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 减负增效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e284818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课堂中教学片段的分析和对比反思,总结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师们要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
  一、研究的缘起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是一堂普通的计算课。笔者上了一节,教学中笔者给学生作了两层知识上的铺垫,并顺利地运用知识迁移,解决学习问题,自然天成。正当笔者打算写课后反思时,发现学生的作业有问题:学生的简便方法并不是只有一种。出现了以下几种:276 98=202 98 74=374;276
  98=276 90 8=374……为此笔者对这节课教学产生了疑问:这种简便方法是谁最先想到?是怎样发现的?是老师还是学生?如果是学生想到的,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想到这个方法?还有,除了这种方法以外,是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没有其他方法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的作业也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于是第二天笔者用完全不同的教学思路,对计算课的创新作了尝试。现就以这两次不同的教学谈谈粗浅的想法。
  二、教学实践
  【案例描述】
  案例素材来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课堂引入环节。
  (一)第一次教学片断
  在这课教学中,为了给学生作知识上的铺垫,顺利地运用知识迁移掌握学习内容,笔者作了两层准备:
  1. 98=100-( )
  196=200-( )……
  2. 175 200= 145 100=
  2843-600= 784-300=
  接着出示:175 198= ,按知识迁移规律,学生马上会想到用把198看作200来进行计算会更简便。
  不出所料,老师一抛出问题: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题吗?生1:可以把198看作200,然后把多加的2减去就行了。此方法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同,新问题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的知识,导入新的知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方法。
  【效果体现】
  学生回答流利,小手高举,场面很活跃,但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分散注意力了,而在那些不认真听的学生的作业中却发现了问题:学生的简便方法并不是只有一种。出现了以下几种:
  276 98=202 98 74=374;
  276 98=276 90 8=374……
  【个别访谈】
  师:怎么不想听了呢?
  生1:老师说的那种简便方法计算,我已经会了。
  生2:太简单,没意思。
  【反思总结】
  实际上,从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笔者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维向这方面引导,无形中把学生的思维定位在“看成整十、整百……”上了,把学生的思考空间一下子给框死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上述设计的铺垫式教学导入都是教师要学生这样做的,如果不算强加,最起码也是教师暗示、诱导、设圈套的结果。笔者的所谓的“铺垫”“知识迁移”其实都是借口,实际是设圈套。基于上述认识于是有了第二次教学的尝试。
  (二)第二次教学片断
  师:直接算出276 98=?请问怎么算?
  生:(欲答)
  师:不急,想一想,看谁能用更简便更灵活的方法去算。请先独立考虑解答。
  生:(独立解答)
  小组内交流:(由于学生想法各异,算法五花八门,组内交流格外热烈。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集体交流】
  生1:276 98=274 (2 98)=374。笔者是把276借给了98,可以使98变成100,就简便了。
  师:这2借得好啊。一下子就使98变成了100,好,好方法。
  生2:276 98=(202 98) 74
  =374
  生3:276 98=(276 90) 8
  =374
  生4:276 98=276 100-2=374,笔者是把98看作100,买东西一样,先给100元再找还2元。
  师:这个比方好啊。
  生5:276 98=300 100-24=374
  ……
  【设计意图】
  以开门见山的谈话形式导入,自然、轻松,激发学生自主回忆已有知识经验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后面的教学有的放矢,做到充分的了解与准备。
  【效果体现】
  因为自己独立解决了问题,学生很高兴,而且一句“看谁能用更简便更灵活的方法去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努力,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的方法总结出了很多简便的解题方法。
  【课后反思】
  在探究中真正地经历与体验了算法的多样化,而非仅仅是朝着教师指定的方向进行扩散性思维。这里充分挖掘了计算教学中的育人价值,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简便计算的各种算法,充分交流、感受算法的可行性与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计算策略和灵动的计算思维,使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与顺应得以进一步完善。
  三、两次教学的对比反思
  (一)教学知识该如何获取?——通过“自我建构的方式”获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换句话说,就是获得知识的多少、好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自身经验可分为生活经验、活动经验、学习经验等。第二次教学设计中,笔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指向目标,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特点,激起了学生主动探求新解法的愿望和要求,并为学生提供了讨论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比如“把98看作100,买东西一样,先给100元再找还2元”这是基于生活经验,又如“一年级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十法”是学习经验。   在第一次教学设计中,笔者利用“铺垫”和“知识迁移”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但笔者却忽略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师的暗示、引导固然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对学生终究是有害的。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
  (二)算法的多样性目的何在?——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为策略的优化提供可能
  根据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思想主张:“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请学生‘再创造’。”学生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由来,获得“再创造”的方法,诱发创造兴趣,成为自己的学习策略。而笔者在第一次教学中,为学生设下了一个无形的圈套,暗示学生按老师的路走不会错。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而失去了创新的勇气和信心,还谈什么“再创造”。
  第二次教学则是在前次教训后,充分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如第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把所有可能想到的简便方法和问题都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暴露出学生所有的思维。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灵活性,又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性。简便计算学习构建开放空间,让学生自主生成有效的算法。算法多样化是为了更好的体验策略的优化,方法多样了才能更好地体现凑整的优势,提供简便计算的策略,要不然就出现了片段一中的“老师说的”,让学生由“老师说的”转变为“我发现的”。简便计算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计算的效率更高。在这一次教学过程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欣喜与矛盾。这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教师在这里所做的事,就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做一个知识建构者的帮助者)。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也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跳跃性,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提升内化何在?——注重体验感悟,引发情感共鸣
  建构主义学习观关注以学生自我体验和个性张扬的形式来完成知识意义的内在生成。简便方法计算并不仅仅体现在得知方法时所获得的直接可感知的成果,更体现在知识建构过程之中容易被忽视的情感体验等无形的成果。
  第一次教学中教师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现过程的体验感悟,学生虽然也有成功的体验,可是这种简单的成功给学生心灵带来的冲击是短暂的、肤浅的。第二次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经历独自探求算法过程,整节课中教师都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并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创造,引导学生经历思维展开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学习中有所做、有所思、有所得,并能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知识达到真正的内化,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总之,在这个教学对比中,笔者深深感受到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是让学生在建构数学中,“亲历”数学的形成,在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的交流中分享喜悦、又同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为数学活动要作为一种“过程”学习。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摘 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适应儿童的艺术手段而创作的,以反映儿童生存于其中的现实生活的美丑属性,表现作家对现实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情感、趣味、观点、理想),呈现为儿童乐于接受的、有优美形式的艺术形象。童话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地进行童话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童话教
【摘 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纲要》以及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小学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构建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本文在分析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態实施的困难的基础上,以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为例,对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在知识本位、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三种不同的
摘 要:作为一种近年才跃入人们视野的教辅手段,导学案越来越为初中语文教师所认同。但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文章采用对症下药的思路,先列举了导学案设计不科学、使用太频繁、缺乏针对性、方式欠灵活、存档待合理等缺憾,简要进行了归因分析,进而从端正认识和改进实践等角度阐述了优化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优化对策  随着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名校先进教改经验的推广,“导学
【摘 要】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材作为语文学习的例子,教学中需要根据语文课标要求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在学生学习的六年时间里,读写结合需要遵循读写迁移原理,寻找科学的优化训练的策略,本文主要围绕“入眼”把脉、“入心”悟法、“入笔”实践、“入文”对比的“四入”法实施策略,以《颐和园》为例阐明如何探寻读写结合优化训练的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优化策略;双重逆转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
【摘 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热点。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文章结合钟村中心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区域特色教研,谈谈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数学素养;提升策略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思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小学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小学教育已不再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樊篱,更加注重小学教育的育人价值。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教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有必要加强小学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的渗透,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本文探析了新課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
摘要:诗词能陶冶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得到升华,还有着润心养德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把诗教与育人结合起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能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能培养学生整理桌面的习惯、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劝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诗教;德育;融合途径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此言道出了诗
【摘 要】近几年,我区提出了“上品教化”的教育理念,“育人为善”“优质高效”是践行“上品教化”的理想目标。然而在现实中,以“时间 汗水”追求分数的方式仍普遍存在,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扭曲了教育的价值。如何践行“上品教化”的精神,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作业方式,是每个教师都应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给力作业;营养大餐;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一、制定“配餐标准”,明确作业设
【摘 要】学生社团活动过去一直被当作教学活动的辅助与补充。在农村中学中,教师和家长对社团建设的支持率不高,但学生对社团活动却有着极高的兴趣。本文调查了农村中学教师和家长对社团建设的态度,提出当前学校管理对社团建设认识依然存在偏见的问题。同时笔者提出了在灵山中学建设社团的实践,认为学生社团活动对学生自主成长有重要作用的观点。  【关键词】社团活动;社团评价系统;全面发展  一、中学社团活动作用的调查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阐明:“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实施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是落实《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