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xc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学教学过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提高为目标。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在化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13-02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开放型、实践性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不仅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而且强调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性学习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思考。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和要求,近年来江苏化学高考题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已经在江苏高考试题中有了比较明确的体现,主要体现在:1、考察学生对新情境材料的理解能力,2、考察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3、考察学习材料的处理与分析的能力,4、突出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与化学教学不应分割开来,应该融为一体,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的主渠道,而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性学习。
  1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
  1.1 问题探究模式:问题型研究性学习是最常用的方法。在课题引入时,教师如何创设鲜明、生动的问题情景,诱发学生的研究心理,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意深入研究激发新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形成综合治理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问题探究模式的流程
  1.2 模式的实施过程:
  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 使學生产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心中的相关记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②自主探究,分析问题: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演示、分析、讲解、呈现知识,学生只要观察、听讲和记忆,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类似的情景。这种将知识发生过程简化,只保留它精炼的、本质的逻辑结论的做法,既不利于思维的训练又体现不出 “思维的过程”的功能,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采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仔细去探究、去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学习化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和知识应用。当学生经过探究、实践形成正确的可信的结论时,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适度地设计一组问题系列,让学生合作交流,在发生、发展中加深真理的认识,在应用过程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问题解决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评价,优胜劣汰,根据探索、尝试所得,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知识与规律等方面的结论,然后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知识系统中理解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训练的情况适时予以点拨、引导和启发,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概括归纳,把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④实际应用、深化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去,以体会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⑤回顾反思,发现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理顺问题解决思维通道,对知识进行整理、对规律进行总结,并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形成自已的观点。从问题的解决中反思自己,找出属于“方法”的知识,对自己从中受到的教育作出评价。如对“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的成分”问题作出多角度的探讨,激发新问题,使探究活动所涉的层次不断提升。
  2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范例
  下面以苏教版高中必修《化学1》的教学中有关“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的成分”内容的探究教学设计为例,做粗浅的讨论、分析。
  问题探究活动设计:
  设计和组织的学习活动过程如下:
  2.1 观察与思考。观察氯气通入水的实验(有尾气处理装置)。从观察到的现象看,你认为氯气能溶于水吗?说说你的理由。
  2.2 问题与实验。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氯气能溶于水吗?交流、讨论所提出的实验设计。
  若学生提出了可行的实验方案,教师提出必要的改进意见后演示并进行评价。若学生未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观察教师设计的实验:用100mL针筒抽取80mL氯气,再抽取20mL水,振荡,观察发生的现象。引导学生说明现象,推理,得出结论。
  2.3 小结,提出新的讨论问题。80mL氯气与20mL水,振荡,得到的溶液小于100mL,说明氯气能溶于水。得到的溶液称为氯水。可以闻到氯水有氯气的气味。氯水是否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氯气与水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2.4 根据同学的猜测、讨论,教师做简要归纳。并请学生观察如下实验,进一步思考、讨论问题3的答案。把一小片干燥的红色布条,分成三段,分别置与氯气、氯水、水中,观察发生的变化。
  2.5 讨论小结,提出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实验证明氯水含有能使红色颜料褪色的物质,而氯气和水都不会使红色颜料褪色。这种物质是氯水中存在的新物质。可见氯水并不是溶解在水中的氯气和水这两种物质的简单混合物。人们研究得知,氯气溶解于水时,部分氯气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称为次氯酸(HClO)的物质:Cl2 + H2O === HCl+ HClO 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可以漂白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氯水中存在的盐酸吗?和同学们讨论你的实验设想。
  2.6 归纳讨论方案,并组织学生进行所提出的可行的下列实验:用石蕊试剂或用pH试纸检验氯水是否有酸性;试验氯水与碳酸氢钠溶液或锌粒的作用;试验氯水与硝酸银溶液的作用。
  2.7 实验小结、质疑。正如大家从实验中发现的,氯水与硝酸银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氯离子。氯水与碳酸氢钠溶液有气体析出,可见氯水呈酸性。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明氯水中存在的盐酸。
  同学们也发现,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氯水,溶液变红后却褪色了;用pH试纸测氯水,也发现试纸颜色变化有异常,锌和氯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现象不太明显。该怎样解释这些现象?能依据这些否定氯水中存在的盐酸的结论吗?请大家讨论。
  2.8 我这里有一装满氯水的烧瓶,倒置在水槽中,放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顶部有气体出现,现在把装置放到阳光下,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还能发现什么?想想为什么?并发表你的看法。
  2.9 讨论小结。正如大家从实验观察中发现的,氯水中的HClO不稳定,能分解生成气体。进一步研究可以知道分解放出的是氧气,次氯酸转化为盐酸:2HClO == 2HCl + O2↑,光照可以加速它的分解。
  3 对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思考
  问题探究不能只强调通过做科学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技能,忽视通过学科学来促进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实现概念转变。“问题探究”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不单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用做科学的方式学习,要有利于实现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领悟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本质。
  问题探究活动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活动,探究方法强调动手操作,重视资料分析归纳的过程,重视实证和经验,但不能替代获得新概念或知识的所有方法。如果不顾学生的水平和基础,事事都要探究,或者要求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问题的研究,要求他们进行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包含科学探究的各种要素的繁难的探究学习,只能让教师本人和学生都对科学探究产生畏惧,不可能也不现实。如果探究活动中就一些学生无法用实验、归纳、推理得到结论的问题,利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牵强附会的解释、“推理”,糊弄出结论来,不可避免地会让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方法产生误解。设想,如果让学生从氯水能使红色布条褪色,直接“推理”得出其中含有次氯酸的结论来,再由此推出氯气和水发生的反应,还有“科学”可言吗?
  要帮助学生在问题探究学习活动中领悟到科学是探究自然界的思考方式和探究方式。科学知识是人们在探究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用真实证据验证假说,得出的结论。科学只有不断的质疑、验证,探究,才能逐渐逼近真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袁维新.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批判.北京
  [3] 陈琴.科学探究:本质、特征与过程的思考.北京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93-02    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经常碰到一些常量数学的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却可以用极限法轻松的解决。极限法不同于一般的代数方法,代数中的加、减、乘、除等运算都是由两个数来确定出另一个数,而在极限法中则是由无限个数来确定一个数。极限法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对于被考察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
期刊
【摘要】 儒家大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和谐安定、没有私产、没有私念、各尽其能、相互合作是儒家大同思想关于美好社会的良好愿望;这种美好的社会理想源于儒家崇公抑私的价值理念。虽然儒家大同思想有可继承的思想精华,但是也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批判继承,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积极培育儒家大同思想所缺乏的公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批判意识和竞争意识。  【关键词】 儒家大同思
期刊
【摘要】 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发生阶段性的变化,往往直接受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动机的支配,受教师工作态度、情感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关键词】 英语;心理;动机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202-01    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了用最优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英语教学,花较少
期刊
【摘要】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语义学角度对歧义的范围、及分类进行了简要概括,探讨了各种消歧手段的运用。同时文章总结了其应用的正面效应,期望对进一步展开英语歧义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英语歧义;范围;分类;消歧手段;正面效应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99-02    1 引言  歧义现象
期刊
【摘要】分析了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际出发,对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硬件基础; 实验环节;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03-02    《计算机硬件基础》是非计算机类各专业本科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二层次的课程[1],是一门公
期刊
【摘要】本文从旅游就业发展的大背景出发,通过调查了解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对于旅游就业的影响,并据此探讨旅游专业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梯度设计,提出大一的职业了解期和大二的自我了解期的具体实施措施,期望为其就业打下基础。  【关键词】 旅游专业;职业规划;时间梯度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06-02    前不久
期刊
【摘要】 传统外语教学的重点在于掌握语法结构而不是语言的运用。随着交际法的提出,外语教学重点又转移到强调语言的运用,又忽略了语言知识的掌握。然而很多语言学家提出了语言的能力不仅在于产生一个正确的语法句子,同样重要的是能够产生合适的话语。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法对交际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传统教学法;交际法;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翻译是外语人才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中国大学的翻译教科书一般有介绍两种翻译软件:机器翻译以及翻译记忆系统。本论文分析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以及翻译记忆系统Trados应用于翻译课程的优点以及局限,探讨其对翻译过程的帮助以及缺点,再者建议如何将两者融入教学中。  【关键词】 翻译记忆库;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翻译课程;Trados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先让学生拥有“问题”,让“问题”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起点,激发学生联系生活,感悟知识,体验情感,再以新问题为归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教学;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421 【
期刊
【摘要】在新一轮课改大潮中,追求高效课堂成为学校和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在如何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问题上,许多教师都存在着误区,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笔者试图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内容与形式”、“矛盾的对立统一”、“全面的观点”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来分析、指导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 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