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各学科知识在生物教材与试题中的渗透及策略
1.1 语文。语文的知识点往往是通过诗歌、散文、俗语、谜语、成语等方式对生物教材和试题的渗透。
1.1.1 举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通过诗歌“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揭示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通过俗语中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向学生揭示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1.1.2 策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通过长期对生物及生物现象的观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通过诗歌、散文、俗语、谜语、成语等多种文学形式去描述生物和生物现象。教师在引述时,应培养学生从文学角度去理解分析所蕴含的生物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进一步提高生物学的科学素养。
1.2 数学。数学的知识点主要是通过数学原理、数学图形、表格数据等形式对生物教材和试题的渗透。
1.2.1 举例。如在《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内容中,关于显微镜倍数的计算,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目镜的倍数×物镜的倍数,同时对于显微镜的倍数与看到的细胞体积和数量的关系,使学生理解:显微镜的倍数与看到的细胞体积成正比例关系,与看到细胞数量成反比关系。
1.2.2 策略。数学知识在生物学中的渗透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一些生物现象和规律需要借助数学知识进行辅助理解;二是让学生在数学图形和表格数据中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所以教师在讲授或实验过程中,注意将数学基础知识有机地与生物知识结合,从中引导学生对图表数据的分析、理解、整合,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1.3 化学。在各学科中,化学与生物的联系最紧密、渗透最有深度、交叉更有广度,综合更全面。在生物教材和试题中,化学知识与生物学的渗透主要体现在生物实验、动植物的生理活动过程中。
1.3.1 举例。在《光合作用》的一系列演示实验中,证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的实验里,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从而证明了光合作用下产生氧气。
1.3.2 策略。对于化学知识在初中生物知识中的渗透,由于初一、初二学生还未学习过化学课,所以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把握深度原则,即讲授时只需要求学对化学知识的识记、理解这一层次上,点到为止,让学生识记实验中出现的化学药品的作用和特性就行,切不可把化学知识中一系列反应原理、过程进行讲述。二是把握广度原则,对于生物实验中出现的化学知识,一定要根据实验中所涉及到化学知识来进行讲解,避免以点展线、以线带面讲授化学知识,使学生不能有效地消化吸收。三是通俗易懂原则,学生从未涉及的化学知识,教师尽量把化学原理、化学物质的特性简单化、形象化、通俗化。
1.4 物理。物理知识在生物学中的渗透主要涉及光学、力学、声学等内容。
1.4.1 举例。在《显微镜的结构》中,显微镜的原理其实就是光学原理,通过光线的传播媒介必须是透明,所以我们在制作临时装片要求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制成簿的、透明的,有利于光线的穿透。
1.4.2 策略。学生对一些相对繁杂原理的理解存在一点的难度,所以教师不妨在上课前,先给学生做一些简单、有趣的物理小实验,通过小实验揭示生产中、生活中、甚至人体中存在的一些物理现象,从而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时也学到了物理知识,使他们有很大的满足感,同时激发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1.5 地理。地理知识在生物教材与试题中的渗透主要涉及气候、地形、海洋、动植物资源等内容。
1.5.1 举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与环境》和《生物的进化》中,生物圈中存在不同的地形、气候,同时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也能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共内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2 策略。地理知识在生物学科中的渗透较为广泛,所以,教师在讲授涉及地理方面的生物知识时,一定要两学科紧密地、有机地的联系起来,通过专业的地理知识对生物教材加深理解及应用。
2 对生物教师的要求
2.1 转化教育教学思想观念。面对生物学中存在各学科知识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出三条课程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所以,教师必须转化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注重多种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2.2 加强专业学科学习。现代生物科学发展非常迅速,所以生物教师不能只是守住旧时的生物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加强对专业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2.3 既做专才,更要做通才。面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和生物学中存在各学科知识的渗透,教师应更多去注意其它学科的学习和发展。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的改革浪潮中,我们应正视和反思在生物教学中遇到各种问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教育评价手段等将随改革的深入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只有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深入钻研教材,拓展生物的知识层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化为教师本身的教育思想,才能融入的教学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2]刘恩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
[3]王后雄、徐磊、朱丹、罗蕾,《中考全解王》
1.1 语文。语文的知识点往往是通过诗歌、散文、俗语、谜语、成语等方式对生物教材和试题的渗透。
1.1.1 举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通过诗歌“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揭示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通过俗语中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向学生揭示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1.1.2 策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通过长期对生物及生物现象的观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通过诗歌、散文、俗语、谜语、成语等多种文学形式去描述生物和生物现象。教师在引述时,应培养学生从文学角度去理解分析所蕴含的生物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进一步提高生物学的科学素养。
1.2 数学。数学的知识点主要是通过数学原理、数学图形、表格数据等形式对生物教材和试题的渗透。
1.2.1 举例。如在《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内容中,关于显微镜倍数的计算,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目镜的倍数×物镜的倍数,同时对于显微镜的倍数与看到的细胞体积和数量的关系,使学生理解:显微镜的倍数与看到的细胞体积成正比例关系,与看到细胞数量成反比关系。
1.2.2 策略。数学知识在生物学中的渗透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一些生物现象和规律需要借助数学知识进行辅助理解;二是让学生在数学图形和表格数据中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所以教师在讲授或实验过程中,注意将数学基础知识有机地与生物知识结合,从中引导学生对图表数据的分析、理解、整合,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1.3 化学。在各学科中,化学与生物的联系最紧密、渗透最有深度、交叉更有广度,综合更全面。在生物教材和试题中,化学知识与生物学的渗透主要体现在生物实验、动植物的生理活动过程中。
1.3.1 举例。在《光合作用》的一系列演示实验中,证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的实验里,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从而证明了光合作用下产生氧气。
1.3.2 策略。对于化学知识在初中生物知识中的渗透,由于初一、初二学生还未学习过化学课,所以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把握深度原则,即讲授时只需要求学对化学知识的识记、理解这一层次上,点到为止,让学生识记实验中出现的化学药品的作用和特性就行,切不可把化学知识中一系列反应原理、过程进行讲述。二是把握广度原则,对于生物实验中出现的化学知识,一定要根据实验中所涉及到化学知识来进行讲解,避免以点展线、以线带面讲授化学知识,使学生不能有效地消化吸收。三是通俗易懂原则,学生从未涉及的化学知识,教师尽量把化学原理、化学物质的特性简单化、形象化、通俗化。
1.4 物理。物理知识在生物学中的渗透主要涉及光学、力学、声学等内容。
1.4.1 举例。在《显微镜的结构》中,显微镜的原理其实就是光学原理,通过光线的传播媒介必须是透明,所以我们在制作临时装片要求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制成簿的、透明的,有利于光线的穿透。
1.4.2 策略。学生对一些相对繁杂原理的理解存在一点的难度,所以教师不妨在上课前,先给学生做一些简单、有趣的物理小实验,通过小实验揭示生产中、生活中、甚至人体中存在的一些物理现象,从而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时也学到了物理知识,使他们有很大的满足感,同时激发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1.5 地理。地理知识在生物教材与试题中的渗透主要涉及气候、地形、海洋、动植物资源等内容。
1.5.1 举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与环境》和《生物的进化》中,生物圈中存在不同的地形、气候,同时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也能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共内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2 策略。地理知识在生物学科中的渗透较为广泛,所以,教师在讲授涉及地理方面的生物知识时,一定要两学科紧密地、有机地的联系起来,通过专业的地理知识对生物教材加深理解及应用。
2 对生物教师的要求
2.1 转化教育教学思想观念。面对生物学中存在各学科知识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出三条课程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所以,教师必须转化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注重多种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2.2 加强专业学科学习。现代生物科学发展非常迅速,所以生物教师不能只是守住旧时的生物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加强对专业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2.3 既做专才,更要做通才。面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和生物学中存在各学科知识的渗透,教师应更多去注意其它学科的学习和发展。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的改革浪潮中,我们应正视和反思在生物教学中遇到各种问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教育评价手段等将随改革的深入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只有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深入钻研教材,拓展生物的知识层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化为教师本身的教育思想,才能融入的教学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2]刘恩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
[3]王后雄、徐磊、朱丹、罗蕾,《中考全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