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强势起来,让老师走进幕后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fly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学生的能力”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信条。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语文老师面对的一大考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你始终就是一个不合格的语文老师。
  一、鼓励学生“热爱丢脸”,勇于表现
  激励永远是最好的方法。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出色表现及时肯定是让他们动起来的最有效的办法。最可怕的是讽刺挖苦伤害学生,在他们的心里造成阴影。即使学生的发言不靠谱,也不可使用过激言辞,更不可表示不满甚至不屑,让他难堪,让他受伤。否则,这位同学将永远不会在你的课堂上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你的一句话或一种态度就会失去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如果学生对你横眉冷对,你的课堂还能动起来吗?
  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我们班真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啊”,“你的表现让我激动”,“你真是太有才了”,“你有惊人的表达能力”,“今天,你是最棒的”,“我很纳闷,你怎么思考得那么深刻”,“今天特别感谢这几位同学,是他们扮演了老师的角色,说出了老师要说的话,点亮了我们的课堂”,“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天的课堂是你表演的舞台,你就是男一号(女一号),是那颗最闪亮的星”,“能想到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在这样带有较强激励性的评价中,每个学生都会跃跃欲试,课堂就会热闹生动起来。
  二、让学生自会读书,自求其通,自奋其志
  不要告诉学生怎么做,做什么,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尝试、体验、感悟。 只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如教学《故都的秋》时,学生经过阅读思考后就自己发现了问题:1、为什么故都的秋带给他那么的伤感而他却又偏偏对故都的秋那么依恋?2、倒数第二自然段感到多余,可否去掉?3、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冷色调?是不是有心理问题?……这些十分有价值、可讨论的问题,在教参上根本找不到,却正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兴奋点的研究,学生真正了解了写景与抒情的特殊关系,理解了作者对于故都的独有情愫,走进了郁达夫的内心世界。切实提高了鉴赏水平,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三、让所有的后进生参与是成败关键
  老师的零参与既要扶植核心力量,让他们组织研讨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也要让学生整体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只有优等生的参与,而把后进生边缘化,这样的改革注定是失败的。要想改革成功就要获得后进生的支持。对这种极不自信、极自卑的不想开口或不习惯开口的学生,不要冷落他们,让他们坐冷板凳。更不能歧视、放弃甚至抛弃他们,要用百倍的耐心感化他、帮助他。要鼓励同学们关心他们、温暖他们,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
  四、要有百倍耐心,咬定青山不放弃
  让学生一下子主学会自主学习,由扶着走变成自己跑殊非易事,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要幻想一蹴而就。学生是有差别的,思想、性格和经历各不相同。每次课前你只需要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剩下的就是等待了。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群策群力无坚硬摧,这时集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这时课堂上只要问题一提出,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马就会兴奋起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后就一哄而上,群起而攻之,共享饕餮盛宴。他们会在查阅思考,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审视,什么问题都能得到圆满解决,根本不需要老师越俎代庖。老师就能轻松愉快、自在安闲、无为而治了。
其他文献
一、多媒体让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要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手段的弱点,如,信息通道狭窄、信息反馈不及时等,必须由多媒体来承担。多媒体在存储和处理信息方面的诸多便利,在语文课的辅助教学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一)多媒体让语文教师的备课、授课得心应手。  教师在备课时,往往要查阅有关资料,东翻西找,劳神费力,而利用计算机就显得十分方便了。例如,“csc辅助教学系统”,它将语文信息库分为通用信息库和专库。通
期刊
政治思想工作是提升队伍凝聚力的灵魂,而队伍的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队伍战斗力的发挥。提升公安队伍凝聚力,对于适应新时期复杂、艰巨的形势和任务,经受严峻的锻炼和考验,保持和发扬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承担起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用领导者的过硬素质提升队伍凝聚力  近年来,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尤其是各级领导自身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涌现出以任长霞、范党育等
期刊
电影《非常大总统》中有这么个镜头:共产党人李大钊赠给孙中山先生一张条幅,题词“铁肩担道义”。历史上有无此事不敢断言,但李大钊同志原在北京办《晨钟报》时,确实在所辟“警语”栏目中写过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其实,此联也并非李大钊同志的独创,而是出自明朝志士、敢于弹劾权臣严嵩的杨继盛的联语:“铁肩担道义;辣手铸文章。”虽只改动两个字,意义却更鲜明,语言也更通俗了。  众所周知,在俄国十月
期刊
语文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成功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重要作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改变以往威严、居高临下的形象,教师要走的学生中间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
期刊
考场作文要求语言规范,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也就是说行文要文采飞扬,分值才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采飞扬呢?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做到以下几点,可以事半功倍,立竿见影。  一、推敲、锤炼词语,让词语生动起来  要在词语上下功夫,巧用动词、形容词。在整个初、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学习的内容中,特别是诗歌、散文的鉴赏,都有对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赏析的内容,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运用得当,就能增强文章的准确性,就
期刊
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作文,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心愿。可事与愿违,大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谈“作”色变,提笔忘“文”,应付了事,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语言贫乏,缺少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如何改变现状,走出困境,让学生真正快乐作文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让学生的生活“动”起来  新课标这样阐述写作性质:“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期刊
问题的提出:  “老师,这个字你读的不对。”有个学生站起来打断了我的讲课,教师停下望了望学生。“你才学了几个字,我还不如你了,坐下吧!”教师生气地说道。“老师,这个字我查过字典了。”调皮的学生反抗着。“坐下,继续上课!”教师命令道。这个学生噘了噘嘴,不情愿地坐了下来,课正常地进行着。从此,这个学生在课堂上再也没有发过言,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后来教师看电视的时候听到了这个字,真的是教师读错了。教师不
期刊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伴随着这场春风乘势而上,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与责难后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和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但是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语文教学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因此,在语文课堂
期刊
一、清楚准确地表述出阅读教学目标  把阅读教学目标表达出来,可以使学习的主体——学生更清楚了解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面前展示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的实际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可以确保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清晰性以及可操作性。所以,清楚准确地陈述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中的第一个关键。  二、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呈现  (一)口述。所谓口头呈现,指的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通过口头交流的
期刊
八(下)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作者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