盲文。盲文是声母和韵母组成的凸点性的文字,有55个字母,全凭手指去触摸;写盲文是用小锥子似的盲笔在牛皮纸上扎。汉字是从左向右写,盲文是从右向左扎,写完后翻过来,从左向右读。
  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阅读盲文书籍,但当时全国只有两家盲文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甚少。父母特意托人从北京给他买来了课外读物,有《智取威虎山》、《鸦片战争》、《义和团》、《回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夫人写的回忆录等。
  20世纪70年代,哈尔滨还没有盲人中学,盲童小学毕业后,柏大林被父母送到北京盲校继续学习。
  柏大林记忆力强,又刻苦用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的前三名。他当过班长、团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还担任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作文比赛、散文朗诵比赛和诗歌创作朗诵比赛,都荣获了一等奖。
  4年的学习生活,他获得了8张三好学生奖状,还被评为北京市的三好学生,曾到8所中、小学校作过自强、勤奋学习的报告。
  刻苦努力考上大学
  1982年7月,毕业后的柏大林在哈尔滨电工学院卫生所(现在的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区医院)当按摩医师。
  他在治疗脊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腰肌劳损、偏头痛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手法组合、手法特色。无论上班、下班、节假日,病人一旦找上门来,他总是有求必应。一些患者因故不能前来就诊,他便拄着探路杖登门服务。
  他有一个愿望,能像正常人一样参加高考。
  柏大林白天照常上班,下班后,父母和姐姐轮流给他读教材,由他抄写成盲文。一向节俭的柏大林舍不得买新纸,就把小学用过的课本放在水里泡泡,晾干后,用玻璃瓶把原有的字眼擀平,在上面重新扎字。
  每天下班回来,他要抄写上五六个小时,手指酸麻,胳膊如同灌了铅。半夜两点再起来,攻读抄录的教材。
  参加成人高考当天他与正常人考相同的试卷,不同的是他在单设的小考场。有关部门指派了两位教师承担助考和监考工作,监考老师宣读试题,他当即口答,由助考老师记录在试卷上。
  柏大林以平均分97的优异成绩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黑龙江省仅有的两名盲人大学生之一。
  盲人播音第一人
  1988年对柏大林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他6月拿到了毕业文凭,7月被评定为按摩医师。也是在7月里,他从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出书预报里,得知盲人作家郑荣臣的长篇小说《琵琶情》的盲文版出版了。
  《琵琶情》描述的是一位盲人音乐家历经半个世纪的坎坷而传奇的人生。该书的价值在于这是我国第一部由盲人撰写的反映盲人经历的长篇小说,其作者郑荣臣的经历也颇为不凡。大概是作者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态度与柏大林有许多相同之处,深深地触动了他,使他产生了灵感。
  柏大林立刻给黑龙江广播电台写了封信,毛遂自荐来担任播讲任务。9月中旬的一天,柏大林在妻子的陪伴下走进录音棚。
  他的播音得到了电台的认可,只是缺乏一些技巧,一位资深播音员决定无条件辅导他。
  就这样柏大林一边手摸盲文,一边播音成为我国广播史上盲人播讲长篇文学作品的第一人,直到今天他仍是盲文阅读速度保持者。
  开展心理咨询为人解困
  1997年3月,学校决定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个任务派给了校医院。柏大林毛遂自荐。柏大林非常认真地备课,他参考了美国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及《生活中的心理学》等十几部中外心理学论著,结合他所了解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典型事例,用了一个月时间,整理出一份八千多字的授课提纲。课堂里不仅座无虚席,连走道里都坐满了人。
  柏大林目前正在学习研究心理学,他的按摩诊室又挂上了一块心理咨询诊室的牌子,很多学习生活中存在困惑的大学生都来找他,他也一直为人开解。
  最后柏大林说,姐姐、弟弟都曾经劝他,别再自己奋斗了,家人的经济收入足够他养老了,但柏大林拒绝了。他认为真正的助残,就是让残疾人有尊严地活着,而自立自强才是唯一的途径。
其他文献
济南老年大学有一位特殊的“老大学生”,她在老年大学已经上了26年,光毕业证就攒了一箱子,但至今仍没有离校打算。这在学制一般在2~3年的老年大学创下了纪录。她就是今年90周岁的周琪老人。   系豹纹围巾  见拍照先摆造型  伴随着轻轻的敲门声,济南老年大学同学会办公室门被推开,进来一位头戴贝雷帽、身穿暗红色毛大衣、围着豹纹围巾、戴着茶色眼镜的老人。老人笑容可掬地和办公室每个人打招呼。如果不是同学会主
期刊
提起掐丝工艺,或许没有太多的人熟知它,而在掐丝收藏家何青眼里,用极细的金银丝编制而成的掐丝艺术品,代表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最高水准。掐丝工艺,盛于清朝,传承至今,曾贵为皇室专用,却面临后继无人、工艺失传等险境,虽被外国收藏家热捧,但国人知之甚少。掐丝工艺,正在成为一种被遗忘的美丽。  歪打正着  期待与掐丝“亲密接触”  在位于北京工人体育场旁边红街大厦的大方元珠宝行,已经拥有长达20余年掐丝艺术品
期刊
奇迹,在母爱中产生。看见陈卉,很难将她与一个聋儿的母亲联系在一起,漂亮自信的她脸上丝毫看不出曾经萦绕在她心头的痛楚。“一定要帮女儿开口说话,为了她付出再多我无怨无悔。”陈卉重复最多的一句话让人感慨万千。  晴天霹雳:女儿重度耳聋  1992年5月28日,陈卉的女儿冰玉在南京市鼓楼医院降生了。四个月的时间内,小冰玉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咿咿呀呀地长大,陈卉也充分享受着初为人母的幸福。但很快,陈卉的丈夫发现
期刊
在汉代教育的空前普及以及社会对于学习的共同重视的背景下,有不少熟悉典籍文献,对前代文化积累有所理解的知识女性,曾经在历史上留下了文化印迹。历史记载告诉我们,许多普通的妇女,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准。  汉文帝皇后窦姬重视黄老之学。司马迁《史记》记载:“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她的文化倾向,直到她的孙子汉武帝刘彻登基后依然有显著的影响。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
期刊
“我今年快90岁了,很多人都猜不准!”说着,老人掏出自己的身份证,上面显示出生年份为1922年。“骑到九十,活到一百;争取老死,不让病死!”老人声音洪亮,思想达观。  老人名叫尹俊明,长葛市老城镇尹家堂村人。上世纪80年代,他患上肺结核,身体很差,后来通过坚持不懈地锻炼,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此后,他开始骑单车,游遍全国,引起很多人关注。  锻炼战胜病魔  一辆“老凤凰”骑了很多年  尹俊明曾在长葛
期刊
看电影,对于现在的我已不是那么向往的事情了。因为现在社会进步了,人们娱乐的方式多了,精神生活充实了,家里有电视、CD机、碟片,就这有时也顾不上看了、听了,压根就没有想去看电影的念头。大街上修饰一新的电影院,生意萧条不用说那是自然的事情了。但每每回首儿时看电影的往事,就想起一些不很光彩的事情来。也许是我小时候调皮的原因吧,总能干些令人既忧伤又难启齿的事情。  时光回溯到六、七十年代,大概与我同龄的人
期刊
屋内暖烘烘的,窗外滚着雪球。  父亲用键盘敲打着文字,很投入;侧边坐着写作业的儿子,却心不在焉,眼睛不时往窗外瞅。父亲敲完一段文字,拿眼向儿子看去时,儿子的眼已经定格在窗户上。  父亲笑了笑,连喊几声,才把儿子的眼神从窗户上调过来。  “我们堆雪人去吧!”父亲从电脑边走开,边穿羽绒服边说。  儿子喜得欢跳,径直往外跑,父亲叫住儿子,拍拍自己穿在身上的羽绒服。  父子俩全副武装地来到屋外的院子里,开
期刊
九龙坡区黄桷花园附近,一位84岁的老人突然摔倒在路边,面部多处摔伤,满脸鲜血,五名路过的女孩立刻上前搀扶并拨打110,直到两名警察赶到现场后她们才离开。   八旬老人路上摔倒  五个女孩马上扶他  近日,在大坪医院A区住院部,我见到了84岁的卢潮森老人。老人正坐在床上,长袖衣服外面套着背心,右手还在打点滴。脸上有四五处伤痕,流过血的破口已经结痂。卢潮森意识很清晰,对于当天的情况,他都非常清楚。卢潮
期刊
美国一名画家宣称破解了《蒙娜丽莎》画作中隐藏了500年的秘密,在蒙娜丽莎头部背景中有三只动物在徘徊,分别是狮子、猴子和水牛。  他还发现,在蒙娜丽莎的身体左侧有一只类似鳄鱼或蛇的动物。  这名画家名叫罗恩·皮西尼罗,现年37岁。罗恩是在翻转《蒙娜丽莎》的过程中,偶然注意到水牛的图像。在随后的两个月中,他潜心研究达·芬奇日志,最后得出隐藏动物图像的结论。罗恩宣称,这幅画代表了妒忌,是七宗罪之一。  
期刊
一天,美国女喜剧演员卡罗尔·伯内特乘出租车外出,到达目的地后,当她跨出出租汽车时,大衣后摆不小心给车门勾住了。司机没有察觉,踩动油门,汽车徐徐前行,伯内特不得不跟着跑了几步。一位行人见此情景,赶忙拦住了车。司机帮伯内特松下衣服,关切地问道:“没出事吧?”  “还好,”伯内特气喘吁吁地说,“可是,我还要再付你多少车费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