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岭南检察文化“五型”转变升级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增强检察机关建设工作软实力的重要法宝之一,也作为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检察系统的重要抓手,当前全国各地检察文化建设方兴未艾。林林总总的建设理念、建设活动、建设工程,与检察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一并掀起热潮。热潮之余,作为曾经组织和亲历检察文化建设的笔者,也尝试从不同层面提出问题,并结合长期以来的观察与思考,就实现广东岭南检察文化建设的转型升级的有关内容,进行一番必要性可行性探讨。
  关键词 检察文化 检察业务 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袁志光,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0-221-02
  一、推进岭南检察文化建设的思想障碍和机制障碍
  从广东各地基层检察院的角度看,对于文化建设当前普通存在的思想障碍有:有些干警认为,检察文化建设是上级院统一组织开展的活动,基层院只须贯彻,无须自主开展;有些干警认为,检察文化建设是领导考虑的事情,领导想搞什么就搞什么活动,与普通干警无关;有些干警认为,检察文化建设是副业、虚业,甚至是不务正业,与检察业务的主业、实业相比,无足挂齿,无足轻重;有些干警甚至认为,检察文化建设只是综合部门特别是政工部门出的主意、搞的活动,只会占用业务干警时间,摆花架子多,不切实际,不得实惠,不愿参与。
  普通存在的机制障碍有:一是激励机制不充分。搞业务建设可立功、嘉奖,受到各级重视,在奖励、提拔、晋升方面有利可图,激励效果明显;而搞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既浪费了个人的精力、智力,又占用了正常的业务时间,激励效果不理想。二是保障机制不完善。首先是经费保障不足,受到单位行政经费的限制,在有限经费当中划出专门用于文化建设的经费额度比较困难;其次是人员保障不足,基层院案多事多人少的矛盾尚未有效解决,再抽出人手开展文化建设人员不足;再次是组织保障不足,由于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保障,使文化建设时断时续、名存实废。
  二、岭南检察文化建设的“五型”转变升级
  (一)在队伍管理方面,实现“负重型”向“成长型”转变,重点在于加强职业保障文化建设
  当前各地检察机关的业务量普遍繁重且日益增多,尤其是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地带。过于超标的业务,对于检察干警的身心造成的冲击与负压是非常大的。文化建设的宗旨之一是以人为本,为干警谋福利。管理的突出效益之一也是使管理对象在心情舒畅中成长起来,积极主动投入检察业务工作和各项建设。因此,以干警舒心工作、成长成才为目的,以优质的综合后勤保障为特色的职业保障文化是检察文化建设的首要环节。
  (二)在机制模式方面,“应急型”向“常规型”转变,重点在于加强规范管理文化建设
  据不少单位反映,人手少、业务多,疲于应付现象比较普遍。这对检察文化建设在秩序化、规范化方面的要求造成不小冲击。开展文化建设的第二步,要从建立统领全局的机制运作和管理模式上着眼,把规范化的目标贯彻至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规范化的目标制定也要切合实际,突出重点,不能过于空泛、粗线条,也不能过于繁琐、细屑,限制了干警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并且占用了太多的工作内外时间与空间,不利于干警合理的休养生息。
  (三)在文化理念方面,实现“调剂型”向“追求型”转变,重点在于加强学习增值文化建设
  作为检察机关的领导班子,应当致力于倡导和普及检察文化建设的积极理念,把“虚业”、“玩业”的错误理念扭转过来。要利用各种场合,运用各方载体,明确文化不只是对检察工余生活的调剂,其实质是一种高尚的追求,即对于检察事业发展目标和检察管理建设宗旨的内外双重求索,对检察队伍起到的是导向、规范、熏陶、培养、增值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正能量的形成,抵制消极、厌战、内耗等负能量的出现,意蕴深远。
  (四)在建设举措方面,“亮点型”向“光面型”转变,重点在于加强景观科技文化建设
  由于当前检察机关的文化建设方式通常以自发性、随意性、沿革性的较多,表现为各类文化活动、零星的文化载体,产生的效益往往短暂而有限,就象光束亮点转瞬即逝。从日前笔者考察走访的部分省内外检察同行文化示范单位来看,更多的着眼于大面积检察景观文化和科技文化的营造,这个路向应该是正确的。这两种文化的价值在于前者具备恒定性、荟萃性、可观性,成为员工的价值高地及精神家园;后者具备前沿性、新颖性、适用性,有助于解决各类管理难题,为员工所喜爱及应用。
  (五)在愿景塑造方面,“内驱型”向“创优型”转变,重点在于加强考评激励文化建设
  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作者彼得·圣吉提出了“共同愿景”的概念。无论是业务建设还是队伍建设,最终落实在文化建设上,都向我们提出了确立良好愿景的重要性。愿景塑造,是连结业务、队伍、文化三者的坚强纽带。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等内容,我们应当更多地把对干警的硬驱动、严要求,转向以科学考评、全面激励的方式,引导其自觉地奉献、拼搏、创优、争先,为法律信仰、为正义事业、为单位管理、为检察队伍发展作出其积极而有力的贡献。
  三、关于岭南检察文化建设的五个命题
  (一)如何打造广东检察文化品牌
  检察文化品牌的树立,目的是树立形象、引导舆论、创造属于检察机关自身的增值的社会效益。作为广东岭南检察文化品牌的打造,道理同样如此。笔者认为一是必须突出广东特色,二是必须呈现检察特点,三是必须烘托文化氛围,四是必须具备持久示范效应,五是必须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当前全省各地积极倡导、热议和奉行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意义重大。在打造广东检察文化品牌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广东精神的实质,从德、信、行三个方面下功夫,从内容和载体上下力气,把文化品牌做精做深,做出具有全国检察系统影响力并富有时代精神价值的好品牌。   (二)如何实现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觀的理念文化与体现广东精神的岭南文化的融合
  理念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实际上是如何将高层次的人文价值追求与地域特色的人文氛围相嫁接,以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过程。这种过程,类似于洋快餐的中国化,或北方菜式的南派粤菜化改造的过程,也类似于欧美式建筑的中国风改造的过程。在融合的过程中,建议重点突出岭南文化中的地理特色、风物特色、方言特色,如与岭南园林建筑文化相结合,建设检察廉政基地;与荔枝节、菜心节、端午龙舟节等节庆文化相结合,开展“检察开放日”、“举报宣传周”活动;与粤语方言文化相结合,开展“粤式检察廉政文化红段子”大赛,岭南检察文学创作大赛,等等。
  (三)如何推进廉政文化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
  廉政文化,核心在“干净”;法治文化,核心在“规范”。干净是规范的前提和目的,规范是干净的保证和约束。因此,廉政与法治本是一脉相承、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共同指向的终极目标,就是破除丑恶、腐化、以权牟私、职权滥用、违法犯罪等破坏廉政法治建设的权利场中的种种潜规则,还社会以公开,还市场以公平,还群众以公正。两者的结合,应当是紧密无间、共同推进,以廉促治、以治鉴廉。具体来讲,廉政文化,重教育、重宣传、重预防;法治文化,重规范、重评查、重打击,虚实结合、软硬兼施促成效。
  (四)如何搞好文化设施建设
  这里似可分为两个部分,即面向内部检察人员的文化设施建设和面向外部社会公众的文化设施建设。前一部分的建设,主要体现检察人员自省、自励、自豪的精神追求;后一部分的建设,主要体现面对公众的检务公开、检察规范、廉政警示的价值导向。建议在基本建设形式上,由上级检察机关统一研究、设计并提出要求,进行集中部署,确定建设的标准与规范,使基层检察院的文化设施建设具备统一化、正规化、简约化、全面化和持久化,便于统一规划、管理和考评、更新,同时可适当各地单位的经济不均衡状况,避免过分铺张浪费、建设过滥或过简,以更好地满足院内外人员对检察文化设施的实际需求。
  (五)如何发现和培养检察文化建设先进典型
  考虑到检察文化建设是检察业务建设和检察队伍建设的辅助性内容,建议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重视发现、培养和储备检察文化人才,因才适用。对于他们创造的成绩和成效,所属院应当及时予以肯定、褒扬、奖励,符合条件的应予以晋升、提拔使用,使检察文化人才确有用武之地,充分体现其特殊的价值与贡献;上级院也要适时予以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检察文化建设先进典型,使他们与检察业务人才一样,获得应有的成就感和尊荣感,并形成良好的示范推广学习效应。二是要注意防止激励过度。高层次的表彰奖励项目,适宜授予在检察业务一线作出特殊重大贡献的检察人员,如一等功、二等功、检察英模等,而对于在检察文化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可参照业务线的人员降低一定档次予以评定、授奖,如限于嘉奖、三等功或专门的先进荣誉称号等,不宜过度拔高,这也体现对检察业务的侧重与激励。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著作权人的专有权的保护与公众获取智力成果的自由是著作权法恒久的困境。关于智力产物应强调“公益优先”还是“保护私利”,学者们站在各自的立场,坚守各自的原则争论了一代又一代。但是,本文看来两者恰似一个罗生门的圈,都不够客观。与其纠结于其存废或合理性,不如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探索处理作者、作品和公众之间关系的新机制。因为,只有时代的需求是最客观的。  关键词 版权制度 公益与私利 时代需求  作
摘 要 结婚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的大事,而婚房又是结婚的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夫妻俩共同生活的爱巢,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在当今社会,购房开支已成为一个家庭中重要的支出,有些父母为了给自己子女买房甚至付出了自己一生的积蓄,而涉及婚房产权纠纷的事件又比比皆是。《婚姻法解释三》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台了,它为我们应当如何公平、合理的确定和分配夫妻婚房产权的归属、夫妻婚房产权发生争议时如何更好地维护
摘 要 本文以Y地区基层检察院为样本,从该地区所办理案件中进行调查发现故意伤害案、交通肇事案、盗窃案等三类多发,从中分析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和防止对策。  关键词 故意伤害 交通肇事 盗窃  作者简介:张中杰,河南省鄢陵县人民检察院案管中心主任。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0-080-02  近期,Y县检察院对近三年该院所办理的案件进行了调
摘 要 从集美区院青年干部队伍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青年干部培养的做法,提出加强基层青年检察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 检察机关 青年干部 培养  作者简介:李丽萍,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系2003级本科毕业生,研究方向:经济法。  一、集美区院青年干部队伍情况分析  我院共有干部77人,其中青年干部(35周岁以下)38人,占全院总人数的49.35%。我院青年干部队伍存在以下特点:  1.学历
摘 要 柏拉圖的“理想国”与孔子的“礼治”,其本质都是从个人的品质着手,强调道德修持与德性的重要。他们眼中的完美人格,多少带有乌托邦的色彩,试图单纯通过教育培养出具有完美德性的人,最终只能在残酷的现实中败下阵来。而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一种属于更广大多数人的,平等的、全面的、更加契合人性的德性培养机制便成为了普遍的需要,法治的出现正是响应了这种号召。  关键词 德性
摘 要 当今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各种社会问题突出、尖锐,这些新的社会问题的涌现必然会对社会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平衡公民权与行政权矛盾而设立的非诉执行制度,也在社会管理创新这一要求中,被推至风口浪尖。法院应如何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语境下,做好非诉执行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困扰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本论文从非诉执行现状分析、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展开分析,剖析了现行非诉执行制度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实和法理
摘 要 切萨雷·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标志着一场犯罪学研究方法的革命的开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同时也遭到来自各方面空前绝后的学术抨击。在当今主流的学术观念看来,“我们从龙勃罗梭那里得到的主要不是其学说的实用价值,而是其方法论的意义。”显然人们对特殊犯罪人理论有太多的误解和错误的态度。这些错误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错误地认识龙氏学说中的“犯罪人”概念,错误地对待龙氏的错误。在龙勃罗梭逝世100周年
摘 要 侦查价值本身是多元化的,侦查价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冲突和对抗,对侦查价值的取舍会影响决定了侦查目的的取向。本文在考察侦查价值的基础上,厘清了我国刑事侦查应然和实然状态的目的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建议。  关键词 自由 秩序 正义 侦查目的 侦查价值  作者简介:林鸿,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
摘 要 犯罪嫌疑人为了达到犯罪的目的或追求犯罪的效果,往往在一个犯罪过程中实施多个犯罪行为、触犯多项刑事犯罪罪名,或者实施包含非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等多个行为。为此,司法量刑会遭遇数罪并罚、或吸收犯择一重罪处罚或择出非法行为而对犯罪行为进行追责的选择困境。正确的办法是:针对具体个案,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法,多方甄别,科学抉择。  关键词 故意伤害 非法拘禁 數罪并罚  作者简介:汪健,江苏省无锡市滨
摘 要 本文以修改后刑事诉讼法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规定为基础,以证据可采性为中心,对实物证据、言词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非法证据排除机制完善有所建设。  关键词 证据排除 证据审查 可采性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9-092-02  我国历史上几千年的“据供辞定罪”刑事证据规则,形成了以认识论作为重要理论基础的传统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