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Fersen,走路的鱼唱歌给你听

来源 :非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你永远也无法知道在法国巴黎这个表面平静幽雅的城市里,有多少身影将时光花在了沿着街道闲逛上,这是座在缓慢中成长的城市,所有建筑都散发着浓重的轻柔气味,带动这座城市前行的不是机器的轰鸣声,而是无数双伴着音乐节奏的脚步。巴黎成为了欧洲的艺术之都,正像法国的艺术电影一般,精致而沉默,也只有那些愿意接近和了解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美好。
  Thomas Fersen,一个有着疯狂动物情结的歌手,他将自己的另类民谣世界当作一个偌大的动物园,把所有可能的动物都装进自己的音乐中,肩上的兔子、口袋里的鱼、身边的小猪……给它们讲故事,为它们拉响提琴,领着一大队动物在街上招摇,近乎疯狂的举动却让Thomas Fersen成为不老的符号,那一枚挂在老屋子墙壁上永远微笑的符号。Thomas Fersen歌唱的不是一夜成名的妄想,那些浮躁的火花总会让他不安,他注意的是正在从我们身边流失的可能是最美妙的想法,30岁、40岁,他的音乐中没有年龄的痕迹,即使50岁后他依然可以给我们讲那些奇思妙想。这个被人誉为“法国新一代歌坛教父”的老男人于1963年出生在巴黎,Thomas Fersen的父亲是个银行职员,母亲是个护士,成长在普通家庭里的他却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Thomas Fersen 15岁就开始接触音乐,在Punk风潮进入法国的那段时间里Thomas Fersen曾一度迷恋着Punk音乐,他开始和不同的乐队一起演出,并组建了自己的两支乐队UU和Figure of Fun,乐队风格受英伦影响比较大,而且乐队也选择用蹩脚的英语演唱。经历了年轻的乐队解散,经历了早期几年的音乐历程后ThomasFersen选择了旅行,北美洲和北欧的斯堪地那维亚地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两个月的旅行后Thomas Fersen回到法国,并选择和自己的妻子在一家小咖啡馆里演奏钢琴,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和表演经验。1990年Thomas Fersen签约了法国著名的WEA厂牌,并得以和自己的老友Vincent Frerebeau一起合作。
  签约后的两年里Thomas Fersen不停地写歌和参加小型演出,1993年,年近30岁的Thomas Fersen才正式推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Le bal desolseaux》,这个善于摆弄文字,有着诗人般奇妙灵感的法国歌手总是能从身边小动物或者厨房的蔬菜里找到歌唱的话题,他用动物的口吻改编神话传说,来讲述平常人的生活,编织他们的梦想,抚慰他们的羁绊。专辑同名歌曲“Le bal des Oiseaux”正是讲述了年轻人生活中的愉悦,初春的野外一切都在平静地沸腾,告别家乡去另一片天上的云彩里舞蹈,“河边和小鸟一起舞蹈,是否感觉更加年轻?”Thomas Fersen那副烟熏的嗓子却能唱出释怀的轻松歌谣,Thomas Fersen自诩自己的嗓音能在Tom Waits和Tommi Contri之间游走,低沉却不悲伤,轻快却不浮躁。民谣、爵士,布鲁斯融合在法国香颂的歌谣中如一场多彩的音乐聚会,Thomas Fersen就是那个信步走在舞台中的轻盈身影。《Le bal des olseaux》发行后大受好评,Thomas Fersen也是名声雀起,频繁地参加各种音乐节和演出,并在当年“Victoires de laMusique”的评选中夺得了“年度最佳新人”的称号,这个“大器晚成”的歌手也终于在经历多年的等待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专辑发行后便是不停的巡演,期间Thomas Fersen不忘抽出时间为下一张专辑写歌。1994年,Thomas Fersen飞到丹麦录制自己的新专辑《Les Ronds de Carotte》,专辑最终于1995年在法国发行。第二张专辑的发行让Thomas Fersen在音乐上和商业上取得了双重收获,人们再次领略了Thomas Fersen古怪的想法,与第一张专辑选用偏传统的摄影师Robert Doisneau设计封面不同,《Les Ronds deCarotte》请来了更加时尚的摄影师Jean Baptiste Mondino,于是Thomas Fersen肩上趴着一只兔子的形象就出现了在专辑的封面上。专辑中歌曲沿袭了Thomas Fersen一贯诙谐幽默的风格,他不会在歌曲中让你掉入陷阱,总是轻轻地引导你进入到他诉说的生活中。“Ne pleure plus”在冗长的歌词中记载下发生的一切,远方一座城市陷落了,飞鸟消失了,大海不再浮动,你的生活却还在继续,不要面对着镜子哭泣。即使有伤感,Thomas Fersen仍会像绅士般地推倒繁杂,他深知羁绊生活的永远是无谓的自扰。《Les ronds decarotte》再次恢复诙谐的调子,Thomas Fersen抱着自己的胡萝卜悠然自得,在这个时代里拥有一根胡萝卜也许就是最富有的,汽车,房子终究不会被你紧紧握在手里。
  对于即兴的迷恋,对于不定的追求让Thomas Fersen的随性带着迷人的即时感,一场突然发生的演出在街边的角落里响起,其中的惊奇和意外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在1997年发行第三张专辑《Le jour du poisson》中,Tho-mas Fersen将即兴演绎得更加彻底,专辑中请来了Didier Lockwood和Ri—chard Galliano两位爵士大师一同合作,吉普赛音乐、爵士乐、拉丁音乐,异域风味掺杂在Thomas Fersen本就丰富的音乐中。为一条安静躺在口袋中的鱼唱歌,这也许只有Thomas Fersen可以做到,《Moi qui me croyais un saint》是Thomas Fersen的自我玩味,他说自己是个天使,他称自己可以感化一切,这些都在音乐世界中发生了,他用器乐和歌声将失去已久的回忆重新找回,在这个自己逼迫自己忘却的时代里Thomas Fersen让我们栽进了记忆的迷宫中,自己和影象中的自己交流,询问他在音乐中的感受,宏伟建筑下微小的脚步,一面隔断海岸与小道的栅栏,踮着脚张望着另一侧的无限空间,这就是Thomas Fersen音乐中全部的渴望。英国的The Divine Comedy可以成为Thomas Fersen的另一个伙伴,一个是带着英国绅士的优雅和风趣,另一个是法国市井的浪漫与幽默,两人成为在各自城市中行走的诉说者,他们乐于去发现生活琐碎中的奇妙,然后再用舒缓的方式诉说出来。都是乐意躲藏在交响音乐围抱中自言自语的好事者,他们的吟唱可以成为一些人不愿听取的抱怨,也同样可以成为一些人津津乐道的回忆。
  1999年,Thomas Fersen发行了自己的第四张专辑《Qu4tre》,专辑封面的设计依然由Jean-Baptiste Mondino担当,这个想法前卫的摄影师总会带来意外的惊喜,于是Thomas Fersen将头套在琴箱里的形象就出现在了黑白照 片里。《Qu4tre》中歌迷们再次见识了Thomas Fersen超现实的想象,《Lesmalheurs du lion》中在咖啡馆里遐想的狮子,《Marie-des-gu é rites》中将自己隐藏在衣服中的伤者,《La chauve-souris》中像雨伞一般大小的蝙蝠,Thomas Fersen总能找到形象的动物来影射现实中的种种,他的超现实在于将复杂的世界装进看似简单的动物世界,现实中的丑恶在他的音乐中变成极其简单的憎恶感,而那些可爱的事物却能从歌词的词句间轻易地蹦跳出来。Thomas Fersen这样自话自说的小情趣注定不会被法国的主流音乐所接受,也许在歌迷看来这是他做音乐的唯一遗憾,但于Thomas Fersen个人,音乐只是不停的演出,不停地创作。Olympia,巴黎的La Cigale,加拿大的Quebec,截止2001年,Thomas Feraen的巡演遍步了全世界,为了记录下现场的声音,Thomas Fersen于2001年发行了现场专辑《Triplex》记录下在不同三地进行的演出。Thomas Fersen即兴音乐很大一部分的生命力都在于现场,在所有乐器的轰鸣中,惟留下一个人歌唱的身影,剧院的肃静为沧桑的嗓音留下更多的发挥空间,可以想象Thomas Fersen在圆形舞台上踱步清唱的情形。在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及自己的音乐理念是否受到法国著名唱作人JacquesBrel影响时,Thomas Fersen很肯定地说:“没有,我唱的是属于我自己的音乐。”Thomas Fersen对于音乐的驾御从始至终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对于每张专辑的制作他都亲历亲为,2003年,Thomas Fersen又独立监制了自己的第五张专辑《Pi èces mont ées des grands jours》,从歌曲的写作到专辑的后期制作,Thomas Fersen在每个环节都灌注了自己始终如一的风格,这张专辑也许是被外界最少提及的一张作品,但却丝毫不逊色于之前任何一张出色的专辑,单单从粉红封面上那个静静呆着的猪头就可以料想出专辑中歌曲的天马行空,那一贯的超现实主义让Thomas Fersen每首作品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尊雕塑,所有歌曲都带有一致的颜色和味道,所以任何人要想了解ThomasFersen,只需要一首歌曲的时间。
  2005年,当Thomas Fersen再次出现在歌迷面前时,他放下了所有奇异的造型,一张肃静而怀旧的面孔留在镜头下,Thomas Fersen开始讨论怀旧的话题,一个走过几十载的老顽童开始回首以往,但他仍然没忘记快乐地去回忆。《Le Pavilion des Fous》,一张讲述一群奇怪疯人故事的专辑再次将Thomas Fersen的古怪想法付诸于现实,专辑灵感来自儿时的回忆,巴黎一所住满疯人的公寓,这是Thomas Fersen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其中各样怪人的怪事让整张专辑的气氛轻松而深刻,“Zaza”中清闲的班卓琴,“P é gase”中轻松的电子琴,“Tournls”中悠长的钢琴,“Mon iguanodon”中伤感的鼓点,在这张专辑中Thomas Fersen尝试了更多的配器,尽量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强。快乐的依然新鲜,伤感的依然清楚,“Maudie”中送走一段注定要忘却的记忆,Thomas Fersen的伤感来的突然而简单,没有太多的沉溺,就是简单的闭目回忆,那一个走过人家栅栏的问候者,他体会的是平常人的离别和聚会。Chapelle de La Joie“有个快乐的小聚会,听者可以在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位子,静静地坐着等待幸福的点名,Thomas Fersen善于为他人量裁合身的外衣,不至于紧张或是懈怠。”
  “我看见披着冒险色彩的屋宇。它们好像旗帜,深远如释放出郊野的东方。它们有拂晓的色彩,有黎明的色彩;它们的光辉是八角形建筑面前的一种热情。在每一个混浊,颓丧的街角。”Thomas Fersen带我们经过的不是什么颓丧的街道,反而有五彩的颜色,Thomas Fersen手中的魔方可以给我们两种简单的情绪,只有快乐或是悲伤,没有相互的搀杂。他终究不是有着高超技艺的演奏者,看他身上的旧式衣服,看他蓬乱的头发,其实他一直都在寻找简单的聆听者。
其他文献
Artist:Scorn  Title:Gyral  Label:Scorn Recordings  Date:1995  My Rating:★★★★☆  Catalog#:SCORN CD2  开篇曲“Six Hours One Week”一上来就是力拔千钧的沉重鼓击,中间段落插花式的突然闪现出几则清脆敲打很是悦耳。“Far In Out”在一片压抑的工业氛围中悄然走来,就连鼓击声都带有阵阵惊
期刊
在自己的内心里游历,久了就会明白有些东西并不是为了等待答案而存在的。每靠近本能的欲望更近一点,现实的不真实就将在遁离生命本真的路途上又仓促了一些。  从没有出现另一个你,也没有出现过另一支Sonic Youth。纯粹的意义永远都是绝对的。它在一个高度上隐藏,你渴望发现,却往往忽略自己。所有的一切皆在接近真相的一瞬间时变得神秘,如同音乐表象的底里,呈出了再一个世界。试着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乐队对一个
期刊
这注定是一张让你欲罢不能的唱片。它的精妙,它的复杂,它的忧伤,它的甜美,它的一切就像一个在你耳边慢慢展开的谜团,如此神秘,让你忍不住要一遍接一遍的听下去。每多听一遍就仿佛掀起了一层花瓣,直到你终于和端坐在谜团中心的那个拇指姑娘靠的无限近。世界末日的拇指姑娘是亦正亦邪的,她会给前来参拜的每个人讲不一样的耳语,这不禁会让你觉得,这些美到孤独美到残酷的秘密,是无人能和你分享的。  听过World's E
期刊
对多数热爱西方摇滚乐的国内粉丝们而言,应该说是Nirvana乐队为他们开启了美国西雅图的独立音乐大门,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段轰轰烈烈可如今却早已作古的光阴。为了摇滚乐,许多青年抛青春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自由。避开这些不谈,据闻就连当时在巴黎国际时装盛会的T型台上,模特们也皆穿起了“乞丐邋遢装”,这都是Nirvana,的功举影响所至。就在我们沉浸于Nirvana的同时,来自纽约的四人叛客团体Son
期刊
噪音艺术在先锋实验音乐的领域里,泛指以自制乐器,吉他效果踏板、电脑软件生成及声音的反馈振动等处理手段创造形成的一派极端强烈的电波噪音与声音艺术自20世纪初至现在,噪音艺术的历史发展已横跨一个世纪之久随着时间的争分夺秒和突飞猛进,这种独立的音乐类型已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多双异质耳朵的青睐如今,噪音音乐仍在源源不断地持续着,并且形成了一个“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的大好局面当然我必须承认,这种音乐也惹怒
期刊
窗外,我们一直对窗外有所期待,就如对在路上或在别处。无非风景,有道是心境。从来没有真心留意过窗帘啊。绿男说,由不得提醒的突发感慨。诚然世界是看不过来的,无论本相、无论妄相,眼的盲点总是出其不意地广阔。又何足挂齿一张窗帘呢。我表露。  这是在村庄的借宿屋,木板做的窗户,窗帘是无从说起,却又牢牢实实的彰显出窗帘的意义。只是,旅行的意义怕不存在于那纤维交错的编织物吧。我是这样想。绿男不作声的,他细细地咕
期刊
在乐海里沉浮,游过流行乐,穿过摇滚乐,潜入独立音乐的洞穴,一路磕磕绊绊地寻找能够触动听觉和灵魂的旋律,频繁、然而永远饥渴。你知道自己的干涸,并不总因为找不到中意的音乐。今天拾这个,明朝下那个,全因为善变的,喜新厌旧的心。因为“腻”——这个字害你总在海浪里打转。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围绕某个喜爱的歌手短暂的缺席,在他们的附近靠着“物以类聚”的同类歌手取暖?而你知道,有这么些个人,比如我的Maximili
期刊
阿兰·布洛克(Alan Bullock)在他的双传记《希特勒和斯大林:并行人生》 (Hitler and Stalin:Parallel Lives)里,描述了这两个20世纪最残暴的政治领袖的成长经历。书中并排地重印了幼年斯大林及幼年阿道夫分别于1889年和1899年拍摄的照片,照片上的他们都只有10岁左右。透过画面上的两个小脸蛋,人们希望远远地探测到一些征兆,一些黑暗邪恶的恐怖气氛。可惜照片都
期刊
空    真实的空,虚拟的空,在FM3大部分的声音景致里,空白占据了音乐的声响符号——空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种自然与超脱;流动的空气,暂时的凝固,不明声音体的游走穿梭,耳边冥响起来的空荡写实……空,似乎是满达到一定程度后的饱和本相;空,由满堆砌而成发生爆炸和破散,进而最后演化成一出空的闹剧,由此,FM3让一切事物的本质得以还原,这本质便是空,空即色,色即空有色也会渐渐蜕为无色,无色慢慢更会幻化成
期刊
某一天晚上我去看一个舞台剧的表演,演员是台湾来的,没有语言和眼神交流,往往在白色的宽大装束中奔来跑去,讲述的是一个个体与自然冲突的故事。两个女孩,台上唯一的活物,由两台泛着光的电视机衬托着。电视里播放着絮絮叨叨的场景,母亲煮的饭菜和肮脏河流里的可乐罐头。这是现实的台北,我以为那里除了不太平的政治斗争和我生活的城市没有什么两样。  我们需要想象力。  因而我清醒地惦念着tizzy bac,哪怕舞台上
期刊