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老人的“和谐世界”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前的周来祥面色红润,思维清晰而敏捷,对电脑等现代科技知之甚详,且带有几分顽童的可爱颜色。三九严寒,他大开窗子,身着一件薄毛衣侃侃而谈,哪有耄耋之年、垂垂老者的气息?
  周家摆设稍显老式,除了满房间的书,东墙上挂有一个大大的“寿”字,字下两张圈椅,圈椅中间一张小桌。那或许是周老接待重要人物的地方。他一再热情邀请记者和他并排坐在圈椅上合影。“都是一样的,请不要客气,不要客气⋯⋯”他喃喃自语,没有丝毫大学教授的架子神气。
  


  返璞归真后,自然有挥洒自如的才华和智慧。周老在记者面前纵横捭阖,纵论中外古今,将一派美学体系阐释得深入浅出。周老在上世纪60年代初即提出“美是和谐”说,自此创造了一个以和谐为核心的独特的美学理论体系,学界称为和谐美学学派,滋养了无数后来人。
  周老在漫漫美学路上已经漫步了60余个春秋,“拼命苦干了60年”。60余年间,他出版了20种专著,发表了280多篇论文。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也可集结为三本书,即上世纪80年代的《论美是和谐》、90年代的《再论美是和谐》、新世纪的《三论美是和谐》。
  和谐,是这位80岁老人一生的追求。
  
  做学问像烙大饼
  
  1950年,中国还沉浸在刚刚解放的喜庆中,20岁出头的周来祥就成为山东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求索学问的道路。
  忆起当初,他感叹:“那时正当我英姿勃发的锦瑟年华,每天几乎苦读16个小时,而上床之后,还要用一个多小时把一天学习的内容,放电影式地从头审视反思一遍。”
  周老首先涉足的并非美学。“当时我比较喜欢诗歌,喜欢创作。”当时山大开设了一门叫做“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课,由著名学者吴大琨讲授,由此在山大引起了一股政治经济学热。“这使我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他意识到了抽象思维的魅力。于是,他认真地阅读《资本论》、列宁的《哲学笔记》和黑格尔的《小逻辑》,努力培养一种新的思辨能力,学术兴趣由此也转到了美学。
  此外,上世纪50年代美学四派之一的吕荧教授主讲文艺学,“这也促进了我对美学的爱好”,他还读了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又接触到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康德、席勒等人。这些都深深吸引了他。
  1952年,周老写下了自己学术研究生涯的第一篇论文《评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1955年,又在《新建设》上发表了《彻底摧毁实验主义的美学体系》一文,开始在国内美学界崭露头角。“后来湖北人民出版社约我撰写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原则》一书。1958年,我的第二部作品《乘风集》出版。这两部作品算是我‘美是和谐’思想提出之前的理论萌芽吧。”
  如今,虽已到耄耋之年,但周老仍然思考不止,笔耕不辍。“除了吃饭睡觉,我基本上都在办公室度过。”每年只有阴历年初一在家里,因为“初一会有人要来拜年”,初二便恢复正常了。
  1999年,周老70大寿,在北京举办了《周来祥美学文选》学术讨论会,一个年轻人提出“辩证思维是二元对立”的观点,对周老的学说进行质疑。“这涉及到我的理论要害,我开始了思考。”可是这一思考就是4年。2003年,他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写成一篇长文作答。
  他说,长时间思考后豁然开朗的感觉“是个大愉悦”,是最让他高兴的事情。“学术是没有止境的,规律是不断发展的,正是这些问题吸引了你,让你整日思考,寝食不安。突然间在某一时刻开朗了,那真是太让人快乐了”。
  有人说他是个“布衣美学家”,他很乐意这个称呼。“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人,整天烙大饼。”他把做学问比喻成“烙大饼”,要不停地思考,“翻过来翻过去,学问就是在不断循环中前进的”。只不过,他感觉时间越过越快了,“童年时感到度日如年,现在则度年如日”。
  他说,当前的心情可用四句话来表达:人未满百莫言老,灵府耄耋犹年少,浩渺蕴藉大人文,老鹰亮翅问天高。
  
  三论“美是和谐”
  
  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后,“和谐”二字成为了时尚词儿,有人张口“和谐”闭口“和谐”,好像他率先提出了“美是和谐”似的。而实际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周老就正式提出“美是和谐”学说了。
  1961年,风华正茂的的山东大学青年教师周来祥被借调到北京,参加高教部组织的高等学校美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当时与会的青年人还有叶秀山、李泽厚、刘纲纪等后来的美学栋梁之材。在京城,这些年轻人相互切磋,又可以经常求教于朱光潜、宗白华等美学前辈,生活紧张而充实。
  在《美学原理》编写组的一次关于“美的本质问题讨论会”上,周来祥第一次提出了“美是和谐”的理论观点,认为“美是和谐,是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感性与理性、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客观世界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接着,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讲了三天课,详细提出和阐释了自己对美和艺术审美本质以及艺术创作美学规律的独立见解,指出“美是和谐”作为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展开为古代朴素和谐美与古典主义艺术、近代对立崇高美与近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以及现代辨证和谐美与社会主义新型艺术。
  这算作周老“美是和谐”理论的初步提出。
  1963年,结束了在北京的工作后,周来祥回到山东大学继续教书,开设了“美学”课程,把自己的思想成果融入到教学之中。他编写了《美学三讲》和《美学论纲》,这成为和谐理论的构建基础。
  接下来的是十年动乱,学术研究无法进行了。那时他白天参加完各种学习和劳动后,晚上八九点再开始看书、写东西,直到凌晨四五点,自觉的思考并没有因为外在的干扰而中断。“我最欣慰的是这十年的光阴没有白白溜走。”
  上世纪80年代,美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出现了甚至超乎学术范围的“美学热”。整个社会存在理性思考的需求,人们渴望精神的解困和审美的升华。
  这一阶段是他的和谐美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1984年,他出版了《论美是和谐》、《论中国古典美学》,表述了古典和谐美、近代崇高和现代辩证和谐美的三大美论。这样,他的整个和谐美学体系就确立了。
  1996年,周来祥又实现了一次“自我超越”,出版了《再论美是和谐》,对自身体系进行了一个修正。《再论美是和谐》着重研究的是近代崇高经丑向荒诞的发展,提出崇高、丑、荒诞是西方近现代美学和艺术发展的三部曲。
  2007年,周来祥又出版《三论美是和谐》,探讨的主题是现代辨证和谐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来,对和谐美学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如今,周老说,他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最古老的问题:中国和谐的思想是如何发源的;一个是中国最当代的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美第一个形态是什么。“我已经动手资料的收集,并有了初步想法。”
  
  周门无孬种
  
  60年讲台人生,周老桃李满天下。“我从教近60年来,先后教过不少本科生,指导过70多位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太多,去向难以查询,70多位硕士生、博士生如今基本上都已成材,如山大副校长陈炎、青岛大学副校长徐宏力、山师美术学院院长孔新苗等,早已站立在自己所在领域的潮头。
  离开老师的翅膀,学生便四散飞去,由不得老师驾驭了。对此,周老先让一步。“我从不干涉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从不命令他们去做什么。人家有人家的领导,人家有人家的事,我非常理解。”
  时代的车轮向前行进,但未必新的东西都是进步。如今的治学精神,和当年相比已有很大差距,抄袭之风、滥竽充数现象时有出现,甚至有人拿金钱换学术刊物版面。对此,周老也时有耳闻。“我也想做点事情,端正学风,但这需要一帮人联合起来,大家共同努力。我若是能把这帮人组织起来就好了;或者谁有能力聚集起一帮人也行,我愿意参加这个阵营。”
  他说,一个人或许难以改变这个社会,但完全可以做到独善其身。“我经常叮嘱我的学生,让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对此,很多人对他的学生评价甚高,称之为“周门无孬种”。
  他强调,对待学问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做学问,要真正啃一点东西,必须几十年不放松,坐得住冷板凳。不管你讨论什么,他讨论什么,你感兴趣就参加,不感兴趣就不参加。你所做的就是去思考,去研究,这样才能获得比较有价值的东西,获得真正合乎规律的东西,少受浮躁的影响,少受随意性的影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再就是做人。我常说,做人做到什么程度,做学问就做到什么程度。”
  社会科学的门派之争并不鲜见,但周老总是让自己的学生努力吸收其他各派的营养。“我始终有一个原则,对美学上的各家各派,不要有成见,要善于吸取他们的合理之处,避免他们的缺陷。观点是观点,友谊是友谊。我希望自己是这样,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也是这样。”
  
  The Harmonious World of ZhouLaixiang
  Zhou Laixiang is a university professor and is over 80 years old. He always has a ruddy complexion and quickness of thought. He knows much about computers and other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ou’s room is full of books with a big Chinese character “Shou (live long)” hanging on the eastern wall. Under the “Shou”, there are two round-backed armchairs with a small table between them. This is maybe the place for receiving important people. He invited our reporters to sit in the chairs and have a photo taken with him. “Make yourselves at home.” He said calmly and gently.
  Zhou talked about the ancient and modern and explained the system of aesthetics. In the 1950s, Zhou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Beauty is Harmony”, which was considered as the “harmonious aesthetics” school by academic circles.
  Time flies. Zhou has researched aesthetics for over 60 years. In these years, he has written three books—Discussion on Beauty is Harmony, Further Discussion on Beauty is Harmony, and The Third Discussion on Beauty is Harmony.
其他文献
好,我们开始述泉乐坊的故事。  话说济南城以文化积淀深厚著称,其历史之悠久可以推算到与人类历史同步。我们为什么敬仰罗马,是因为罗马留下了历史悠久、光芒四射的古城堡;为什么余秋雨写遍中国古城却唯独不敢写西安?是因为他对有着13朝帝都史的西安怀着敬畏之心,生怕把握不好笔触。济南亦是因为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丰厚而魅力独具。    然而这古城的核心在哪里?哪里最能代表纯正的济南?这个彩头应该落在济南的最深
期刊
今天济南老城的许多街道,历史上都别有一番风景。芙蓉街,现在是一条拥挤热闹的街衢,可在四五百年前,不宽的街面中间,竟是一条流水潺潺的河溪。三百年前,人们将街中的小河改为青石板路面下的暗沟,才慢慢发展成今天的模样。  芙蓉街的名字,很好听。小的时候,我老以为这条街是以芙蓉花命名的。后来才知道,她是以街上有一眼芙蓉泉而得名。当然,那芙蓉泉的得名,自然也与芙蓉花是密不可分的。    芙蓉者,荷花也。据载,
期刊
改或者不改,这只是私家车的问题。公交车和出租车早已经先行一步,率先进行了“油改气”,告别喝油时代,改喝成本低廉并且绿色环保的天然气了。  7年的部门博弈后,燃油税终于尘埃落定。正是因为此,公交车、出租车更加没有任何犹豫,纷纷加入改气大军。一些济南私家车主也动了改气的心思,当然,他们面临着政策、规定滞后的锁链,所以有些迟疑。  但是,油改气革命势在必行。由于天然气燃烧后只排放出一些二氧化碳和水,对城
期刊
泉城路的北边,西门里鞭指巷或高都司巷北行,中间有条东西走向长不过180米的街道,这就是将军庙街。将军庙街是一条原生态的济南老街,不似曲水亭、王府池子那边的繁华,这里有的就是老四合院、老水井、老街坊    作为一个生活在济南的外地人,第一次听说将军庙街,首先冒出来的疑问是:这是哪个将军的庙啊?而再问一下老济南人,会告诉你将军庙街最著名的不是哪个将军的庙,而是天主教堂。这中国庙VS天主堂,可真是有点儿
期刊
街以亭命名,亭以水命名,水再以曲而著称。不用别的,仅这个街、亭、水融为一体的名字便足以让人为之感叹:拥有这样一个好名字的老街,如果没有神韵,那才怪哩。    可是,如今的曲水亭街上已觅不见曲水亭的踪影了——远不止没了一个亭子,就连临街的小河也不那么弯弯曲曲了。  城市在一天天长高,而一些老街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当年的风韵。在这一点上,老街就像美女,美女的容颜总是要被岁月的刻刀偷袭,留下的,是深
期刊
公交是一个城市的血脉。  一个城市的公交服务质量,是体现城市风貌的窗口。这个被誉为“城市流动风景”的公共交通,则是济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具有标志意义的符号。2008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接见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山东代表团时,对来自济南市公交总公司的全国人大代表吴倩说:“你们济南公交办得好,是一个品牌。”这一盛誉无疑是对济南公交事业的最大肯定。    2008年,济南公交60岁了。60年来
期刊
济南的老街巷里,如今还保留着老街“原汁原味”的,已为数不多了。王府池子街可谓仅存不多的著名老街之一,是人们领略济南老城风情的极佳去处。  王府池子街东起西更道街,西连芙蓉街;北抵起凤桥街,南接平泉胡同。街道纵横交叉,南北较长,东西较短,纵向街道多有小弯。街上只有几十户人家,多为青砖平房,小户门楼。人们走在这条小街上,不仅会感受到一种大都市难得的宁静,也会感受到一种极强的亲和力,它的淡雅、洗练、温馨
期刊
去至尊源的,一半是因为朋友推荐,一半是因为经常路过看到。  早就听很多人说过至尊源鲁菜馆,说这里的传统鲁菜做得正宗地道,每次去吃饭都是人声鼎沸,得提前预订,不然很可能没座位。“菜香不怕巷子深”,在济南正宗的传统鲁菜馆中,至尊源的知名度非常高,虽然店面有点隐蔽,但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原因无非有两点:菜品质量好、经营管理好。至尊源的经理杨勇说,“我们就是讲究一个实实在在、物美价廉,别的也没什么。”  
期刊
中国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儒家思想说:君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远在欧洲的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唐锦彩的创立者、已到中年的崔佛罡看着我,不紧不慢地说:“我的目标是通过国粹弘扬历史文化,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崔佛罡的身后,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民俗工艺品工作室。  崔佛罡没有背景,没有资金积累;他没有独立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就是车间;他是老板,但他和他的员工干同样的活;他有几个员工,
期刊
春暖花开,心情不由得愉悦起来。这样的季节里,胃口也越发好起来。  在去湘鄂情怀采访之前,我早已经是这家店的常客。地道的湘鄂菜让我颇有熟悉和亲近的感觉。在北方,这样地道的湘鄂餐馆并不多见。  开业仅仅三年多,湘鄂情怀在济南已经具备相当的影响力,在此就餐的人多为商贾、白领,尤其吸引了大批年轻时尚的女性消费群体,目前,大量家庭聚餐也对湘鄂情怀情有独钟。在林林总总、花样繁多的特色酒店中,湘鄂情怀以它独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