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景创设是一种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常由教师创设多样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经常采用这种情景创设的方法进行教学,但在运用时常常只停留在表面,通过寥寥数语去构建情景,画面感不足,导致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情景创设;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联系,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呈现趣味性的数学知识内容,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情境教学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学生学习行为的积极产生。而教师在选择情境材料或者情境活动时,首先需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使情境教学与现实相联结。其中,科学性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情境构建的背景需要符合现实,并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其二,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的数学信息或者展开的活动也需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既不能靠前,也不能滯后,而是需要情境问题的出现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进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特点。
(二)数学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构建需要教师落实数学性的原则,其数学性原则的落实一方面需要教师抓住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且在情境的构建上需要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价值。而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明确课堂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让情境指向数学内容,避免情境的创设出现形式化的情况。只有落实好数学性原则,情境的构建才能为数学教学所服务。与此同时,只有明确数学任务、数学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导向,才能使情境教学发挥其潜在的价值与作用。
二、展开情境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故事构建情境
故事情境的构建主要以现实素材为基础,体现数学教材内容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学生的心智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展开教学工作。故事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如果教师将一些简短的小故事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并引导学生从特定的情境下思考抽象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赋予数学知识一定的趣味化特征,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笔者首先以“王爷分饼”这一故事为内容构建教学情境,同时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模拟视频,为了解决故事情节所存在的疑问,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并发现、总结、归纳出“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这一观点,将其延伸到分数学习中,进而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可见,通过故事情境的构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进而推动教学的积极展开。
(二)设置悬念构建情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并且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小学生需要发展数学思维,并应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探索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作为教师而言,应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迫切等特点,以设置悬念的方式构建情境,这样能够使学生带着疑问与困惑展开进一步的数学探究活动,以此使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某个图形在旋转之后有什么变化?那么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够通过凭空想象获得答案,但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进而导致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以及热情不高。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偏好以及求知心理,进而创设探究化问题情境,以此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三)联系生活构建情境
数学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也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以此构建教学情境。这时,作为教师而言一方面需要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将教材中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处理,进而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抓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唤醒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常玩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要多观察学生平日的游戏。以“四则运算中加减混合运算”为例,首先教师在教学课堂的引入环节,可以结合学生之前学习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让学生自己组织进行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播放快节奏的音乐视频,让学生进行击鼓传花,根据PPT 上出示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目,进行传花的游戏活动。游戏获胜的同学可以获得一份奖励,没有回答成功的同学则要给大家表演节目。其次教师在混合运算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学生们日常喜欢找朋友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实际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制作不同加减法的头带,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数字下进行抱团,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加法减法的混合运算训练。在游戏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游戏难度。让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算式,要从左往右进行计算。最后教师要进行一个总结反思类的生活小游戏——算式接龙。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每个人都自己编制一个加减法的算式,展示于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根据所有人的算式进行混合运算。看哪一位同学能够接龙成功,通过多样游戏训练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遵循情境教学的先进理念,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水平,不断探索并创新构建教学情境的形式和方法,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创设现实情境”“挖掘数学史料创设故事情境”“融合类比思想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媒体资源创设动态情境”和“鼓励大胆猜测创设猜想情境”来提高课堂情境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探究热情的迸发,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有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福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2]向剑.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次仁普赤.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24).
[4]冯国辉.巧设教学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妙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
关键词:情景创设;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联系,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呈现趣味性的数学知识内容,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情境教学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学生学习行为的积极产生。而教师在选择情境材料或者情境活动时,首先需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使情境教学与现实相联结。其中,科学性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情境构建的背景需要符合现实,并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其二,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的数学信息或者展开的活动也需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既不能靠前,也不能滯后,而是需要情境问题的出现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进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特点。
(二)数学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构建需要教师落实数学性的原则,其数学性原则的落实一方面需要教师抓住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且在情境的构建上需要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价值。而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明确课堂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让情境指向数学内容,避免情境的创设出现形式化的情况。只有落实好数学性原则,情境的构建才能为数学教学所服务。与此同时,只有明确数学任务、数学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导向,才能使情境教学发挥其潜在的价值与作用。
二、展开情境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故事构建情境
故事情境的构建主要以现实素材为基础,体现数学教材内容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学生的心智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展开教学工作。故事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如果教师将一些简短的小故事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并引导学生从特定的情境下思考抽象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赋予数学知识一定的趣味化特征,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笔者首先以“王爷分饼”这一故事为内容构建教学情境,同时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模拟视频,为了解决故事情节所存在的疑问,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并发现、总结、归纳出“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这一观点,将其延伸到分数学习中,进而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可见,通过故事情境的构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进而推动教学的积极展开。
(二)设置悬念构建情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并且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小学生需要发展数学思维,并应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探索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作为教师而言,应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迫切等特点,以设置悬念的方式构建情境,这样能够使学生带着疑问与困惑展开进一步的数学探究活动,以此使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某个图形在旋转之后有什么变化?那么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够通过凭空想象获得答案,但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进而导致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以及热情不高。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偏好以及求知心理,进而创设探究化问题情境,以此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三)联系生活构建情境
数学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也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以此构建教学情境。这时,作为教师而言一方面需要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将教材中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处理,进而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抓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唤醒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常玩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要多观察学生平日的游戏。以“四则运算中加减混合运算”为例,首先教师在教学课堂的引入环节,可以结合学生之前学习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让学生自己组织进行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播放快节奏的音乐视频,让学生进行击鼓传花,根据PPT 上出示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目,进行传花的游戏活动。游戏获胜的同学可以获得一份奖励,没有回答成功的同学则要给大家表演节目。其次教师在混合运算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学生们日常喜欢找朋友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实际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制作不同加减法的头带,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数字下进行抱团,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加法减法的混合运算训练。在游戏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游戏难度。让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算式,要从左往右进行计算。最后教师要进行一个总结反思类的生活小游戏——算式接龙。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每个人都自己编制一个加减法的算式,展示于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根据所有人的算式进行混合运算。看哪一位同学能够接龙成功,通过多样游戏训练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遵循情境教学的先进理念,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水平,不断探索并创新构建教学情境的形式和方法,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创设现实情境”“挖掘数学史料创设故事情境”“融合类比思想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媒体资源创设动态情境”和“鼓励大胆猜测创设猜想情境”来提高课堂情境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探究热情的迸发,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有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福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2]向剑.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次仁普赤.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24).
[4]冯国辉.巧设教学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妙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