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春天还有韵律,权当电影散场离去漫漫Electronic/Downbeat女声

来源 :非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c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想迎着散漫春光此等慵懒地消磨时间,那么聆听细碎的Electronic/Downbeat女声将是不坏选择。近几年IDM小电配上幽暗煽情的散拍骨架,再兑以冰凉薄荷汁般的喃喃女音,相似做法确实于独立乐队大众里面非常流行,而当下独立乐队——特别是那些叫人死磕着还要爱个不停并贴上Indie Elec-tronic的族类们,数量庞大得足以用千篇一律来解释——记起在傅雄那儿买碟遇见一位研究生朋友,他整一听黑厂牌和死金的,说起那几百个G的MP3他无限感叹“其实这么多年我就只是一个听众而已,新东西里大部分是烂货,虽然改不掉听东西的老习惯,偶尔百里挑一听到一张特正特NB的还是非常高兴奋”,或许话是大白话,但道理比较明确——当然识货人会对新生的IndieElectronic融合派并不感到新鲜与陌生,它们无非是上个世纪末几年Post Trip-hop,Ambient IDM,Post-Rock等浪潮的思路延续。所以对于一个彻底熟悉BjorkMoloko,Sneakerpimps或者Swandive等人作品的听者来讲,德国Mort厂牌下的Sythn-Pop,Electronic-Pop之风也就不那么“横空出世”了,再到近几年Elika,Helios,Her Space Holiday,Guitar,Aus,Ai Phoonix他们或多或少都承袭了同宗同脉的清新流畅甚至几丝娓娓道来的糜烂。要知道皇后Bjork早在90年代中期就转投向了那时还相对超前的Electronic女声创作,而她的幕后功臣之一就是冰岛的简派IDM巨擎Matmos;整个Trip-Hop风潮也孪生出了一大批依赖电子乐器的女声艺术家,像Beth Gibbons,Liesje Sadonius(Hooverphonic主唱),Bronach Slevin(crustation主唱),Kelli Dayton(sneakerpimps主唱)等等数都数不过来,比起“漫漫的Electronic/Downbeat女声”,这些早期成绩斐然的声音才女们要显得幽暗自闭得许多,曲风自然也更劲道,走的是不屑于迎合大众情趣的实验路线。可是越发精细动人起来的IDM,Minimal技术在短短几年时间窜红了全世界电音迷的耳朵,越来越偏向理智和机械化的清冷审美也渐渐麻木了自身对于黯然神伤类型主题的敏感,新生一代音乐家不免要提高原本为烘托人声使用的电音节拍的速度,人声亦退居到采样地位,如今散拍女伶更多的像是一线流行歌手,声线中特别抓人的情绪表现部分被适度削减,在有时闹得心儿发怵的IDM节奏型间清淡得好比一株眠伏海藻。个人感觉这跟早在Trip-Hop之前的一种地下音乐景观Shoegaze/Sadcore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一样的疲惫慵懒,或许多少人曾沉浸在Christian Savill的性感演唱中不能自拔呢——Indie Electronic女声并没有延续太多黑暗空洞的Porshiheads情节而根植在一样空洞却青涩有加的Shoegaze土壤间,其实Savill也算作新世纪新浪潮的直接参与者。
  继续上一段内容,先来看看Monster Movie于06年发行的新碟《All Lost》。正如专辑名字暗示着一股酷酷的欲说还休的自赏派味道(难道你没发现,标准的经典自赏专辑比如《Nowhere》《Loveless》都拥有类似调人胃口的命名方式),Monster Movie正是由Christian Savill伙同擅长玩弄电波效果和新民谣的SeanHewson组建的二人团(两人撮合甚至可以追溯到1989年Slowdive组建之初,而1994年Milcho Manchevski执导的电影《Before the Rain》附带的顶级Ost大碟也是交由两人化身的Eternal完成)。严格说比起日后Neil Halstead所搭建的Mojave 3,这部“怪物电影”描绘的微电女音世界才真正继承了Slowdive一线的清爽Shoegaze衣钵。虽然今天写的是Indie Electronic,事实上MonsterMovie繁杂复古的创作路数也就是对当下各类新“电”风格的浅尝辄止(比较类似Sterelab,Death Cab for Cutie那类的电子流行后摇),烂到骨子的还是Shoegaze,明媚爽朗,仿佛四月份的好天气。我相信他们是有着充分理由去自赏的,否则还有什么音乐形式更能用来修饰青春的青涩与迷茫,拒绝与成长呢。所以Hewson和Savill并没有采用以IDM节奏打底的惯常手法,电吉他用舒坦的音符颗粒牵引着旋律的整体浮动,亮丽的合成器音色与深沉的Ambient效果仅仅是适度的装饰而已,它们就象过去的贝司和真鼓围绕着真正揪心的吉他音墙,除了部分作品的实验成分,你真会感觉时间又回到了往昔。补充一下前面那个“微电”的定义,重庆有种特好吃的馄饨称“老麻抄手”,依据所放佐料花椒的不同份量,口味也分“微麻”“中麻”“老麻”三等,有仅取其味的也有分明寻求口感刺激的,Hewson和Savill旧瓶新酿的态度便如前者。从《Last Night Something Happened》经历数张EP再到这张《All Lost》你不得不感激Savill的老练与精力,她的怀旧,她的坚持以及最重要的岁月无法改变的宝贵声线,象捧出一颗依旧鲜活跳动至死不渝的心脏,虽然2002年的debut大作以来Monster Movie并未猛烈地追逐变化,愈发懂得收敛,引用乐评人经常滥用的一句“某些人只要还站在那里,我们只是需要看见他/她还站在那里,就值得鼓掌了”。“Belum”格调分外简洁的Ambient小品是一曲纯粹的Gitch-Intro,接着“Vanishing Act”中Hewaon以松散的男声起头,伴随弦乐般拉长的吉他失真和Savill的沙哑和声,瞬间风向标变换了航道——如同歌词“Nobody knows me that's all I want to be…”所言,情绪在午夜干涩的潮水中慢慢引退而记忆把你带回了Smashing Pumpkins辉煌时期那张《Adore》。“The Stars That Surround You”中寂寥的钢琴,男女二重唱令人想起乡间教堂,洒满了纯真烛光;“Return To Yesterday”轻快十足的Shoegaze骨架开始让干涩眼眶呢喃过泪水;“Hope I Find The Moon”则类似压马路时不着边际幻想出的雄心壮志,合成器漫不经心的Gitch干扰音加重了散乱的浪漫,清水一样的原声吉他闪烁其间。“Driving Through The Red Lights”里Savill声音很美,可惜Downtempo版的Disco节拍并不很讨笔者喜欢,有点嘈,也许她再度把思绪深埋进了年轻时代的New Order,“赶时毫”风潮;同样套路的“Verticol Planes”间或的机械发声非常好玩,展现Monster Movie诙谐恶搞的一面;其后“The Impossible”是笔者最喜爱 的一曲,缓慢的吉他和弦勾勒出粗淡主线,穿插各种偏于实验的Gitch音色和迷幻泛音演奏,只有在一个人安静的时刻才会大呼过瘾吧。“#3”是一曲Downtempo+IDM+Post-Rock的大杂烩,略去了人声的节奏使人浮想联篇,3分钟走过真正精彩的手笔便是一长段Arovane,Boards of Canada式的调变Ambient律动,一气呵成直至收尾。无论“No One Can Know”的柔软贴心还是“Run TO The Heart Of The Sunrise”的喧躁音墙都回溯了很根源的Shoegeze传统,敬礼吧,电音的打理修葺也近乎炉火纯青。最后收尾的“Falling Into The Sun”有着Neo-Folk的简练与深沉,Sean Hewson的演唱消融了冬日阳光,Christian Savill的浅浅和声于无限广阔的时间流水中蓄满了能量,将于瞬间喷溅出来——“Cause I don't wanna live mylife all alone Always hoping for the chances(that) it's aIl really gone…”当这样的字句砸向心间,我开始理解《All Lost》一改过去宁静幽森的图景转而采用光怪陆离的油画作为封套其用意何在:一个日渐看不清自我的可怕面孔,谁都无可避免岁月的残酷吞噬。
  如果谁真忘了把R R Coseboom的debut大碟《Beneath Trembling Lanterns》列入06年非主流Top10,可能他/她压根也许没有听过。RyanCoseboom和Rebecca Coseboom夫妇亦是美国Post Trip-Hop乐队Halou的真身,也许二人尚且不愿意换去Halou虚烂无度的吹泡腔调(此组合曾被誉为与Sneakerpimps非常神似),又按奈不住玩一手以IDM+Ambient为主要利器的lndie Electronic之激动心情,所以就……除了《Beneath TremblingLanterns》,R R Coseboom还在Dynamophone厂牌先行发过一张极为稀罕的EP《Moths+Butterflies》,另外R/R C.所属专辑(包括一些先行单曲)封面那阵淡雅的东方古韵己足具观赏性,何况Rebecca那惹人爱怜的歌喉;如此由内及外的音乐实在令歌迷汗颜嘘唏不已。假如前面Monster Movie只算打了电音界的一个擦边球,那么《Beneath Trembling Lanterns》则可以视作地地道道的Eletronic/Downbeat女声范本。Rebecca甜美至死的嗓音与变化莫测的IDM旋律线条契合得那么轻切自然,游刃有余,仿佛晨光中携带的最洁净的空气因子,在这张电气味吃重的专辑里,你甚至听不到一秒钟的错乱,她惊人地驾驭着每一瞬间,不容喘息,偶而又弛放自如。Gitch,Minimal,Mircosound,Ambient通通被肢解得面目全非,融合为一股大气悦耳的激流,女声仿佛一个熟练的掌舵人,时而灵巧地避开浪峰,时而象一只机敏的小鹿,掠过湖面,打碎宁静,再跃入下一层山谷。回顾以往听觉经历,恍惚只有Bjork一人达到过这等催枯拉朽的境地,就像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所形容,那是属于天籁的声音。既然语言难以捕捉尽R.RCoseboom涵盖极广的音乐内涵,随便举几首歌走马观花地谈下吧。“Arrhythmia”是一阵龙卷风,横扫众生,纠结不清的情感似熔岩,一触即发,随着英灵般嘶吼不已的Gitch脉冲的嘈杂级别递增,Ambient长调的空灵维度也狂热膨胀,Rebecca并没有留给声音降温的余地,猛然间回神便掠夺走你能感受的一切意象,5分钟过半结尾的信号干扰音像擦过苍白雪地的几个孤独脚印震住大脑中的嗡嗡声,余韵不断。接着电子音乐资深玩家Ryan Coseboom又在“Shopworn”中小小暴露了自己胜似Arovane,Aphex Twin的晶莹透亮的Ambient Techno技巧。“Baby beating heart”一小段的Gitch颤栗加上几个饱满动人的键盘单音竟然闪出Rebecca含蓄慵懒又富于写意的歌词,你的躯体就象被施了魔法再给拽走一样,不曾节制IDM下去的旋律型与歌声几乎贴近又彼此并行不悖,“刚从清晨山顶醒来的迷梦”一一这样形容它的美不算过分。Rebecca Coseboom的诗意还在于其写作的意识流与大气,这绝非能出自一个娇气的小女人之手。“Little dust wing”那径自逼向苍穹的高亢轻盈瞬间温暖了渡步校园的孤影,各式电子原音处理宛如滚雪球,紧紧尾随女声的步调堆积,细化,揉碎,隐匿,怎一个“爽”字了得……首首歌皆俱5星水准,建议有条件的还是上网定个正版收藏吧。
  下面把频道调到东京午夜电台再听听Michael Luckner的个人计划Guitar有何动向:06年新春在德国Onitor厂发表了新作《Tokyo》。俏皮可爱的封面自不用说,一人一狗,一黑一白,近景处樱花恰如其分地囊括了Luokner对于东京城市的喜爱,然后他便以细腻的Downtempo肌理就着松散的IDM骨架勾勒了一幅幅写意和水墨画。日本女歌手Ayako Akashiba在“Wash me away”“Sakura coming”“Tokyo memory”三曲中贡献了人声,值得着重谈谈。而其他曲目如“Maki”“Sunday afternoon at tamagawar”等等清简得仿佛涓涓细流,洗不褪色的Morr厂牌痕迹都是其水准保证。自从Morr厂发表其处男作《Sunkissed》算来,Luckner终于在新专辑里放弃了对原声吉他的精心雕饰,逐步摆脱了困扰已久的MBV系Shoegaze的阴影(他曾作为《Loveless》疯狂追随者),古典器乐Koto和Pipe琴编配的弦乐主线凭添了几分如坐春风的异域风情。《Tokyo》靓如一道电声波的浮士绘,小巧却不失联想的大气。“Tokyomemory”承载的记忆必定是温馨的,因为它已用最细微的Gitch声波描绘出了那些情绪,没有太花哨的杂音,连2分钟响起的鼓机都非常懂节制,稍带着短促歇息,就象是一个人最平和时刻的心跳,Ayako的歌声和贯彻至终的键盘宛如夏日阳台上猫儿的窃窃私语,漫不经意地冒出气泡,委实讨人喜欢。“Wash me away”中Ayako略略沙哑的嗓音不太适合Rebecca Coseboom那类情绪碎片式的暴走,但她很好地制服住了那道舒服节拍,每每捕捉准确IDM音瀑的流经速度,沙子般的自如穿梭,难怪歌曲会叫这么个奇妙名字。“Sakuracomrning”还是有些丢舍不尽的“Loveless”情结吧,故意模糊掉女声原本清晰的演唱,时隐时现的鼓机交替浮出水面使音乐有了新的层次感,好在LucKner的“出格”做法貌似不坏——他似乎觉得90年代初的电吉他失真如今可为抽象的电子音色“蒸汽浴”所代替。   《Tiny People Singing Over The Rainbow》正如专辑可爱的名字,音符行走间字字句句透着独立女唱作人西山乃丰的孩子气。今年新春发表于实验电子音乐家竹村延和创立的东京涩谷系厂牌Noble,仿佛一场华丽的童话世界冒险。化身为Gutevolk的西山乃丰,其随性天真的演唱方式既融合了Jazz,BossaNova,Indie等多重乐风,又不失日系音乐固有的清凉浪漫。好在不是那种卡哇伊猫女似的腻味,Gutevolk歌声更象是唱给那些Kidults的——随意穿着松松跨跨沙滩裤的大龄青年们,点缀着一点一本正经的严肃,率性而不幼稚。相对前面谈到的几个才女,西山的音乐要洒脱很多,初听之下我感觉不是特别抓人,至少节奏感不算强烈,电子原音处理得都很光亮平滑,隐约穿插岛国传统器乐的采样。好比是一坛尘封在角落里的陈年米酒,当人快要忘其存在时愈发迷恋上了早已静静敞开的酒香,第一天半夜歌没走完他睡了,第二天却毫不含糊地持续了整整一个清晨和午后。唱片断没有因短缺想象力而重复翻转的空洞乐章,你便可以肆意组合心情与画面,桥本和昌打理的IDM+Gitch底料本身就极具成熟丰沛的形体,果肉一样,流出果浆。最不开心的是,首首歌偏要令你会心一笑(保持这个状态下去,再多的分析形容都可免掉),西山乃丰的甜美声线宛如和煦春风刮除了人们内心的浮躁,她的地盘她做主一一或许是野地里刚出头的青草或许是彩虹上奔跳的那个小人。03年才发表首张个人专辑《suomi》的她曾与Jim Orouke,Yo La Tengo,Wechsel Garland(笔者异常喜爱的Morr家族成员)等同台合作,对于那些还要把Mondialito这等二流Indie Electronic推崇备至的人,听过Gutevolk应该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其实“Eletronic+Downbeat女声”就如同一个美丽而尴尬的框架,短期内听不完讲不完也绝对列举不完(黄昏缩完这篇文章,发现自己又遗漏了MP3机里正播放着的Worm is green和Sissy,唉,也许这样我们才对得起抿着咖啡消磨掉的大好时光以及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乌龟慢爬),夜晚涨潮时也总会冲刷上岸更多光滑贝壳,它们虽然比不得珍珠玛瑙贵重,可昙花一现也真美妙。
  仿佛电影散场离去。
其他文献
某一天晚上我去看一个舞台剧的表演,演员是台湾来的,没有语言和眼神交流,往往在白色的宽大装束中奔来跑去,讲述的是一个个体与自然冲突的故事。两个女孩,台上唯一的活物,由两台泛着光的电视机衬托着。电视里播放着絮絮叨叨的场景,母亲煮的饭菜和肮脏河流里的可乐罐头。这是现实的台北,我以为那里除了不太平的政治斗争和我生活的城市没有什么两样。  我们需要想象力。  因而我清醒地惦念着tizzy bac,哪怕舞台上
期刊
也许你永远也无法知道在法国巴黎这个表面平静幽雅的城市里,有多少身影将时光花在了沿着街道闲逛上,这是座在缓慢中成长的城市,所有建筑都散发着浓重的轻柔气味,带动这座城市前行的不是机器的轰鸣声,而是无数双伴着音乐节奏的脚步。巴黎成为了欧洲的艺术之都,正像法国的艺术电影一般,精致而沉默,也只有那些愿意接近和了解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美好。  Thomas Fersen,一个有着疯狂动物情结的歌手,他将自
期刊
说是声声慢,却也不是舒缓到令人昏昏欲睡的催眠乐。Eleni Mendell个人的第六张专辑《Miracle of Five》整张听下来,获得的大体便是一股“慢”的余韵。而你懂我要说的,自是余韵袅袅,萦绕不去了。  被誉为“L.A.女英雄”的本地女歌手Eleni Mandell今年2月的《MIracle of Five》可谓其个人音乐记录的一个新台阶,圆润而满溢。  这是Eleni Mandell首
期刊
前半生里,他是一名军官,他是一位教授,他是一个男人。  他行走的步态稳健有力,站定的时候规则地前倾身躯:最不可遗忘他的眼神,那种威严的不可被怀疑、那种端正的不可被驳击、那种谨慎的不可被忽视,都能自他浅绿颜色的眼珠里进发而出。他的形貌及作为,均与他的身份相符相衬,在影片的初开始,我们或许都会因为他眼神里、话语里的冷酷无情、威严谨慎而发出好多感慨打过好几个寒战,但我们也能看见他的生活,也是和他的工作一
期刊
1994年4月8日,Kurt Cobain在酒精和药物过量的迷幻状态下开枪自杀。对于这个传奇式的摇滚人物,生前生后都赋予了他至高的荣誉。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这些荣誉将他葬送,他生来的梦想是颠覆商业、回归摇滚乐的本质,但他的乐队成为歌迷追捧的对象,他的专辑长久的停留在排行榜上。这是对他绝佳的讽刺,也是他大量服用药物以释放压力的缘由。  一切过去的都太久了,但似乎又从未过去。去年格斯·范·桑特导演的
期刊
1  花美美这个人不太美——起码,唐晚晨是这样认为的。  彼时,酒店花园里觥筹交错,身边的人都在推杯换盏,唐晚晨喝了几口酒,看着泳池边的花美美,惋惜地摇了摇头:礼服穿起来还不错,他买的;发型做得也还顺眼,他派人弄的;高跟鞋八公分,优雅得体,他选的。  从头到脚,看得顺眼的所有物件都跟自己挂钩。  唐晚晨扯了扯嘴角,只可惜……  “只可惜,打扮得像模像样的,听说是个暴发户呢。”身边的女人摇头感叹。 
期刊
曾经,有这样一段文字,来形容过这个叫aniDa的玩乐者,“aniDa,游走于Live Shows与Live Shows之间的独立女生音乐人。自从写了《小牛一家》给阿牛出版后,不断从书本、电影和好音乐取灵感,写了多首清澈的曲目:包办作曲、作词、演唱、网页设计的多个角色……”  喜欢和aniDa彻夜交谈在MSN中,喜欢她直言直语的爽快,更加欣赏她吐露在文字行间中的真我与直率。她是一个难以去定位的独立音
期刊
很久没有在深夜突然被一首歌打动了,直到来自英国谢菲尔德的Gledhill的出现。网上有人评价他们是“又一支Coldplay的追随者”,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没错,他们在旋律上的确很像Keane、Snow Patrol、The Feeling与The Cord这些英式吉他乐队,但他们玩出的旋律自有他们的特色,而且能在如今泛滥的复古漩涡尤其是Garage Punk潮流中制作出好听的旋律还是比较难得的。要知
期刊
不同于Trip-Hop的潮湿阴冷,“Downtempo”向我们展现出的则是缤纷幻彩的一面。并且因为一些民族乐器和打击乐的运用,使得这些作品让听惯人声的乐迷也能更容易接受些。加上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和朋友一起喝下午茶时,选择这样的音乐作背景再合适不过。在此,就精选了一些“Downtempo”风格的专辑推荐给大家。    开胃菜:威化海鲜沙律——Flevans    Artist:Flevans 
期刊
早上翻出一个御守袋,里面是一张年初写的字条,上面密密麻麻地写要在2017年实现的心愿。  我都不记得,原来我曾经对今年有这么多期待。  眼看着2017年都过完一半了(写这篇专栏的时候,刚好是七月初),不知道其他人的心愿实现了没有。  问了小冬菇,她两眼放光地说:“我想和爱豆见个面。”  “哦,那你加油吧。”没深度!我给了她一个不屑的眼神。  可能是我的眼神让她误会了什么,她当晚就跟我请了三天假,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