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开阔\恬淡\清新的秋之图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89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荡而变衰”,沿此而下,历代的许多文人写了不少咏叹秋色的诗文。或凭秋色以托怨情,或借秋风以兴别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虽意境开阔,然而苍凉悲壮,抒发了诗人历经沧桑、壮志未酬的感慨。“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气凛冽,砭人股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北宋欧阳修对山川寂寥,草木寥落的暮秋萧条之景更是极力渲染。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暮秋傍晚时分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烘托出萧瑟、凄凉的秋的氛围,表现旅人的彷徨与悲怆,被誉为“秋思之祖”。
  然而北宋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却与众不同,这是一首写秋天郊游的词作,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是一首描写暮秋景色的词。词的上阕,从大处着笔,境界开阔。在那辽阔的水面,清凉的风儿吹过,水面荡起微微的波纹。深秋时节,已很少能见到美丽的花儿,只有稀疏的红叶点缀山野,显得那么耀眼夺目,他们成为这幅清雅画卷上最艳丽的风景。放眼远眺,山水相连,水天一色,一尘不染,人在其中,多么的闲适而惬意!
  词的下阕,词人随意点染了几种景物。看,那成熟的莲蓬高高地挺立于水面,那日渐老去的荷叶依然傲然立于风中,蘋花和汀草经秋露一洗仍然焕发生机。在一片洁净的水边沙地上,几只鸥鹭正悠闲地栖息,丝毫不为游人所扰,它们头也不回,似乎在埋怨游人归去的太早。
  全词意境开阔,风格恬淡清新。作者对暮秋之景并没有做细致的描摹,只是抓住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略加点染,深秋之意便跃然纸上。色调素雅,善用白描也是该词的特点,体现了李清照的词风。如词的上阕“秋已暮,红稀香少”,只用灿烂的红叶点缀,下阕便以白描来唤起读者的想象:青如水的莲子,墨绿色的老荷,白色的水鸟,浅浅的沙滩,在水边随意生长着的一片片浅绿色的水草……画面明净,恬淡,给人以安逸之感。
  这首词的语言也富有表现力,词人善于运用浅俗、清新的语言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和景致,表现了词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词中的山水与动物都被赋予人的感情。如“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一句中的“亲”字,“似应恨,人归早”中的“恨”字,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对自然美景的眷恋,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如“清露洗,蘋花汀草”,临近岸边的蘋花汀草似乎被露水“洗”过,一个“洗”字就把秋天肃爽、清朗的特征勾划出来。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强调音律,崇尚典雅。此词可见李词的风格,作者以亲切清新的笔触,写出暮秋湖上水光山色的美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可见词人不同一般的情趣与胸怀。与其后期的抒发个人哀怨,表现相思,寂寞或郁闷之情的作品相比,《怨王孙》一词找不到一点悲愁之感,反而赋予秋天勃勃的生机,秋趣盎然,宛如一幅恬淡、清新脱俗的山水画,读后使人回味悠长。■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言”的积累性学习,积累文言字词句;  2.思想教育目标:“文”的理解性学习,理解屈原的高洁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化难为易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离骚》的语言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  教法与学法:  诵读、自主合作讨论、讲析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影片
期刊
我国“十二五”规划展望的时空花蕊,折射着唐代王维诗篇送友人赴安西四镇的光辉。《送元二使安西》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里,诗人作为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审美对象有机地融汇在一起,构成天遂人意的送别图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电视镜头意境,对接“西去疏勒育新人”的时代生活画面。君不见,当年西域重镇,今日在上海、深圳、山东、广东等地支援下建设喀什特区。名列于网民中我国十大旅游城市
期刊
舒芜曾这样评价周作人:“周作人的身上,就有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的一半,不了解周作人,就不可能了解一部完整的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①”打开尘封的历史,尚记一百年前的周作人,作为新文化运动风口浪尖的“精神领袖”,率先气吞山河般地喊出了“人的文学”的响亮宣言,并在为新诗铺路、探索现代白话文的源头、翻译国外小说及思想著作、关注妇女儿童问题等五四启蒙实践中发挥了开风气之先的巨大指导作用,成为当之
期刊
《岳阳楼记》脍炙人口,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千古传唱不衰的美学佳作。既有构思上的严谨规范,精典独到。又有抒情咏物,神形俱备,读来其景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更有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成为人类永恒的人文精神。  一、结构美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个对偶句,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第一句“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词相对。“通”,通向;“极”,到达,动词相对。“巫峡”、“潇湘”,名词相对。从结构上,写
期刊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运用多样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才能挖掘文本的丰厚意蕴。本文结合阅读教学实践,论述了通过细读来捕捉意境美,通过诵读来领略声韵美,通过粗读来激发想象美,通过自读来拓展思辨美,通过泛读来广采文化之美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阅读教学 读书方法    立足于文本的“读”,是语文教学之本,也是开启语文之门的钥匙。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沉浸到文本中体会读书的
期刊
有效的练习度,是学生进入知识海洋并自由畅游的深浅度,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有机地将知识融会贯通。我想语文课的诸多快乐中练习的快乐不亚于其他状况的快乐,因为有效的训练除了检查本节课知识反馈的情况外,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有效的训练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训练呢?  首先,激发学生训练
期刊
【案例描述】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写作上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如何恰当选用动词,并且养成精心选择动词的意识,进而在作文时能够有意识地体现这一思想。借助江苏省如皋市整体区域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这一契机,我尝试上了一节如何恰当运用动词的作文辅导课。  一、摘选好的桃子  首先,从任教班级的作文中精心挑选两句话,在空缺处填上动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甚至更多)。  今晚,我独坐在窗前____
期刊
作文是对一个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全面检验。一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较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情趣爱好和写作能力。然而,好文章来自生活,因为生活是第一位的,文章是作者感受生活后的产物,是第二位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为此,从“生活”二字着眼,依据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和要求,我对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从说到写的片
期刊
“色彩是构成形象的重要因素”,“没有色彩就没有艺术”,刘白羽的散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非常注重色彩描写。《长江三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描绘了长江的无限风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浓墨重彩,是刘白羽散文色彩描写的重要特色,交错运用各种色调,使画面富有变化,产生一种五彩缤纷而又和谐统一的美感。船过“瞿塘峡”,作者用工笔细雕的笔法进行描绘:“白银”色光亮的“云”,“红”色的“雾”,“绛紫”色衬托下的山峰
期刊
新课改条件下,高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以识记为重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主。鉴文字,悟其理,感其情,赏其美。因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亦随之转变为以下步骤:了解时代,明确背景,感知作者,鉴赏文本,融己于文。高中语文进行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