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下改变物理教学的提问方式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wf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正在实施的今天,物理学习中如何进行问题教学,更好的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发展,在这里结合工作实际说说我的“转变”。
  
  一、提问主体的转变
  
  在物理教学中,要从主要由老师提出问题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提出问题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传统的提问的方式是由教师按事先组织好的一系列的问题在课堂上逐一向若干学生发问,这种方式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轨道去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原创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新课标下的问题教学应改变以前主要由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教师要去设置情境,去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帮助学生将一些已有的较浅湿的问题意识明析化,引导他们自己去经历提出感兴趣的科学问题的过程。如在做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我班有几组同学完成了实验后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己在探索,有几个好动的同学创造性地把两个“10”和“5”的电阻并联起来用纸包住叫其他人测一下电阻,实验结果发现所测的电阻比“5”和“10”的电阻都要小,就向我提问为什么?我引导他们逐步把问题过渡到并联电路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和串联电路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的问题上,并向全班同学推荐了他们的问题,鼓励他们去探究。
  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都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应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培养他们从平常的、已经习惯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
  
  二、解决问题方式的转变
  
  根据新课程理念,强调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去经历,我们应将主要由老师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转变为尽量由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去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一个始终站在岸上的人,你无论怎样对他讲解游泳的方法与技巧,他不下水去经历、去实践、去感悟,他是永远也不会游泳的。
  在“比热容”教学耐我在所任教的两个班级采用了两种不同学习方法,在三(4)班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先提出物体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种类有没有关系呢?接着说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演示:用相同的热得快加热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最后总结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种类有关的结论,随之引入比热容的概念。整个过程的主角是教师本人,学生只是旁观者,而三(5)班采取的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我只是尽量提供了一些有助于他们思考的问题情境,而让学生自己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过程。三(5)班同学们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兴趣浓厚,人人都参与了整个探究过程,三(4)班同学知道后提了我很多意见,要求重上这一课,让他们也经历一遍。
  
  三、教师作用的转变
  
  在新时期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由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问题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活动中去。教师应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提出问题时”应引导学生将浅显的问题意识明析化、科学化,在“探究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所碰到的困难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关联,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度探索。
  教师作为“合作者”应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教师可以合作者的身份共同参与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但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不能影响和干挠学生的热情。
  
  四、评价理念的转变
  
  以往问题教学时,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答得好不好,答得对不对,答得对就能得到表扬,如果学生答得不对,可能会被批评,在那种情况下,“老师问学生答”,气氛往往非常压抑,大部分学生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中奖”。
  现在问题教学中的评价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评价所具有的作用不应只作为“筛子”的作用,更应该体现“泵”的作用,即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精神。
  要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态度,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建立档案袋评价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收集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和探究成果,积累学生的学习资料等,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当然还可以采取其他多种评价方式,但都应该对學生的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热情起激励作用,即起一个“泵”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初中数学教学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初中数学教学只有立足双基,深挖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课改;初中;数学;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数年,课堂教学从理念到行为发生了重大改变,然而反思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或片面理解课改精神追求表面热闹,或“小富”即可,浅尝辄止。如何将课改的精神实质有效地贯彻在课堂教学
期刊
我国果树生产飞速发展,果树总面积、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在果树单产、果品质量、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远逊于先进国家,其核心问题是果品质量欠佳,高档果品太少,成为制约果品增效、果农增收的瓶颈,必须充分认识、认真对待。  一、我国果品质量的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果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果品出口也在逐年增加,例如苹果年出口已达200kt,果品总出口量达700kt,较以往有了极大进步与
期刊
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应该致力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实现学生对英语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从而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一、学生学情分析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行为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强化等功能,例如考大学和回报父母养育之恩这些目标,均可激起学生一定程度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的学习指向这些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学习,直至目标的实现。一般而言,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日益增强,广告的作用在我国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去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通过跨文化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策略。  【关键词】 跨文化视角;商业广告;翻译;策略    一、跨文化视角下的商业广告翻译的相关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告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广告翻译对于推动我国企业在经济全
期刊
【摘要】Adobe Photoshop 是目前流行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结合多年教学实际以丰富的设计任务为引导,介绍了平面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快速、灵活地掌握图形图像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为就业打下基础。  【关键词】 图形图像合成    Photoshop图像合成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photoshop软件把多张图片合成自己所需要的效果。对于这节课我的设计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索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更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即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物理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相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现问题。而审视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仍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培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
期刊
职教政治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场所,是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主体意识增强的重要空间。特别是当今媒体传播广泛,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人们思想异常活跃的环境下,打破封闭、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育目的理念,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特别是针对当前技工学校学生的实际,我们只有在深刻反思现有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强化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发挥出自身潜力,
期刊
探究是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心向,通过实践亲自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探究精神也是相当重要的。    一、用问题激活兴趣与探索欲望    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主要动力。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外在表现,结合观察和思维活动参与的一种心理体验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善于设置问
期刊
面对语文课程越来越依赖于间接的经验和虚拟的沟通这些情况,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显得更加重要。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我们清楚地懂得,知识的建构有赖于既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我们必须要对语文课程进行“生活化开发”。21世纪课程愈来愈趋同于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细细体昧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在课程实施中可采用以下策略来实施语文课程的生活化开发:    一、整合生成课程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